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吳德芳:具特色與代表性


失掉方言沒了根

客家人有一句話「寧可賣祖宗田,不可賣祖宗言」,顯示了語言對客家人的重要性。


大馬華人被認為是語言天才,會說馬來語、英語、華語和各籍貫的語言。華人商人到中國,到廣東省講廣東話、到潮州講潮州話、到福建省就講福建話,同行的北京官員反而不懂,只得以華語溝通。

一、曉得說不同的方言,對自己是一種方便,也為別人帶來同鄉般的親切感,拉緊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二、方言有其優美、藝術的一面。如廣東話,詞彙一針見血,只能意會不能言傳,常常令人捧腹叫絕。



有些人認為只有文化程次比較低的人才喜歡講方言,這是不對的觀念,每一種語言,包括方言就是不同籍貫的祖先生活磨練創造出來的,各有其特色和代表性,廣東人講話很潑辣、刻薄就是一例。


人的根從語言開始,完全失掉了本身的方言,就沒有了自己的根和一個民族性的特徵,最後變成一個漢族而已。


華族文化是因為結合各籍貫文化而變得豐富,如同華人的飲食文化,其實是包含了客家人、廣家人、福建人、潮州人等等的飲食文化,才會以精致多樣化而享譽全球。


方言的流失是大勢所趨,但是希望盡量減低流失的速度,自己的根和文化必須被保留。



早期台灣人全講閩南語,客家話流失得很嚴重,後來台灣政府和民間看到這個趨勢,於是著手成立客家事務委員會來推動客家語,除了讓老一輩來教導年輕人學習客家話外,火車、巴士的播音報告也加入了客家語,客家話又再台灣活過來了。



羅華嚴:台灣政府推廣方言


台灣政府禁止幼兒園教外語,只允許教閩南語和國語(華語),這是因為台灣政府發現方言正漸漸流失,所以極力推廣,這顯示方言有其重要性。


我認為,方言起著豐富華語詞彙的作用,如廣東話的沖涼,已被定為規範華語,因為這個詞彙普遍,並且非常形象化,沖了即涼,的確比洗澡傳神。


中國方面研究香港的廣東話,因為香港經濟繁忙,科技跟上世界步伐,往往出現新的經濟名詞,而中國卻沒有,如早前的手提電話、手機等,所以中國不得不順應潮流,並收編入現代漢語詞典內。



羅華嚴:電視節目影響大


方言太流行,多少會產生污染華語的現象。


新聞部副部長拿督林祥才日前計劃把大馬華語節目規定為八十巴仙華語,廿巴仙方言的政策,作法是對的,因為電視對人民影響很大,太多方言節目必會造成華語污染,換個角度說,大眾傳媒在推廣標準華語上,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受方言影響,大馬式華語詞彙不知覺融入華語句子,如「你有去嗎?」「有參加嗎?」其實是錯誤的,並不在正規華語的範圍內。


水可覆舟,亦可載舟,雖說方言可以豐富華語的詞彙,但是也常常污染華語詞句。


分辨是正面或負面作用,最直接的方式是查看商務出版社的現代漢語詞典,現代規範華語以該詞典為標準。


平常溝通語可以帶有地方色彩,但是不可「我手寫我口」,把口語化運用在文字上,這一點必須明確分辨。



現存6千種語言


根據語言學家研究結果顯示,目前,全球超過百萬人使用的語言大約有兩百至五百種,意即只有五巴仙或十巴仙的語言被廣泛使用,或擁有官方語言。


根據統計,在一萬年前全球人口有一百萬,使用的語言約一萬五千種。


現今全球人口六十二億,現存的語言僅有六千餘種,語言學家更預測,一半的語言會在五十年內消失,到了廿一世紀末,現有的語言將會消失九十巴仙以上。


根據言語學家估計,公元前地球上約有一萬至兩萬種語言,到了公元元年時,只剩下一萬種,到了十五世紀只剩九千種,到目前據估計,只剩下六千種。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ovepuppy99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