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踏話頭:

 

台灣第一擺出現佇國際的舞台,是安荷蘭統治台灣政權時代(1624-1662)開始,佇即兮時陣除了一寡唯(ui3)非洲來的「烏鬼」、歐洲來的「紅毛」以外,絕大多數來台灣開墾趁食,是由福建、廣東沿海移民來的「河洛人」、「客家人」,遮兮後來被稱呼做「唐山公」的漢人,在渡過烏水溝的過程中間,食過各種鹹酸苦汫,歷盡滄桑,一步一步克服了旅程的險惡、氣候的多變佮種族的衝突等…,印證了一句古早話「唐山過台灣,心肝結歸丸」迄陣的心情。但是先民的開創性,卻創造了台灣的「海洋文化」,囝孫世代滯佇遮,夠今已經將近四百冬囉(1624~1998)。

過去的執政者長期有意忽視台灣本土文化,致使一般人對台灣的歷史文物、族群文化的生疏,煞袂當了解台灣本土族群與外來移民的密切關係。對一塊逐家共同生活的所在,有即款的現象,是一件互人感覺遺憾的代誌。台灣史學家連雅堂先生,曾經呼籲「汝為台灣人,不可不知台灣事」,來教示台灣島嶼的人重視家己的歷史。李遠哲院長嘛捌講過「文化是釘根佇地方的;一旦脫離社會將漂浪佇虛幻的半空中。」所以徛佇台灣的子弟,重新認識台灣本土文化,是目前上重要的話題。咱著唯台灣的母親─「平埔媽」認識起,來表示飲水之源。



「生番」、「熟番」敢是番?

「中華民族」即個名稱,是相當有優越感的民族稱呼。「中」是指天下地理之中,認為是徛佇地球上尚好的所在、上好的風水。「華」者花也,指伊本身是文化是世界上優美、上高尚的部份。所以佇中原四周圍的族群,號做「東夷」、「西戎」、「南蠻」、「北狄」等攏是一寡無文化的族群所滯的所在。唔管是怎樣解釋,所謂「夷、戎、蠻、狄」等字眼,會使講攏是相當輕視別的族群的表示。台灣早期被漢人稱呼做「夷州」,著是指「未開發,無教化」的島嶼。莫怪佇李鴻章的心目中將台灣看做是「鳥不語,花不香,男無情,女無義」的化外島嶼,咱著會當了解中國對台灣的心態。

荷蘭人佮大量漢人移民來台進前,台灣即塊島嶼,已經有長期徛佇遮幾千冬的族群─原住民。根據統計,在荷蘭統治台灣的末期(1624-1662),唯中國移民夠台灣的漢人(指河洛人佮客家人)大約有二萬五千人,當時原住民人口大約四萬至六萬的人口。十七世紀以後(明末、清初),中國東南沿海的漢人陸續來夠台灣趁食,唔拘遮兮漢人對台灣的原住民煞一律稱呼做「番仔」,遮是一款相當侮辱「原住民」的叫法,互人有「乞者趕廟公」的感覺,亦顯示著漢人大沙文主義的心態。

數百年來佇台灣的統治者,攏屬外來政權,尤其是大清帝國時期(1683-1895年),為了統治者管理的方便,以徛起的所在來區別,分做「高山番」、「平埔番」,即種的稱呼有漢人主觀意識的成分。漢人佇台灣取得統治的政權,著照「原住民」歸順的狀況來區別,關係恰和諧的,稱呼「熟番」;關係恰緊張的,稱呼「生番」。「熟番」一般的講法是有某一種程度的漢化,「平埔族」因為地緣的關係,大多數屬於「熟番」。「生番」是指猶原過著原始生活的狀態,不受教化,互人的感覺是個個像「青面獠牙」一般,「高山族」著屬即款。其實「生番」佮「熟番」的區別,往往是有政治因素的,主要的關鍵在對統治政權的支持如何來假定。演變夠今仔日,咱對遐兮不明事理、無理取鬧的人,講伊著是「生番」。


「唐山公」佮「平埔媽」

台灣開發四百年的歷史中間,「渡海來台」是即塊島嶼所有族群祖先共同的經驗,「河洛人」、「客家人」參一九四五年以後陸續來台灣的「外省人」,攏是台灣即塊土地的「外來族群」。另外上早滯佇即塊田園的原住民(早前稱呼平埔族、高山族),因徛佇台灣大約有二千外年的歷史,算是台灣第一代的族群,是上早的台灣主人。

漢人啥乜時陣唯大陸移來台灣?根據文獻記載,在三國時代東吳、隋朝的時代,捌有漢人避走來台灣,亦是遇大風被吹來台灣等,但是人數誠少。上大的移民群,當然是荷蘭時代召募東南沿海的居民大量來台開墾,以及鄭成功為卜趕走荷蘭人,所帶領將近四、五萬人的軍隊,跟隨國姓爺來台年輕力壯的士兵,絕大多數攏屬於「羅漢腳仔」。鄭氏王朝投降滿清了後,滿清初佔領台灣的時陣,即刻公佈了「台灣編查流寓例」,嚴禁唐山客帶家眷來台灣徛起,所以來台開墾的嘛攏是「羅漢腳仔」。因此佇台灣島嶼的漢人想卜揣結婚的對象是足困難的,當時民間流傳一句「一個某,恰贏三仙天公祖」的俗語,來反映查某對象的欠匱。


佇1624年以前,台灣猶未佮外頭接觸的時,迄陣台灣平地所滯的住民差不多攏是平埔族群,譬如台北是「凱達格蘭族」、宜蘭是「噶瑪蘭族」、中部是「巴布薩族」、南部是「希拉雅族」等聚集的區域。平埔族是屬「母系社會」。在生產方面,「查某落田作穡,查甫討海拍獵」。在婚姻方面,查甫互查某所贅,滯佇查某的兜,財產由查某來繼承。即種「贅翁」的母系社會,參後來漢人大量移民徙來台灣了後,因為多數是「獨身仔」,台灣成做「陰衰陽盛」的社會。遮兮獨身仔有的是為著卜成家傳後嗣,有的是為著生理的需要,有的是貪著土地的經濟利益,著想盡辦法,佮當地平埔族的查囡仔做為結婚的對象。


從此即批早期外來移民者,透過參平埔女子通婚,開始落地生根認同台灣,參台灣產生「命運共同體」。所以對「漢」「番」通婚後的第二代、第三代…來講,因的查甫祖先是來自唐山(中國),查某祖先卻是台灣本地的平埔族。後來南部流傳一句佇灣「有唐山公,無唐山媽」的古早話,著是咧講即個意思。「平埔族」原本是即個台灣上大的族群,因為長期佮漢人的通婚血統混合,優勢的漢文化的通化、以及平埔語言的消失,致使「平埔族」失去了族群的認同,煞佇台灣成做一個「失聲」的族群。


煞尾:

依內政部的人口統計,目前台灣地區大約有2130萬人口,其中閩南人族群佔有百分七十二,客家人佔有百分之十二,外省人佔有百分之十三,原住民則只佔百分之三左右。所以今仔日,除了民國三十八年則來台灣的漢人外,早期移民夠台灣的河洛人參客家人百分之八十五的後代,多少攏滲有一寡平埔族的血統。

當咱逐家了解「平埔族嘛是咱的祖先的一部分」了後,咱著袂以冷淡甚至輕視的眼光去看待「番」族,嘛則袂恥笑別人是「番仔」,因為經過四百冬的融合,台灣的住民已經成做一個「新興民族」。所以此後當咱喝講咱是「炎黃子孫」的時,嘛唔通袂記得台灣的母親─「平埔媽」的淵源。


(即篇文章以中文書寫,發表佇10/30/98的民眾日報。)







資料來源 :台語文化  http://www.dang.idv.tw/article/article5.ht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ovepuppy999 的頭像
    lovepuppy999

    河洛人----*海洋的子民*

    lovepuppy99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