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釋迦牟尼佛

梵語 Sakyamuni 的音譯。佛教創始人。釋迦是部落的名稱,意思是'能';'牟尼'可譯作 '文',是一種尊稱,含有'仁,儒,寂默,忍'等義,意譯也可合成'能仁','能忍','能儒','能寂'等,意為釋迦族的聖人。

俗名悉達多,生於西元前五六六年,原是釋迦國的太子,二十九歲出家修道,從當時著名的沙門阿羅邏迦羅摩和烏陀迦羅摩子修習禪定。不久就達到他們所教導的一切,但這並不能滿足他的希求,經過六年的苦修,在一次夜晚的修禪中,他順次經歷禪那的四種境界,然後繼續集中精神,做最大的努力,就在那晚證悟了生命的真相,成就正覺。從此以後,他被稱為佛陀。並到處說法,組織僧團,直至西元前四八六年圓寂。簡稱為"釋迦"。他創建的佛教,和基督教,伊斯蘭教一道成為世界的三大宗教之一。


相傳佛陀入滅后,弟子們焚化佛祖遺體,于灰燼中得4顆牙齒以及指骨、頭蓋骨、毛發等物。弟子們將佛祖真身舍利起塔供養,頂禮膜拜。后來,阿育王取出全部舍利,分成八萬四千份,分別盛入寶函,在世界各地建塔供養,其中有許多傳入中國。


1987年法門寺地宮發掘即出土了佛教世界千百年來夢寐以求的佛祖釋迦牟尼真身舍利,系佛祖的一節中指骨。




印度佛教的傳播與開始


世界四大宗教(印度教、佛教、基督教、回教)並存發展於印度,其中佛教更是源於本土的主要信仰,佛教產生於西元前六世紀,創始人是悉達多‧喬答摩,也就是被後世稱為佛祖的「釋迦牟尼」。


佛祖否定了當時的種姓制度,主張「諸法無常,人人平等」,因而在在印度全境得以迅速傳播開來,後來更在孔雀王朝的阿育王時期盛極一時,被立為國教。之後又南傳錫蘭,東傳緬甸,直到馬來西亞和今天的印度尼西亞,可以說是傳遍整個東南亞,佛教又向北傳播,直接進入西藏,又向西北傳播,進入阿富汗和中亞地區,它傳入中國,又從中國傳入朝鮮和日本。佛教就因此誕生與傳播開來,使得全世界的人類,感受到了佛教文化的崇高偉大。




尼泊爾



佛教起源


尼泊爾是佛教傳入最早的國家。在尼泊爾,有佛教與尼泊爾國家同時誕生的傳說。據佛經記載,佛祖釋迦牟尼的誕生地在今尼泊爾境內的盧潘德希縣的藍毗尼園。佛祖在印度創立佛教後曾多次回故鄉傳播佛教。


佛教在西元前三世紀從印度先傳入尼泊爾南方,後傳入尼泊爾內地。據記載,梨查維人大約於西元一世紀前後進入尼泊爾,在尼泊爾谷地(現加德滿都谷地)建立了梨查維王朝。他們既崇信印度教,也扶植佛教,這就是尼泊爾佛教的起源的開始。



兼容並蓄的宗教風格


尼泊爾是個「神跟人一樣多、廟宇跟房舍一樣多」的國度,雖然印度教佔了其中九成的人口,但由於尼泊爾人對宗教採取相容並包的態度,因此尼泊爾人不管什麼廟都拜,對宗教相當虔誠的當地人民而言,神明的庇護是多多益善的。


尼泊爾的文化和宗教關係相當密切,因此無論是建築、音樂、舞蹈、雕刻、繪畫、木雕全都洋溢著濃烈的宗教氣息,最具代表性建築是佛塔式建築,寺院內有很多宗教的木雕石像,佛塔特色是,方形塔狀,且四面都彩繪有大眼,這些眼睛即是佛陀的眼睛,佛陀藉第三隻眼來監視世人的生活作習,用以看顧世界萬事萬物的動態。




尼泊爾的大乘教派


尼泊爾佛教發展。概括起來可以分為小乘佛教和大乘佛教。雖然金剛乘、坦特羅乘、易行乘以及藏傳佛教各個派別都在尼泊爾流行,但是前三者主要是學術上的流派,在尼泊爾沒有嚴格的、獨立的組織派別,在宗教實踐上,這幾個流派融為一體,而藏傳佛教裏又包含著金剛乘、坦特羅乘的內容,因此這些支派都包容在尼泊爾大乘佛教教派裏。


尼泊爾的大乘佛教融合了印度佛教、印度教和藏傳佛教的內容,重視宗教實踐,以「六波羅密多」,即以佈施、持戒、忍耐、精進、禪定、智慧為指導,主張自度度人。奉釋迦牟尼佛為神,崇奉佛與菩薩。



朝聖地點介紹


倫比尼-佛陀誕生處


西元五六六年佛教的始祖釋迦牟尼佛誕生於尼國的倫比尼,阿育王在十三世紀為紀念佛陀的誕辰立下一根六米高的石柱。在倫比尼的菩提樹前有一方水池,又被稱為「生命之泉」,聽說有佛緣的弟子來到此地,可以從池水看到自己前世的模樣。


走進這個聖地,雖然看不到任何華麗的寺廟建築,只有數間簡單的寺院和讓人憑弔的空曠花園池塘,但一切的詳和都彌漫在身旁的空氣中,彷彿要每個人靜下心來感受佛祖誕生莊嚴安寧的氣氛。






彰化八卦山大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ovepuppy99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