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林語堂﹐1895年10月10日出生於福建平和縣(今天福建漳州龍溪)。六歲時﹐進入當地小學讀書﹐十歲時轉入廈門鼓浪嶼教會小學住讀﹐後又升入該地教會辦的尋源中學住讀。1911年﹐十七歲的林語堂中學畢業後進入了上海教會辦的聖約翰大學讀書。1916年以名列第二的成績畢業。
  
林語堂從聖約翰大學畢業後﹐受聘北京清華學校(清華大學的前身)﹐任英文教員﹐兼授基督教聖經課。此時正值新文化運動興起并走向高潮時期﹐林語堂接受新思潮的影響﹐在《新青年》上發表研究漢字的文章﹐提倡白話文學﹐并與胡適成為好友。
  
1919年﹐林語堂進入美國哈佛大學攻讀比較文學﹐1920年﹐在德國殷內大學修習莎士比亞戲劇﹐後又到萊比錫大學攻讀語言學﹐師從漢學家唐拉狄﹐研究中國的古音韻﹐取得語言學博士學問﹐1923年回國。
  
林語堂回國後﹐任北京大學英文系語言學教授﹐後來成為新文化運動中"語絲派"陣營的主將。1926年﹐轉任廈門大學文科主任。
  
1927年3月﹐林語堂應武漢國民政府外交部長陳友仁之邀﹐出任外交部秘書。9月回到上海﹐被蔡元培聘為中央研究院英文編輯兼國際出版品交換處長。1926年﹐林語堂在《奔流》半月刊上發表了生平唯一一部獨幕劇《子見南子》。後應開明書店之約﹐編寫了一套中學用的《開明英文讀本》和《開明英文文法》。1932年9月﹐林語堂主編《論語》半月刊﹐提倡幽默性靈。
  
1932年12月﹐林語堂和宋慶齡﹑蔡元培﹑楊杏佛等發起成立中國民權保障同盟﹐1934年4月﹐林語堂創辦由他主編的《人間世》﹐用諷刺文學抨擊時政。此間﹐應美國著名作家賽珍珠之約﹐林語堂寫成了《吾國與吾民》一書﹐後在美國出版﹐很快成為暢銷書。1936年8月﹐林語堂舉家遷居美國紐約。
  
林語堂遷居美國後﹐應庄台公司華爾希之約﹐寫成《生活的藝術》一書﹐介紹中國人是如何品茗﹑行酒令﹑養花蓄鳥﹑觀山玩水的。該書出版後﹐風靡一時﹐成為1938年全美最暢銷的讀物﹐其後重印了四十多版﹐譯成十八國文字﹐各種版本同樣暢銷﹐曆久不衰﹐一舉確立了他在國際文壇上的地位。1938年﹐林語堂經過五個月精心構思﹐用近一年的時間寫成了七十萬字的長篇小說《京華煙雲》﹐生動描繪 了從義和團運動到抗戰前後我國人民為保衛祖國而同仇敵愾的英勇鬥爭。該書是全美1939年的暢銷書之一。此後他又寫了《風聲鶴唳》(1940年)﹑《朱門》(1953年)﹐構成他的長篇小說三部曲﹐《京華煙雲》還被推荐為諾貝爾文學獎的候選作品。
  
全面抗戰爆發後﹐林語堂在美國《紐約時報》﹑《時代周刊》等刊物﹐揭露日本侵華罪惡﹐同時參加各種活動支持祖國的抗戰工作﹐期間曾兩次回國。對於英美所謂的"中立"政策進行毫不隱諱地指責。
  
1946年林語堂研制起中文打字機﹐為此花去了十二萬美金﹐負債累累﹐為了還債﹐他又埋頭寫作﹐在法國南部一個小鎮﹐他先後寫了《唐人街》(1947年)﹑《老人的智慧》(1948年)﹑《美國的智慧》(1950年)等書﹐還清了欠債。
  
1954年10月初﹐林語堂就任新加坡南洋大學校長﹐1955年4月辭職﹐重回法國﹐寫成一部描寫烏托幫﹑充滿幻想色彩的小說《遠景》。此後寫了《武則天》(1957年)﹑《匿名》(1958年)﹑《中國的生活》和《信仰之旅》(1959年)。1960年到1961年又寫了《古文小品譯英》﹑《紅牡丹》﹑《帝國京華》三部著作。1967年寫成《中國畫論》。
  
1965年﹐年過70的林語堂攜家到台北定居。在台十年﹐他仍是我行我素﹐不入政圈﹐致力筆耕﹐撰寫短文一百八十余篇﹐1972年10月﹐七十八歲高齡的林語堂編纂成一千八百頁的《當代漢英詞典》。1974年﹐他被推為國際筆會副會長﹐此前林語堂曾四次被提名為諾貝爾文學獎的候選人。1976年3月26日﹐他因心臟病在香港去逝﹐終年八十二歲。
  
林語堂腳踏中西文化﹐是我國最優秀的雙語作家之一。他為後人留下十一部中文著作﹐四十部英文著作和九部翻譯作品﹐數百篇散文﹑小品﹐確立了他在國際文壇上的地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ovepuppy99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