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從事農民運動的文學家


那些吸我們的血,割我們的肉 ,想擠乾我們骨髓的人,在家鄉也 沒兩樣......


父親丟在桌上的那六百塊,他 雖然到死沒有說明其來源,但誰都知道這是被公司收買的那塊旱田的代價。據說時價是兩千左右的,公 司只給了六百元便說是高價錢了 .......
         

─楊逵《送報夫》



楊逵,本名楊貴,1905年10月18日出生於台灣台南新化鎮,因慕《水滸傳》中李逵的俠義作風,於1933年以楊逵為筆名,遂以楊逵行世。父楊鼻以打造鍚器為業。母蘇足為鄰人刺繡,貼補家用,兄弟姐妹六人,他排行第四。

當他九歲進公學校的那一年發生了西來庵事件。年幼的楊逵躲在家裏,從門縫中,看到許多許多的日本車隊,用車子拉著大炮,從家門口經過。他的哥哥被抓去當軍夫,幫日本兵托運彈藥糧食。楊逵的哥哥把看到的種種情況告訴他:日本軍把抓到的台灣人叫來審問,如果承認與事件有關的,就交給警察,送到臨時法庭,如果是否認與事件有關,則就地把眼睛蒙起來,排成隊,日本人事先挖了一個坑,一個一個用日本武士刀砍頭以後用腳踢到那大坑裏頭去。這些可怕的事,深深地烙在他的腦海裏。


中學時期是青年楊逵文學生涯的開始。他大量閱讀了十九世紀的外國文學作品,如雨果的《悲慘世界》及狄更新、托爾斯泰、屠格涅夫等人的作品。總而言之,那些揭發舊社會的黑暗,描寫底層群眾生活,表達作家人道主義的作品,特別能感動他。從此埋下了社會改良的思想種籽,激勵著楊逵日後走向社會運動與文學創作結合的道路。


1924年,十九歲的楊逵為了探求新思想,也為了躲避家中安排的童養媳,便從台南二中退學,東渡日本,勤工儉學。白天打工送報,晚上在日本大學攻讀文學藝術。楊逵留日之時,正是馬克思主義在全球範圍盛行之時,當時的日本共產主義運動、工人運動、農民運動正如火如荼地展開。處於殖民地命運的年輕楊逵與台灣的留日學生共同追求台灣的解放之道,他們組織讀書會、研究馬克思主義,進而參加勞工運動、四處演講、發傳單、攻擊日本帝國主義統治與資本主義的剝削。


1927年農民組合的簡吉與趙港赴日說明台灣農民運動的情況,並邀請留日台灣學生返台參加已如火如荼發展的農民組合運動。於是1928年楊逵遂由日返台。他曾擔任台灣農民組合的教育部長與組織部長。他四處演講、組織農民。後因竹林爭議事件,分別在竹山、小梅、朴子、麻豆、新化、中壢等地先後被捕八次。


他返台不久即在潮州支部結識了已獻身農民運動的女鬥士葉陶,由於志同道合,不久便結為連理。1929年楊逵與葉陶正準備舉行婚禮的前一天,兩人卻雙雙被捕,手銬腳鐐的被送到台南監獄。他倆出獄後才補行婚禮,雖然延遲了17天才結婚,從此牽手走完人生之路。


1931年「九一八事變」發生,台灣的左翼運動也處於崩潰的狀態,於是楊逵再度從事文學活動,拿起筆杆子寫出弱小民眾的命運。他的<送報夫>一文,1934年刊登在日本左翼雜誌《文學評論》上,楊逵因而成為最早登上日本文壇的台灣作家。<送報夫>是他生活的實際經驗,其中主人翁的父親──一個勤懇的自耕農,因日本公司強行收購土地而含恨去世,不久主人翁的母親自殺身亡,這是他參加台灣農民運動親自目睹的事實。


1945年台灣光復,從殖民地解放後,楊逵才開始學習中國話,他出版了以中、日文對照的<阿Q正傳>就是為了學習國語。楊逵回憶說:當年台灣能夠回到祖國懷抱,群眾都歡欣鼓舞。孫文的《三民主義》那本書印了很多,大家都搶著去買,但是,來到台灣的國民黨有些人,卻是胡作非為,與三民主義的民族、民權、民生完全背道而馳。當時的百姓都這麼說:〝那不是什麼三民主義,而是三眠主義。〞


二二八事件發生時,楊貴和葉陶夫婦又雙雙被懸賞通緝。四月被捕,八月才釋放。出獄後,他認為一定要填平外省人和本省人之間的鴻溝,於是在1949 年草擬了《和平宣言》,建議釋放二二八事件被捕的人及國共內戰和平解決等。不料《和平宣言》竟不容於當局,他再度被捕,在監獄中度過了漫長的十二年之久。但他仍堅持自己的想法,在獄中仍不斷學習國語,用中文寫下了<壓不扁的玫瑰花>(現被收入國中教科書)。楊逵的一生正像小說中所描寫的那朵玫瑰一樣,在石頭底下也是壓不扁的。綠島歸來後,他的創作欲望銳減,沉寂地在台中經營「東海花園」。他曾自揄是〝用鋤頭在大地寫詩〞,〝因為心裏的話不能講,歌功頌德的謊言我不願說,因此常常不知如何下筆,我現在覺得筆比鋤頭還重,快拿不動了。〞但他仍不停止社會參與,晚年的楊逵,四處參加各種文學、政治活動、現身說法,延續〝壓不扁的玫瑰〞的反抗精神。1985年3月12日因病逝世,享年八十歲。



註:西來庵事件即吧哖事件,發生在1915年8月,是台灣漢民族的一次武裝抗日起義,領導人余清芳等聚集在虎頭山,據險抵抗,總督府竟出動炮兵部隊,進行殘酷屠殺,才把起義鎮壓下去。當時被捕的起義民眾二千多人,其中八百多被判處死刑










允文允武的〝鱸鰻查某---葉陶



葉陶1905年2月7日(舊曆)出生於高雄市旗後。父親葉賜白手起家,因經商致富,被推舉為保正。葉母黃美為人豪爽,喜遊山玩水;足跡偏佈全島及上海、杭州等地,葉陶頗有乃母之風。因家境富裕,葉陶自幼即接受公學校及中國古典經文教育。公學校畢業後在台南教員養成所受訓後,年僅15歲的葉陶即返回母校和平公學校任教。年青的女教師葉陶,熱情洋溢,聲音洪亮,頗受學生歡迎並為她取了個頗能傳神的綽號〝鳥雞母〞。


不久她被調到高雄第三公學校(現在高雄的三民國校),與日後台灣農民運動的領導人簡吉成為同事,種下了她日後參加農民運動的機緣。1927年年輕的女教師葉陶走下公學校講壇,走到農村、走向群眾。她曾擔任農民組合婦女部部長,承擔起啟蒙廣大農村婦女的教育工作。年輕時曾反抗纏足,將裹腳布丟入旗津海域的葉陶踏著一雙放大的天足,挽著一個簡單的髮髻奔馳在農村間、演講會場中。她堅決、豪爽的態度,真有巾幗不讓須眉的神采。

她的婚姻在當時也是非常前衛的,早在半個多世紀以前的1928年,她與同為農組同志的楊逵同居於彰化。第二年在準備返回老家舉行婚禮時,雙雙被捕,以手鐐腳銬扣在一起送往監獄,直到出獄後才補行婚禮。


然而率性、前衛的言行生活並不能完全見容於當時的農業社會,尤其是他倆又是在保守的農村從事啟蒙運動的工作者。最後他們被自己的戰友以〝墮落的幹部〞的理由,從農民組合中除名。葉陶遂失去了社會運動的蓬勃戰場,農民組合也痛失了一位難得的女鬥士。


婚後由於家境陷入窘境,葉陶不僅縫製衣服,還在外擺攤販賣,以維持家計。1935年台中大地震時,她雖然育有四個兒女,擔負起生活的重擔,仍不忘關懷社會,她再次走向街頭為受難的災民賬災。


二二八事件中,她以五萬元被懸賞通緝。在監獄中她一面等候槍決的消息,一面哼唱台灣民謠。不料出獄後,她志同道合的伴侶楊逵發表和平解決內戰的《和平宣言》,竟遭當局逮捕入獄,漫漫的12個年頭,她挑負起慈母兼嚴父的重擔。1961年楊逵貴從綠島回來,他們一起在台中東海花園渡過了難得的晚年。但背負過於沉重人生重擔的葉陶終未能陪伴她的老伴楊逵走完人生最後的道路,1970年體弱的她與世長辭,享年僅65歲。





葉陶佮老伴楊逵




資料來源 : http://www.fic.org.tw/books/eb/41013.htm





台灣的良心



楊逵,被譽為「台灣的良心」。台灣的良心,有很多不同的元素組合而成,這些元素透過影片,深深的刻劃了出來。

  
楊逵為人樸素踏實,一生均過著「勞動、學習、生活」三者結合的生活。不管是在日本還是在台灣,他始終一本台灣勞動者的精神,認真踏實的工作,閒暇之餘從事文學創作及實踐理想,這些精神在楊逵家人及朋友的口中,無不得到推崇。這也是他經營首陽農園和東海花園的理念。晚年時,曾有記者問他為什麼不再從事創作?正在忙著種花的楊逵並未停下手邊的工作,只一逕微笑說:「我仍然在寫,只是,我是以鋤頭在大地上寫詩而已。」「在大地上寫詩」遂成為楊逵的名言之一。從這句話,不難發現楊逵是個認真踏實的人。

  
楊逵除了認真踏實之外,仍是個充滿浪漫氣息的人。他和葉陶一路從相知、相惜、到牽手相伴的愛情故事,簡直可以說是當時社會之奇啊!葉陶本身也是個奇女子,她在鳳山參加農民運動時,請楊逵在折扇上題字,楊逵竟在扇面直書「土匪婆」三個大字,這換作別人,早已揮袖而去,但葉陶不怒反喜,從此與楊逵結為生活、事業、精神與心靈的伴侶及知己。這志同道合的兩人,更有個令人津津樂道的官費蜜月旅行,這趟旅行見證了他倆感情的堅貞。楊逵與葉陶的愛情故事,是最令我感到印象深刻的。

  
楊逵參與台灣的抗日運動,不遺餘力。不過,他並不是盲目的仇日,而是有智慧、有條理的分析出日本人的壞處,並用理性平和的方式進行。他曾經表達他的想法,認為日本人中,也有好人和壞人之分,他並不是一味仇視全體的日本人,而只是對以殘暴手段統治台灣的日本人抗爭,他自己也擁有日本朋友。這其實是極具智慧及肚量的人,才做得到的事,在全力為台灣人民努力打拚的時候,還能有這樣的胸襟,真是不容易呀!

  
這就是楊逵,他樸素踏實、有智慧、有胸襟,他的一生,充滿了許多傳奇,被稱為「台灣的良心」,他當之無愧。





資料來源 : http://www.fg.tp.edu.tw/~m923525/ht18.htm





楊逵文學紀念館


楊逵文學紀念館,民國90年由新化鎮公所及地方文史工作者發起籌設,經91年台南縣政府撥交閒置的地政事務所使用,楊逵次子楊建老師的無條件配合支持,92、94年獲文建會補助二期經費計陸佰萬元,新化縣公所自籌貳佰伍拾捌萬元,共計新台幣捌佰伍拾捌萬元,充實紀念館內部設施,於94年11月27日正式落成使用。


楊逵,出生於新化,一位具有人造關懷的社會主義作家,他的文學以寫實的筆法、務實的筆調,為動盪的時代留下歷史的見證;他的實踐以不停的抵抗、不輟的創作,為一生堅持的思想期許一個更美好的未來。楊逵文學紀念館則提供一個接觸文學、感覺文學的理想空間,期盼透過文物、資料的展示,讓我得以近距離接觸文學作家不平凡的一生,共同緬懷這位台灣文學史上永遠-壓不扁的玫瑰花。




資料來源 : 台南旅遊網
http://tainan.mmmtravel.com.tw/index_m.php?ptype=ieb_c&L3_id=3483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ovepuppy99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