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轉載)


作者 xjjun



【1】先不要笑我,我很怕別人笑我;


先說說我的名,我的名叫徐基軍,哈哈,沒有人認識我的啦。我要寫這篇文章,雖然我上學時,要寫完一篇作文,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但是我會努力的把它寫完。這是一篇關於語言學的文章,雖然在幾個月前,我才上網看了一些語言學的資料,翻了一些語言學的書,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的思考,我有了一些新的認識,我要把我的這些認識寫出來,讓大家評論和指點的啦。


先不要笑我,我真的很怕別人笑我的啦,先說說一個故事,好讓大家不要笑我。1876年,西班牙,當地的業餘考古學家,索圖拉伯爵首次訪問了阿爾塔米拉,他注意到岩壁上一些黑色的符號,但並沒有想到更多的東西。3年後,桑圖拉帶著小女兒再次來到阿爾塔米拉山洞尋找古代遺物。


他專注於在地下發掘,無事可做的小瑪麗雅東張西望,突然驚叫“爸爸看,這裡有牛!”,當父親抬頭順著女兒的手指望向崖壁面時,看到了洞頂和壁面上畫滿了紅色、黑色、黃色和深紅色的野牛、野馬、野鹿等動物,它們已在這個完全黑暗的洞窟裡沉睡了一萬多年了。這是一個偉大的發現,所以,不要笑,小孩子也能有大發現。



【2】說海南話與普通話的差異;


先說說海南話與普通話的差異。


海南話與普通話有著巨大的差異,這個差異是其它漢語方言所不能比的;普通話有送氣音與平氣音,而海南話有吸氣音與平氣音;海南話有入聲而普通話卻沒有;普通話有卷舌音而海南話沒有;普通話比海南話呼出的氣流要大許多,普通話比海南話的發音部位也相對靠前一些。



【3】說語音系統的氣候特徵;


比較海南話與普通話的差異,我逐漸認識到各種語言的語音系統是具有它的氣候特徵的。我總結出來的特徵主要有兩點:1、呼出氣流大小上的區別,在寒冷地區,人們講話時呼出的氣流比較大,而在炎熱地區,相反的,比較小;2、發音部位上的差別,我覺得寒冷地區比炎熱地區的語言語音發音部位相對靠前。


舉一些例子:1、比如粵語,它同樣有送氣音與平氣音,但是相對普通話,它們的氣流要小許多,整體上,呼出的氣流也比普通話小許多。2、比如泰語,呼出的氣流也比較小,而俄語,呼出的氣流就比較大。



【4】論氣候制約語音系統;


為什麼語音系統會具有氣候特徵呢?我對此作了一些分析和解釋。


南北氣候最大的差異是北方有一個寒冷的冬季,而且越往北,冬季就越寒冷而且漫長。寒冷的環境,會給生活帶來諸多的不方便。在寒冷的環境下,人們不喜歡說話,但是,有話的時候,還是不得不說的。


在寒冷的天氣裡,寒冷的氣流進入口腔,會造成很大的刺激,以致造成傷害;而在炎熱的天氣裡,則可以放任氣流進入口腔,還能有助於散熱。講話時,呼出的氣流比較大,則可以阻止寒冷的氣流進入口腔,但是,這樣做,比較費力,還會產生一些熱量。

北方的冬季是非常寒冷而漫長的,雖然也有炎熱的夏季,但是夏季很短,所以,為了避免寒冷的氣流進入口腔所造成的刺激與傷害,北方的語言,講話時,呼出的氣流比較大。相反,南方的冬季比較溫暖而且也比較短,甚至沒有冬季,並且夏季很炎熱很漫長,講話時,呼出的氣流小一些,就比較省氣省力,而且在炎熱的天氣裡,也厭惡產生不必要的熱量,所以,南方的語言,呼出的氣流比較小,南方的語言比較省氣省力。


在寒冷的天氣裡,臉上的肌肉繃得比較緊,而在炎熱的天氣裡,臉上的肌肉卻比較放鬆。由這種差異,導致了發音部位上的差異,我粗略的認為,北方的語言,發音部位比較靠前,而南方的語言,發音部位比較靠後,當然,所有語言的發音部位都比較靠前,這只是相對而言啦。也許,對這些發音部位前後的劃分,還要引入其它的一些因素,比如外部氣流進入口腔的多少。

所以,氣候對語音系統的影響是比較深刻的,是一種制約作用,當然,語音系統並不只是受到氣候的制約作用,它還受到其它的制約作用。



【5】說一些現象;


西伯利亞,是世界上最冷的地方,由於受到它的影響,使得中國的北方非常的寒冷,而緯度較高的歐洲,得益於大西洋暖流,卻比較溫暖。中國的南北氣候差異非常大,也許中國是南北氣候差異最大的國家,這應該是中國南北的語言語音巨大差異的一個理由吧。


有人說吳語、閩南語和日語比較相似,我通過對比說吳語、閩南語和日語的這些地區,發現它們的氣候也很相似,比如,它們都是嚴重的受到東南季風的影響,一月的平均氣溫基本相同。


對於普通話輔音ng的使用可以做一個很好的解析,它的發音部位比較靠後,用它做聲母,就有把冷空氣帶入口腔的問題,而用它做韻尾,放在呼出強大氣流的元音後,就不存在這個問題。


如果你對世界各地的語言十分了解,經過仔細的對比,你將可以發現相同氣候下語言有更多的相似方面,將發現其它的一些語音特徵。



【6】說入聲;


入聲是漢語的一種韻尾,與英語等語言的塞音尾不同的是,它只成阻不破阻。由於這個特點,我認為,它只能存在于呼出氣流不是很大的語言中。為什麼呢?在呼出很大的氣流時,突然一個入聲,把氣流完全阻斷,這是很難的,也會對發音器官造成傷害,這就像高速行駛的汽車,突然一個急剎車,很難也很受傷。

然而,英語的塞音尾卻不同,它只是短暫的成阻,馬上就破阻了,氣流仍然呼出。所以呢,像普通話這種語音系統,要加入入聲,是不科學的。


入聲有四種,分別是-p、-t、-k、-h,它們對氣流的阻斷程度也有所不同,-p是完全阻斷,-t、-k次之,-h的阻斷程度最弱。所以呢,南方的語言,如閩南語、粵語,呼出的氣流比較小,有-p、-t、-k等入聲,再往北,呼出的氣流稍微大一些,只有入聲-h,到了呼出氣流很大的普通話,就沒有入聲了。


古代中原地區是有入聲的,而現代的華北地區,若有,只有-h,如何解析古代中國-p、-t、-k等入聲韻的存在?對此,我也感到非常困惑,許多人也這樣問我,我對此做了許多思考,先後做出了兩個設想。


第一種設想,氣候是影響語言系統,但是語音系統還受到其它因素影響。或許,在古代中國,受到南方影響比較大,所以入聲韻-p、-t、-k存在於古代漢語當中;而近幾百年來,受到北方影響非常大,華北許多地方的入聲韻消退了。


第二種設想,在陽聲韻-m、-n、-ng與入聲韻-p、-t、-k之間,還有一種中間形態,可能是-mh、-nh、-ngh,這種形態是客觀存在的,見於《語音學教程》林燾、王樹理編著,北京大學出版社,在103頁,有這麼的一句話:“海南省有的方言‘剪’讀[tsien?],‘仰’讀[ngiang?],結構方式是CVVNP,喉塞音[?]出現在鼻音之後,更是漢語方言中極為罕見的。”。


這種形態對氣流的阻斷不是很強,與入聲韻-h相當,不如入聲韻-p、-t、-k。所以,古代中國的入聲有可能是-mh、-nh、-ngh,而不是-p、-t、-k。



【7】說病態語音系統;


如上面所說,把入聲加入普通話的語音系統,是不科學的,我認為那是一種病態的語音系統。還有,如果不考慮到語音系統所受到一些制約作用,而把一些語音元素加在一起,組成一個語音系統,那麼它有可能是病態的,也許一些人工語的語音系統就是病態的。如果兩種語言交匯在一起,組成一種語言,如果它還沒有自然發展到穩定期,那麼它的語音系統也有可能是病態的。



【8】說語音系統的遷移;


有的語言在一個地方形成後,會隨著人口的流動或者傳播到另一個地方,如果兩個地方的氣候條件相同或者相差不大,那麼的它的語音基本不會改變,如果兩個地方的氣候條件相差比較大,那麼由於受到不同的氣候制約作用,它的語音會發生一些改變,這是語音系統對不同氣候條件的自我適應。


如英語,從英國傳播到美國和澳大利亞後,分別產生了美國語音和澳大利亞語音,英語是接受這種語音差別的。如四川話,從北京到四川,它們的氣候相差很大,它的語音也就有了一些改變,四川話相比國語,呼出的氣流顯然小了許多,語音音素上也有了一些改變,然而,普通話是不接受這種語音差別的,甚至是歧視這種語音差別的。氣候是無法改變的,氣候的制約作用也是無法改變的,如果歧視這種語音差別,那麼這種歧視將永遠存在。



【9】說英語的適應性;


如果把世界分成三種地區:炎熱地區、溫暖地區、寒冷地區,那麼,我認為原產於溫暖地區的語言的適應力是最強的,因為溫暖地區與炎熱地區、寒冷地區的氣候差距比起炎熱地區與寒冷地區之間的氣候差距要小許多,當然,這還跟語言自身的特點有關。


英語原產於英國倫敦,那裡一月的平均氣溫是零下4度左右,還算是比較溫暖,所以,英語的適應力比較強,分布於世界許多地方,在口音上有所改變,不過,到了炎熱的新加坡,就是連英國的的語言學家也聽不懂那裡的英語了。



【10】說“拖鞋禁令”;


在海南,氣候炎熱,在這裡,是拒絕使用硬幣的,因為穿的衣服比較單薄,把硬幣放在口袋裡,比較沉,很不舒服,也比較容易劃破衣服。在這裡,穿拖鞋比較方便,也比較涼爽,比較舒服而省錢,很多人穿著拖鞋在大街上行走,有人卻批評我們“不文明”,以致在中小學裡禁止穿拖鞋。


為什麼對這種氣候差異視而不見?憑什麼指責我們的生活習俗是“不文明的”?憑什麼讓我們接受有些人的“文明標準”?


對此感到深深的悲傷!



【11】說普通話的語音;


普通話的一套卷舌聲母,在世界上真是少有,卷舌與不卷舌的對立更是少有,同樣是母語中沒有卷舌聲母的人,北方的比起南方的,學起普通話來卻要快得多好得多,這以及它的發音部位比較靠後應該是普通話屬於寒冷地區語言的一種體現吧。


滿清三百年的統治,滿人把他們的語音帶到了北京,以及北京人以東北口音為榮,都更多的說明北京話原產於東北,也就是說普通話原產於比北京更加寒冷的地區。


有人說胡楊的生命力頑強,它喜歡有水的地方,但是為什麼在濕潤的地方卻見不到它的蹤跡?為什麼它只是窩在乾旱的沙漠綠洲地區?這是因為,它雖然適應了十分惡劣的氣候環境,但是它卻缺乏了快速繁盛的生長力,在濕潤的地方比不過其它的樹木,所以,它適合生長於沙漠的綠洲地區。當然,你要把它周圍的競爭對手砍掉,它是可以生長,但是並不繁盛。


普通話這種原產於寒冷地區的語言也只適合在寒冷地區使用。當初選共同語的時候,如果考慮到氣候的制約等因素,就不會用它來作為共同語了。在北京的南方,長江黃河中下游地區,那裡的氣候比較溫暖,那裡的語言適應力更好,那裡的語言更富有表現力,更能表現我們多姿多彩的生活,更能發揮我們豐富的想像力,更適合作為我們的共同語。



【12】說保護方言。


有人說,他同樣生長在南方,而普通話卻比較好,但是這也不能否定氣候的制約力,這只能說明他受到其它的壓力更大罷了。


有人說要消滅方言,有人則放任方言的消亡,以達到全國只說普通話,如果他們考慮到氣候對語言語音的制約作用,就不會這麼說了。


考慮到氣候對語言語音的制約作用,人們應該說適合於自己地區氣候的語言,所以方言應該成為地區性的第二官話,應該弘揚方言。


有人從文化上說保護方言,有人抨擊說沒了方言文化還有普通話文化;我要從氣候上說弘揚方言,比如,沒有了水稻,我們是可以吃小麥,但是我們的氣候適合小麥的生長嗎?


也許有人會說,氣候制約語音系統的理由不夠充分,但是,我也會問,那些語言學家能夠證明氣候對語音系統沒有制約嗎?一個嚴謹的證明是非常困難的,雖然我上學時,數學常常不及格,但是我也知道,有個費爾馬大定理,花費了數學家們的350年,證明的是一個“不存在”。


是不是語言學家們也要花幾百年時間來證明“氣候對語音系統不存在制約作用”,等幾百年後,語言學家的證明有了結果,你們再來說“消滅全部方言”吧,否則,在這之前,不但不能消除對普通話選擇的正確性的懷疑,並且還要珍惜現有的方言資源,還要保護方言與弘揚方言。


寫於2008年6月2日,修改於6月14日



作者 : xjjun.vip.blog.163.com





資料來源 : 百度閩南語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ovepuppy99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