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陳中道生
發表於 2008/10/12

(已廢棄的廣東潮式古堡)
我初次對中國潮州感到興趣大約是在十幾年前,從台中回故鄉嘉義縣溪口鄉故居時,與同族兄長聊天時,提到祖先來的地方時,受到族兄更正:「是廣東潮州潮陽,不是福建漳州!」
自那天起,我才比較注意潮州種種訊息。

(位於潮陽縣大布洋鄉的陳氏宗祠)

(大布洋鄉陳慶棉宗親家裡的潮式農村廳堂)
我的三姐嫁到屏東縣潮州鎮,以前她一直以為自己是河洛人,祖籍應該是福建,當她知道原來祖先來自廣東潮州府潮陽縣時竟然脫口說出:「原來我們是客家人!」
她這麼說有兩個個意涵,以屏東縣潮州鎮人的常識而言,潮州人=客家人;另一個意涵是她(也代表很多人)以為中國潮州住的是客家人!

(大布洋古堡的大門,正對大門內就是三王古廟)

(在影印店影印族譜帶回台灣)
在屏東縣潮州鎮公所網站裡說:「…據載清朝雍正四年(西元一七二四年)即二○○年前,廣東省潮州府住民為開拓新土,渡船東航居於本地,斬荊披棘,拓石開基,遂以其所居之名曰:潮莊。因早期先民聚集居住在舊街並興建三山國王廟奉祀,並由此發展訖今之潮州。…居民以閩南佔大部份,亦有客家,外省同胞,近年來弣近山地鄉原住民亦有許多移居本鎮。」
由這段記事可以得知,連祖先是廣東潮州人的屏東縣潮州鎮官方機構都把自己歸類為閩南人了!

(潮式聚落外通常有多功能的池塘)
另一個繆誤是:三山國王廟的存在,在台灣的相關資料及常識也都錯誤地歸類為客家人的廟宇!但由潮州鎮網站記事裡可以看出,是『潮州人』而非客家人興建三山國王廟的事實!
據統計,在台灣約有一百五十五座三山國王廟,基隆市一、嘉義市一、臺南市一、高雄市三、臺北縣二、宜蘭縣二十四、新竹縣十三、苗栗縣四、臺中縣十二、彰化縣十八、南投縣四、雲林縣十、嘉義縣十一、臺南縣一、高雄縣十、屏東縣二十八、花蓮縣一、臺東縣一。
如果不考慮潮州移民,這與台灣客家人的分佈無疑是極不相符的!
在徐素珍「文化導覽」裡所述三山國王廟文章裡說:
「…:潮州三山神,所以上奏朝廷潮州揭陽三山神之神助,即獲下詔賜封為:
巾山為清化威德報國王
明山為助改明肅寧國王
獨山為惠威弘應豐國王
並賜封廟額曰:「明貺」,勅潮陽郡,廣增廟宇,歲時合祭,嗣於宋仁宗明道二年(一○三三年),再賜加廟額「靈廣」兩字,自此廣東潮、梅、惠屬均建有廟宇,隆重奉祀。...」「...存在著多座三山國王廟,就是很多客家人在這等地方生活過的痕跡」(徐素珍把潮梅惠州住民都當成是客家人了嗎?)

(廣東潮陽大布洋古堡內三王古廟)
由上所述可以看出,在臺灣,對潮州府移民存在著兩個明顯繆誤:
一、廣東潮州移民被誤為閩南人或客家人,在台灣竟似不存在了!
二、三山國王廟由粵東移民所建無庸置疑,卻被誤解為全部是客家人的遺跡,潮州惠州講潮州閩南語的移民竟似不存在了!
從三山國王廟的淵源說起,三山國王霖田祖廟位於廣東省揭陽市揭西縣,屬古潮州府管轄,但其位置接近梅州,所在地和婆鎮住民以客家人為主,因其位於梅州府(多數是客家人聚居地)及潮州府(除饒平外均講閩南語)之間,在宋朝皇帝敕封為國王後,成為潮梅惠百姓的守護神,移民來台灣的潮州人、惠州人及梅州人多數信奉三山國王,所以從上述155 間三山國王廟的分佈來看,除了少數位於客家人聚居地外,其他多數應為潮州移民所建!
那麼潮州人為什麼被誤認為客家人或閩南人,好像從台灣移民史上消失了呢?
在一篇名為「臺灣的語言戰爭及戰略分析」中提到:
『…五,閩南語方言之間的戰爭
戰因:閩南語主要源自福建泉州,漳州,少數源自潮州,惠州,移民臺灣之後發生戰爭.
結果:潮州方言完全消滅,惠州方言在客家區內保存一個方言島,漳州與泉州融合為一個新方言,同時存在偏漳腔與偏泉腔.
閩南語雖然主要源自福建泉州,漳州,但也有少數源自潮州,惠州的移民,這些移民移入臺灣之後自然會發生競爭,主要族群的漳州人和泉州人不斷發生械鬥,而少數族群則往往在競爭中消失.惠州方言,上文已經提過,在客語區內保存一個方言島——大牛椆方言是一個幸運的例子,這是因為它和其它閩南語沒有接觸的關係;潮州方言則完全消失,在我們的臺灣漢語方言調查中,我們未曾聽說或發現有明顯證據可以證明為源自潮州的閩南語.
潮州人在所有漢人祖籍中占3.6%(見下節〈人口競爭力〉的分析,又陳紹馨1972,頁187),一九二六年有134,800人,人口不算少數,但比起泉州1,701,900人,45.4%;漳州1,335,500人,35.6%,顯然不成比例.何況潮州籍有部分饒平人說客家話,比例更少,當然無法和漳泉腔競爭.也就是說,潮州話在毫無競爭力之下完全消失了…』

(三山國王霖田祖廟)
潮州人在所有漢人祖籍中占3.6%(見下節〈人口競爭力〉的分析,又陳紹馨1972,頁187),一九二六年有134,800人,人口不算少數,但比起泉州1,701,900人,45.4%;漳州1,335,500人,35.6%,顯然不成比例.何況潮州籍有部分饒平人說客家話,比例更少,當然無法和漳泉腔競爭.也就是說,潮州話在毫無競爭力之下完全消失了…』

(三山國王霖田祖廟)
也就是說潮州移民在台灣移民群裡屬於少數,為了溝通及生存所需,放棄自己的方言而就周邊環境的強勢方言漳泉腔閩南語了,就這樣,這些潮州移民被認為是閩南人了!
但又為什麼潮州移民也會被認為是客家人呢(如我那位住在潮州鎮的三姐所言)?
2008年8月我訪問了一趟潮陽,這是我第一次踏上祖先生長的土地,找到同源宗親,祭拜了祖廟。但我的閩南語卻無法與他們的潮州話相溝通,我說慢慢的台語,宗親說可以聽懂半數左右,他說的潮州話(也是閩南語的分支)因為速度快腔調特異,我很用力聽卻只聽懂一二成而已,這就是問題所在了!潮州移民來到台灣時,所講的潮州腔閩南語,因為占大多數的漳泉移民聽不懂而誤認他們是客家人了!
我詢問潮陽的宗親關於潮州人的語言跟客家話的關係,所得到的訊息是涇渭分明,其關係非常類似早期台灣福客之間的關係,早期也時有械鬥,故居住範圍有明顯的區隔;我在汕頭酒店內觀賞潮語電視節目,因為有附字幕,所以每字每句都可以聽懂,也確切了解與閩南語只是音調不同而已。
我瀏覽了一些台灣各地方政府網站及一些說明資料,對潮州移民及三山國王廟的描述常有繆誤,深深覺得這些人不是缺乏求真求實的精神就是人云亦云、抄襲因循,實不可取!
資料來源 : 陳中道生の夢幻&實境
http://blog.sina.com.tw/johnson/article.php?pbgid=4167&entryid=583337&comopen=1#comment_1360604
板主 :
可能是因為時地隔離,擱加上外來統治者刻意的"畫虎卵"...
台灣人對家己的歷史原貌,往往是一知半解...
自認為是弱勢的族群,在心裡的徬徨之下,掠著即種模糊的空間,而且可能擱在外來的統治者的有心分化...
所以對歷史文化的解說,總是採取..."先講先贏"、"話在人講的"的態度,擴大自己族群的基礎...
有時感覺上,若像咧逼人選邊押注(tu3),忽視尊重來替人論族群...
被認為是多數的族群...
講卡好聽...可能是"細膩(se3-ji7 客氣)"
講卡歹聽...可能是"pha-tai 腦殘"、漠視、糊里糊塗...
絕對不是自信啦!
用認真的態度,去面歷史文化的真相...
才是自信、負責任的態度...
而且才是真正的尊重、真正的和諧...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