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香港市區的盂蘭勝會,最先在咕喱聚集的地區開始,包括銅鑼灣、上環、西營盤、深水、尖沙咀等地,早期的發起人,便是這些俗稱「咕喱」的勞動工人。
這些地區是香港早期的碼頭和貨倉所在,每日來自中國大陸、澳門、東南亞和歐美等地的貨船,泊岸卸貨、上貨,而搬運貨物的則主要是潮籍的咕喱。咕喱大多是單身男性,晚上歇息於附近的舊式唐樓,俗稱「咕喱館」。他們之間是親屬、同鄉,工人由「咕喱頭」帶領和組織。這些碼頭和貨倉,便成為了潮州移民勞工的社區。
海豐、陸豐人也在港九各區舉行盂蘭勝會。海陸豐人移居香港後,亦從事體力勞動工作。戰前的海陸豐人曾經在市區靠抬轎、拉車維生;戰後來港的海陸豐人則轉往建築地盤工作。同樣,因為鄉里族群的凝聚,海陸豐移民勞工社區便逐漸形成。
我們曾跟一些主辦盂蘭勝會的潮籍和海陸豐籍社團,進行口述歷史訪談,追溯盂蘭勝會的歷史和組織,這加深了我們對移民社區之組織和歸屬感的認識。
盂蘭節
「盂蘭節」的起源,佛家、道家各有不同記載,道教叫做「中元節」,相傳地官每年七月到民間考核善惡,民間便舉行打醮酬神。佛教則有「盂蘭盆」和「目連救母」的故事,後人便在七月打醮,超渡孤魂。
( 陳守仁:《神功戲在香港:粵劇、潮劇及福佬劇》,香港:三聯, 1996 年。 )
盂蘭勝會的負責人有長老、總理、會長、值理等。長老是勝會中資歷最深的長者,在醮會期間代表會方參與各種儀式;總理大多在醮會最後一天由長老主持的問杯儀式,由神明「欽定」,總理負責來年醮會的財政和行政;會長和值理由會員推舉產生,負責會方的日常運作。
醮會的規模、裝飾、祭品、宗教儀式、誦經方言等等,因人力、財力、社群籍貫、社區環境而互有差異,各具特色。
資料來源 : 香港口述歷史檔案 http://www.hku.hk/sociodep/oralhistory/2/2.2.1.0.html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