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07年06月05日


陳明華陳英傑文/圖

 

越南胡志明市第五郡第十四坊海上懶翁街264號是一座極具閩南特色的建築物,它就是越南國家級曆史文化遺迹、有著近280年曆史的福建二府會館(二府廟),這座供奉“本頭公”的廟是由泉州人和漳州人共同出資修建的。據介紹,胡志明市有4萬福建人後裔,其中以泉州、漳州居多,福建二府會館是閩南人後裔活動中心之一,也是南音在越南傳承的“基地”。
  

5月31日,記者在胡志明市采訪時獲悉,胡志明市有海南會館、惠成會館、義安會館、二府會館、宗正會館、溫陵會館、霞漳會館等華人會館,其中二府會館、溫陵會館、霞漳會館是福建人的會館。這些會館是胡志明市50萬華人交流的平台,同時也是慈善互助機構。
  


閩南人會館獲越南國家主席嘉獎
  

據福建二府會館第十一屆理事會理事長彭偉強先生介紹,逢年過節,在越南的華人都會到這些會館參加活動。例如每年正月初二,華人都會到各自的會館集體拜年;元宵節、中秋節也會有很多鄉親、善男信女到會館。
  

各個會館同時也是華人間的慈善互助機構,例如福建二府會館就設有助學金、獎學金,凡是家庭困難的福建人後裔,都可以申請。其中助學金範圍覆蓋了從小學到大學的所有階段。胡志明市65歲的孤寡老人只要是閩南人,每月都可以領到50萬越南盾(2000越南盾約等于1元人民幣)和30公斤米的補助;生日當月,會館還會按照閩南人的習俗,給老人送去紅包、面線、雞蛋等祝壽禮物。記者在溫陵會館采訪時,溫陵會館的文書洪世真先生告訴記者,僅2006年一年,溫陵會館就爲社會提供慈善款項達到20億越南盾。
  

據介紹,華人會館的慈善義舉多次獲得越南政府的認同和贊許,2006年1月17日,福建二府會館和溫陵會館榮獲越南國家主席陳德良授予的三等勞動勳章。
  


閩南人後裔退休後到會館當義工
  

彭偉強先生聽說記者來自泉州後,馬上用閩南語說“我也是閩南人”。
  

彭先生說,他是在越南的第二代,他的父親1936年從廈門同安(當時同安屬泉州管轄)到越南胡志明市(當時稱“西貢”)定居。現在,彭先生快60歲了,兒女們早已成家立業,3年前他把手頭的生意交給了兒子。退休後,彭先生並沒有閑著,而是到福建二府會館爲在越的福建人服務。
  

彭先生說,福建二府會館不屬于政府機構,在理事會工作是沒有薪水的,二府會館爲身在異鄉的福建鄉親搭起了一個交流平台,也是在配合社會、政府的工作。
  


閩南人生活已經融入當地社會
  

據介紹,彭先生的父親那一輩到越南謀生時,生活條件非常艱苦,而且初到越南,語言、文化和飲食等都很不習慣。到了彭先生這一代,受到老一輩的影響,他們也很少與越南當地人通婚,就連上越文學校學習的機會都非常少。
  

“吃過沒有文化的苦頭。”彭先生感慨地說,沒有上越文學校,無法完全了解越南文,有時在生意上吃了不少虧。彭先生說,他們這一代人對兒女的教育開始發生改變。據初步統計,目前在胡志明市的50萬華人中,很多華人子弟已經考取了越南的大學文憑,華人後裔與越南當地人談戀愛、結婚的也多了起來。“管是管不住的,那就高興地接受吧。”彭先生笑著說。
  

閩南人文化南音在越南後繼有人
  

在福建二府會館采訪、參觀時,記者還發現,會館的一個會議室裏陳列著很多南音樂器。詢問後才知,原來南音也隨著泉州人來到越南。
  

據彭先生介紹,福建二府會館有一老一新兩個南音演奏團,老的有11人,年齡最大的已經98歲,最年輕的也已經58歲。3年前,理事會開會討論了南音的傳承問題,並成立一個年輕的南音演奏團。這個由年輕人組成的南音演奏團有30人,年紀最小的只有14歲。
  

“現在他們都會彈會唱。”彭先生說,每周南音演奏團都會聚在一起排練、表演。看到胡志明市的南音後繼有人,老一輩的閩南人感到格外欣慰。
  


溫陵會館在越南的泉州“古大厝”
  

200年,對曆史而言只是滄海一粟。但對位于越南胡志明市繁華區內,已有264年曆史、目前是越南最古老的華人廟宇之一的溫陵會館卻是一個裏程碑。她見證了泉州及八閩鄉親在越南開墾立業、團結互助的點點滴滴。6月1日,溫陵會館理事會文書洪世真帶領記者參觀了這座在越南的泉州“古大厝”,讓記者在越南感受泉州鄉情。
  

到達時恰逢越南的佛誕日期間,溫陵會館彩旗飄飄。館內外人山人海的遊客和信徒讓記者行走時有點頭疼,但再靠近就倍感親切,因爲在會館周圍,你可以聽到很多小販在用閩南話交易。而眼前的這座建築,更讓記者以爲是身在泉州,紅磚白牆,完全是一座“泉州的古大厝”。
  

洪世真介紹,溫陵會館又稱觀音廟,建于公元1740年清乾隆年間,是一座木、石雕刻精湛並帶有福建閩南風格藝術特色的建築,具有很大的曆史文化價值和建築藝術價值。17世紀末,福建閩南語系的華人移民至越南西貢堤岸地區居住,隨著歲月的流逝,生活漸漸穩定。爲了能互相照顧與滿足信仰需求,起初由福建泉州府五縣:晉江、南安、惠安、同安、安溪鄉親創建了福建溫陵會館,供奉天後聖母、後來又多供觀音,故人們習慣稱會館爲觀音廟。因此,溫陵會館成爲福建籍貫的鄉親往來、助濟、信仰之所在。2002年12月,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文化新聞部認定福建溫陵會館觀音廟爲“越南國家級曆時文化藝術建築古迹”。
  

“在越南的泉州華人已完全融入到越南中,他們爲越南的發展做出很大的貢獻。”洪先生說,據2003年由越南統計出版社出版的《胡志明市與南部華人企業》一書記載,華人在越南南部的企業涵蓋生産加工、貿易、酒店、銀行、學校等幾乎所有行業。其中僅胡志明市第五、六、十、十一郡的華人公司、企業就有223個。而這其中,泉州的企業占有很大的比例。
  

記者在胡志明市第五郡老子街看到,這裏已成爲華人聚居區,大多數商店使用有越南文和漢字的招牌,華人經營著生藥材、五金、機械配件、服裝、小吃、日常百貨等各色商品。在第五郡的海上懶翁街,華人商鋪櫛比鱗次,街上人群熙熙攘攘,爲生意來往。
  

據介紹,2000年12月21日,時任胡志明市市委書記的阮明哲在胡志明市各界華人同步傳統聚會上發言時說,胡志明市約有50萬華人,雖然這個數字僅僅占該市人口的8%強,但在經濟方面卻有很大的貢獻。在第五、六、十一郡的華人企業,其産值占每年各郡總産值的40%至70%。
  

在胡志明市生活的華人共同體的曆史與胡志明市緊密維系在一起,在過去幾年,華人的經濟已致力爲胡志明市經濟、改善社會文化生活作出重大貢獻。與此同時,華人傳統特色的文化文藝和社會慈善也取得許多可喜成績。





資料來源 : 泉州晚報海外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ovepuppy99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