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出版社:南山舍

作者:松田良孝



原本是發表在『八重山毎日新聞』的長期連載報導文學, 如今集合成單行。 主要記述生活在台灣-八重山經濟圈的台灣人。從日本領台開始, 歷經終戰, 1872年的沖繩回歸本土及日台斷交這一段變動頻繁的時代中, 各世代被所謂的身分問題翻弄及其生存方式的紀錄文學, 也重新讓我們思考這群「國際人」的人本尊嚴。




[刊載] 『八重山毎日新聞』2004年8月6日


[書評] 三木健(石垣市史編集委員)



二次大戰前有很長的一段時期不少台灣人移居到八重山討生活, 即使到今天仍有數百人認同這塊土地而定居在此, 整個沖繩縣內只有石垣島如此, 也顯示了八重山跟台灣實在有切不斷, 理還亂的關係。二次大戰前渡海來八重山的台灣人可分成兩個系統, 一個是在石垣島名藏這一帶, 為昭和初期入殖墾荒的農民;另一個集中在西表礦坑, 則為更早的大正時代就來的礦工。無論如何, 那是個八重山台灣無國界的時代。


然而到礦坑討生活的台灣人在太平洋戰爭期間因為礦坑停工, 除了極少數外大部份都遷回台灣了, 墾荒的台灣農民則一直留在這裡, 從戰爭期間到戰後一直承受命運的折磨。


即使他們已經定居在島上這麼久了, 卻仍沒有任何有系統關於他們的紀述。在二十幾年前的1984年曾幫助過大戰前就來石垣名藏墾荒的林發先生編輯出版『沖繩鳳梨產業史』, 從此讓我開始注意到這段被忽略的現代史。之後曾雖然曾發表過關於西表礦坑的台灣礦工報導, 然而這只不是冰山的一角, 而為八重山的台灣人整理一段完整紀錄的心願一直沒有中斷過。



2003年1月起到9月間, 八重山每日新聞記者松田良孝開始連載『我們是從台灣來的-私たちは台湾からやってきた』的報導文學引起我的注意, 那段時間再忙每天一定抽空打開報紙閱讀這一欄, 如今整理集中成一冊, 對我而言實在是感激不盡。


松田記者從第一代移民到第三代移民一一查訪, 透過他的文筆娓娓道出每個人的苦難折磨, 報導第一代的故事時需渡台尋根, 追蹤第三代則得跑到大阪。採訪中漸漸浮現出一個原本和他們無關, 但卻翻弄了他們連續三代命運的國界變更問題。



這本書分三個時代, 第一個時代從日本領有台灣(1895年)到戰敗(1945年), 第二個時代從1945年到1972年沖繩歸還日本為止, 第三個時代則為1972年起。第一個時代台灣人被迫變成日本國民, 第二個時代這批台灣人卻被剝奪日本國籍, 而變成定居八重山的外國人, 第三個時代卻又要再次面對是否要選擇當日本國民的問題。


像這樣以八重山為故鄉一直定居在此, 卻因日本政府的政策被莫名其妙的變更國籍而受到差別待遇的台灣人, 在追求自我定位的心路歷程中所承受的煎熬是八重山本地人所不能理解的。當然我們也要捫心自問, 我們為他們做過多少努力?


如今, 八重山的台灣人有兩個流向, 以日本人或國際人的身分繼續生活, 不然就是回歸自己是台灣人的原點而返回台灣。這兩種選擇各有各的生活方式, 我們沒有干涉他們選擇的權力, 只能默默的祝福他們的選擇。



作者本身為埼玉縣人, 和台灣和八重山都沒什麼直接關係, 也因此能站在客觀的立場看待這個問題。





八重山共和國


八重山共和國是所謂日本沖繩縣(琉球)八重山群島民眾於1945年建立的自治組織「八重山自治會(日語:八重山自治会‎;羅馬拼音:Yaeyama-Jichikai)」的俗名。「八重山共和國」,是到後邊根據一部份的人被命名了的俗名,不是當時的正式名稱。


1945年日本敗戰後,統轄沖繩縣八重山群島的八重山支廳由於機能停止,而陷入無政府狀態的混亂;於是八重山地區的居民自行成立警備團,同年12月15日警備團成立八重山自治會,並推宮良長詳為會長,並且設立總務、文化、衛生、治安等部門。但是12月23日美國海軍派軍進入八重山群島後,1946年1月24日八重山自治會解散了。


不過八重山自治會的幹部,有不少都參與往後美國海軍主導的八重山支廳。







板主 :


台灣人啊!琉球人! 恁有真親像个文化,嘛有親像个悲慘歷史...



"這是我的!"..."不!是我的"



是啥人个? 咱敢無法度家己講?



霸權个利益之下,無人真正會共恁疼惜...




咱若無了解家己个歷史文化...台灣人啊!琉球人!


永遠就...眾人食,眾人騎,無人疼!




無定...即種枷鎖嘛是家己討來个...討皮疼...









石垣島上台灣人在清明時到島上的「臺灣同郷之公墓」掃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ovepuppy99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