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陳孝
雷州歌是雷州人在特定的社會環境中創作的一種用以表情達意、富有濃郁地方特色的口頭文學和唱腔藝術,是雷劇的源頭。它具有鮮明的藝術特點和豐富的文化內涵,主題鮮明,內容豐富,切近生活,滲透著較強的人文精神,並且採用了賦、比、興、重疊、雙關等多種文學表現手法。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雷州歌形成了自己的特點和風格,在中國民歌和文學史上獨樹一幟。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雷州歌這種古老、傳統的民俗藝術也面臨著繼承和創新的問題。只有在吸收傳統藝術精華的基礎上,結合時代的特點和滲透時代的氣息去不斷創新,才能使雷州歌這一文化藝術瑰寶得以更好地繼承與發揚光大。
關鍵詞:雷州歌特點 繼承 創新發展
雷州歌是人們在寬廣、遼闊的大自然中進行個體勞動或非協作性的集體勞動時用雷州方言吟唱的山歌,是民歌的一種。它是中國藝術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是中國民歌中最為濃情、最為放達,也最為卓越的歌種之一。在今日的雷州,雷州歌仍廣為流唱,所有土生土長的雷州人對它都不陌生。每當夕陽西下或月涼如水的夜晚,人們都可以看到市民唱雷州歌的古老民俗,由此可以看到雷州歌的生命力是多麼強大,它的內涵又是多麼深刻。雷州歌是雷州人的口頭文學,富有雷州人的語言特色。雷州人由於所處環境的關係,終日勞作於田野、山嶺之間,並且男女俱出,沒有“男子事於外,女子事於內”的嚴格差別。雷州人的性格,大都簡朴、勤勞、仗義,保存著古代中原人的風氣。
雷州歌是雷州人在長期實踐中創造出來的文化藝術品種,它繼承中原民歌和漢族古詩歌的藝術手法,再與本土民間文學、藝術相結合,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雷州歌既是旋律優美的口頭詩,同時又是形象生動的風景畫,為雷州人民所喜愛,廣為流傳。雷州歌有著鮮明的藝術特點和豐富的文化內涵,體裁大體是七言四句格律化形式,一、二、四句押韻,二四句對押韻的要求更為嚴格,且二、四句的第四字和第七字要求必須是平聲字。這種嚴格的韻律要求在世界民歌史上是非常罕見的,這無不說明雷州歌傳承了中國古代的詩詞歌賦傳統,是有著深厚的文化內涵的。雷州歌曲調古樸,意 深厚,內容形象生動,貼近現實生活,滲透著較強的人文精神。雷州歌表現手法多樣,廣泛運用了賦、比、興、重疊、雙關的修辭方法。本文著重談談雷州歌內容和表現方法上的一些特點和弘揚雷州歌這一優秀民族文化傳統的淺見。
雷州歌的特點
一、在內容上有較強的人文精神
雷州人大多是從福建入籍本土而來的。在一次又一次的遷徙過程中,雷州人形成了“愛國愛鄉,崇文重教,誠懇堅毅,團結包容,勤勞儉樸,開拓創新和剛柔相濟”的精神,而這種文化心理和人文精神,正是中華民族勤勞勇敢、自強不息、奮發圖強的優秀傳統的精華所在。雷州人的這些人文精神,在雷州歌中有著充分的體現。
可以說雷州人的剛強是有目共睹的,如果沒有這種精神氣質,就沒有遷徙的毅力,沒有披荊斬棘的勇氣,沒有四海為家的開花散枝。這種為生存抗爭的剛毅精神,表現在其雷州歌之中,就是“又吹號筒又拿槍,偌多兵來送我娘,偌多官員做孝子,死到陰邊心也涼。”視死如歸,慷慨激昂。至於表現自強不息的山歌,也比比皆是:“有心不怕漂江水,竹枝當櫓葉當舟,藤斷自有篾來駁,船到灘頭無使油。”同時,包容、平和、圓通也是雷州人的一大特點,表現在雷州歌中,就是表達的婉轉含蓄和語調的柔美和諧。如“做月要做十五月,做春做成四時春,做雨要做連綿雨,做人有情好駛船。”;在這些山歌中,蘊涵著他們剛中見柔的豐富性情。可以說雷州歌對於雷州人的族群心理和文化精神傳統,是一種深刻而優美的藝術體現。
雷州歌內容除了反映雷州人的堅韌意志和自強不息的精神之外,也有反映雷州人民的生活、勞動、愛情、禮儀、智慧等方面內容的。表現了雷州勞動人民的感情的,各行各業都有,“無飯吃飽鑽山裡,褲穿成裙肉見天,廿九夜昏砲聲響,糞擔剩條過新年”,這是樵夫唱的。“人最災卦做泥水,日曬雨淋和風吹,築幾多宅給人住自己都無個處蹲。”這是泥水工說的。“前世作孽做識代,褲穿弄窿手生礙,鑿個孔子又塞回,做死都不能發財。”這是木匠說的。“織蓆娘仔做災卦,髻蓬毛亂ru褲襠爛,三更半夜都未睡,雞都未啼又起蛇。” 這是織蓆婦女生活寫照。還有農夫的歌:“人衰落下做百姓,捱到骨頭總烏青,交租妃多割谷少,缸裡無粒米隔夜。”“教書先生吃田蟹,識代造犁吃閹雞,若知教書偌下賤,早那兩年學造犁。”讓人笑出淚來,這種雷歌實在太多了。
現在說說愛情方面的。古代的勞動婦女沒有權利追求愛情,她們通過雷歌來控訴。如“捉倒媒人咬邊耳,今世我娘都恨她,做蒯我娘無可怨,該得做個歲同年。鐵嘴媒人拿娘誑,父妃青盲母青光,拿娘推落牛溫窟,淹不死人屈死人。父母不生眼和耳,怎不去查人根基,拿娘當作蔥和菜,只是貪圖人有錢。”如泣如訴,細膩真切,回味無窮。還有:“睡不得去翻起坐,耳尾聽聞鳥叫更,鳥是逢春割喉蒂,娘是苦情起坐夜。”文人陳昌齊也寫了一首:“紅紅頭繩結黑鬃,越望越目廷 心越松,官去書窗坐書館,心總掛娘頭繩紅。” “鳳凰單車新亮亮,車尾高高會搭娘,搭娘沒錢買笠戴,通身濕濕給雨淋。”這裡“娘”指新娘。小夥子冒雨接新娘的情景,道出了雷州人非常重禮儀。
“什麼生來稔對稔?什麼生來兩頭尖?什麼生來吃嘴澀?什麼生來吃嘴甜?楊桃生來稔對稔,橄欖生來兩頭尖,檳榔生來吃嘴澀,蕉仔生來吃嘴甜。”這一問一答,表現了雷州人民的智慧。“鍋裡煮飯五碗盛,盛給家婆和家翁,盛給暱姑和暱叔,剩這碗飯去書房。”這是新婦先人後已的精神風格。
二、雷州歌在藝術上有顯著的文學特點
(一)賦、比、興、雙關
雷州歌頗有“文”味、“詩”味,它的歌詞內容含蓄,表現手法上,突顯文學修辭,表現力很強。由於雷州山歌源於民間,非文人學者捻斷青絲、搜索枯腸可寫得出來的。它植根於“坡頭坑尾”的勞作中,是一種自然而然的情感吐露,無遮無掩,絕不偽飾,所以它才能上千年長盛不衰,讓歷代文人學士贊嘆不已。如“睡不得去翻起坐,望見東邊兩個星,星都成雙和成對,想我單連夜過夜。”又如“好花開在好園內,好妹不責阿哥壞;只因妹妹勞動好,細作辛勤米谷來。”歌詞文字淺白易懂,通過比喻、比興等文學手法,使人富于聯想,回味無窮。
雷州歌要把無影無形的思想情感化為具體可見、生動感人的藝術形象,常常運用各種形象生動的表現手法(即修辭手法),主要有:賦、比、興、重疊、雙關、誇張等種。
1、“賦”體,又叫“直敘”
完全不用“比”、“興”、“雙關”,心裡怎麼想,口裡就怎麼唱。如:“樣樣問來都無聲,總怕妹人嫌棄兄,嫌兄家貧無要緊,嫌兄貌來事不成。”又如:“路上撞著路邊企,去哪問娘娘無聲?十句問來九不應,逼著裝傻低頭行!”憨厚、敢於責問,直來直去決不掩飾的阿哥形象現於眼前,讓人覺得他老實、“傻”得可愛!再如:“見妹挑擔百二三,阿哥心頭嚇一驚;心想同你分多少,又驚人來講話成。”敘述了雷州妹子勤勞能幹,長途挑擔一百二、三十斤,使男的為之吃驚心疼的同時,細緻刻劃了男青年對情人既關心又怕羞的複雜心情,抒情敘事、渾然一體。
2、“比”體,就是“比擬”、“比喻”
以此喻彼,聲東擊西,指桑罵槐,意在言外。如:“天上烏雲掛西海,又驚雨來驚雲開,妹今究竟乜主意,又無斷情又無來。”責怪之意躍然紙上,生動、形象。如:“出門看見藤纏樹,樹纏藤來在路邊。樹死藤活纏到死,活樹死藤死也纏。”形象鮮明、意境清新,如此熾烈、如此直率、如此“瘋狂”的愛,有誰不為之感動?一個“纏”字,聲情並茂,它藉藤與樹的生死相纏,形象生動地比喻男女對愛情的堅貞不渝,可以說將生死不渝的愛寫到了極致,這比文人言語中的“地老天荒、山盟海誓”要生動得多、形象得多。又如:“郎有心來妹有意,情好也同線針鼻;銀針何曾離絲線,絲線何曾離針邊。”這首山歌用比喻詞“恰似”直接把男女不分離的戀情比作始終不曾分離過的針和線,通俗易懂,形象可見,情真意切,生動傳神。
3、“興”體,“興”是“起興”,藉物托事
如:“梅花妃不同桂花,借問哪來心肝話;人面幾多我見過,心急一時不識梅。”這首歌,從表面上看,首句好像與整首毫無關係,事實並非如此。把姑娘比作桂花,但桂花雖香不成梅子,從而又藉“梅”諧“媒”,嘆缺少牽線的“媒人”。這就把整首詞意聯繫起來了。
4、重章疊句,或叫“重疊”手法
主要是藉“重疊”句子強調旨意和感情。如:“好牛耕田不使牽,好馬給騎不使養,好石磨刀不使水,好妹跟郎不使錢。”這裡每句疊“好”和“不使”二字,使阿哥對阿妹的好感及由衷的讚美體現極致。
5、雙關
雙關有兩種情況,一是諧音雙關;二是歇後雙關。如:“泥塑神像問無聲,兩行屋橫妹無廳,啞子娶妻無話講,雪打燈來做不成。”這是“雙關”兼“比”、“興”,句句都是藉意或諧音雙關。首句,明說神,實說人;第二句“廳”諧“聽”;第三句是藉意雙關,比喻自己與對方就像啞子夫妻沒有話講;最後一句,以“燈”諧“心”,雙關帶“比喻”。又如:“橄欖好食核不圓,相思多年心不欹;啞子單箸不識講,想成雙來口難提。”歌中利用“成雙”語義雙關,構成整首山歌的歇後雙關,一方面指啞子食著單箸,想要一雙筷子卻又說不出來,一方面則用于抒發相思之情,訴說傾慕對方想與之結成一對夫妻但又難於開口,委婉含蓄、耐人尋味。
正月過來二月上,處處花園都開花;
桃子來尋李子坐,可惜無人去叫梅。
(“梅”,同音雙關“媒”,指媒人)
雷州的情歌,從初戀到請媒、結為婚姻等環節,青年男女是以含蓄的隱語方式提出的,而“雙關”正好切合這一需要。又如:“新做大屋四四方,做了上堂做下方;做了三間又三套,問妹愛廊不愛廊(郎)。”雷州歌藉雷州人住房的結構試探戀人的意思,寓意含蓄、貼切生動。聽者仿佛看到一個憨厚的小夥子急於知道姑娘的心意,便以物喻情,藉“廊”與“郎”諧音雙關的手法,巧妙委婉地試探他心愛的姑娘,感物即事、自然流暢。
6、誇張
“
我母生我叫妃方,腳板頓土土就崩,手仔舉天天就窿,搧風駛船無討帆。”這裡使用的誇張的修辭手法,但語言口語化,不失為一首佳作。
從總體看來,雷州山歌都具有較為濃郁的地方特色、雷州風味。其藝術特點:一是歌詞結構嚴謹;二是押韻要求較嚴格;三是歌詞注意形象化;四是運用雷州口語化;五是修辭手法多樣化,常用賦、比、興,重章疊句,尤以雙關見長。
(二)口語化
雷州話在發展變化過程中產生了許多口語、俗語。這些語言因為都來自現實生活,來自低下層人民過去的口頭創作,因此都非常生動,符合勞動人民的口味。雷州話的口語、俗語詞彙是非常豐富的,這種現象在中國眾多方言中也是罕見的。雷州話的口語、俗語詞彙極大的豐富了雷州歌的內涵,增加了雷州歌的魅力。
“片仔出個若足棒,草步縛個在後腰,足沾田鏽都未洗,也敢上台撈我娘。”“片仔”就是“哪裡”的意思。“足棒”藉代稱“人物”。姑娘歌賽,觀眾上台挑戰演員,與演員賽歌,叫做“撈台”。
“無‘女甫’無子怎想歸,回到內頭無人問,衫妃穿爛無人補,褲穿弄雍無人縫。”“女甫”bo,老婆。“雍”ong1,窟窿。
“罐子煲糒叮噹泡,公子擔高就見腳,老鼠摃箱去做戲,恰恰開台撞著貓。”“米卑”就是大米飯。“公子”應是來自木偶戲(當地人稱公子戲,也叫海南白齋)的詞彙,指木刻的人物。“擔”在這裡是“拿”的意思,“公子擔高就見足”比喻只能瞞得一時,瞞不了一世。
“水鱟咬死田過蜋,水鬼狂狂去告狀,田蟹不知傲裡事,去捉螞蟥來坐牢。”“蜋”nio2,“田過蜋”是河溪時的一種非常小的魚。“水鬼”也是河溪裡的一種水生動物。“狂狂”指非常趕緊的意思。歌上說了一伴不加考察就定罪的事情,寄意深刻,這還是一個非常好的童話。還有一首好歌:“蟾蜍罵蛤作癟嘴,蛤罵蟾蜍花屁股,田蟹趕來拭巴掌,誰挖洞來給你蹲?”“蛤”指“青蛙”。“蹲”在這裡不是“蹲”的意思,而是“居住”的意思。作者通過這首雷歌,譴責了無勞而獲。
“撻墓牛子實在多,蠻抗撻人人就賣,滾 休 無聽人使喚,向後倒行打斷犁。”“撻”是“頂”的意思。“蠻抗”是“野蠻”的意思。 休 piu2,牽牛的繩。
“牛皮鼓子響咚咚,惜乜無平惜老公。天烏下雨得擔水,夜昏早頭得擎拱。”“惜”就是“疼愛”之意,“乜”就是“什麼”的意思,雷州話保留了很多古漢語的用法,單音語素多,言簡意賅。“擎拱”既是談話的意思,也是親熱的意思。
“實是你嫜會嬌調,價講過前又番曲。……”“會嬌調”就是“口才好,難纏”的意思。“番曲”指的是“反悔”的意思。
“牽個牛仔角欹欹,牽去田頭埂尾放,過路人問幾錢買,唱歌博來不使錢。”“欹欹”是“彎彎”的意思。“博”是“兌換”的意思。
雷州歌有的語言非常質樸,口語化,朗朗上口。例如“穀穀山瑪叫嶺腳,日日拾柴無柴擔,在宅人問拾柴呢?日短路長拾無柴。”這裡“穀穀山瑪”指布谷鳥。“擔”是名詞動用,意思是“挑”。“宅”是“家裡”的意思。這裡連用了幾個單音語素,也許是世界上最簡潔的文學這一了。
雷州山歌的創新與發展
雷州歌是雷州人的精神瑰寶,是雷州文化歷史長河中長盛不衰、名揚四海的文化品牌,也是我國民族音樂中的一朵奇葩。雷州歌歷史悠久,源遠流長,種類也豐富多樣,曲調抒情奔放、細膩纏綿、風格獨特,我們有責任把它繼續傳承下去。可是雷州歌到了我們這一代,卻遇到了一個非常尷尬的問題:我們很多雷州人已沒有張口就即興編唱雷州歌的能力,有的雷州人甚至不會唱雷州歌。如何來改變這一景況?如何來繼承這傳統的文化?如何來發展雷州歌的音樂,給雷州歌賦予新的生命力,能與群眾的審美情趣和審美需要相吻合?要繁榮與發展雷州歌,我認為目前最為緊迫的是,應該走雙菅齊下的路子:既要整理和保存原腔原板的雷歌資料,又要鼓勵創作具有時代氣息的新雷歌。把傳統和時代的東西揉在一起,使傳統雷歌煥發出時代的藝術魅力,即是說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去創新,不斷創作出具有雷州風格和時代氣息的雷州新音樂。具體來說就要切實做好下面幾點:
(一)堅持繼承與創新相結合,在原有基礎上,收集、整理、保存雷州歌資料,特別是“原生態”的雷州歌,作為發展的根、本、源;根據市場經濟發展情況和群眾需要,進一步整合資源,並不斷提高、充實;根據實際探索、發展雷劇,如雷州、遂溪、徐聞縣的雷劇團,通過他們來弘揚雷州文化特色、嶺南文化特色,成為富有生命力的新劇種。
(二)堅持普及與提高相結合,根據雷州歌群眾性較好的特點,通過舉辦大型雷歌節等活動,或利用卡拉OK等形式,進一步普及雷州歌,並從中發現苗子、選拔人才進行培養,使雷州歌和雷劇的整體水準能得到提高。
(三)堅持本土化與走出去相結合,在發展、壯大雷州歌事業的同時,鼓勵和引導雷州歌唱出大山,響徹海內外,架起與世界聯結的文化橋樑。
(四)堅持政府引導和社會扶持相結合,在政府幫助、帶動的同時,依靠社會力量來繁榮、發展。可以考慮籌辦“廣東雷州歌基金會”,為雷州歌和雷劇的發展提供更多的資金保障。
(五)在大中專院校定期或不定期地開設了“雷歌選修班”;成立雷歌協會,定期舉行雷歌活動或擂臺賽;聘請老師到雷州地區的中小學校,開設雷州歌的課程;舉行雷歌座談會,傳授雷歌知識,使雷州歌後繼有人。
(六)雷州歌保留了很多古語的成分,具有很高的鑑賞價值。作為一種藝術形式,應該與時俱進,在原來雷歌的基礎上有所創新,用今天的眼光和時代的特徵來審視雷歌,把雷州風情融入到歌曲的創作中去。
(七)認真蒐集民間雷歌資料,尤其是即將失傳的珍貴資料;研究傳統雷歌的修辭手法、用韻、襯字等;出版雷州歌集的學術專著,讓更多的人來關注、了解雷州歌,促進雷州歌的繁榮與發展。
總之,要發展雷州歌音樂,就要摒棄它的陳舊,打破條條框框,大膽突破和創新。積極採取措施對傳統雷歌進行系統性整理,並加以扶持、進行雷州歌詞曲的改革,同時運用雷州歌的音樂旋律,創作出兼具時代感和雷州風味的新雷歌。這樣雷州歌才能以其頑強的生命力,流傳得更遠,屹立於世界民歌之林。
- Mar 09 Sun 2008 00:15
淺談雷州歌的特點、創新及發展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禁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