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瑞典人胡馬迪不愛拖泥帶水,但台灣人喜歡圓融、不直接說“不”的文化,常讓簡單的事變複雜。


不過,習慣了規律、穩定的瑞典風格,胡馬迪更欣賞台灣在競爭下迸發的靈活。待在台灣三年半,台灣人的打拼精神更是他強力推薦瑞典人學習的特色;但他也提醒:“拼過頭”有礙健康。




房東發喜帖“炸”我



問:台灣人給你什麼印象?


答:熱情、友善、有禮貌。雖然彼此不熟,看你感冒了,會主動教你一些偏方。




台灣人好像比較禮遇外國人。有一次到醫院看病抽號碼牌,竟有病患堅持讓我先抽,這種奇怪的好意讓我很尷尬。



問:參加過台灣的婚喪喜慶嗎?


答:這裡的紅白包文化的確讓我印象深刻。比如我從沒見過房東的兒子,但房東還是發兒子的結婚喜帖給我!瑞典婚禮的賓客都是至親好友,台灣好像不分親疏,不邀請像是不夠意思。




在瑞典參加喪禮,是為了送往生者最後一程,送花就能表心意,就算要包“白包(奠儀)”,也為了幫助喪家。但台灣的習俗是不論貧富都要送白包,如果喪家很有錢,我搞不懂要包多少?喪家回送毛巾,我也不懂為什麼。




夜生活有活力


問:台灣有各種夜生活,在瑞典逛街只到晚上七點。你喜歡哪一種生活?


答:台灣有夜市、KTV、酒吧、釣蝦場…,下了班不怕沒地方去,我很喜歡。




在瑞典,工作和生活分得很清楚。社會制度讓我們“很family(居家)”,勞動法讓瑞典人不必加班,可以準時下班,去運動、接小孩回家,一起吃飯、做功課,好好過家庭生活。商店只開到晚上七點,很多台灣人覺得很無聊,但我們認為這種犧牲是值得的。


台灣夜生活讓人感覺很有活力,但有學者說,夜生活豐富,常不在家,會影響親子關係和閱讀習慣。這點我很贊同。




炸雞排配檸檬汁 讚



問:最愛吃台灣什麼食物?


答:我常排隊買路邊攤的炸雞排,配上檸檬汁,實在讚。台灣食物選擇多樣,從很便宜到很貴都有,多數地方都比不上,我很喜歡。




問:你覺得台灣人快樂嗎?


答:我常聽朋友形容台灣人是“拼命三郎”,不但常加班,下班手機也不能隨便關,得隨時待命,在瑞典絕不可能。




瑞典人不加班是法律規定,讓你變得更有效率,從我們的高國民所得可以證明。



另外,台灣人的小孩生病,大人要請假在家照顧,或是想提早下班到安親班接小孩,員工都會不好意思,要找其他藉口。我覺得很奇怪,在瑞典,孩子比工作優先,沒有人覺得不對。




都想自己當老闆



問:你做北歐旅遊生意,有何感想?


答:台灣人愛旅行,而且很大膽,事前會認真做功課,女性比較擅長規畫行程。有一位八十幾歲的老先生要去北歐玩,嚇我一跳,因為他長途旅行有高風險,但他說:“沒關係,我還是很想去。”




台灣人很會做生意,都想自己當老闆。我覺得有夢想是很棒的;但小老闆太多,競爭也很激烈。我看到台灣的老闆會設法先把生意接下來,再解決問題;產出的品質也許不是最理想,但通常夠好,這是激烈競爭培養的能力。



買設備也一樣。瑞典人會推銷耐用一百年的貴機器,但台灣人不會死腦筋,因為生意是不是能做十年都是問題,何必增加成本?這一點,我覺得瑞典人還是要跟台灣人多學學。


【2008/01/29 聯合報】






老外看台灣:有拚勁富創意


衛寧軻(Nick Vasiljevic)

國籍:瑞士

年齡:33歲

赴臺:2年

現職:荷商派立公司台灣區總經理(記者李承宇/攝影


十年前念大學時,認識台灣籍的妻子。衛寧軻認為,拚勁、創意,加上和諧的家族觀念,是讓台灣從昔日製造雨傘、鞋子的王國,一躍而成全球資訊商品代工、設計領導地位的成功關鍵。

衛寧軻發現,台灣人的學習能力強、自我成長意願高,面對挫折時也能正面迎戰。最驚訝的是:台灣人愛工作,似乎有用不完的精力。



摩托車甩尾 像耍特技


問:你覺得台灣人有什麼特質?

答:台灣的每條街道,都令人驚奇。有時候我會坐在路邊,靜靜觀察台灣人的生活,就像看一齣精采的電影:在夜市裏,兩邊是吆喝的小販,歐吉桑、老太太騎摩托車穿梭,小朋友在一旁湊熱鬧玩耍、吃東西。這些畫面,很鮮活地呈現出台灣的生命力。


台灣人都很拚,也都很勇敢。我看過父母帶著三個小孩,一家五口共騎一輛摩托車橫衝直撞;也看過一個摩托車騎士,在很危險的急轉彎後,若無其事地撣撣袖子,好像在表演特技。旁人看了,都為他們捏一把冷汗。



適應力強 多工作狂


台灣人學得快、做得好,適應力很強,也有很好的學習能力,面對困難時會不斷自我改進,直到成功為止。台灣人像是工作狂,總是非常忙碌。老闆絞盡腦汁想把公司規模經營得更大,推出更多、更新的產品;員工則想著怎樣努力工作,才能賺更多的錢。


我在二○○一年第一次赴臺,當時便利商店賣的巧克力一包二十五元,現在大概要三十二元。感覺物價上漲得很兇,一般人的薪水卻沒有跟著增加。但是台灣的民眾並不會自怨自艾,還是很拚命地工作。


創意也是讓台灣進步的原動力。全世界都在想盡辦法讓筆記型電腦更輕、更薄,台灣的設計師卻把腦筋動到電腦的材質,用皮革、木質替換生硬的塑膠殼,我覺得這種創意很酷。



家族觀強 凝聚力高


問:你對於台灣傳統家族觀念的看法?

答:我跟台灣岳父相處得很好,中文名字也是他幫我取的,大家都覺得“軻”字取得很好。



我可以感覺到台灣人的家族觀念很強,家人之間的凝聚力很高,這是很好的價值,西方人應該要學習。人際間的倫理觀念,是促成社會和諧的重要元素,我覺得這也是台灣社會能夠永續發展的重要關鍵。

台北的捷運不僅方便,也很乾淨、明亮。沒有隨意塗鴉,大家也很遵守規定,不在捷運裏吃喝東西,比紐約、倫敦的地下鐵都舒適。在台北街頭,我也很少看到有人故意砸壞路燈、破壞公共設施,整體而言,台灣人的公德心還算不錯。




在地歷史 要多了解


問:你覺得台灣人還有什麼需要加強的地方?

答:我雖然是個生意人,但對歷史很有興趣。我讀過台灣史,知道葡萄牙人、荷蘭人曾經統治過台灣、聽過鄭成功的故事,也了解在日據時期,日本人在台灣做了很多基礎建設。


我待過美國、英國、瑞士、台灣等許多地方,都會先去了解當地的歷史。我覺得要融入一個社會、文化,一定要先了解它的過去。


現在不管是台灣人或是其他國家的人,對歷史的興趣好像都不高,我覺得這是很危險的;尤其在上位者,更應該了解歷史。台灣已經是個很國際化的地方,許多人出國留學、也有不少人和外籍配偶結婚,但是在國際化之餘,要更深刻了解自己在地的歷史與文化。

【2008/07/29 聯合報】






老外看台灣:新聞有點淺


安志華(Francois Elphick),
國籍:南非,
年齡:30歲,
在台:6年,
現職:實踐大學工業設計系應屆畢業生
記者林嘉琪/攝影


南非籍的安志華因為想要到亞洲體驗異文化,上網應徵到台灣當美語老師。六年後,安志華已能說流利中文,過年方式是打麻將圍爐。


台灣的治安和美食都讓他讚賞;但人口幾乎是南非一半的台灣,電視有上百個頻道,南非只有個位數,台灣的媒體盛況讓他深感驚奇。他當前在台灣攻讀工業設計,也決定畢業後在此工作、定居。



女生半夜騎車 不怕


問:剛到台灣時,有什麼事讓你覺得不可思議?

答:台灣治安好到女生敢在半夜騎車。我記得六年前抵達台灣的的那一晚,初看到台灣街頭夜晚的景象,讓我很震驚,當時已經晚上十、十一時多,街上有很多女生神色自若地騎著摩托車穿梭,還有小孩在街上玩耍。


這樣的畫面在南非,甚或在歐美都很少見,我很納悶:這不會很危險嗎?,後來留在台灣生活,就見怪不怪了。我覺得台灣是世界少數治安很好的地方。



新聞人身攻擊 很淺


媒體的盛況也讓我覺得不可思議,台灣的電視新聞常會戲劇性地誇張。台灣人口只有兩千多萬人,居然有二十幾個電視台,上百個電視頻道;南非人口有四千三百多萬人,電視台卻是個位數!


但我覺得台灣的新聞有點淺、有點假,常常會針對某個人進行人身攻擊,缺乏對事件的反省與報導。


問:你會怎麼形容台灣人?

答:台灣人好像都不怎麼睡覺,夜晚像不夜城。我們在南非的晚餐,幾乎家家都開夥,但是台灣外食的人很多,所以台灣不管白天、夜晚都可以找到東西吃,二十四小時都有人與事件在活動,這個城市好像從來不休息!



發音不准被笑 很傷


台灣人很親切。只要有人需要協助,台灣民眾總是熱切地伸出援手。尤其是在我進到實踐大學工業設計系就讀,同學和老師都很熱心地協助我解決困難。


台灣人也很直接。剛來台灣的時候,我中文說不好,因為中文的聲調或書寫對我來說都很困難,發音也不標準,台灣人會笑我,當時心裡覺得很受傷。


還有,在台灣,我觀察到大家一見面會習慣說:“你變胖了”或“你怎麼了,這麼瘦”;在南非,很少批評別人的發音或身材。



任何時地覓食 都有


問:你最喜歡台灣的什麼?

答:我最喜歡台灣時間與空間的便利性。不論何時何地都能找到東西吃,台灣是美食天堂,食物質量好,從昂貴大餐到便宜小吃,樣樣都有。不管去哪裡或做什麼事,都十分便利。


有一次和朋友到綠島潛水,天啊,海面下根本就是魚群穿梭的動物園。如果有外國朋友來,我一定會帶他去綠島,還有花蓮太魯閣;晚上要帶他們去士林夜市感受台灣熱鬧生命力。

【2008/07/22 聯合報】






老外看台灣:拚酒尬歌背後


龍本善(Luis Roncero)

國籍:西班牙

年齡:30歲

來台:5年

現職:“中央廣播電台”主持人(圖/luis 提供)


來自馬德里的Luis少年時代在病榻上認識了來自東方的道家、老莊,解了他對生死的疑惑。到美國念碩士時主修中國古代思想及語言學,他說來台是為了繁體字。念完台大MBA後,現在台灣邊工作邊撰寫博士論文。


他以學者眼光解讀台灣,看到台灣人在拚歌、拚酒背後的不善交談與壓抑的情感表達,還有對未來的缺乏自信。


問:許多人到大陸學中文、做研究,你為何選擇台灣?

答:一是因為當時有SARS,二是台灣用繁體字。簡體字不只是筆畫變少而已,還破壞了文字的結構和邏輯,我們外民眾更難記住。



繁體字 文化的遺產


比如說洗澡的澡,有三個口表示很多人,有水,有木,就能理解它是很多人在有水的木盆裡;像葉簡體字寫成葉,原本的草字頭和木都不見了,我覺得沒有道理!


手寫字可以簡化,印刷應該維持繁體,保留文化遺產。


有一次我到北京紫禁城看石碑上的皇帝詔令,都是繁體字。四、五十歲的大陸人讀得很吃力。有位十三歲、從遼寧來的男孩也專心看石碑,我問他看不看得懂,他說,不懂,不是因為文言文而是因為他學簡體字,連祖父寫的東西他都看不懂了,是不是很對不起祖先?



台灣人 情感很保守


問:西班牙人有拉丁民族的熱情,到了台灣曾經歷文化震撼嗎?

答:我到美國唸書時就經歷第一次文化震撼了!西班牙人一見面就會擁抱、親吻,在加州就行不通,他們只能接受擁抱。台灣對情感的表達就更保守,很壓抑。我認為,這是台灣人很愛去唱KTV、喝酒應酬的原因,因為大家需要情感的解放!


我有時參加台灣朋友的聚會,看大家乾杯拚酒,像是用酒量來放出訊息:“我比你行!”



餐廳裡 音樂吵死人


我覺得,就算是很多人聚在一起唱KTV,也都是“一個人的活動”,沒有情感的交流。自己拿著麥克風唱得很大聲,別人沒辦法聊天;喝酒喊拳、敬酒,各種條件都不鼓勵交談、交互,每個人都是噪音裡的“一個人”。


所以,不論一起唱過幾次歌、喝過幾次酒,我還是不知道坐我旁的那個人:你在意的是什麼?你憂慮什麼?你的價值觀呢?我只會知道他很會喝!


西班牙文的amigo是親密的好朋友的意思,不是那種“你拿過他的名片”、“跟他一起唱過歌、喝過酒”的朋友,而是可以談心情、談想法的好朋友。


我們很愛交談,不怕洩露自己的心情和想法。


還有,我注意到台灣餐廳除非很貴,否則都很吵;還會放音樂,我常常要求老闆“音樂能不能小聲一點?”是不是大家怕冷場,所以要放音樂,蓋過彼此的尷尬?



比身價 處處是LV


問:你對台灣人有何觀察?

答:台灣人對人生的看法非常務實。唸書、選職業、選對象,很在意身價。或許因為歐洲國家有完善的退休金制度,我們對未來比較有安全感,可以選擇做自己喜歡的事。台灣人很擔心“老了怎麼辦”,能勇敢跟別人不同的人不多。


我的想法是:一定有便宜過生活的方法,錢不應該是人生最重要的事情,也不要在乎別人怎麼看你自己。


在來台灣之前,我從來沒有聽說過LV這個牌子,雖然法國就在西班牙的旁邊。在台灣,幾乎每天都可以看到這些名牌,好像那是很重要的事。

【2008/07/15 聯合報】






老外看台灣:人潮多車潮多


姓名:郭文泰(Craig A. Quintero)

國籍:美國

年齡:38歲

職業:小劇場導演、實踐大學時尚與媒體設計研究所助理教授

在台:9年

記者何定照/攝影


郭文泰十六年前來台學話劇時,沒想到此行會改變他一生。他回美念博士、任教,仍一次次回到這裡,因為他覺得台灣才是他的家。一九九八年創組河床劇團至今,他的國語“台灣化”到會在思考時講“ㄟ”,也會像年輕人一樣自答“對呀”。問他不喜歡台灣哪點,他竟講不出來,因為他覺得台灣什麼都好。



回台像回到家 什麼都好


問:台灣什麼地方最吸引你?

答:台灣劇場界合作的氣氛很吸引我。在美國,劇場充滿競爭關係,會鬥爭,很小氣。但在台灣,大家彼此幫忙,比如問“你覺得這個畫面怎麼樣”,一起分享、一起創作。這對藝術家很重要。這種健康的態度,是台灣藝術界最有力量的地方。



早打拳晚跳舞 活力充沛


我在台灣找到的這群很棒的藝術家,讓我覺得回台灣就像回到家,很舒服。我曾在美國教書,但那裡就是下班後吃晚餐、看電視,然後睡覺,這種生活對我創作毫無幫助。所以我六年前決定重回台灣。年薪雖然少了四萬美元,但我覺得生命中有比賺錢更重要的東西。


台北的生活節奏、energy(能量),也吸引我。我走出家門,五分鐘內可以到六、七十個餐廳;早上六點半聽到台北孫中山紀念館放升旗歌,很多人在打太極拳,晚上也跳各種舞,充滿活力。



好多奇特小店 波希米亞


問:覺得台灣多年來有何改變?

答:我第一次到台北世貿中心時,想說一定很先進,結果好像到了世界的邊緣,因為旁邊都是稻田!但現在那裡有了百貨公司、電影院、書店,都設計得非常好,完全不同了。


台北現在什麼都有,處處是奇特小店或國際連鎖餐廳,也有很多表演藝術活動,越來越國際化,變成一個很波希米亞的城市。



學生很有自信 知道目標


台灣學生也改變很多。十六年前我當學生時,同學都很乖、很聽爸媽的話,選舉時就選爸媽要選的人,很單純,但沒有自我。現在學生都很有自我、很自信,知道自己想做什麼。這都非常好,但不容易聽別人意見。如何讓他們願意試試別的東西,成了我當老師最大難處。


問:十六年來對台灣小劇場的觀察?

答:我一九九二年初次來台時,台灣小劇場十出戲有六、七出都在尋找台灣的identity(認同),都在問“我是誰?要往哪裡去?”當時年輕人有更大的、社會及文化的動機,比如去講自己在歷史上如何被控制。這是滿奇特的時代。



強調美學詩意 超越認同


近年小劇場比較不談認同、政治,那個“有個敵人要打倒”的時代已經過了。近年跨領域合作越來越多,例如舞蹈和戲劇的結合、多媒體的呈現。


觀眾也有改變。以前觀眾看完戲常會問“那是什麼意思”,但現在大家已不再問這些問題,因為看戲不再是要去找標準答案,而是想有個經驗、感覺,留給自己想像空間。新的觀眾關心的不是政治、社會,而是美學或其它更詩意的問題。



年輕人創作力 更是驚人


年輕人的創作力更驚人。我常覺得:“哇!這學生怎麼能想到這種表現方式?”


問:在台灣有何困擾?

答:有人會說人多、車多,但我不會這樣看。因為如果要批評這些,台北就不會是台北。



人潮多車潮多 就是台北


我的困擾只在於中文沒能好到百分之百。我可以講到百分之九十五,但更深、更詩意、更重要的東西,我永遠講不出來;就像繞了很久,但始終到不了核心。這是所有外國人的問題。

【2008/07/08 聯合報】




老外看台灣:熱情又友善


來自俄羅斯的Luba Rykova在台灣學中文、教俄文,雖然人生地不熟,台灣人的熱情讓她覺得一點也不陌生;台灣人也很有冒險精神,敢在地震頻繁的土地上蓋世界第一高樓,她至今還想不通這個必要性。



地震帶蓋101 想不出必要


問:來台灣最不適應什麼?

答:炎熱潮濕的夏天。我家在西伯利亞伊爾庫次克州貝加爾湖畔,那裡冬天很冷,一年到頭不用冷氣,第一次來台灣是七月,感覺這裡像烤箱。



冷氣開很強 害我常感冒  


最難適應的是室內冷氣普遍開得強,夏天室外很熱、室內很冷,進進出出劇烈溫差害我常感冒。我聽說許多商店把冷氣溫度調很低,目的是吸引顧客上門吹冷氣,可以多做點生意。我覺得這很浪費電,也沒為顧客的健康著想。


問:喜歡台灣的生活環境嗎?

答:台北的空氣不錯,比同是大都市的莫斯科好多了,樹也種了不少,所以我很喜歡走路。普遍來說,開車的人都很有禮貌,過馬路都會讓我先走。



司機很體貼 駕駛有禮貌


我看得懂中文,只要順著指標走,通常不會迷路。捷運很乾淨,讓人有不忍心弄髒的感覺,讓我很驚訝又感動的是,竟然可以在捷運站裡找到俄文版的捷運地圖!我在故宮也看到俄文的導覽資料,拿去跟一些外國朋友炫耀,覺得這些單位好貼心。


公車司機也很體貼,上車問他站名,總是回答說:“等一下我告訴你。“快到站時,真的都會提醒我:”小姐,你下車的站到了。“俄羅斯的公車司機對外國人就不是這樣,外國人最好會講一點俄文,不然的話會有問題,通常不太理你。



洗頭僅百元 還有送按摩


我以前住在西伯利亞,冬天很長,養成了抽煙習慣,很多地方都可以抽煙,但對不抽煙的人並不禮貌。台灣實施室內禁煙的法令,我覺得很好、很進步,讓抽煙者懂得尊重別人的權利,我也希望人行道上也能禁止邊走邊抽煙的行為,散步、走路的感覺會更舒服。


我覺得台灣人挺懂得慰勞自己,像洗頭只花一百元,還有按摩服務,這樣放鬆自己很不錯。


問:台灣有什麼事讓你覺得很奇怪的嗎?

答:有,像台北一○一大樓,我不懂為什麼要蓋那麼高?



熱情又友善 世界第一名 


我的家鄉和台灣一樣都有地震,印象裡最高只蓋到十六層樓。我記得台灣曾經發生死傷嚴重的大地震,蓋這麼高的建築物難道不怕地震嗎?是要宣示台灣有世界第一的工程技術嗎?


我覺得台灣人的熱情、友善、生活便利性……等等,都是世界第一的,這種“第一“比摩天大樓還吸引人。



海灘豔陽天 歐洲人最愛


還有,像我從冬天長又沒海灘的地方來,看到福隆、墾丁的海灘和豔陽,有說不出的喜歡。我們喜歡把皮膚曬成咖啡色,皮膚太白的會被認為生病了;台灣有日光浴的絕佳氣候與環境,即使一月天的墾丁只有攝氏二十五度,台灣人下水覺得冷,我們卻覺得很棒!對歐洲人來說,這是很不錯的觀光資源,可好好利用。


只可惜,在尋找海灘的過程中,發現台灣的海岸不是被隄防擋住,就是被污染或蓋了工業區,沒有好好保護,相當可惜。


問:外國朋友來台灣,你會帶他們去哪裡?

答:帶他們去花蓮看太平洋,到野柳風景區看“女王頭“那些特別的地質景觀,還要去爬陽明山,體驗瑞芳、九份那些很有歷史感的小鎮;要做日光浴就帶他們去福隆和墾丁。



鄉村一個樣 景觀沒特色


剛來台灣沒多久,有一次和台灣的朋友開車到南部,透過車窗看到的景觀,一路上有不間斷的房子,但樣子大同小異。我問朋友:“你們沒有鄉下嗎?“


我在家鄉或歐洲的印象是,開車會有幾個小時看不到房子,只有綠色的原野,通過城市後會有森林、農田,台灣高速公路兩旁的景觀沒有這種起伏變化,感覺從北到南沒有各自的特色。

【2008/07/01 聯合報】






老外看台灣:歧視伊朗人


亞歷‧安明寧(Ali Amini),國籍:伊朗,年齡:20歲,在台:5年,現職:餐廳總經理。 記者黃義書/攝影


才二十歲的亞歷‧安明寧已是兩家餐廳的總經理,他喜歡問初見的人:“你知道我幾歲嗎?”雖只念到高一,亞歷為父親打理餐廳事業,從籌備到營運完全掌握。在他看來,台灣的父母過度保護孩子,“該管教就要嚴格管教,而且要訓練他們獨立。”


他說,台灣人弄不清伊朗、中東、阿拉伯;提到伊斯蘭教就是“可以娶四個老婆”,對美國以外的世界所知不多。



小黃亂停靠 撞上你倒霉


問:談談你對台灣人的印象?

答:台灣人平常很客氣,進門時“你先”、“你先”推讓半天,但開車的時候,每個人都要搶先。


我不喜歡台灣人開車。亂轉、突然換道,計程車看到客人就馬上停下來,公車也不管後面有摩托車就靠站,撞上去都是你的錯。有時我騎摩托車,會覺得被欺負。


我的台灣朋友告訴我,開車不能亂叭叭,會被扁。但我非常生氣的時候,還是會按喇叭,但通常按了也沒用;對方故意不走,越按越不理你。



我留大鬍子 客人很害怕


問:你遇到的台灣人,講到伊朗就聯想什麼?

答:(比出手槍的樣子)我以前留鬍子,現在都不留了。客人會說“真的很像恐怖分子耶”,他們覺得很好笑,但我不覺得。


每個人都說伊朗不安全,記者到伊朗要保新台幣一千多萬元的保險。可是,伊朗跟伊拉克不一樣。



歧視伊朗人 台簽被刁難


西亞、中東這些國家和地區雖然地緣相近,但也不能一概而論。如果你介紹自己是台灣人,對方說“哦,就是大陸嘛。”你們會覺得OK嗎?


我常覺得伊朗人被歧視。我們要拿台灣簽證非常困難。之前我是在台合法居留外台灣人的未成年子女,所以有四年居留簽證;年滿二十之後,我到馬來西亞去辦台灣的短期簽證,台灣外館的人說:“伊朗全都是壞人。”還刁難說我應該到迪拜去辦。


我爸在台灣有三家公司、兩家餐廳,我的身分沒有問題,而且護照原本有台灣居留簽證,馬來西亞的台灣外館卻要我去伊朗駐馬大使館,讓他們出英文證明說我的護照不是假的。


伊朗駐馬大使館出簡短的三行字,收我一千七百元台幣費用,因為浪費他們時間。



你是美台灣人 還是外台灣人?


我在台灣常被問奇怪的問題:“你是美台灣人嗎?還是外台灣人?”當然一看就知道我是外台灣人,但台灣人的“外國”只有“美國”和“美國以外”。台灣人超了解美國,而且喜歡跟著美國團團轉,這是很大的問題。


兩伊戰爭,伊朗和伊拉克為什麼要打八年的仗?我問台灣人,幾乎都答不出來。伊斯蘭教的什葉派、遜尼派婚姻觀不一樣,伊朗人不像阿拉伯人娶四個老婆,我們的男女尊卑觀念不同。這些台灣人也弄不清楚。


我覺得不是台灣人的問題,是台灣媒體的問題。有時我看到台灣的新聞報導西亞、中東的消息,我說:“老爸,你看!”他很疑惑:“現在還有嗎?”我們上網一查,事情發生已經過了三個月,台灣才報出來。傻眼!



孩子太受寵 生活沒目標


問:你對台灣社會有何觀察?

答:有些年輕人一個月的零用錢有一、兩萬元,但是學費什麼都是父母付了,這麼多零用錢就是拿來玩,買大麻或到夜店喝醉。他們不知道要幹嘛,生活沒有目標。我認為嚴格管教對孩子還是好的。而且爸媽要讓他們知道:二十歲就該獨立了。

【2008/06/24 聯合報】






白一蓮(Irene Bird)、白一蘭(Ellen Bird),

國籍:澳洲,
年齡:9歲(左)、12歲,
在台:4年,
現職:台北市信義小學學生。
記者李承宇/攝影


台灣小朋友“很愛說我不會、我不要”,“腦袋裡面想的比實際做出來的好”。白一蘭、白一蓮姊妹,是澳洲商工辦事處首席副處長齊文麗的女兒。她們四年前隨母親來台,就讀一般小學,從外國孩子的眼睛看台灣小學生,課業壓力是她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



澳洲姊妹花:功課難很多


問:在台灣上小學感覺如何?


白一蘭(以下簡稱姊):台灣的功課比澳洲難很多。我覺得台灣同學的壓力都很大。就算小考考壞了,回家也會被爸媽處罰,他們可能不很快樂吧。

我覺得很奇怪,考試不及格應該是自己的事,為什麼爸媽要處罰呢?

我記得有一次數學只考五十分,拿考卷回去給媽媽看,媽媽只問我:“你滿意這個分數嗎?如果你自己滿意就好。”我覺得那次考試已經盡力了,老師說考卷裡有一些是很難的資優班題目,不會沒有關係。我很滿意那次考試,因為我該懂得題目都懂了。

不過我發現有些台灣學生真的很厲害,很難的數學題目也算得出來!



同學跑得慢 竟被全班罵


除了功課之外,同學間也給彼此壓力。有一次大隊接力賽,我們班本來可以拿第一名的,但是有一個同學跑得比較慢,讓全班只拿到第三名,大家都罵他。我覺得應該要鼓勵他,叫他下次加油就好了。


白一蓮(以下簡稱妹):台灣的考試真的很多,從周一到周三我已經考了四張測驗卷了。月考之前,老師會發考卷不斷練習。有的同學甚至要考到九十七分以上,回家才不會被罵。



很容易放棄 會說不會做


台灣學生很愛說的口頭禪是“我不會、我不要”。有時候找同學打球,他們會說“我不會”,不想玩新的遊戲;上課時老師問問題,同學也常回答:“我不會。”感覺起來大家好像都“輕飄飄的”,一碰到問題就飄走了,很容易就放棄,沒有多想要怎麼努力學會新東西。


問:你們覺得台灣如何?

妹:我覺得同學腦袋裡面想的比實際做出來的好。比如說像美勞課要畫台北一○一,很多同學在畫之前會把自己的構想說得很精彩,但最後實際的作品卻很單調;除了大樓外,就只有一棵樹。


我覺得可以用一些色紙貼出跨年煙火的樣子,應該會比較有創意。畫一個有肌肉的公主應該也不錯。



大廈不好看 紅配綠好怪


我發現女生比男生更有創意,美勞課上捏陶土,台灣女生捏出來的作品都很棒,這一點我比不上。


姊:我覺得台北的高樓大廈不怎麼好看,很多都是灰灰的、咖啡色,不然就是外面裝飾得太花,甚至用粉紅色配綠色,很奇怪。

妹:但我覺得台灣鄉下的三合院很漂亮,我很喜歡。如果有一些人搬到鄉下去住,台北就不會這麼擠了。



叫我阿鬥仔 白人即美國


問:你們覺得台灣人怎麼看外國人?

妹:很多人看到我,會一直捏我的臉,說好可愛。我感覺很不舒服。在路上也會有人背著我們叫“阿鬥仔”,我們都聽得懂。我爸爸說他以前在日本時,走在路上都會被路人瞪,大家好像看到外星人一樣。

姊:很多人都覺得外國人就是白人、就是美國人、就是金頭髮、藍眼睛;很多書上的圖片也都是這樣,只要畫到外國人,頭髮不是金色的就是紅色的。但是我是澳洲人、頭髮跟眼睛是棕色的,希望大家以後不要再以為我們是美國人了。外國人也有很多種,像是非洲人的皮膚就不是白色、頭髮也不會是金色。

【2008/06/17 聯合報】






老外看台灣:補習補到趴

沈漢娜(Hanna Helena Zaborska Shen),
國籍:波蘭,
年齡:37歲,
來台:9年,
現任:波僑協會亞洲代表
記者鄭朝陽/攝影


來自東歐波蘭的沈漢娜,九年前拿獎學金來師大學中文,沒想到因此成了台灣媳婦。越來越融入本地生活文化的她,宛如發現桃源般地愛上台灣,決定永久定居,不過她說台灣人的生活禮儀和待客文化還有待提升。


電梯等小姐 “我是日本人”


問:你怎麼形容台灣人?

答:台灣人很親切,也很開放。我在日本旅行時用英語向年輕人問路,他們很怕跟我用英語交談,有的還假裝看不到我;我來台灣到星巴克買咖啡,店裡打工的年輕人一點也不怕和老外交談,很“踴躍”地跟我用英語聊天,而且有問必答。台、日差別真的很大。


台灣人雖然很友善,但生活中的禮儀稍嫌不足。


平常我搭電梯,很少會有人幫我按住延時開門鍵或禮讓我先進出,上周我等電梯時碰上一位紳士,難得給我“Lady First(女士優先)”的禮遇,我意外地盯著他,沒想到他開口:“我是日本人。”



車站遇煙槍 “幹嘛要我閃”


台灣人也有點自我,不太管別人的觀感。像前幾天我在等公車,身邊的男士煙抽個不停,燻得我很不舒服,我請他不要靠近我,能不能離遠一點?他很不高興反嗆:“你不舒服就走開,幹嘛要我走開?”好希望台灣也能比照日本和歐洲訂定法律,限制公共場所禁止吸煙。


問:台灣有讓你覺得不可思議的事嗎?

答:補習班。來台灣之前完全不知道什麼是補習班,我到補習班教初、高中生英語後,看到一群可憐的學生,從早到晚都在上課,好辛苦呀!這些青少年臉上看不到快樂,也沒有獨立的思想,明天要做什麼,都是父母親安排好的。



凡事爸媽挺 叫他草莓族


波蘭的高中生下午兩點就放學了,自己上圖書館找資料、看書,沒聽過什麼是補習班。跟歐洲的青少年一樣,我們會培養興趣,安排學習計畫。像我愛聽歌劇,許多歌劇的歌手來自西班牙,因此我十八歲的暑假就先打工賺錢,從波蘭一路旅行到西班牙學西班牙文,全都自己安排,是一段美好的回憶。


台灣的青少年要什麼有什麼,而且好像覺得這是應該的,很少想到這是父母辛苦工作換來的,很少自己解決問題,有人說有些年輕人是不抗壓的“草莓族”,跟父母態度可能有關係。


有一次我父親帶弟弟去買電腦,比好價錢決定購買前,父親很謹慎地跟弟弟說:“這台電腦是爸爸一個月的薪水,要好好珍惜!”弟弟善用它學習、做功課,不隨便荒廢時間在網路上,看得到父親教育的效果。



款待外來客 一攤擱一攤


問:台灣人有什麼事情上讓你受不了?

答:待客文化吧!我們在波蘭接待客戶,一定會想讓他們看文化最好一面,餘興節目一定是參觀博物館等行程;但台灣人接待外國來的客戶,總認為唱歌、喝酒是最好的娛樂,喝酒時也常要對方“乾杯”。我很受不了。



釋迦大又甜 老外來必吃


問:喜歡台灣哪一點?

答:我很愛吃水果,特別是台東的釋迦,只有台灣和南美洲才有。外國朋友來我都請他們吃釋迦。


這十年台北的變化很大,越來越像個市民社會,人們的社區環境、衛生和治安有問題,不會只靠當局,而會彼此討論,想辦法解決。在波蘭彼此沒有好的信任基礎,要一起討論公共議題很不容易。


不過,我明顯感覺台灣人的自信心不夠強。台灣人有高收入、高教育水準和公民意識等優勢,應該以這塊土地自豪。

【2008/06/10 聯合報】






台灣人壓力大 拚命加班

許卓瑞(Joeri Van Drom),
國籍:比利時,
年齡:34歲,
在台:12年,
現職:多語翻譯。
圖/許卓瑞提供


從事多語翻譯的比利時人許卓瑞說,他觀察發現,台灣人很重視下一代的發展,父母即使花大錢送孩子出國受教育也在所不惜,但是不少父母拚命賺錢,卻很少花時間和孩子相處。


原本是大學畢業的環球旅行,許卓瑞只走完第一站泰國,到台灣後沒想到就成了台灣女婿,一待十二年。他眼裡的台灣有好人情、好山水,但忙碌的台灣人卻很少從容享受台灣的美麗風景。



親子時間 拿去拚命加班


問:你認為台灣人的生活如何?

答:壓力很大吧。我們歐洲人不太相信早上八、九點工作到晚上八、九點,效率和質量還會好到哪裡去。但我看台灣人很喜歡加班,常拖到很晚才下班。台灣人很重視教育,為了給孩子念好學校,很努力賺錢,這一點和我的想法不同。


我從小被教育:好的人格發展是最重要的。所以家人要常常在一起相處,感情會比較好,世代之間的觀念也較好溝通。而且孩子成長的時間很快就過了,父母親如果沒有及時參與,就不可能重來。


所以我認為,錢夠用就好,不需要為孩子準備太多、太好;親子感情好更重要。我在台灣幫人翻譯英、法文和荷蘭文,只要多接案子,就能賺更多錢;但若要犧牲週末和家人相處的時間,我寧可不賺。可是,我看多數台灣人是不會把錢擋在門外的。



生活壓力 逼退生育願望


問:台灣生育率比歐洲還低,你有什麼看法?

答:正因為生活壓力大,台灣很多人不敢生小孩。我有兩個女兒,太太(台灣人)專職帶她們,因為她以前上班月薪約三萬多元,兩個小孩上幼稚園加起來也至少三萬元,所以不如自己帶、自己教。


在比利時,生第一個小孩,政府每個月補助七十五歐元到十八歲,第二個孩子補助增為一百歐元,第三個更多。而且,從幼稚園到高中全部免費,上大學也很便宜。當然,我們的所得稅很重,但政府真要為辛苦的爸媽想一想,讓年輕夫妻“敢”生小孩。其實,當局把買武器和辦“外交”的冤枉錢省下來,補助生小孩,不是很好嗎?



愛看電視 浪費好山好水


問:你很喜歡裝潢家裡?不會想找設計師嗎?

答:比利時多數家庭都DIY裝潢自己的家,那是休閒的一部分;我發現,台灣百分之九十九的家庭都找設計師裝潢。我想是台灣人工作忙,壓力也大,沒空享受人生;或許你們有生活空間的品味,但沒有時間動手做,所以乾脆花錢請別人代勞。


台灣人太忙,從多數人很少接觸大自然看得出來。有報導說,台灣人最主要的休閒是看電視和逛街消費,真的很可惜,台灣有很好的環境可以接觸大自然。像我在比利時根本找不到高的山可爬,必須跑到法國去;在台灣,開車不到一小時可以到海邊,也能爬山,而且台灣的大自然真的很美,許多台灣人不懂得享受,太可惜了。



龜速汽車 霸佔超速車道


問:最受不了台灣什麼?

答:高速公路的開車秩序。我開車上高速公路,常有龜速車佔用左邊的高速超車道,這在歐洲是絕對不可以的。


我要搬回比利時,回去兩年,主要是讓兩個女兒回去學我的母語(荷蘭話)。我看孩子在這裡和台灣外公、外婆用閩南語溝通,很棒!所以她們應該也要能用荷蘭話和爺爺、奶奶溝通。這幾年台灣政府提倡少數民族、客家人講母語,我覺得很好,因為文化真的很重要。

【2008/06/03 聯合報】





轉載資料來源 : 蒲公英 http://www.im.tv/blog/2649231/9497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ovepuppy99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