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海南島屬於大陸島,其地質原本是與大陸相連,因構造作用,引發斷層或地殼下沉,致使沿岸地區一部分陸地與大陸相隔成島;所以,海南島有著悠久的理地歷史。至少在50萬年以前,瓊州海峽斷層下陷,海南島才從雷州半島分離出來。從宋代以來,歷史上才稱之為海南島。同時,海南島最古老的名字,應該是“儋耳”這個字眼了。從文史的記載中,在歷史上,海南還有許多別稱的名字。據“正德瓊台志”記載,在漢朝,因為海南“郡在大海之中崖岸之邊出珍珠,故稱珠崖”。到唐朝,則因境內“土石俱白如玉而潤”被稱之瓊山。自唐朝以後,海南的名字與“瓊”字結下了不解之緣,素有瓊州、瓊管、瓊莞、瓊台、瓊崖、瓊瑤、瓊島之穩。但是,在祖國的次島上,不僅生活著原居民黎族,還生活著各種不同語言的民族。
  

從原始生態的社會條件來說,因地處南天,孤懸海中,海南島至少在古百越族還沒有從兩廣大陸橫渡瓊州海峽之前,這裡還是人跡罕至。據悉,作為一個相對獨立的地理單元,遠古的時候,交通條件的限制,海南島至少是一個人跡罕至的地方。大約在3000多年前,古百越族的一支民族才到達海南島;經過漫長的歷史遷徙,漢族、苗族、回族等民族相繼移居海南,逐步形成海南今天多民族聚居社會。同時,海南島各民族在共同生活中,經歷過漫長的演變過程,由於社會、歷史、地理方面的因素,如人口的遷徙,山川地理的阻隔等;也有屬於語言本身的因素,如語言發展的不平衡性,不同語言之間的相互接觸、相互影響等。在文化上、語言上、某些特徵不斷被同化,各民族的基本方言和文化,既保留和延續下來,又滲進了一些特徵的語素,形成了各有的語言和文化的特色。
  

從海南島現有居住的民族,各個區域生活的地方人,都有一套完整的語言體系工具。都具有系統的語音結構體系、詞彙結構體系和語法結構體系,都能夠滿足本地區社會交際的需要。據目前了解到的有黎族語言、閩南方言的海南話,還有儋州話、臨高話、軍話、邁話、苗話、回輝話、客家話、村話、 家話等等……(缺少的,請有識人士補上)。所以,海南是一個由移民組成的社會,又是一個有獨特語言和文化特色的群體。
  


從語言方面來研究,海南島各民族語言和漢語表現出“同中有異,異中有同”其中語音的差異比較顯著,有時候達到互相聽不懂的地步;而語法方面的差別比較小。我國漢語言劃分為開大方言區,即北方方言、吳方言、湘方言、贛方言、客家方言、閩方言、粵方言。各大方言又可以分開若干方言片,又稱次方言。同時,在次方言又可以分為“方言小片,直到一個個地點(某市、某縣、某鎮、某村)的方言,所以叫做“地點方言”,例如:儋州話、臨高話等等。語言學家們把方言當作一種民族語言的地域性變體,但方言並不是獨立於民族語言之外的另一種語言,但方言具有地方性的特徵。它只為某一地區的人民大眾所掌握,所使用。現在引用一些探究成果,有一些是沒經過修改,一些是加以修改,以備後續探究引用。
  
  
海南話:屬漢藏語系漢語閩南方言;閩方言分為閩東、閩南、閩北、閩中、莆田五個次方言。海南話屬閩南;另一種說法,屬歸莆田。是由大陸民族遷移過去之後與當地語言混合後形成的一種閩方言。與其他片區的閩南話的差別最大,基本上不能溝通。從目前分布在海口、瓊山、文昌、瓊海、萬寧、屯昌、澄邁、樂東、三亞等市、縣的沿海一帶地區,典型的以海口話、文昌話為代表,分布遍及全島,全省有500多萬人使用,約佔全省總人口的80%,是海南使用最廣泛,使用人數最多的方言。同時,在不同的地方,海南話的語音和聲調有所不同,但相互之間一般均可通用對話。例如:海口、文昌和三亞、八所最顯著。從海南目前的社會使用來說,海南各地廣播、電視的海南話播音以及招考海南話播音員一般也以文昌口音為標準音。海南的傳統瓊劇也以文昌口音為唱腔?br>     
  

黎話: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黎語支。海南島黎民族語言有 、杞、美孚、本地和賽五個方言。全省有110萬人使用,是海南少數民族中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大多數分布在中部、南部的瓊中、保亭、陵水、白沙、東方、樂東、昌江等7個民族自治縣和三亞、通什兩市。黎族是海南島上最早的居民,在文化上對各民族有很大的影響;其文化獨特,是海南島文史貢獻最大的民族之一。尤其在漢代,其在歷史上曾經有過輝煌,由於漢軍入海南島後,黎民族的社會生活產生了很大的變化。
     
  
臨高話: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壯傣語支,以臨高縣境內為中心連及儋州、澄邁、瓊山一帶,西連及昌江、東方的台地區,分布著講臨高話的村人。另外,還有海口市西郊的長流、榮山、新海等地。臨高話和壯語相近,顯然非中原漢族。從俚族語言研究,臨高人應是古俚人的後代,是隨歷代征伐當時的黎族移入。據文史記載,俚人沿西江及沿海廣泛分布。現在使用臨高話的約有50萬人。(注:不足之處,請補說......)
  
  
儋州話:屬漢藏語系漢語粵方言系統,約40萬人使用,又稱鄉話。主要分布在儋州市北部、西部地區以及昌江縣北部沿海的南羅、海尾一帶和縣城石碌鎮西緣的一小部分地區,還有東方縣的沿海一帶地區,白沙縣北部與儋州市交界的村落,以及樂東、瓊中、三亞的個別村落。儋州話的詞彙,接近古漢語,有很多句子和文言文一氣相同。
  
對於儋州話的起源,有一種說法,引用如下:“梁大同年間(西元535-544年),世居高涼郡(今廣東陽江)的冼夫人領兵出征海南,冼夫人及其軍隊的官兵可說是把粵語帶入了海島。當年的粵語發展成今天的儋州話和邁話,仍流傳在儋州和三亞。”
     
  
軍話:屬漢藏語系北方方言西南官話系統。據史書記載這是古代從大陸遷來海南的兵士和仕官留下的語言。約10萬人使用,主要分布在昌江、東方、儋州、三亞的部分地區。
     
  
邁話:屬粵語方言系統,比較接近於廣州話,主要分布在三亞市的崖城鎮水南村(包括水南1、2、3村),和城西、城東的個別村落,還有鳳凰鎮羊欄鎮區漢族聚居地,使用人數不多,約2.5萬人,使用人數不多,在海南島其它地方有沒有人使用.     
  

苗話:屬漢藏語系苗瑤語族苗語支,使用人數約5萬餘人,是海南苗族的語言。主要分布在海南島中、南部的瓊中、白沙、保亭、通什等民族自治地區。
     
  
回輝話:其系屬目前學術界尚未定論。是海南回族的語言。約有6000余回民使用。主要分布在三亞回輝、回新兩村。
     
  
村話: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跟黎話比較接近,使用人數約10萬人,主要分布在東方、昌江兩縣的昌化江下游兩岸。
     
   
家話:屬粵語方言。僅三亞港附近的漢族水上居民使用。


碧玉生 2007-9-2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ovepuppy99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