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黃俊雄(1933年—),出身臺灣雲林縣虎尾鎮,黃海岱的次子。14歲起,隨父學習布袋戲。1970年3月2日,首創將布袋戲搬到電視上表演。他將布偶尺寸加大,強調眼部的神氣,以流行音樂取代傳統的鑼鼓。他改編黃海岱的《忠孝節義傳》,成為自己的首部作品《雲州大儒俠——史艷文》,在台視播出後轟動全省,造成萬人空巷,連續演出583集,創下當年台灣電視節目最高收視率97%。

1971年2月,《六合三俠傳》在台視上映。2007年8月13日至2007年11月8日,台灣時間每週一至週四21:00~21:45,《包公俠義傳》在公視上映,改編自黃海岱的《七俠五義》。此外,曾連任兩屆台灣省戲劇公會理事長。其餘作品有《武聖關公》、《西岐封神榜》、《烽劍春秋》、《霹靂城》、《隋唐演義》。

談到臺灣的布袋戲就不能不提黃家。一家四代同行,而且 一代更勝一代,在布袋戲這一行中代代俱領風騷的,就是黃海岱這一家;黃海岱、黃俊卿 、黃俊雄、黃強華、黃文擇、黃文耀,在臺灣,他們都是當其一代的「偶」像。



黃海岱:

黃海岱自幼在父親黃馬的薰陶下,對布袋戲即有濃厚的興趣。黃馬成師於大陸師傅蘇總, 接下師父衣缽後繼續經營「錦春園布袋戲團」。而黃海岱在幼年即跟隨父親學習布袋戲, 十一歲時父親送他去學堂讀漢學,十八歲時他已經可以獨當一面;父親接戲多時,錦春園 就分成父子兩團演出。年輕的黃海岱,為了在眾多的老藝師中殺出一條屬於自己的戲路來 ,就出了新招;在文戲勝於武戲的時代,他偏從武戲下手,將「七俠五義」…等富劍俠色 彩的武俠小說編成劍俠戲。在木偶的動作上加快、加多武戲的份量,在人物刻劃上加重俠 骨豪情。民國十七年黃馬過世,黃海岱的長子黃俊卿兩歲。隔年,黃海岱改錦春園為「五 洲園」取名揚五洲之意。民國二十二年,次子黃俊雄出生。在經歷了「二二八事件」的風 波後,黃俊卿分出「五洲園二團」做獨立演出,黃俊雄則留在父親身邊當助手。



黃俊雄:

民國四十年,黃俊雄十九歲出師,自組「五洲園三團」而此後的十年也正是臺灣布袋戲的 黃金歲月。黃俊雄注意到木偶的造型應有所改變,於是他開始為他的木偶添粧增色,加大 尺寸,布袋戲的新面貌正露出微曦。黃俊雄的名聲因雲州大儒俠而打響,黃俊雄布袋戲當 年的盛況可謂空前;有一年,一間國民小學的考試題目為:舉出中華民族的民族英雄,竟 有許多學生回答:史艷文。由此可見其影響力之大,也因此才遭禁演的命運。前些日子, 黃俊雄在錄影帶界也重出江湖,他的「金光系列」和其子的「霹靂系列」及「天宇系列」 雄霸布袋戲錄影帶,史艷文的故事也因此而繼續下去。




黃文章﹝強華﹞、黃文擇、黃文耀

這是黃家目前的新一代。黃強華、黃文擇一組,黃文耀以「天宇系列」自成一組。他們以 電影的手法拍攝布袋戲,用緊湊的劇情吸引觀眾長期收看的興趣,用精彩紛呈的操演技術 和現代科技提供觀眾視覺的滿足,用豐富的文化內含來充實觀眾渴望的心靈。其中,尤以 黃強華兄弟一組的「霹靂系列」為箇中翹楚。劇中人物亦正亦邪,鬥法鬥智的情節,更是 深深地吸引觀眾。當年的史艷文被現在的素還真所取代,戲裡的人生哲理也給了觀眾無限 的思考空間,也難怪會成為大專院校各BBS站上討論的話題焦點。民國87年,在國家劇院演 出「霹靂英雄榜之狼城疑雲」,演出四天八場。同年,更開拍布袋戲電影「霹靂英雄榜之 聖石傳說」;這齣拍攝經費耗資三億的布袋戲電影,在89年的1月上映,果然造成了一股熱 潮,票房表現更是破億元關卡,創下台灣電影史的一項記錄,也證明了布袋戲在台灣的魅 力,大霹靂公司更計劃將這部電影推廣到國際間,讓國際見到台灣本土的藝術成就。此外 ,黃強華更立志要把霹靂布袋戲變成臺灣的「迪士尼」。



{霹靂國際多媒體}-黃強華.黃文擇(兒子)

{天宇系列}-黃文耀(兒子,和黃文擇是雙胞胎兄弟)

{天地多媒體}-黃立綱.黃鳳儀(兒子.女兒)

{神魔英雄傳}-蕭建平(黃俊雄之徒弟)


黃俊雄之子黃強華、黃文擇繼承衣缽,並組成霹靂衛星電視台,在該台推出「霹靂布袋戲」;黃文耀則在三立台灣台推出「天宇布袋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ovepuppy99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