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潮汕歷來有“卷薄餅”和加工製作“朴子粿”的傳統美食習俗,充分展現出潮汕僑鄉的民俗懈情和美食特色。

卷薄餅是用精麵粉入適量溫水後,充分攪拌搓捏成團塊狀,置于爐火上面的煎盤(平底鐵鍋),烙成圓形薄餅皮,然後包裹餡料。料有鹹、甜兩種,咸餡用雞、豬肉切絲、香菇絲、蛋黃絲、蝦米、蔥珠(油煎)配料,再用烹熟的豆芽,韭菜拌入為餡料,入口時又在薄餅表皮塗抹香甜適口醬料即成美食。甜餡料用白糖加工製成的酥脆薄片糖或再加入瓜冊絲、芝麻等佐料包裹薄餅皮即成薄餅。

清明時令,春韭性溫,是保肝佳蔬,有行氣理血,化瘀的功效,添加綠豆芽又有清熱解毒和止渴利尿的作用,療效甚妙,營養豐富,美味可口,民諺有:“豆芽韭菜,人人喜愛”之語。


潮汕清明吃薄餅有個傳說,清康熙十四年間(1675)鄭成功之子鄭經率兵圍攻閩南的漳州城,清軍守將黃芳度出兵頑抗,圍城數月,城里居民餓死無數,屍橫街巷,生存者便用草蓆裹屍掩埋。同年10月間,清軍投降,漳州百姓為悼念死難親友,特做薄餅狀如草席裹屍,以此祭祀亡靈,此俗世代相傳成風。


朴樹為落葉喬木,葉子卵形或長橢圓形,果實圓,狀如綠豆大小,味清甜,無毒,有消痰下氣之效。樸籽粿是採摘其葉和果實(核)搗爛,與大米舂成粉末,過篩出粉(火志),添入白砂糖及發酵粉,加入適量水分攪拌均勻充分發酵,然後裝入陶製桃形粿印或圓形粿印。蒸熟後的粿品呈淺綠色,就成為質優味香色美的清明樸籽粿。

據傳昔歲元兵于清明前入侵潮州,殺戳掠奪,民不聊生,被迫無奈而避入山林之中,飢不擇食,只好採摘樸籽葉、果籽充饑,後人為永記深仇大恨,故有“清明食葉”民諺,形成清明節加工蒸製“樸籽粿”吃的風俗,沿襲至今。


(汕頭日報 2000、3、20 彭錦)






薄餅


凡是嘗過“北京填鴨”的人,大都知道肥嫩的鴨肉和脆皮,是包在一塊烘熟了的面餅中,再加一甜醬,青蘿葡,蔥白等持以進食的。這塊包在外面的麵片兒,形似餅狀,但比任何的餅都薄,因而順理成章的,就有人稱它為“薄餅”。但這種薄餅比起潮州的薄餅來,它的“薄”就全說不上了。大約潮州薄餅要十張合起來的厚度,才相等于包填鴨的薄餅一張。換句話說:潮州薄餅的薄度,只及北京薄餅的十分之一而已。

各處的薄餅也都是用面作原料的,本身除了面香外,食起來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味道,它的作用主要仍是作為包紮一些三鮮之類的配料,食法一般和“北京填鴨”差不多,不過它的餡,一般都離不開豬肉絲、蝦仁、香菰絲、荀絲、芽菜、蔥白等。更為考究的,當然可以加上雞絲之類了。食時先把配料膾切炒熟調好味道,再用椒醬、梅醬、甜醬等塗在做好的薄餅上,鋪上餡,把它包成長方形,蔌折卷成圓卷,即可以進食了。食薄餅在澄海和潮安最為時興,潮陽及揭陽一帶則較少有。


潮州薄餅為什麼可以做得那麼薄呢?也許有人以為它是用面棒壓出來的,其實不是。它有它的特殊製作方法。它不但不用面棍一張一張輾壓,而且做起來時極快,尤其難得的是:餅身一張張厚薄均勻。

製薄餅時,首先用麵粉摻水揉捏至有了一定彈力,可以從掌心成團拋出去又利用膠粘回力收回時為準。面團不能太軟,又不能太硬,用鐵鍋(潮人呼為“鼎仔”。)加火燒至高熱,把生蘿葡塊點著附有水分的食油揩抹鍋面,油不能多,但須均勻,等鍋面熱得發出青煙,那時即把掌上不斷搓捏中的面團迅速地觸向鍋面,輕勻抹過,面團接觸熱鍋,表面當被粘住時候,立即又把面團利用彈力收回。那麼,面團接觸鍋面的表面部分,便薄薄的附在鍋上,趁它熟而不焦,掀揭上來,這就是薄餅了。手法熟練的人,反覆地一抹一收;一張過了又一張,十分快捷,偶爾遇到有個別薄餅因面團抹過鍋面時不夠勻整,出現一些大小孔隙,他們也善於急用掌中面團輕輕加以充補。所有薄餅按次疊好之後,要用濕布張蓋,以防止水氣的蒸發,同時也保持它的柔軟,不至風乾。

薄餅除了可以用來包配三鮮熟料進食外,也可以把它包上生餡投油鍋中炸成春捲。這些都是咸食,也有甜食的,潮人稱之為“糖蔥”。“糖蔥”是用糖摻配少量麵粉,蒸煮多時,逐漸去掉水分,使之成飴,然後反覆加以提煉,使具韌脆之質,再把它做成中有蔥孔的長方形。糖蔥很容易松碎。糖蔥入口酥脆而香甜,比起其他各地著名茶食來,糖蔥有它特別的優點,和獨具的地方特色。

食薄餅的時間,一般時興在清明節前後,這時家家都備辦配料,製作一番,薄餅商販,也隨之得市三倍。可是,現在人們多已不拘節氣,什麼時候想吃,只要有薄餅可購(因為製薄餅是一種特殊技術),隨時都可滿足口腹之欲了。






春餅
  
潮州著名小食。原是立春日的食品,唐宋時稱為春盤。清代以後製作上有了改進,其餡料由芹、韭、筍組成,表示勤勞、長久、蓬勃之意。以後成為四時皆備的小食,稱為春餅。製作用料逐步改進。

現代潮汕春餅的用料和製法:將面料製成的薄餅皮披開,放入用魚露、味精、胡椒粉、麻油、豬油攪拌均勻的綠豆瓣,豬肉,鮮蝦肉,香菇,蝦米和蒜茸,包成卷狀,用稀麵糊粘緊接合處,放入約180℃的油鍋炸至金黃色。其特點是:外皮酥脆,餡料濃香。




清明:朴子粿


朴子,學名厚朴,木本植物,有消風去邪之功效;清明時節,春雨綿綿,人易生煩燥,食用朴子粿有消食健胃、解鬱去邪的藥效。

朴子為粿,是取朴子的葉洗乾淨後和浸洗過的大米一起碾成米粉,呈碧綠色。然後加白糖和水一起成漿狀,用陶器剩著蒸煮,這些特製用于蒸朴子粿的陶器,若食用小碗般大,呈各種形狀,或圓、或星、或方、或桃狀,納漿時,每碗約八分即可蒸後會漲大至碗面之上。一定要用陶器,而不可用瓷,因為陶器表面未加釉,可供水蒸氣通透,蒸出來的粿才有松柔之妙,口感也較好,有如今之蛋糕。

朴子葉和米粉的配比以1斤米粉1 1.5兩朴子葉為宜,再加半斤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ovepuppy99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