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電白三大方言

遷入電白縣的漢族人有資料可考的時間是宋徽宗年間到明末。比較多的是從福建的莆田、晉江、閩縣、福州來的。
由於電白縣長期以來,民族交替、雜居、同化,外來人口異源多流,電白縣的方言顯得異常複雜。


清光緒《電白縣志.卷三》:唐宋以前,壯瑤雜處,語多難辨。前明軍衛留居電城,今城中人語曰“舊時正”,海旁聲音近雷瓊,曰“海話”,山中聲音近潮嘉,曰“山話”。


又民國《電白縣志稿》:電白語言,比諸他縣,較為複雜,確而論之,亦可分為三系,一曰海語系,二曰客語系,三曰越語系。

海語系:沿海之語言,屬閩語。閩語在電白分為“黎話”和“海話”。還包括在馬踏的“福建話”、“饒平話”。閩語是現電白縣的第一大方言,講閩語者達八十多萬。電白縣的海話主要分布在東部及南部沿海的爵山、馬踏、電城、大榜(嶺門)、麻崗、龍山、旦場等鎮,另外,陳村、林頭、觀珠、望夫等鎮也有少量分布。黎話主要分布在西部及西南部的水東、陳村、南海、沙院、小良、七逕、坡心、羊角、林頭、霞洞等鎮,另外,大衙、觀珠、黃嶺、旦場、麻崗、龍門有少量分布。海話以電城為代表,黎話以霞洞為代表。

客語系:客語,又稱“哎話”,因其“我”曰“哎”,故名。客家話有“大哎”和“小哎”之別。大哎指那些受其他方言影響較少的客家話,小哎指那些地處分散,受其他方言影響較多的客家話。分布在東北部山區的那霍、羅坑、望夫、黃嶺、沙瑯、觀珠等鎮,西部霞洞,中部大衙、馬踏、林頭也有較多分布。嶺門、麻崗、旦場、曙光場有少量分布。客家話以沙瑯為代表,全縣講客家話的有二十八萬左右。客家人因多住在山區,故客家話在清光緒《電白縣志.卷三》中被稱為“山話”,是相對於“海話”說的。

越語系:越通粵,即粵語,現電白人把粵語叫“客話”。粵語有羊角白和鹹水白等不同名稱,還包括分布在曙光場的四邑話,分布在馬踏鎮的淡水陽江話。粵語主要分布在山羊、七逕等鎮,另少數分布在各地。全縣講粵語(白話)的人有十六萬。清光緒《電白縣志.卷三》沒有提到粵語,概因粵語進入電白縣比較晚,在當時可能還沒有進入或影響不大。


電白縣城,原為明代之電衛,由中原調來歸都指揮所統領之兵,稱曰衛兵,其子孫繁殖于城內,其語言因其地而言“城語”,因其時(為明代)而言曰“舊時正”,即明代之正音,因其語言與今之國語相近,故稱“舊時正”。清光緒《電白縣志》把“舊時正”放在第一位置,而民國《電白縣志稿》把“舊時正”放在“三大語系”之外“附述之”。說明“舊時正”已從優勢方言變成弱勢方言。
陳雲龍《廣東電白舊時正話》,刊於《方言》2003年第3期




電白朔源(狼嘯月 發表於 電白同鄉論壇)


閩人入主粵西我想主要是為了謀生而不是鞏固邊防、抵禦海蔻,因為這種族群的遷移是自發性的而不是政府有目的的組織。當時電白雷州等地是一塊土地肥沃,尚未開發的處女地,俚僚為當地的土著居民。閩人是海上居民,福建一些流民、破產農民為了尋找更好生路,憑藉自身純熟的航海技術,在同一時期從海路出發遷移到台灣、廣東沿海、包括潮汕、粵西、廣西等沿海平原地區,少部分散落到東南亞甚至太平洋群島等國家。閩人遷到一個新地方後,往往會陸續帶來一大群鄉俚,這也保證了遷移到異地的閩人能完好的保證閩文化的承傳。外遷的閩人宗族觀念十分強烈,古時閩人民風強悍,遷到外面因土地等原因宗族與宗族之間進行械鬥常有發生。


閩人入粵西自宋開始,止于明末清初。開始時是少數流民遷入粵西,與當地俚人混居通婚同化(開始主要是漢人被同化),此群人逐漸漢化,但仍自稱俚人,因此被稱為“熟俚”,所說的是一種閩俚混雜的“俚話”,此後大量閩人從海路“入侵”,由於習俗的原因,他們與“熟俚”混居一起,“熟俚”終於也變成閩人群體,他們所說的“俚話”中的俚僚語言成分不斷稀釋,變成了粵西特色的閩語,但“黎話”這個名稱還是保留到至今。

粵西閩語(“黎話”)與其他地方的閩語具有非常鮮明區別的一個特徵是獨有一個特殊字母( ),如“死”、“四”、“三”、“想”等字的字母,這是其他地方閩語沒有的(粵西廣西的粵語也保留這個字母,廣西壯語也有這個字母),這是俚僚語言在電白黎話中留下的一絲資訊。


當閩人在人數上逐漸壓過當地俚僚,更重要的是在強大的漢文化的入侵下,這些當地主人的命運註定要被改變。過多的閩人的遷入,首先與當地土著產生了土地的糾紛問題,而無論是什麼糾紛,漢人官員都是偏袒漢人,無論在人數勢力上還是在政治勢力上,俚僚都處於劣勢。於是他們所面臨選擇是:要麼離開,要麼留下被同化。一部分離開去了廣西、海南,剩下一部分留下來的,淹沒在漢人的海洋裡了。所以今天的電白人身上多多少少有點俚僚的血緣。


在閩人大量遷入電白的同時,另外一個族群 客家人來從北部陸續遷入電白這塊肥沃的土地上。來自中原的客家人(由於客家人來自北方,非南人,習俗等與南方人相異頗大,因此被南方人蔑為“客家”。“客家”本為南方人對這個群體的一個侮辱性的稱呼,但後來倒成為這個群體的正式稱呼。)流落到廣東、江西、福建交界的山區裡,與當地的畬族混居通婚一段時期後,開始了新的遷移。一個很有趣的事情是廣東閩人大都是居住在沿海平原地區,而客家人大多是居住在山區裡。目前在學術界普遍認為是因為閩人最先進入廣東,所以佔據了沿海平原地區,而客家人後來才進來,所以只能居住在山區。本人認為也應該從這兩個族群的習性分析:閩人習海,客家人習山,客家人這個族群是在三省交界的山區中形成的,他們更適應山區的生存方式,因此聚山而居;同理,閩人善海,自然生活在沿海地區,大家各取所需,這也是歷史沒有出現閩人與客家人發生較大型的土地糾紛事件。

電白的客家人並不自稱為“客家”,而是“艾人” 其實這也是其他族群給他們的一個蔑稱。由於艾人(客家人)較獨特的風俗加上居住山區資訊較為閉塞,經濟較為落後,歷史上一直受到其他族群的歧視。當然現在沒有了。現在電白地區主要有三大民系:閩南系、客家系、粵系。此外還有一個自身特徵越來越不明顯的蛋家民系(我一直都猜測博賀操獨特“鹹水白”話的就是上了岸的蛋家人。)上千年來,這幾大民系相互通婚融洽雜居,早已不分你我了!


所以說到電白人的祖先,追其源頭,有閩南系(大概佔到70%)、客家系、粵系,當然還有當地的土著俚僚越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ovepuppy99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