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台語世界九重天」
隨著政治解嚴釋放出來的言論思想空間,社會各界普遍對台灣本土文化主體性的覺醒和省察,已蔚為一股可觀的力量。這股力量的一項具體訴求,就是要求台灣各族群母語的生機和尊嚴。
關於台灣各族群母語的生機,即使佔全台七成以上閩南人口的母語「台語」,在現行官方「國語」政策下,至今仍然步履蹣跚,道路崎嶇。其他人口比例更小的族群母語,地位自更不保!
為了厚植「台語」的培基,我思之再三,歸納成九項要領,稱之為「台語世界九重天」,也就是奠定「台語」生存發展的九個途徑:
搭乘世界名曲列車。「台語」不能只靠「台語老歌」自我安慰和拘限,世界各族各語的名歌,最好都能有台語版歌詞來唱出;而台語的名歌也應盡可能改創「國語」版歌詞和世界主要外語的歌詞,以拓寬台語的文化頻道,深化台語的藝術內涵。
開創「台語文字」空間。台語必須追求文字化,並且一舉趕上電腦科技和市場佔有。英語約70﹪表音有效,所以用拼音字母,算是看得見的語言;漢字裡形聲字雖多,但表音有效的僅30﹪,而成為漢語的負擔。台語的淵源較複雜,要文字化,則不能也不必全靠漢字。像日文之漢假混用,或像英文的全部拼音,都是可以參考的方向。
設置「台語」推行委員會。在台灣「國語」已佔盡絕對的優勢,卻仍有「國語推行委員會」;各族群母語在其母土受盡摧殘,卻始終得不到自己所繳稅金的營養。所以台灣在制定多元法定用語之前,至少應先把「國語推行委員會」改成「各族群母語推行委員會」,才不會繼續強愈強、弱愈弱的局面。
催化媒體效應。媒體的能力和政治的權力,可能是台灣語言現象的雙楫。近年媒體和「台語」的互動,已漸見活潑開朗,如果能進一步說服媒體的負責人或高級幹部,藉重媒體本身,加速具體支援族群母語的生機,必能事半功倍。
加強「台語」學術研究。即使日治或戒嚴時期,民間研究本土文化的成績,並非無有,但解嚴以來,卻仍然以民間的努力為主,雖有活潑自主的優點,卻往往困於資源和資訊的整合,不利累積經驗,不易彙成系統,反而成為嬌生慣養的學術界怠惰的藉口。
注重「台語」工具書。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學習或應用任何語言,莫不需要該種語言之字典、辭典、成語典、雙語對照工具書等的幫助。工具書的充分、競爭,更是一種語文發達與否的指標。
獎助用「台語」著作。一般而言,這在台灣應是難能的工程。因為這不但少有能者,並且必定成本偏高,而且寂寞無人見。理想的對策應是用公費獎勵或補助,讓「台語」可以蓬勃地表現在所有領域裡。
實施台語的教學與課程。只有向學校實施「國語」教育那樣,來實施「台語」教育,「台語」才可能受到應有的正視和尊嚴。不公平的政策和制度實施久了,使人忽略不公平的事實,反而誣指「台語」難學難懂。另外,學校不應該只讓教學「國語」的師生獲得待遇和學分。
設立台語系和台語所。這是促成前八項要領的搖籃和堡壘。大學裡的系、所,正是系統和知識的專門單位,「台語」也必定要有系、所,才能提供充分的養分。
至於「九重天」三個字,一方面是指出「台語」世界路漫漫,必須任重道遠;另一方面是指「台語世界」前程遠大,容許憧憬無限的意思。
如果一時無法齊頭並進解救各族語,那麼,全島台灣人,可先合力挺最可能成功的「台式閩南語」,然後「台語」應和「國語」回頭挺客語、原住民各族語,終至光榮革命成功!
喚醒語文教師,共同搶救台灣語文生機
在「中華民國」的統治下,中文系和英文系訓練出來的人,大部分對台灣冷漠無情。
在舉世文字多為字母拼音的現存世界中,漢字獨獨是象形注音的文字。即使面對電腦科技的時代,漢字也未曾輕易認輸或妥協,可見漢字及其文化的情操和能耐!
漢族造字,自陶文、甲骨、鐘鼎、篆隸,以至於行草、楷書,至今約有六千年的歷史。甲骨文存在於三千多年前,當時已是漢文化中相當成熟的文字之一。到了秦始皇併六國統天下,用丞相李斯之議,「罷其不與秦文合者」,漢族之書寫文字,始告統一。這已是兩千多年以前的故事了。而在秦以小篆統一漢字之後,千年以來漢字仍有多次的翻新,以迎合時代的腳步。可見漢族造字,至少始終具有兩個特性:因時制宜,各顯神通,與因地制宜,永續創新。
漢字本身雖是象形注音的系統,但漢字文化的啟蒙和感染作用,卻相當活潑,不但能啟導無文字的民族,學習漢語漢字,吸收漢文化,並能誘發他們借用單音獨體的漢字,紀錄起自己多音語的文化,甚而至於啟動他們的靈感,另行自創異於漢字的文字系統!
例如日本學者受唐代漢文化的洗禮,而創制了適合日語多音節而拼音的字母平假名、片假名,後來更摻揉了象形注音的漢字,而成就了日本的文字。韓國亦然,在久受漢文化的薰陶下,終能於五百年前,制定了適用韓語多音節的拼音文字系統。韓國其後大部分時間雖然仍使用漢字,但輾轉經歷了日本殖民統治的苦楚後,已隨著獨立建國而覺醒,認真自信地啟用了自創的韓文。
六千年來最早生活在台灣島上的幾十族南島語系的原住民,至今並無各族自己的文字。直到台灣受漢文化影響,四百年來的歷史舞台,伴隨著族群開拓史的火花,自然搬演了許多可歌可泣的史事。然而四百年來,除了日治(一八九五~一九四五)五十年間的漢文、日文並存現象以外,台灣社會基本上的主流語言是「台式閩南語」(就像廣東話在香港一樣),但台灣上層社會的文字,則基本上始終是漢字。
漢字在台灣有文字的歷史上,地位原是獨尊而光榮的。越是獨尊而光榮,原本就越應表現出諸如前述啟迪日、韓之功德與雅量,來誘發島上族群創作自己的文字。然而隨著腐敗的「中華民國」政府的「遷台」,不但立即停止日文,恢復漢字,並且以統治霸權,屢用嚴酷手段在台灣全島推行「國語」。不但未曾誘發創造新文字,反而踐踏各族群講自己母語的人權和尊嚴,即使全島主流的台式閩南語,也飽受摧殘。甚至不論原住民或閩客漢族,凡過去因不識漢字又別無文字而借用日文字母或教會羅馬拼音,以書寫母語的,也一概禁止;連用教會羅馬字拼寫台式閩南話的聖經,也遭禁止與沒收,絲毫不顧這樣的摧折,對語言人權和人類文明的影響。
現在,教育普及了。台灣島上所有的人都受象形漢字教化了,也都受拼音英語教育了。尤其各大學加起來數以百計的中文系和外文系,每年所培養出來數以千計的學士、碩士、博士們,前者不但專精單音節而象形的漢字之形、音、義,並且實質獨享全島各級學校的「本國」語文教師席位;後者不但專精多音節而拼音的外國語文特性,並且也同樣壟斷全島各級學校的「外國」語文教師席位。可是,在這樣浩浩蕩蕩的中外文經驗加起來之後,對於協助或啟迪台灣各族群造字的誠意何在?對於各族群渴盼造字書寫,以便描述、紀錄各族群特殊文化的努力,大部分中外文的專家們所抱持的態度何?支持「中華民國」殘害台灣族群文化的政策,我們的子孫萬代一定會瞧不起我們的!
解嚴以來,面對族群的文字書寫與文學創作的歷史契機,最有資格以「有力者」自居而鼎力助人的中文人、英文人,自己原是台灣人啊,還忍心冷漠無情嗎?
資料來源 : 母語政策 http://www.fortunecity.com/boozers/cheshire/510/pol1.htm
板主 :
"在「中華民國」的統治下,中文系和英文系訓練出來的人,大部分對台灣冷漠無情。"
即句話講了真好...
以本人的生活經驗,四周圍的人日常生活,差不多攏是以台語為主,但是會想欲實際去了解台語的文化內容的,卻是非常少的。
佇網路頂頭,咧探討台語的人袂少,但是以我的觀察,多數攏只是趣味,鬥鬧熱的;真正肯為台語以及台語的文化背景,做努力、做推廣的,並無真濟,感覺非常非常的可惜。
有時我會心情沉重的思考,到底多數的"台語人",恁敢對祖先的文化,這呢無感情?
最近佇"南方論壇",看著一陣自稱所謂"台灣派的"(講實在的,我有寡懷疑),怹反對台語文化,是因為認為台語嘛是"中國文化"的一部分,講的理由以及觀點,佮"外省仔極統的"非常一致;顯示出怹內心的世界,完全接受中國國民黨過去的威權教育觀點,並因為擱佮台灣甚至全球的本土化潮流嚴重脫節,所以逃避性的"鴕鳥心態"的主張全盤性接受"西化",以英語為官話,甚至嘛主張血統上好嘛"亞利安化"、"東南亞化"...
趣味的是,遮的無理性台獨主義者,佮無理性的"中國大一統"主義者,攏患著"知識缺乏症",逃避真理以及現實狀況,思想偏執狹隘(phian1-cip4 hiap8-ai3),觀點無法度接受考驗。
台灣現此時的狀況,有主體性文化,但是一直在壓制當中,靜靜咧成長發展,所以產生混亂的現象。
但是經過長時間的平反期若過,主體性文化會被確立,多元並存的文化,會在即个得著確立平反的主體性文化的發展,進一步深化並且透過民主化來和平共生。
所以極端的台獨主義者,應該擺脫"中國大一統"的思想,停止"虛偽造假"的心態,無只是"恁爸講爽的"就好。
為台灣真正奉獻一個有根有據,會長會久的的將來!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