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轉載)


福建東北端,與我市蒼南縣近在咫尺,距浙閩大陸海岸線18海里,由東台、西臺、南船嶼等15個島嶼和22個礁石組成,主島西臺面積1.2平方公里,由火山岩構成,多基巖陡岸,現屬福鼎市沙埕鎮管轄,被譽為中國沿海最漂亮的島嶼之一。出於漁區就近管理等原因,1955年秋經國務院批准,將平陽縣管轄的台山列島劃歸福建省。對於溫州人而言,50年前台山列島「南嫁」福建的歷史現在已經很少有人知道。
  漁港小鎮‧閩南話

  福鼎市沙埕鎮與蒼南縣毗鄰,進入台山列島就要從這裡渡船前往。小鎮上有著和平陽、蒼南相近的語言和風俗。漫步沙埕小鎮靜靜的石板路,迎面走來的阿婆微笑地用閩南話招呼「這早」,令我渾身一怔,恍惚還置身於蒼南和平陽的小鎮之中。雖然我們已經跨出了浙江,來到了福建,但是熟悉的語音,親切的笑容,讓我們忘卻了已經「出省」。

  沙埕小鎮有好幾條貫通山頂和海口的街巷,街坊上的小店大都還保留著傳統的磚木結構,店面不寬,出入的開門在左側,交易的店窗在右側,這種店面格式同溫州閩南語區的很多地方有相似之處。小街上人來人往,店門口不時可以看見下棋、打牌的人,小孩互相追逐玩鬧著。

  從海拔高度240米高的大坪崗往東南方向的海岸,一處名為虎頭鼻的突出部位成為福建省福鼎市沙埕鎮水生村與蒼南縣沿浦鎮沙嶺村的交界。沙埕和沙嶺的地名同樣都有一個「沙」字,原本只是一處沙灘和沙灘後面的小山。沙埕以及台山列島跟平陽和蒼南連在一起,同屬於浙南、閩東的閩南話區。作為「徙水而居」的一個族群,閩南先民往北到達浙江沿海,往南到達南洋諸島(東南亞),往東到達台灣,一代代往外遷徙。沙埕、台山列島地區的閩南話區就是隨著幾百年來閩南泉州、漳州等地沿海的漁民不斷駕船捕魚、避風及歇腳,逐漸形成的。來自閩南沿海不同地方的方言、習俗在這裡幾經磨合與演變,一直傳承至今。不過,在不斷地與其他語言的碰撞和融合中,當地的閩南話已經形成了自己的特點。大部分移民的後裔也只知道自己的祖上來自閩南,但是在具體哪個位置已經很少有人能夠說清楚,至於來此的確切年份更是無從考證了。閒來無事,用閩南話與碼頭下開舢板船的船工們聊了起來,他們手中的水煙竹筒引起了我們的興趣。經不住身旁朋友的「利誘」,我操起一把煙筒對著攝像機很賣力地狠抽數口,伴隨著一陣「騰雲駕霧」,很快咳嗽不已。等船的閒暇,我們與船家聊起了家常。聽到帶「腔調」的閩南話,船家和船工都頗為好奇地問起我們從哪裡而來。船家告訴我,從語言中聽得出我們不是當地人,不過聽到閩南話總是很親切。悽婉傳說‧沙埕鎮在一位黃姓漁民的家裡,他向我們講述了一個情節悽婉的故事。相傳很久很久以前,泉州有一戶姓黃的漁民。黃老伯與兒子黃海生相依為命。父子兩人靠著「討海」勉強維持生活。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生活雖然過得辛苦,但是父子兩人倒也平平安安。話說泉州城內有個曾員外,他有家財萬貫,良田千頃,仗著自己有錢有勢,平日裡作威作福,魚肉鄉里。

  這個曾員外可能是作惡多端遭了上天的懲罰,幾房姨太太都未生育,30多歲才得了一個女兒。曾員外對這個女兒百般疼愛,取名月娘,希望有朝一日她可以繼承曾家的產業。曾月娘到18歲時已經出落得天仙一般,琴棋書畫樣樣精通,成為泉州城有名的才女。更為可貴的是,曾月娘與其父不同,她心地善良,經常接濟窮苦之人。一日,曾月娘和丫鬟來到媽祖廟上香。媽祖廟外,幾個地痞圍住了曾月娘等人。正當地痞嬉皮笑臉地欲非禮曾月娘之時,剛好路過的黃海生挺身而出,將地痞打走。有了這一次「英雄救美」,曾月娘和黃海生藉初一、十五來廟中上香的機會經常見面。久而久之,兩個人漸漸有了好感,最後瞞著家人私定了終身。

  曾月娘為了能夠跟黃海生生活在一起,將兩人的事情告訴了曾員外。還沒有聽完曾月娘的話,曾員外就氣得渾身抖動,命人將曾月娘關在房中不得外出。他萬萬沒有想到自己的女兒竟然跟一個窮打漁的私定終身。為了徹底拆散曾月娘和黃海生,在一個月黑風高的日子裡,歹毒的曾員外叫家丁將黃海生和他父親投入海中……

  得知黃海生已死,曾月娘終日以淚洗面,不久得了重病臥床不起。正當曾月娘奄奄一息的時候,媽祖娘娘顯靈了,她告訴曾月娘,黃海生並沒有死,三日之後在媽祖廟就能相見。曾月娘的病立時就好了很多,三日不到已奇蹟般基本痊癒。三天後,曾月娘提出要到媽祖廟去進香。曾員外一來看到女兒大病已好,心裡高興;二來覺得黃海生已死,不會有問題了。他就答應了曾月娘的請求。

  在媽祖廟,黃海生正等在裡面。原來,黃海生被投入大海之後,被一隻大海龜救起,並被馱到岸邊。從那之後,他為了躲避曾員外,一直藏在山中,直到有一日媽祖顯靈讓其到廟中來。兩人見面後相擁而泣。

  為了能夠在一起,兩人駕船沿大海北上,經歷了七七四十九天的風浪,後來就到了沙埕,繁衍生息……

大峽谷‧雨傘礁‧大貽貝

沙埕與台山之間的中線即是東海區南北航線,過往船隻甚多,水深浪高。客船的船工嗑著花生,撒到海面的花生殼引來一群黑尾鷗和黑枕燕鷗,它們追逐著客船嬉戲捕食,帶著相機的乘客遂一致湧到船尾,攝像機、照相機、望遠鏡對準了各自的目標,全然不顧旁人的存在。

  兩個半小時的航程以後,台山列島的輪廓逐漸明晰起來。東台與西臺島之間的西南面入口處橫亙著列島中的第三大島南船嶼。隨著船主的手指之處,我們看到海拔65.9米的製高點下有一處巨大的貫穿式海蝕天然巖洞。意外的發現,讓我們決定次日進行一次非常獨特的穿越之爽。

  客船先靠東台,再橫過一千多米寬的海溝過往西臺,在風浪中急劇搖晃的客船上,我們驚奇地發現西臺島的東端海角有一塊形如傘蓋的巨大岩石,昂立於怒海,原來這就是當地著名的景觀 雨傘礁。

  下午,整隊穿越西臺島前往雨傘礁,途中走在前面的同事突然貓下身,用手勢示意前面有情況,原來前方右側路旁高聳的劍蘭花上停著一隻模樣未曾見過的猛禽。其後經對照鳥譜,確定是一隻東北獵隼,據資料介紹這種鳥很少在緯度如此南的地方出沒。

  雨傘礁與西臺島之間潮滿相離潮落相連,站在西臺島東端往前看,雨傘礁活脫就像一頭撲騰下海的大海龜,碩大的身軀還濺起了一圈浪花。

  我們從雨傘礁的「龜背」緩緩地朝碩大的「龜頭」接近,在「龜後頸」有幾級隱祕的簡易石階通往海龜頭。到盡頭,跟前是一個被石塊半封住的石洞,當地嚮導帶著我們鑽了進去。洞裡原來是一圈寬敞的坑道,地下還有類似下水道的金屬蓋,每隔一定的距離置有一道混凝土鋼板門,在四個對角的方向各有一個觀察孔,從洞中望出去有絕佳的視野。在上漲的潮水即將淹沒雨傘礁與西臺島的連接處時,我們依次跳回了西臺。

  繼續沿西臺島東北海岸線走,前方的人停了下來,發現一道狹窄的裂縫將西臺島的東北角隔成一個島中之島。裂縫的寬度僅僅三四米,大裂縫的頂端架有一座寬不到一米的水泥小橋,想必是早年部隊駐防所用。大家一路跑下山直奔大裂縫的起點。台山列島的西臺與東台各為1個自然村,總人口800多,通行閩南話、福州話兩種方言。台山列島所在海域是閩東、浙南漁場的接合部,由於得天獨厚的自然氣候,使海島的各礁、嶼四周生長著不計其數的海洋野生貝類,尤以厚殼大貽貝(俗稱野生淡菜)著名。1995年福建省政府設立了台山列島天然厚殼貽貝保護繁殖基地。近年來,這些營養豐富、味道獨特的天然厚殼貽貝卻遭到了毀滅性的盜採。據介紹,現在每天都有來自浙江、江蘇和福建省內等地的20多條漁船,在台山島周邊盜採厚殼貽貝。盜採者多用先進的潛水設備潛入水下進行野蠻盜採。島上漁民抵擋不住盜採者用鐵棍等凶器的多番威脅,使盜採活動更加猖獗。一些漁民告訴記者,過去台山島的厚殼貽貝有十多個品種,其中有的還是中國厚殼貽貝中極其稀有的名貴種類,如今僅剩四個種類。照這樣濫挖盜採下去,台山的厚殼貽貝恐將遭受滅頂之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ovepuppy99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