close

鐵觀音

原産于安溪縣西坪堯陽。無性系品種。其由來有兩種傳說:

一是“魏說”相傳,清雍正三年(1725)年前後,西坪堯陽松林頭(今西坪鄉松岩村)老茶農魏蔭(1703~1775),勤於種茶,又信奉觀音,每日晨昏必在觀音佛前敬獻清茶一杯,數十年不輟。

一夜,魏蔭在熟睡中夢見自己荷鋤出門,行至一溪澗邊,在石縫中發現一株茶樹,枝壯葉茂,芬芳誘人。魏蔭好生奇怪,正想探身採摘,突然傳來一陣狗吠聲,把一場好夢擾醒。

翌晨,魏蔭循夢中途徑尋覓,果然在觀音侖打石坑的石隙間,發現一株如夢中所見的茶樹,細加觀察,葉形橢圓,葉肉肥厚,嫩芽紫紅,青翠欲滴,異於他種。

他喜出望外,遂將茶樹移植在家中的一口破鐵鼎裏,悉心培育,經數年壓枝繁殖,株株茁壯,葉葉油綠。便適時採制,果然茶質特異,香韻非凡,視爲家珍,密藏罐中。每逢貴客佳賓臨門,沖泡品評,凡飲過此茶的人,均讚不絕口。

一天,有位塾師飲了此茶,便驚奇地問:“這是何好茶?”魏蔭便把夢中所遇和移植經過,詳告塾師,並說此茶是在崖石中發現,崖石威武似羅漢,移植後又種在鐵鼎中,想稱它爲“鐵羅漢”。塾師搖頭道:“有的羅漢猙獰可怖,好茶豈可俗稱。此茶乃觀音托夢所獲,還是稱‘鐵觀音’才雅!”魏蔭聽後,連聲叫好。

二是“王說”。相傳,安溪西坪堯陽南岩(今西坪鄉南岩村)仕人王士讓,清雍正十年(1732)中副貢,乾隆十年(1745)出任湖廣(今湖北)黃州府蘄州通判,曾築書房于南山之麓,名爲“南軒”。

清乾隆元年(1736)春,王與諸友經常會文于南軒,每於夕陽西墜,徘徊于南軒之旁。一日,見層石荒園間有株茶樹異於他種,遂移植南軒之圃,朝夕管理,精心培育,年年繁殖,枝葉茂盛,圓葉紅心;采製成品,烏潤肥壯,氣味超凡;泡飲之後,香馥味醇,沁人肺腑。

乾隆六年,王奉召赴京,晉謁禮部侍郎方望溪,以此茶饋贈。方侍郎品其味非凡,便轉獻內廷。乾隆帝飲後,甚喜,召見士讓詢問堯陽茶史,以其茶烏潤結實,沈重似“鐵”,味香形美,猶如“觀音”,賜名爲“鐵觀音”。



鐵羅漢

相傳19世紀中葉,惠安施集泉茶店即以經營鐵羅漢最為名貴;鐵羅漢被視為最早的武夷名叢,產於武夷山慧苑岩內鬼洞中(又稱蜂窠坑),該處絕壁狹隘矗立,僅長一丈許,內豐小澗流泉,集天地精華於茶株,茶品珍稀罕有。



水金龜

原產於牛欄坑杜葛寨峰下半崖上,為蘭谷巖天心寺所有;一日因傾盆豪雨,將此茶沖移至牛欄坑頭之岩石凹陷處止住,后水流成溝,而蘭谷巖磊石寺業主,鑿石設階,砌築石圍,壅土植之;后兩寺業主為樹爭訟,由此足見此樹之珍奇名貴,最後判係天然因素造成,判規磊石所有。



白雞冠

相傳明代有一知府攜眷前往武夷遊山,下榻武夷宮,其子忽染惡疾,腹脹如牛,醫藥罔效;有一寺僧奉一小杯茗,子病即癒。問其名,僧曰:白雞冠。於是奏於帝,帝嘗之大悅,遂充御茶。

白雞冠產於武夷山慧苑岩火燄烽下外鬼洞中,樹高1.75公尺,分枝眾多、葉形橢圓、色亮濃綠;另嫩葉軟薄、色淺綠微黃,與濃綠老葉形成鮮明的兩色層;這亦是白雞冠的由來。




台 灣 鐵 觀 音 的 特 色

 
外形:鐵觀音外觀因經由一揉再揉的步驟,所以呈現半球捲曲狀,外觀色澤呈墨 綠帶褐色,整體感覺像鐵一般沈重。

製作過程:鐵觀音的加工如同一般茶葉一樣,皆需要經過「復炒團揉」,而鐵觀音是採「包布焙」的流程,即把初乾的茶葉包在一塊方布巾中,再用人工或機械揉成團,隨後至於焙籠上用文火長時間慢慢烘焙,使茶葉成形並生鐵觀音獨特的香味,這種作法在其它茶類絕無僅見,而鐵觀音的加工極耗人力,甚至有過之而不及。很少茶類像鐵觀音需要這樣長時間的加熱烘焙處裡,也因為這樣繁複瑣碎的加工流程,就好像歷盡滄桑,嘗盡了人生酸甜苦辣憂鬱沉重的中年男子般,完全失去了自然純真的本色。

風味:鐵觀音茶,茶湯是黃褐色的,茶味醇厚,入口吟味,更可以感受到它的特 有甘醇,以及帶一點弱果酸和桂花香味。且茶味深具喉姓及收斂性,有一種明顯的憂鬱沈重又內斂含蓄的氣息,但是品嚐後回味深沈,甘味久留喉間,喉韻十足,芬芳不已。因此喝鐵觀音茶時主要是細細品味它的甘醇,而非著重它的香氣。



石門鐵觀音

鐵觀音茶原為福建省安溪縣特產;相傳於前清時期,在福建省安溪縣有個茶農名叫魏蔭,他篤信佛教,每日清晨必獻清茶於觀音菩薩廟前,有一天忽見廟旁石縫中長出一棵茶樹,逐把茶樹移至家中庭院種植,後來茶樹長大,將嫩芽採摘下來製成茶葉,沖泡後滋味甘醇濃郁,且茶葉外觀顏色呈鐵灰色,因魏蔭是虔誠的觀音菩薩信徒,所以將此茶取名為「鐵觀音茶」。

是以真正的「鐵觀音茶」應該是用鐵觀音品種,再以鐵觀音茶的做法所製成的茶,才稱為「鐵觀音茶」,目前台北市木柵茶區即種植許多鐵觀音品種。

台北縣石門鄉位於本省北濱海岸,岸上山坡山明水秀,海岸台地的背側不受海風直接吹襲,氣溫涼爽,適合茶樹生長,是以鄉民多以種茶為業,於民國八年即自中國大陸福建省引進四大名種之一「硬枝紅心]品種來此種植,目前石門鄉茶園面積約130公頃。

原先石門鄉種植的硬枝紅心品種,亦以製造傳統的包種茶為主,由於硬枝紅心品種的枝幹結實,萌芽較少,但芽葉柔軟厚重,且芽色呈紫褐色,頗適合製做「鐵觀音茶」;自民國七十年間,當地石門鄉農會配合茶業改良場等有關單位輔導農民將採摘下來的硬枝紅心種茶菁利用製造鐵觀音茶方法製成鐵觀音茶,成茶外觀形狀條索緊結彎捲成半球型,茶湯醇厚甘潤且帶有弱果酸香味,頗受消費者喜愛;目前石門鐵觀音茶每年產量僅約6萬餘公斤,馳名中外,除供內銷外,並已成功拓展外銷市場到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ovepuppy999 的頭像
    lovepuppy999

    河洛人----*海洋的子民*

    lovepuppy99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