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09-07/29 SETN-大話新聞 (DaHwa News)13/1





影片來源 : YouTube網站 http://www.youtube.com/watch?v=aKnvRGa4MCI





09-08/05 SETN-大話新聞 (DaHwa News)14/12





影片來源 : YouTube網站 http://www.youtube.com/watch?v=ul2gjLNSRcE






年度風雲人物鄭弘儀,大話新聞撫慰本土心


陳宗逸

第562期 2006/12/28



觀眾依賴收視【大話新聞】的現象,凸顯台灣社會一股苦悶的爆發力,意圖尋求出口的渴望。鄭弘儀與【大話新聞】的包裝,正好提供宣洩管道,卻也透露對台灣本土政權「暴起暴落」的無奈。


由三立新聞台製播的【大話新聞】,堪稱為二○○六年台灣媒體界最受關注的焦點。「鄭弘儀現象」究竟所謂何來?【大話新聞】的魅力如何驅動龐大的商業市場?收視秘訣又在哪裡?這個長期以來被電視界不斷拿來研究、模仿的成功方程式,【大話新聞】贏的策略究竟為何?



不受政治干擾 外製團隊立功


長期參與【大話新聞】的固定來賓,資深媒體人吳國棟認為,【大話新聞】的成功有三個要素。


第一,節目製作群對於觀眾關心議題的鎖定,有不同於一般新聞評論節目的觸覺,「他們知道今天觀眾關心的是什麼,不關心的又是什麼,【大話新聞】不會跟著報紙頭版來炒作熱門議題,這是節目討論吸引人的第一關鍵」。


第二,吳國棟認為主持人鄭弘儀的特殊節奏感有很大的作用,「就像他喜歡打高爾夫球一樣,打球有節奏感,主持節目也一樣」。吳國棟分析,鄭弘儀非常懂得「挑動」來賓的發言,他不會照著步驟逐一要來賓說話,反而是針對議題特性,來「跳躍式」發問,鄭弘儀非常了解來賓每個人不同的特性,吳國棟也承認,「幾次與另一位來賓陳揮文的言語衝突,確實是被鄭弘儀挑動起來了」。


第三個【大話新聞】的成功模式,吳國棟認為是「外製」立了功。【大話新聞】製作團隊是非編制於三立電視台的外製公司,設定議題不受三立新聞部的掌控,可以自成一格,「新聞部難免有政治干擾與意識型態的限制,會讓節目綁手綁腳,外製單位則可以避免這樣的困擾」。



拒絕走爆料秀 收視一路飆高


也是節目固定班底的資深記者陳立宏認為,他曾經參與過TVBS的新聞談話節目,但是最近感覺內容「越來越離譜了」。他分析,【大話新聞】大約在今年的八月,也就是施明德出來發表公開信、以及紅衫軍上街頭等事件發生之後,很明顯的,收視率與其他同類型節目「形成黃金交叉」,【大話新聞】成績一路飆高,其他的「純藍」節目則紛紛沉寂,這是個很有趣的現象。


也曾多次參與過該節目,同樣有過電視台經營經驗的江霞說,【大話新聞】的市場魅力,在於這個社會已經「厭惡說謊的人物」,江霞說,二一○○全民開講的「爆料秀」,充滿仇恨與謾罵,觀眾看久了以後是會膩的,而鄭弘儀用相對「置身事外」的言語技巧,將事實呈現給觀眾,引導現場固定來賓解釋事件來龍去脈,江霞認為,鄭弘儀這樣的製播技巧,是別的電視台無法複製的。


每天晚上九點開播二小時的【大話新聞】,以現場直播、接受觀眾Call in的方式,邀請固定名嘴議論時政,主持人鄭弘儀略帶本土色彩的外型,草根式的母語談吐,加上相對理性的言談節奏,讓常年苦於親中統派媒體壟斷談話節目市場的閱聽大眾,因為本土政權氣若游絲而長年灰暗的心理困境,得到有效紓發。根據電視研究機構AGB尼爾森媒體研究(AGB Nielsen Media Research)的收視率調查分析,這一個月來【大話新聞】的收視成績,幾乎都在一.五左右,同時段的【二一○○全民開講】幾乎都沒有超過一。吳國棟說,「很明顯看得出來,觀眾要的是什麼?【大話新聞】的崛起與二一○○的沒落,很多電視界的都在問我這個問題」。



財經專業背景 鄭弘儀開紅盤


【大話新聞】是三立新聞台在二○○二年十一月開播的政論節目,當時的新聞評論收視戰場長年被全民開講壟斷,【二一○○全民開講】從一九九四年八月開播,李濤成為台灣政論節目品牌的一方大家,而二○○一年八月李濤之妻李艷秋的【新聞夜總會】也同時開播,當時鄭弘儀還是李艷秋節目的助理主持,以及固定來賓,因為形象清新,以及財經專業起家的背景,鄭弘儀被挖角到三立電視台,剛開始與于耘捷(于美人)合作的【新聞挖挖哇】開始轉紅,而【大話新聞】則是鄭弘儀翻紅之後,首度獨挑大樑的談話節目,剛開始由鄭弘儀以及三立前主播姜玉鳳男女搭配主持,因為姜玉鳳與鄭弘儀標榜的「淺綠」色彩調性無法協調,在收視率考量下才由鄭弘儀獨挑大樑,也因此找到節目製播方向。


【大話新聞】曾經在今年十一月五日國務機要費起訴當天,陳總統出面召開公開記者會當晚,節目收視一度衝到二.九七的高收視率,創下該節目開播以來的最高紀錄,瞬間收視率同時衝到歷史新高,據此估計,當時收看這個節目的台灣觀眾,可能超過六十三萬人左右,這是台灣新聞節目從來沒有過的亮麗成績。




用母語論時事 阿公阿媽最愛


收視成績創下奇蹟,也與台灣觀眾需要一個「母語節目」的需求有關。江霞說,以往的電視節目,很少看到這樣一個以「母語」發言為主的新聞評論節目,她的八十多歲母親,在【大話新聞】出現之後,能夠以比較輕鬆的方式接受新聞時事資訊,江霞從她母親個人的喜好中,觀察出【大話新聞】之所以可以吸引老一輩觀眾的關鍵。「我知道,汪笨湖也曾經想要複製這樣的成功經驗,但是汪笨湖在後期的節目表現中,自己跳下去跟著來賓一起罵,我認為是他後來走下坡的原因,因為觀眾很厭煩再看到這樣的謾罵式表演。」江霞認為,「謾罵的節目很多了,不缺汪笨湖一個」,但是鄭弘儀使用母語,卻是不卑不亢的態度,呈現事實而不參與評論的方式,這是他獨創出的市場區隔。陳立宏也認為,鄭弘儀的成功,就是這種「與觀眾親近」的形象使然。


鄭弘儀早年除了幫李艷秋節目當助理主持人出道之外,還曾經為東森新聞台主持過【全民拚經濟】,也在中天新聞台做過【驚爆新聞眼】,甚至連在衛視也做過【新聞一點靈】,皆沒有如今日的成功,反而在進入三立之後,鄭弘儀慢慢調整出自己的節奏感,經由財經專家的形象經營陣痛期,才正式在【大話新聞】中為自己建立形象,受到大多數閱聽眾的喜愛。鄭弘儀也以很長的一段時間,尋找自己最適合的形象與談吐,多方調整出才得到今天的成功模式。



區隔名嘴市場 已有固定班底


關心本土政權延續的觀眾,只能在【大話新聞】聽到與其他親中泛統新聞台談話節目不同的聲音,而【大話新聞】中固定邀請的來賓,也因為觀眾的熱情支持而逐漸「班底化」,二○○五年底開始,【大話新聞】甚至與【二一○○全民開講】區分名嘴市場,兩節目有不交流固定來賓的默契,也曾經引起電視圈的一陣討論。由於受到本土政權的觀眾支持與信任,不止鄭弘儀成為年收入五千萬的名節目主持人,各項產品代言、廣告以及其他主持節目邀約不斷,鄭弘儀曾經說,每天早上從六點三十分起床,一路工作到晚上十一點,最高峰時間一天要錄影七個節目,曾經因為體力不堪負荷,而辭去廣播節目,可見鄭弘儀的人氣之旺。不只主持人轉紅,【大話新聞】的固定班底名嘴,也各自辭去原本的媒體工作,除了主持廣播、電視節目之外,班底名嘴還可以接選舉場,為候選人站台的影響力也相當驚人。


陳立宏分析,大話的影響力,其實是這一兩年「純藍」電視台「實在太誇張」所導致,觀眾在紅衫軍行動中,「終於看清楚,原來媒體是自己牽涉進去政治鬥爭,等於是藍營的戰報,在這樣的荒謬之中,【大話新聞】反而還是個讓人可以相對平衡的空間」。事實上,【大話新聞】不只在節目中提供一個讓公眾發聲的「論壇」平台,更重要的,鄭弘儀還會在節目進行中,教導觀眾親中統派媒體新聞炒作的一些手法,教觀眾「要認清楚」。陳立宏認為,對於偏頗親藍、甚至親自參與政治鬥爭的主流媒體,觀眾可以經由【大話新聞】識別「這些泛藍的戰報到底在搞什麼?」這是【大話新聞】成功的另一個關鍵。



主持節奏精準 衝突絕非造假


【大話新聞】引起的媒體現象不只是收視熱潮,還形成觀眾收視習慣的眾多有趣現象。許多老一輩不善於使用網際網路接收資訊的觀眾,除了收聽收音機的時政評論節目之外,也只有【大話新聞】能夠舒解心中鬱悶,許多人發現家裡的長輩,一天的結束都是在【大話新聞】收播之後才畫下句點,網路上常常有「長輩要看完【大話新聞】才甘願上床睡覺」的留言,這是台灣電視史上,新聞性節目首創的一種文化現象。


此外,也有許多的觀眾,在看完節目之後,對於節目中名嘴的表現如數家珍,例如會有「吳國棟最客觀」、「陳揮文硬凹」等家常聊天內容出現。近來因為朝野政治歧見日漸擴大,名嘴來賓還有在節目中「互罵」的現象,也引發觀眾討論。節目中的刺激與衝突場面,常常引起電視界的討論,吳國棟身為當事人,他特別澄清,「因為節目收視率很好,所以流言也多,有些小道消息說這些都是『演的』,這是無中生有的事情,像十二月二十六日的節目中,鄭弘儀讓段宜康上節目,用技巧挑動段宜康的看法,讓節目有衝突的能量,難道段宜康也是配合節目演出嗎?」吳國棟強調,節目中的衝突引起關注,固然帶動收視率,但是一切要歸功鄭弘儀的主持節奏,絕無造假。



撫慰本土心靈 提供宣洩出口


其實,觀眾依賴收視【大話新聞】的現象,構成條件雖然牽涉到商業運作、包裝與形象設計的學問,但是奇蹟式的收視熱,也凸顯了台灣社會一股苦悶的爆發力,意圖尋求出口的渴望。民進黨執政將近七年,本土政權卻幾乎要被親中媒體凌遲至死,陳總統選前的諸多改革政策落空,民眾對民進黨政府從七年前的積極期待,轉變成了七年之後無法置信的心靈空虛。在心靈缺乏慰藉的關頭上,鄭弘儀與【大話新聞】的包裝,正好提供了社會集體苦悶的出口,鄭弘儀現象也應運而生,幕後則包含了對台灣本土政權「暴起暴落」的無奈。


從二○○○年總統大選,民進黨意外地在泛藍陣營分裂的背景中,取得執政權,完成政黨輪替的歷史奇蹟。民進黨提出洋洋灑灑的施政白皮書,卻在當年年底的核四停建和後續的總統罷免風潮中,因為民進黨內的鬥爭以及軟弱手腳被泛藍陣營「看破」而一蹶不振。四年執政,少見讓人印象深刻的改革。


二○○四年總統大選前,台灣人藉著二二八手護台灣行動,再一次結合民氣創造政治奇蹟,打破連宋合「一加一大於二」的神話,民進黨政權再度「過關」。事實上,連續兩次在人民對本土政權強烈期待下獲得了執政機會,陳水扁總統並沒有力挺這股強烈的民氣當後盾,反而以「胡亂用人」的哲學,進行政治人事的私心操作,「看媒體治國」的軟弱身段,雖然自奉為「百分百言論自由」,卻在不正常的台灣政治環境中,讓本土政權搖搖欲墜,迴避轉型正義的結果,也讓陳總統在國務機要費飽受凌遲。對於本土政權的士氣低落,支持本土政權的龐大數量觀眾,當然需要另找出口。



謾罵沒有市場理性才受歡迎


江霞認為,互相謾罵仇恨的時代已經結束,【大話新聞】受到歡迎,不只代表台灣這個社會的本土價值發光發亮,更顯示了觀眾需要「理性、溫和」的聲音,鄭弘儀使用母語、理性且開放的主持風格受到台灣人信任,人心走向可見一斑。廣電基金會執行長林育卉也認為,【大話新聞】的異軍突起,吸引客觀中立的觀眾,可見得「媒體中立才能得到認同」。吳國棟則認為,鄭弘儀能夠挑戰來賓、挑戰主流論述,並且熟稔新聞議題最深刻的價值在哪裡,以此為本來塑造節目成功的準則,這才是觀眾「人心思變」的具體彰顯,【大話新聞】的成功絕非偶然。





資料來源 : 新台灣新聞週刊






大話新聞



節目內容


《大話新聞》節目內容為邀請政治人物及政治評論家共同討論新聞事件及國家策略,也會接聽觀眾的Call-in。其最大特色在於首創「當事人澄清專線」,以供被討論之當事人能在節目中即時辯解。該節目是三立電視的外製節目,設定議題時不受三立新聞部的掌控,可以自成一格[1],周末部分《大話新聞》時常以錄影方式播出。與《大話新聞》同時段的政論節目還有民視新聞台《頭家來開講》及TVBS《2100全民開講》中天《文茜小妹大》。 2007年中開始,於週六週日節目介紹清末與日治時期的台灣,但近來的言論開始偏向以史實資料來比較日本統治台灣時期的建設及蔣中正的國民黨執政時期政府的建設。



政治立場


鄭弘儀(tenn7 hong5 gi5)曾自承政治立場偏綠,但他表示《大話新聞》節目立場將會盡量公正客觀,不特別偏袒某一方;因此節目中經常同時邀請藍綠雙方的來賓進行討論。他認為,不只要監督執政黨,在野黨也需要受到監督,但在許多人士認為此節目仍以偏綠居多,且談論內容多以褒綠貶藍為主軸。《大話新聞》在討論議題的設定上,確實也不同於一般政論節目:除了批評執政黨(民進黨)的部分外,批評在野黨(泛藍陣營)跟馬英九的部分也相當多;政治立場被認為是綠色的。




主要來賓


林建隆(lim5 kian3 liong5)(東吳大學英文學系副教授,台視連續劇「流氓教授」之主人翁)

徐永明(chi5 ing2 bing5)(東吳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國立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

洪裕宏(ang ju7 hong5)(國立陽明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21世紀憲改聯盟總召集人、澄社執委)

鍾年晃(ciong1 lian5 hong3)(前《聯合報》、前《蘋果日報》記者、台灣角社社長)

陳立宏(tan5 lip8 hong5)(廣播節目主持人、台灣角社副社長、台灣角社第一任社長)

吳國棟(goo5 kok4 tong3)(媒體人、前《中國時報》記者)

程金蘭(thiann5 kim1 lan5)(媒體人、前《中國時報》記者)

王定宇(ong5 ting7 u2)(民進黨台南市議員)

莊瑞雄(cng1 sui7 hiog5) (民進黨 台北市議員)

侯漢君(au5 han3 kun1)(台北大學教授)

何博文(ho5 phok4 bun5)(媒體人、前《中國時報》記者)





首播時間


播出頻道 : 三立新聞台54頻道

週一~週五 : 21:00-23:00


重播時間請參考三立新聞台節目表

以上為台灣地區播出時間





資料來源 : 數位網路報 http://hanreporter.blogspot.com/2007/11/blog-post_5164.html








板主 :




堅持母語講政治



維護台灣談正義



事事著愛照公理



人人攏來看鴻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ovepuppy999 的頭像
    lovepuppy999

    河洛人----*海洋的子民*

    lovepuppy99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