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閩南語(白話字:Bân-lâm-gú),在某些地方也被稱之為鶴佬話(或 福佬話、河洛話、福建話),屬於漢語閩語的次方言,也是最具有影響力的閩語。語言學的分類上,中國語言學者多認為閩南語是一種漢語方言,西方學者多認為是一種語言。

主要分佈在福建南部、廣東東部的潮汕地區、雷州半島、海南島、閩西龍岩市區與漳平一帶、閩東寧德市的福鼎一帶、浙江南部蒼南、平陽、洞頭部分地區以及臺灣和東南亞一些國家和地區。

其中,分佈在臺灣的臺灣話(亦稱為台語、河洛話、鶴佬話、福佬話等)即為閩南語的一支。而在粵東沿海通行的潮汕話也為閩南語不同的分片。



歷史


中國漢朝末年的三國時代,中原發生戰亂,難民開始進入福建,造成原有「百越族」土著民族的語言發生變化,而逐漸形成了最初期的閩語。然而,漢人大規模入閩,則是始於「永嘉之禍」,由於晉室南遷,大批北方漢人入閩,而帶來了3世紀時北方的口語音,而「泉州語」亦於此時漸漸形成。

唐代時,陳政、陳元光父子帶兵入閩平亂,進而屯墾漳州,帶來了7世紀的北方的中古音;10世紀時,王潮、王審知兄弟又帶軍隊入閩平黃巢之亂,也帶入了當時的中古音。從以上的兩批移民,所帶來的北方口語,經過一番演變就形成了所謂的「漳州語」的基礎。

明末學者對於當時閩南語進行系統整理,著有《彙音寶鑑》,十五音因而誕生。



閩南語的分類


從語言系統來講,閩南語被多數中國的語言學家認為是一種漢語方言。

然而西方學者大多不認同此說法。理由如下:

第一,關於現今中國境內的不同漢語,其到底是不同的「語言」或「方言」,一直在學界有爭議。由於使用不同漢語的人之間,彼此基本上並無法用口語進行溝通,因此多數西方學者認為,這些不同的漢語,基本上是「語言和語言」的關係,而不是「方言和方言」的關係(見Chao 1976;DeFrancis 1984,參見方言)。

第二,如果以閩南語當作討論主軸的話,已經有不少學者指出,閩南語本身和其他漢語之間的差異非常大(見董忠司 2001;林修澈 1994)。以王育德(1960)的研究為例,他就發現閩語廈門話和北京話之間所共享的「同源詞」有48.9%,比英語和德語之間「同源詞」的比例(58.5%)來得低。也就是說,如果以「同源詞」當作指標來比較語言之相近程度的話,閩南語和北京話之間的差異,比英語和德語之間的差異要大。

以上述這些研究為基礎,最近有一些研究閩南語的學者,對閩南語的定位提出了一種不同的看法。他們試著將閩南語的結構和基本詞彙,與南島語系和侗台語系聯繫起來,而論證其他非漢語語言對閩南語的強大影響(見Chin-an Li 2000;董忠司 1996;酒井亨 2002;趙加 1991等)。他們認為,閩南語可以被視為是屬於漢藏語系的一種語言,而不是方言,而廈門話、台灣話、泉州話、漳州話等等,是閩南語的方言。不過,這些研究結果目前仍然具有爭議性。

多數中國的語言學家仍將閩南話視為漢語的一種方言,而有別於西方學者視閩、粵、吳等為獨立的語言。口語差異很大的方言並非只存在於漢語,比如德語在各地區的口語方言,其差異程度也是相當大的,但仍然都被視為德語的方言。而荷蘭語和德荷邊境的低地德語的口語又很接近,並能基本通話,但被視為兩種不同的語言。所以不能把口語差異的大小作為方言和語言的評判標準。並且漢語雖然在不同的地區口語差異很大,但擁有文字上的高度統一性,這與西方語言文字顯著的差異是不同的。



分佈地區


閩南語主要分佈在臺灣和福建,同時在中國大陸其他地區和東南亞等地區也有分佈:

江蘇省:宜興縣南部山區
浙江省:主要分佈在沿海地區:
溫嶺縣之石塘一帶
玉環縣之坎門鎮、陳嶼鎮
洞頭縣之本島、半屏島、元角、倪嶼
瑞安縣之北麂島、大南鄉
平陽縣之水頭鎮、騰膠鎮、南麓島、東部沿海之西灣鄉、墨城鄉
泰順縣之東南角
文成縣之東南角
蒼南縣之靈溪、礬山、橋墩、馬站、藻溪、赤溪、觀美、南宋、霞關、大漁、望里、莒溪...等城鎮
長興縣、臨安縣、舟山群島等地
江西省:東北部接近浙江的地區
廣東省:東部沿海(潮汕地區)及雷州半島
海南省:以海口話、文昌話為代表,分佈遍及全島
廣西壯族自治區:具零星分佈帶
東南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緬甸等地



次方言

基本上,按照地域不同,大致可以劃分為以下幾種次方言:

漳州話
泉州話
潮汕話
浙南閩語
海南話(瓊文)
雷州話
峇峇話



各方言之間的親近性


閩台片

亦即本土閩南語。漳州和泉州是語言學範疇內所指的各種閩南方言的發源地,所有的閩南方言,其源頭都是漳州話和泉州話。漳、泉方言內部有些許差異,主要是音韻系統方面微有區別,但相互之間有嚴格地對應關係;語法及用詞則基本一致。

明清以來出現的廈門話和臺灣話(兩者高度接近),都是直接由漳、泉各縣(市)移民的語音混合而成,均是亦漳亦泉、或者說是不漳不泉。這種漳泉混合語,普遍出現在廈門和台灣的口音當中,兩地少有人是說著一口的純漳音或者是純泉音,漳、泉音也以不等的形式出現於一個人的口語當中。即使如此,漳、泉音韻的嚴整對應關係仍存在。

廈門話和臺灣話被視為典型的閩南話。閩台片的閩南話內部較為統一。東南亞的福建話也就是指閩台片的閩南語。


浙南片

明末清初時期,有大量的閩南人(主要是龍溪、海澄、漳浦、安溪、惠安、同安等地)遷徙到浙南的蒼南縣、平陽縣、玉環、洞頭一帶以及福建東北部的福鼎、霞浦一帶。浙南與閩東地理相連,口音亦相近,這個片區統稱為「浙南片」。閩南話傳入浙南、閩東地區後,由於自身的演變和受周圍方言(浙南是甌語,閩東是福州語系)的影響,與閩南本土的閩南話形成一定差別,蒼南人習慣把這種方言稱為「浙南閩語」。現代的浙南閩語與閩台片的閩南語相比較,主要是入聲韻、鼻化韻的退化消失以及用詞方面的差別。但總體而言,浙南閩語基本還是保留了本土閩南語的其它特點。相對來說,浙南閩語要比潮汕話更接近閩台片閩南語。


潮汕片

主條目:潮汕話
潮汕話與閩台片的閩南語有許多相似的地方,但相互之間差別仍舊十分明顯。其語法與閩台片相同,詞彙也有高度的對應,語音語調上則差異明顯,縱然如此,彼此雖然各講各的可是還算能溝通無礙,基本上潮閩雙方都可很快速的融入對方的語系里。在潮汕話和閩台片相交融的地區,兼具有二者的發音特色,如福建詔安、新加坡等。潮汕話除了分佈於潮汕地區以外,還廣泛分佈於東南亞眾多潮人聚居地。

現在使用潮州話的地區,主要有潮汕地區以及海外潮人聚居的地方。泰國曼谷和其他城市的唐人街、柬埔寨的大部分華人和越南的一部分華人使用潮州話。全世界以潮州話為母語的大概有3000萬人。是中國八大方言區中閩南方言的次方言。有名的戲曲荔鏡記 (陳三、五娘跨越階級性的愛情故事),來自潮州地區,亦廣傳於閩南,臺灣等地,以潮州府城話為標準。


海南片

主條目:海南話
海南話據說是由閩南(一說莆田)人遷移過去之後與當地語言混合後形成的一種閩方言。

海南話以文昌話為代表,與其他片區的閩南話的差別最大,基本上不能溝通。


資料來源: 維基百科




板主: 福佬一詞, 依客家話語音記為---學佬, 依廣東話語音記為---鶴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ovepuppy99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