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本文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比較詳細地記述和分析了福建四個主要城市的古園林歷史概況,初步探討和歸納了福建古園林的主要風格特徵,並對其繼承發展提出了一些看法。



廈門是福建東南沿海一座海港風景城市,閩南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也是我國現有的5個經濟特區之一。廈門島面積123平方公里,市區人口約54萬。


廈門古名鷺嶼。相傳在遠古時代,這裡是白鷺(又名鷺鷥)的棲息地。因此,人們喜愛把廈門稱為鷺島、鷺洲、鷺門,把廈鼓海峽稱為鷺江。


廈門的歷史,目前有文獻可稽考的是“南陳北薛”之說,指唐朝有兩位名士在廈門島定居、開發的歷史。廈門古園林的發端也源於此。南陳(陳黯)家住洪濟山南,叫“陳寮”;北薛(薛令之)家住洪濟山北,稱“薛嶺”。


薛令之,字珍君,原籍福建長溪(今福安)。他唐神龍二年(西元766年)中進士,是頭一位以詩文登第的福建人。開元年間,薛令之累遷左補闕兼太子侍讀,與賀知章並侍東官,當了太子李亨的老師。薛辭官返鄉後徒居嘉禾嶼(即廈門島),晚年經營家園。

陳黯,字希儒,號昌晦,原籍福建南安,是唐會昌至咸通年間居住在嘉禾嶼的名士。陳黯年少有才,10歲就會寫詩。13歲時便帶詩篇晉見清源(泉州牧),在鄉里小有名氣。但他屢次應試落第,故自稱“場老”而隱居金榜山,讀書垂釣,建樓築舍,闢景造園。


據《廈門志》記載,宋人張翥曾有《金榜山》詩云:“衣冠陳氏族,桃李薛公園。場老遺文古,岩僧舊跡存。苔磯荒磧岸,金榜勒瑤琨。已憐松特異,尤喜石能翻。“宋代朱熹曾為陳黯所著《裨政書》編次,並題有“陳場老子讀書處,金榜山前石室中,人去石存猶昨日,鶯啼花落幾春風”之句。宋人朱悔?作《金榜山記》中,詳細地記載了這些史實:“金榜山在嘉禾甘三都,北有嶺曰薛嶺,嶺之南,唐文士陳黯公居焉;嶺之北,薛令之孫徙居於此時號南陳北薛。?公十八舉不第,作書堂於上,人稱曰場老。山澗有石,名釣魚磯;堂側石高十六丈,名玉笏。所居有動石,形甚圓,每潮至則自動,天將風則石下有聲,名虎礁”。由此可見,素有海上花園之稱的廈門,佔代私家園林的營造活動從唐朝便開始了。


唐代的廈門,叫新城,嘉禾,屬泉州清源郡的南安縣。宋代稱“嘉禾”,歸同安縣。元代,設千戶所,兼管軍政。明初廈門城,始見於史籍。鄭成功將廈門作為“抗清復台”的根據地,改稱“思明州”。


宋、元時期廈門古園林的情況,至今未考見於史籍。明代的史實記載,也是鳳毛麟角。清道光12年(西元1832年)所修《廈門志》中,收錄有明萬歷年間(西元1573?1620年)文人倪凍所作《醉仙岩記》,記載距城半裡許的醉仙岩下“鑿井築室”的情形。另有史書記載明萬歷間林懋在城郊玉屏山虎溪岩間開闢石洞,建造“?層石室”,後為嘉禾八大景之一“虎溪夜月”。


明池顯方(福建同安人)曾在遊虎溪岩後作《嘯風亭記》,並題兩首《遊虎溪岩》詩云:
  

松間長榕各屈蟠,諸峰起伏復多端;
  
過溪何止三人笑,入洞方知六月寒。
  
杯影頻移依怪石,夕陽更愛倚闌干;
  
幾面餐得天風慣,凡骨還應長羽翰。
  
殘石疑經蠹,幽山訝有龍;
  
遊人風雨夕,不敢望前峰。


據研究廈門地方史的專家洪卜仁先生介紹,在菲律賓檔案館中存有西班牙傳教士的著作記載:明末清初,鄭成功之子鄭經曾在廈門建有宏大的花園別墅,位置就在今廈門港旁的鄭氏祠堂附近,園中有假山、水池等景致。這是目前廈門市區內所能查考到的最早一處古園林。



清朝定名廈門,仍歸同安縣轄。清康熙二十二年(西元1683年),鄭經之子鄭克?歸附清朝,台灣人清版圖,靖海將軍施瑯任福建水師提督,駐節廈門。翌年,開放海禁,設立海關,使福建沿海地區的生產得以發展,廈門港口貿易進入了一個興盛時期。清康乾年間,園林的營造活動也達到了最高潮。據考證,當時比較著名的園林主要有如下一些:


涵園  為施瑯的來同別墅宅園。據清人鄭纘祖所作《來同別墅記》載:大將軍施公受命專征,既平海國,秉鐒鉞坐鎮於吾郡之廈門。城小而壯,為東南舟楫輻輳地。左挹山光,右收海色,萬頃匯瀾,諸峰競秀,有負山襟海之勢。為齋、為亭、為軒窗台榭,各極幽。曠地故,多巨石,又從而松之、竹之、梅之、桐之,大不盈數畝,高出城上,俯瞰內外,如列眉睫間。予客其中四閱月,悠哉記返。客有問予曰:美哉!園亭所以命名,其義可得聞乎?予應之曰:可夫。園曰:“涵園”,言海也,涵萬象也。堂曰:“足觀”,觀于海而足也,示不驕不吝也。亭曰:“青礪”,日:“介亭”,枕漱也,帶礪也,介于石也,不苟取也。齋曰:“旭齋”,軒曰:“醉月”,昭其明也,曰:“指?”,遠不忘君也,曰:“羅浮”,懷彼美也。客曰:“美哉!園亭其義我知之矣。”


快園  為水師提督官邸的附園。清人許原清撰有《快園記》雲:廈門廳事後,依山為園,古木陰翳,怪石林立,有洞有泉,有亭有台,面漳海,臨浯?,大擔小擔峙其前,滄波灝瀚,檣桅萬里,每一登眺,快然於心,因名之“快園”。……廈門介乎漳泉而無漳泉紛紜擾攘之習,民氣安恬,訟獄稀少。朝而理焉,日可食,夕而理焉,夜可寢,閒選園林之幽勝,舉步即至,不煩輿從也。奇峰異石,天然位置,不假穿鑿也;樓觀臺榭,前之人所經營也。滄溟在目,煙波無際,風雨晦明,變幻萬狀,似天之設此景以娛吾心目者也。遊焉,息焉,惟意之適緬維身世,海闊天空快何如之。夫久渴者酌清泉而易歡,遇平林而思憩。日逐逐於簿書鞅掌間,得瞑目少坐便已快然,況園林耶?不然平泉花木之記.闢疆詩酒之場,其勝概有什伯於此者?!吾何快快于斯哉!


西園  為廈門的道臺衙署內花園。據清乾隆五十九年(西元1794年)東海德所寫的《興泉永道內署記》述:由川堂折而西,周遭迴廊,有堂翼然,曰:“承恩堂”。堂之前為“射圃”,餘旗人不敢憶忘勞閒日,輒於此懸的焉。堂後巨石成屏。屹然吐潤,特拓後軒以對之,即“佐岳軒”也循石麓翼然而上為半亭,亭容一幾一榻,西園院落於是乎。止由川堂折而東,右歷之徑為“涵山閣”,是閣也,仍舊之半而特闢前庭。憑欄而觀,則海上諸峰,如萬石、太平、仙岩、虎溪、白鹿諸勝,無不爭奇獻秀,縈繚階砌。客曰:“小齋甫拓山翠環,來無障礙,心與民相見義或是耶?”……出閣門,折而南行,凡南向屋三重,西向屋數列,向購自民間。雜綴而成者,今皆院落軒豁。自此徑北歷階直上,又躡級而升為“觀月臺”。台東為“瑤圃”、“春暉堂”,堂後一帶直接西園後山署內最高處也。


榕林別墅  為名士黃日紀的家園,面積約有數畝。因園中有6株古榕,故名“榕林別墅“;建有山池亭臺等景致。據清乾隆丁亥年間(西元1767年)編撰的《嘉禾名勝記》中的詩文記載,“榕林別墅在廈城南門外鳳凰山之南,望高山之北。古榕攢簇,奇石屹峙,有堂有樓,有台有閣,有亭有池,有果木有花竹,蓋近喧器而自成幽僻,入城市而若處山林者也。”經考證,園主黃日紀,字葉庵,號荔?,福建龍溪人,清乾隆年間官及中翰,博學多才,工詩能文,嫻於書法。他辭官返鄉後,隱居在廈門鳳凰山(今思明區小走馬路一帶),寄情泉石,經營家園,葺成榕林別墅,並以“六榕居士”自稱。園中有仙人池、百人石、踏雲徑、披襟台、釣鰲亭、果蔬圃等景點,極盡幽勝。



恰如清人詩文所雲:
  

綠榕深處結精廬,曲檻迴廊足燕居;
  
繞徑遍栽陶令菊,環堂盡積鄴候書。
  
時登石磴看山水,曉?畦雲種果蔬;
  
豪興閒來邀雅侶,鰲亭池畔釣游魚。
  

--(蔣國梁:《題荔厓先生榕林別墅》)



我不羨川中辛夷白,亦不羨灞陵橋頭柳條碧,惟羨嘉禾島上鳳凰山,六榕深處居士宅。台以披襟高,徑以踏雲僻,看山半笠亭,望海百人石,芳園朝露滋,時花鮮可摘,曲沼春淵深,靈鰲潛其跡。我識君懷別有托,宜春宜夏聊行樂;棋子時彈竹外亭,燭花夜剪雲邊閣。閒把釣兮池水清,童子持竿相隨行。避喧適意且如此,終有殷殷戀闕情。長嘯山人神灑落,眼底胸中富林壑。盡將勝概托毫端,幽人一見醒心目。


--(莫鳳翔:《榕林圖歌》)



經實地考察,榕林別墅的遺跡猶存,今為廈門市基督教青年會招待所後院。除古榕巨石外,其餘園景俱毀。在巨石上還有園主黃日紀的親筆題字 --“古鳳凰山”,旁鐫刻有其學生薛起鳳的《榕林別墅記》。


鷺城之南有鳳凰山焉,多古榕怪石,高下錯落,位置天然,以近世故,廬舍蔽塞,久為耳目之所不及。荔厓先生購而闢之,築精舍精舍于,佳木顯,美石出,名曰:“榕林”,從其所本有也。鑿池建亭,以高者為台、平者為圃,石之大小皆鐫以詩而氣象煥然一新矣。先生日遊其中,或植竹,或蒔花,或劍,或奕,或邀朋而酌酒,或對客以聯吟,冠蓋往來,殆無虛日。夫始之未經賞識也,沒於塵土污穢之中,湮於破宇頹垣之下,雖懷奇負,異自謂見長無日矣。一旦遇合,而題詠不絕,歎賞頻加。此以知物不遇,有識者不能以自見;即遇,有識而無力者亦不能以自見,而況人乎?先生年五十,正服官之時也。寧以榕林老乎,他日復出而履清,要振拔湮鬱,郁,陶類徵於此矣。吾為茲山賀,而亦為先生賀也。


從這篇精彩的園記裡,我們可以看出園主荔?先生對園林意境的理解和造園手法的運用,都已經達到了很高的水準。明代造園家計成在其名著《園冶》“相地”篇中曾指出:“市井不可園也;如園之,必向幽偏可築,鄰雖近俗,門掩無。開徑逶迤,竹木遙飛疊雉;臨濠蜿蜒,柴荊橫引長虹。”榕林別墅的相地選址與《園冶》所述恰有異曲同工之處,而且在造園藝術手法上也遵循了“高方欲就亭臺,低凹可開池沼”等基本原理,相地合宜,構園得體,自成天然之趣,不煩人事之工。所以,榕林別墅可謂廈門古園林中的傑作,具有重要的歷史文物價值。建議有關部門儘快對其古蹟及周圍環境加以保護,在認真考證研究的基礎上逐步加以修復,使世人可一睹其當年風采,也為廈門市區增添一處園林遊覽景點,豐富旅遊資源。


清末,廈門島上還有過一些較著名的私家園林,如“四季花園”“宜宜山莊”、“田田園”等。但它們現都蕩然無存,難以查考了。據清道光十二年《廈門志》記載,當時“城東之靖山、禪師嶺、超然洞、冽水山莊、白鹿、虎溪山足一帶,多花園。花時爛漫,映帶馨香不絕。菊則四時常有。月下度臘,鷹爪迎年,諸花亦有番種。居民不種五穀,世以花為業。諸花中,茉莉、素馨尤盛,賣者以銅絲與竹為簪編成鳳鳥形”。由此可見,清朝時廈門島上的花園庭院已相當普遍,養花造園蔚為成風。這些大大小小的園林,極大地豐富了廈門的市井風光。對此,古人曾在《廈門志》卷十六“舊事?叢談?”中寫道:“廈門舊有小杭州之目。洪和長詩:錦鄉煙花自一洲,無邊風景似杭州;言風物之華麗也。


而紀石青先生則直題以古桃源。如雲元鬢青衫,猶漢代桃花流水,豈秦人以及? 花源今難得,此亦一桃源。”所以,用“海上花園”之詞譽稱廈門,不僅當之無愧,而且歷史悠久。



清末民初,廈門的一些華橋富商衣錦還鄉,興宅築園,建造了一批中西合璧風格的庭園,有些還留存至今。其中規模較大的如清和別墅(現為駐軍砲團營地),園內不僅仿蘇州園林的風格鑿池掇山,佈局有大型山水庭園,山池環抱,洞壑幽勝,亭臺錯落,花木掩映;而且還有西式的音樂台、噴水池、整形花壇、花架廊等,頗為壯觀。規模中等的如菽莊花園,藏海補山,巧於藉景,現開放為公園。


規模較小的如容谷別墅(位於鼓瑯嶼旗山路7號,園主李清泉)、觀海別墅(園主黃奕柱,位於今鼓瑯嶼內賓館)、瞰青別墅(園主黃忠訓,位於今廈門文物店)、了弦別墅(位於今雞母山亞熱帶植物園)等,各具特色,豐富多彩。認真地保護和研究這些歷史遺跡,將有助於我們研究廈門地方園林的歷史發展及其風格特徵,為創作現代的廈門新園林提供有益的借鑒。


對於福建古園林,以往國內外園林學術界長期缺乏系統的發掘、整理和研究。因此,現收集到的一點資料仍很不全面。不過,根據初步的考察研究可以大膽地認為:福建古園林的藝術成就和文化價值,比之江浙粵皖等地區的古園林並不遜色多少,同樣是我們中華民族悠久而豐富的園林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應當進一步加強研究和宣傳。



(本文在調研中曾得到了福州市園林處的陳奇、劉熙隆、林應樞,泉州市城建檔案館的李葉青、黃金良,廈門市園林局的陳慧續、劉長雄等同志的熱情幫助和提供資料,謹致謝忱。)








廈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ovepuppy99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