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畬語中有些器物看出來似乎很難用漢語表達,畬語研究者一般把它們歸於畬語底層詞。這個貼子對這些器物名稱進行考證。

   鍋蓋
  畬語中把鍋蓋叫作thung3 khom1,游文良考證thung3字義為“桶”,“桶”在《廣韻》為他奉切,與thung3較為接近,可能上古語音更接近(有待考證)。因此“桶”可能是源自漢語。
  
  khom1在字義為蓋子,它的變調khom3在畬語中作動詞義為“蓋蓋子”。這個字是否是畬語底層呢?對照客家話的“蓋”發音為kiem,閩南話發為kham24,與畬語音、義都十分接近,極可能是同出一源。因此此字最可能是“弇”。《說文》弇,蓋也。它的一個切音:古南切,竟然與畬語的發音相當吻合。
  
  因此,畬語中鍋蓋可寫成“桶弇”。這個本義為“桶蓋”的詞,是畬族先民曾有一段時間將桶蓋當作鍋蓋的真實記錄。
    石臼
  
  畬語將石臼稱作“hon1 mun6”,一般認為此詞源自畬語底層。可是對照閩東方言稱石臼“舂mun2”,mun2字和畬語mun6極為接近,可能是同一個字,因此這個字更可能是古越語留在南方話中的共同底層。因不好在漢語中溯源,可借用形聲字“礞”表達。
  
  從音義看,hon1字可能對應的漢字為“夯”,此字在客家話的發音為hong24,假設畬語發音與客家話相近的話,剛好與hon1對應上。其字為為“用力撞打”,也十分吻合。
  
  因此,畬語中“石臼”可表達為“夯礞”。
    匾籃
  晾曬東西竹編圓匾,畬語稱作“po4 Lam6”,似乎也不好用漢字表達。唐代陸羽的《茶經》提到過這個器物,稱作“篣筤”,音pang lang,與畬語音相近。但顯然“篣筤”也非本字,本字極可能是“盤籃”。
  
  畬語中可用“盤籃”表示匾籃。
    笊籬
  
  畬語中將笊籬稱作“leu2 phi4”。遊著中將“leu2”作“漏”,這是個錯誤。“漏”在畬語中發音為“lau2",詞語有“漏屎衭(開襠褲)”等。此字正確的寫法是“撈”。
  
  phi4字與“篦”同音,也可能就是此字,更可能是“笓”,這兩字在古漢語中是通用的。篦與籬、笓等都是指用竹子做的有縫之物,如篦梳、籬巴、笊籬等,笓指的是用竹編的撈蝦器具,與“leu2 phi4”的詞義更是吻合。
  
  畬語中的“笊籬”表達作“撈笓”當是最佳的。
    鑰匙
  
  畬語中鑰匙稱作“匙tjiau3”,根據字音此詞應寫作“匙爪”,與先人使用的鑰匙形狀類爪有關。
    竹耙
  
  耙松毛用的竹耙,畬語叫做“耙tjiau2”,這個“tjiau2”與“爪”同音不同調,應是“抓”字。因此此詞為“耙抓”。
    糞瓢
  畬語中稱糞瓢為“屎kui3”,這個“kui3”可能是“簋”。
  
  “簋”,《廣韻》上的切音是居洧切,客家話發音為kui31,與“kui3”音韻調都完全一樣。其義為盛食物的器皿,字形從竹,極可能最初是用竹筒做的,後來逐漸改進原料,用陶,直至用青銅而成為禮器。畬語中的“簋”極可能就是“簋”的最初形式,即一段竹筒安上柄後用來舀糞舀豬潲。
    小柴刀
  山客話將砍柴的小彎刀稱作“Sji3 kiet8”;這個“kiet8”字應該為“鍥”。《說文》“刎鐮,一曰小鐮,南方用以乂谷。”《廣韻》鍥,鐮別名也。古結反。與畬語音同義合。而“Sji3”字極可能是“手”字的連讀音變。
  
  因此砍柴的小彎刀可以表達為“手鍥”。
    飯甑箄
  飯甑的底板,是一塊有空隙的木板,它能起間隔作用又能使蒸汽透過。山客話把它叫做“飯甑pi1”,這個字的本字為“箄”。《說文》:“箄,蔽也,所以蔽甑底者也。從竹,畀聲。”
    缸
  
  畬語中缸叫[phou4],遊著中認為此字與苗語同源,系畬語底層。其實此字可在漢語中溯源,其本字為“缶”。《說文》:“瓦器也。”即陶土燒製的盛水器古代通稱“缶”。由於畬語聲母保留了讀“重唇”的特點,現代漢語中很多發-f的字在畬語中發-ph聲母,如婦、浮、孵等,“缶”字也屬這種情況。
  (十一)廁所
  
  福安畬語將廁所稱作“屎wong2”或“屎wong2寮”,在《畬族人所說的客家話》及《畬族語言》中把這個wong2字寫作“木皇”,此字的字義為“船舷板”,與廁所並不相關,因此絕非本字。
  
  此字的本字可能作“圂”,胡困切,《說文》:“圂,廁也。”音義與畬語wong2都切。“圂”字是個示意字,以一只豬在口中示意豬圈。這個字真實地記憶著古時人們將豬圈兼作廁所的生活場景。也有人認為是由於廁所同豬圈一樣臟,故稱同豬圈(《六書故》:“廁以穢故,亦謂之圂。”)



作者:鍾耀榮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ovepuppy99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