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香港的海陸豐籍同胞,常常會認同自己是潮州人的一部分,這是一個現象,值得研究。


不知一開始就是海陸豐籍人自己告訴別人自己是潮州人,還是因為廣府人覺得海陸豐的語言聽起來像潮州話,所以統稱為潮州人。



還有,在廣府地區,很早就有把講閩南語方言的人叫做「鶴老」,這應該不是受客家人的「學老」的說法的影響。應該說,廣府人稱福佬人為「鶴老」,客家人稱福佬人為「學老」,差不多是同時產生的,廣府人「鶴老」的說法的產生,不會比客家人「學老」的說法的產生晚!



「福佬」是後來伴隨著客家學的興起,而產生的新名詞,最早使用「福佬」取代「學老」或「鶴老」的外國學者,是一個日本人,大概在民國時代初年。


很可能,在香港一些人的印象中,來自廣東省東部沿海平原地帶的「鶴老」人就是潮州人,所以香港的廣府人很早就對潮汕人和汕尾人有了「同一」的印象。所以海陸豐籍才被稱為潮州人。


但是,也有可能是海陸豐籍自己一開始就向廣府人這樣介紹自己。


還有一個可能性,就是早期的一些海陸豐籍到港的人士,確實也潮汕三市存在淵源關係,所以帶動後來到港的海陸豐籍也自稱潮州人了。



其實海陸豐華僑,主要就是旅居於香港、臺灣兩地,其它海外各國,人數少得可憐,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在香港的海陸豐籍華僑,主要是講福佬話的,常常自認潮州人; 在臺灣的海陸豐裔,則主要是講客家話的,而且海陸豐同胞遷到臺灣,要比遷到香港早,在臺灣的海陸豐籍人中間,還流傳著海陸豐是客家人佔主流的地方的說法,由於遷台的海陸豐裔,要比旅港的出去得早,所以臺灣海陸豐籍人的傳說,也有可能是真的。但是,同時也可證明,海陸豐一帶很早就已經不僅有客家人,也有福佬人,只不過早期的主流族群有可能是客家而已。


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菲律賓、帕勞等地的海陸豐裔華僑,多數都會加入「惠州十屬」同鄉會,在臺灣的海陸豐裔,也多認同惠州府。臺灣的海陸豐裔客家人,佔到臺灣地區客家人的第二位,影響也是相當大的,還形成了所謂「海陸腔」的客家語,以「海陸」命名。據說,臺灣的海陸腔,一般都是海豐、陸豐、陸河一帶遷到臺灣的,但是也包含了一部分惠州府其它縣的人,比如惠陽、紫金、龍川、博羅、河源等。


但是,旅居香港的海陸豐籍人,卻常常自認潮州人,可以說是唯一不來自潮州府的潮州人。海陸豐籍人不是因為後來受大陸行政區域調整才改認潮州人的,而是一開始就認同潮州。而且是潮州,而不限於「潮汕」這個詞。



早期香港的大埔、豐順籍一般也是屬於潮州人,後來隨著大陸行政區域的調整,大埔人、豐順人很多加入了嘉應同鄉會。但是,海陸豐籍人卻不是因大陸行政區域調整才認潮州人的,而是很早就與潮汕三市、大埔、豐順籍一起,加入潮州同鄉會,自認潮州人的。


現在,在海外僑界,汕尾以及海陸豐地區,影響力最大的英語地名,就是Shanmei、Hoifung、Lukfung,從這三個單詞也可以看出,汕尾僑界中影響最大的是香港的汕尾籍僑界,因為這三個單詞,就是以香港的主流語言廣府話,來譯音的。



其實,汕尾裔在僑界,影響力最大的一支,還是香港的。其次才是臺灣的。而恰恰這一支,卻都是認同潮州的,而不僅僅是「潮汕」這個詞。


華僑對原鄉的影響,請不要忽視!






資料來源: 百度潮汕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ovepuppy99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