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莆仙話(興化平話字:),又稱興化話(興化平話字:)或莆仙方言。是一種分佈於中國福建東部沿海的閩語,通行於莆田市轄區、仙遊縣、福州市的福清縣南部的新厝鎮、永泰部分地區, 以及泉州泉港的部分地區(其中莆田和仙游是興化話的中心地區,一般稱為莆仙地區或興化地區)。

興化話以莆田話為代表,以莆田市區的城廂音為標準音,屬於漢藏語系漢語閩方言,使用人口約500萬,因歷史上興化地區屬於興化軍、清朝在此設立興化府,故莆仙話又稱為興化話。今日興化地區原講閩南語,後來因為地理上接近福州地區,語言受到影響,逐漸閩東化,最後徹底脫離閩南語,成為一種獨立於閩南語之外又帶有閩東色彩的混合兼過度型的閩語。

而中華民國(臺灣)控制之烏坵也使用莆仙話,並有融合戰地文化用語,當地又稱烏坵話。


名稱

興化話得名於興化軍、興化府,這個名字曾經廣泛被興化民系使用,現在只有南洋的興化府移民繼續使用這個名稱。今日,中國官方及學術界一般稱興化話為莆仙方言。民間一般稱莆田的興化話為莆田話,仙游的興化話為仙游話。


歷史

中國漢朝末年,長江南岸的漢人開始進入福建,這些漢人講的是閩語的原祖-古吳語(即江東話)以及古楚語,此時閩語還未形成。「永嘉之亂」之後,大批北方漢人入閩,而帶來了3世紀時北方的口語音,福建漢人的語言開始發生大變化,為日後的閩南語形成奠下基礎。唐初發生「蠻獠嘯亂」,朝廷派兵入閩鎮壓之後,陳氏四代守漳有百餘年,促使閩南語在此時期形成[1]。當時興化地區屬泉州管轄,講閩南語。

西元979年,宋太宗在今日仙游縣北部的游洋鎮設立興化縣,建興化軍,翌年劃泉州的莆田縣和仙游縣來屬,自此興化地區從閩南地區中分離出來。這時興化地區的語言就自形一系了。在古代福建,語言和民系認同的形成和政區劃分聯繫緊密。興化地區單獨管轄之後,使得興化地區的閩南話脫離閩南語母體獨立發展。

興化地區毗臨福州地區,兩地居民交往密切,興化話逐漸受福州語的影響,慢慢喪失原有的閩南特徵,增加福州語的特徵,特別在音韻上表現出向閩東靠近的趨勢,其自身的特徵越來越明顯,進而發展為一種獨立的閩語,一種兼具閩南語和福州語特色的混合閩語。到了近代,莆田的興化話進一步向閩東靠近,原有的鼻化韻全部脫落,而與仙游話在韻母體系上產生差別。


語音

興化話以原興化府的府城話(今稱莆田話)為準。莆田話的聲母有十五個,韻母有四十個,聲調有七個。在日常口語中,聲母和聲調會發生變化。

莆田話的韻母在近代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原有的鼻化韻全部失去鼻化,併入相應的陰聲韻。而興化地區西部的仙游縣則依然完整的保留一整套鼻韻母。


聲母

興化話包括零聲母在內,共有十五個聲母,即所謂的十五音。在聲母上,莆田話和仙游話沒有差別。(括號內的字母是興化平話字)

興化話聲母表
無氣清音 p 巴 (b) t 打 (d) k 家 (g) ʔ
有氣清音 彭 (p) 他 (t) 卡 (k)
m 麻 (m) n 拿 (n) ŋ 雅 (ng)
濁音 ɬ 沙 (s) h 下 (h)
濁音 β*
無氣清音 ts 渣 (c)
有氣清音 tsʰ 査 (ch)
l 拉 (l)

  • β是口語流中產生的聲母。

興化話是從閩南語發展而來的,雖然其保存了不少閩南語的特色,但是閩南語中的濁音在興化話全部清化為不送氣的清音。

漢字
莆田 < < < < < < < <
泉州 < < < < < < < <


 

韻母

興化話的代表話莆田話,若不計入,有39個韻母。(括號裡的羅馬字為韻母的平話字寫法)

韻母表
a 鴉  au
ɒ ɒŋ ɒʔ
o ɔu
e ai ɛŋ ɛʔ
œ œŋ œʔ
ŋ
i iu
ia iau iaŋ iaʔ
u ui
ua ue uaŋ
uaʔ
y
yɒŋ yɒʔ

在現代莆田話,韻母 ŋ̍ 拼聲母 ʔh 的時候,繼續讀 ŋ̍ ,拼其它聲母則讀為韻母 ,這是莆田話音韻在近代的新發展,因為莆田話讀韻母 的字,在仙遊話中,都讀 ŋ̍。故此可以說 是從 ŋ̍ 演化而來的,和 ŋ̍ 是互補關係,但是一般學者會將 算入韻母數中。

漢字 黃 
莆田
仙游


鼻韻母

興化話從閩南語中脫離出來之後,依然保留著的鼻韻母。但是在興化話發展過程中,興化地區自東向西的發生鼻韻母丟失現象。時至今日,東部的莆田城區和江口鎮所講的興化話其韻母體系中已經無鼻韻母,而西部的仙遊縣的興化話還保留著鼻韻母。

仙遊話鼻韻母表
韻母
平話字
平話字擬讀

興化話原先讀鼻韻母的字,今日在莆田話裡邊均讀為陰聲韻。

漢字
仙游
莆田


聲調

興化話有七個聲調,平去入各分陰陽。具體的調值如下:

調類 陰平 陰上 陰去 陰入 陽平 陽去 陽入
莆田
仙游


音變

受福州語影響,興化話產生了「聲母類化」現象,在辭彙後字的聲母根據其前字韻母的不同而發生不同的變化。例如

新婦房 

青草 


興化話也有連續變調,辭彙前字的聲調會隨後字聲調的不同而發生不同的變化,其變調規則很複雜。例如「外」讀「」,是陽去調,它在「外套」中讀為「」,聲調受後字陰去調「套」的影響從陽去調的< >變做< >。在「外衫」中讀為「」,聲調受後字陰平調「衫」的影響從陽去調的< >變做< >。


文白異讀

興化話是由閩南語演化而來的,其漢字讀音系統裡邊同樣存在著和閩南語類似的漢字文白異讀現象。

文白異讀例表(以仙遊音為例)
漢字
白讀
文讀

辭彙中的漢字唸文讀音還是唸白讀音都是約定俗成的,一般本土的辭彙用白讀音,而新近產生或者從官話引入的辭彙用文音來讀。有的辭彙既可以讀文音,又可以唸白讀話,但是意義卻有差別。例如「行動」一詞,兩個字都用白讀音唸為 < span>的時候,其意思是「走動」,而兩個字都用文讀音唸為 < span>的時候,其意思是「進行某種行為」。


興化平話字

西元1890年(清光緒十六年),基督教美以美會傳教士美國人威廉‧蒲魯士( 1862-1916年)奉命來興化傳教。在傳教期間,他為興化話創制了羅馬字,稱為「興化平話字()」,並在教會內部推行。1892年到1897年,第一份平話字刊物《起信者》出版。1892年,第一部興化平話字聖經《約翰福音》於首版於福州。1912年,《新約全書附詩篇》出版物。1950年12月,隨著《奮興報》的停刊,公共場合不再使用興化平話字,平話字退出人們的眼界,時到今日,除了學者和曾經的使用者,普通民眾甚至還不知道興化話有平話字。

從拼寫來看,興化平話字是福州平話字和閩南白話字的混合體,這正好體現出興化語是兩者的混合語的特徵。

興化平話字有二十三個字母:< > ,另外還有一個用來表示鼻化韻的「 」。

興化話用四個符號表達五個聲調(以a為例):

表示< >,用<>表示<>。

國際音標 興化 福州

四個母音字母,例如 < >。同時,興化平話字也有用閩南白話字的「 」來表示鼻化韻,例如「看」寫做 < >。

調類 陰平 陰上 陰去 陰入 陽平 陽去 陽入
興化平話字
閩南白話字






資料來源:http://zh.advantacell.com/wiki/%E8%8E%86%E4%BB%99%E8%A9%B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ovepuppy99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