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平客家話與梅縣客家話是同中有異,頗有獨特風格。饒平客家話與鄰近閩方言系統的潮汕話也是同中有異,相互滲透,在語言、辭彙方面都有相當突出的表現。
(一)饒平客家話四個鼻化韻母和潮汕話對比
饒平客家話有四個鼻化韻母 ã、ĩ、ũĩ、ãũ,這在別處客家話中是沒有的,潮汕話屬閩南方言系統,鼻化韻母豐富是閩南方言主要特色之一。請看饒平客家話這四個鼻化韻母和潮州話對比。
蝦 夏 鼻 鮮 跪 櫃 好(喜~)
饒平客話 hã hã pĩ cĩ kũĩ kũĩ hãũ
潮州話 he he pĩ cĩ kũĩ kũĩ hãũ
從上面對比可以看出,只有 ã 跟潮州話念法不同,但潮州話同樣有 ã韻,如:“柑 gã、衫 sã、擔 dã”。值得注意的是屬於古全濁母的“跪、櫃”,饒平客話既保存了客家話念送氣聲母 k的特點,又和潮汕話同念爲鼻化韻,這是饒平客話“客中有閩”的極好寫照。
饒平客家話“飯”的口語念pon35,“粥”(稀飯)的口語念moi55(糜)。這也是和潮汕話相同最典型的例子,閩西客話也有類似現象。潮汕話“飯”念爲 bung11,“粥”(糜)念爲 mue55,這種現象在以梅縣話爲代表的粵東客話中是沒有的。基本上饒平客話和閩方言都接受較多的古吳越古漢語,所以有一些共同現象。
粵東客話有些語音現象受粵方言的影響,如把部分古溪母字念爲 f-,這在饒平客話中就表現出明顯的不同,這類古溪母字饒平客話從潮汕方言爲 k- 聲母而不從粵方言念 f- 聲母。例如:
廣州粵語 梅縣客話 饒平客話
苦 fu35 fu31 ku53
褲 fu35 fu53 ku53
去 hoey33 hi53 kiu53
(二)潮汕方言與饒平客家話相同辭彙
潮汕話 饒平客話 普通話
熏 hung33 芬fun11 香煙
地豆di1112 dau11 地豆ti3533 teu35 花生
弓蕉geng3323 zie33 弓蕉giun11 ziau11 香蕉
菜頭cai21353 tau55 菜頭zoi5333 teu55 羅蔔
眠床ming55213 cung55 眠床ming5533 chong55 睡床
風琴huang3323 kim55 風琴fung11 kim55 風箏
惦diam11 惦tiam35 安靜
呵囉o3323 lo53 呵囉o11 no53 稱讚
櫬睬cin21353 cai5321 櫬睬cin5333 cai53 隨便
滂派pang55213 pai213 滂派pong5333 pai53 豐盛(菜肴)
心適sim3323sek33 心適sim11 set21 舒服,愜意
堵堵du5324 du3321 堵堵du5333 du53 剛好
饒平客家話與鄰近閩學佬方言系統的潮汕話,相互滲透,在語言、辭彙方面都有相當突出的表現,如前說明。本節首先針對台灣母語(客語、學佬語)音標做一個討論,長久以來客家人和閩南學佬人無論在大陸和台灣,居住環境都相鄰,在大陸閩粵學佬、客交界區,如饒平、詔安、海豐、陸豐……等等,有很多地方實際都是雙語區,在台灣大部分的客家人也都會閩南學佬語。因為原來居處地學佬、客方言就已經混雜,況且學佬、客方言都源自古吳越語,所以學佬、客方言實際很難切割成兩塊毫不相關的語系。
台灣推動母語後,客語、華語(國語)都採行通用拼音,本來透過一種音韻符號去表示一種語音,本身就因為符號的關係,而有相當音差,而雖然任合一種拼音系統都無法滿足所有的語言現況,但羅馬拼音系統的通用拼音,一方面和世界語言相接軌,二方面羅馬拼音系統的通用拼音其實是和大陸廢除漢字注音後採行羅馬拼音的漢語拼音系統根本是接近相同。因此台灣在推動母語後,鑒於注音符號調值調號都無法滿足母語實際音韻的需求,又因實際上客閩同源關係,應該採行相同拼音系統以符合歷史因素,一可促進母語研究發展,二可促進族群相互了解,二可創造更符合文明時代的語言環境早日到臨。
饒平客家話與與鄰近閩學佬方言系統的潮汕話,相互滲透,充分表現在饒平客家話與台灣學佬語上面,有一些詞彙語音饒平客家話顯然和閩學佬語音系統相同,如稱謂方面“祖母”稱“阿嬤”;“嬸嬸”稱“阿嬸”,因此“公”在饒平客家話來說,一套是稱謂方面“阿公”,一套是一般使用方面的“公”,前者聲調是“gung55”,後者聲調是“gung11”。還有一些詞彙語音一半是客家一半是學佬,如“賺錢”讀“tan53-11 cien55”、“玩球”讀“song53-11 kiu55”,前音是學佬語音,後音是客家語音;又如“道理”讀“to35-33 li53”、“朋友”讀“pen55-31 riu53”,前音是客家語音,後音是學佬語音。
饒平話的這些現象導致饒平客家話看似又受客語影響又受學佬影響,處於學佬客語交界過渡現象。但事實並非如此單純,如“他”漢字語音,饒平客家話讀“giu”;學佬讀“伊i ”;四縣、海陸客語讀“gi ”,“他”原屬方言,第三人稱代名詞。正字為「亻渠」通「渠」,而“渠”:集韻求於切音渠呼彼之稱通作渠。
渠,唐韻疆魚切集韻 韻會 正韻求於切音蕖,又俗謂他人為渠儂。又如“區”漢字語音,饒平客家話讀“kiu”;閩語讀“ku”;四縣、海陸客語讀“ki”;音韻專家考中古音為“kiu”(漢字古今音表李珍華等著),而“區”:唐韻豈俱切集韻 韻會虧于切正韻丘于切音驅;韻會曲禮不嫌諱名謂宇與禹,丘與區,禹宇二字其音不別,丘之與區,今讀則異然尋古語其聲亦同;今饒平客家話“區、丘”均讀“kiu”,合於韻會之說,顯然透過中古音“kiu”比較發現,“區”音學佬語失去“i ”變成“ku”,四縣、海陸客語失去“u”變成“ki”,又如“許”漢字語音,關於古許國的興滅過程,當時的史籍都有詳盡的記述,不過,「許」之一字,古人慣於寫成「无」字,像「史記」的「鄭世家」便有「无公惡鄭于楚」之句,所以不明就理的人,便很可能無從在古籍中找到有關古許國的紀錄。
古文的「无」字,跟「許」字的讀音也不相同,是讀作廣韵的「虎」音,跟「滸」字相通。一直到現在,瓊山、澄邁、定安、文昌、會同、樂會、臨高等地,仍然把「許」字讀成「虎」音。饒平客語讀“shu”。諸如以上情形甚多,說明饒平客家話既有客家方言、閩南學佬方言的一些共同特徵,又有一些有別於其他客家話、閩南學佬話的特點,深層裡最突出表現爲保留比四縣、海陸客語更早期古漢語,比閩南學佬話所謂中古音更早期,因此饒平客家話看似處於學佬客語交界過渡現象,不如說饒平客家話承襲古漢語最真實恰當。
資料來源 : http://www.cpes.tyc.edu.tw/~team76/new_page_5-2-52.htm
- Aug 23 Sat 2008 20:53
饒平客家話 與 潮汕學佬話的比較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禁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