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林良哲╱綜合報導〕台灣第一首流行歌是什麼?目前無法確認,但應該不是「桃花泣血記」!


台北市慶祝建城一百二十周年相關活動「歌我台北」特展中,指出第一首台語流行歌曲為「桃花泣血記」,但根據相關文獻資料及曲盤,其實在這首歌出版前兩年,就已經有台語流行歌發表,並錄製唱片販售,但因歌詞艱深、歌曲不佳,才未造成流行。


目前台語流行歌的研究者大都指稱「桃花泣血記」為台灣第一首台語流行歌。此一論述的根據,是陳君玉於一九五五年發表於「台北文物」第四卷第二期的「日據時期台語流行歌概略」一文,文中指出,由詹天馬作詞、王雲峰作曲的「桃花泣血記」是台灣第一首流行歌謠。由於陳君玉是日治時期台語流行歌的作詞家,並曾擔任台灣古倫美亞唱片公司(今哥倫比亞)的文藝部長,他的文章有一定的分量及根據。但在文中,陳君玉也指出,台灣古倫美亞唱片公司的老闆柏野正次郎原本就有意製作台語流行歌,找一些傳統詩人來作詞,並引用傳統的曲調,卻無法獲得消費者共鳴,直到推出了「桃花泣血記」之後才大為轟動。


由於當時的唱片為七十八轉的「蟲膠」唱片,不但售價相當昂貴,且唱片本身會破裂,經過七十多年的歲月,留存下來的並不多。不少研究者根本沒有見過原版唱片,連陳君玉所宣稱的第一首台語流行歌「桃花泣血記」,都不曾聽過原始唱片,因此只能以口傳的歌詞來「推測」。


近年來不少文獻資料被發現,「桃花泣血記」、「望春風」、「心酸酸」等日治時期唱片也一一尋獲,研究者發現在「桃花泣血記」之前,就有台語流行歌的存在。


最重要的證據是「桃花泣血記」在古倫美亞唱片的總編號為八○一七二,但較前編號的也被發現,如編號八○一六九的「戒嫖歌」,從編號就證實出版問世較「桃花泣血記」還要早。


日本的「日本蓄音器商會」更早也錄製台灣的唱片,初期以傳統的歌仔戲、北管、京劇唱片為主,但在一九三○年時,其「EAGLE」商標曾出版流行歌唱片,依據目前所尋獲的唱片來說,當時有一首「五更相思」的流行歌,是由藝名「阿快」者演唱,而「阿快」正是當時台北大稻埕著名的藝旦。


其實「桃花泣血記」之前,已有台語流行歌存在,但正如同陳君玉在「日據時期台語流行歌概略」所稱,桃花泣血記是「第一流行」的台語流行歌,依據台語的文法來說,陳君玉的原意應是指「桃花泣血記」為第一首真正達到流行程度的台語流行歌,但在此之前,陳君玉並未否認已有流行歌存在的事實。


而根據「桃花泣血記」的原版唱片,該流行歌並非是十二段歌詞,而是只有十段。最後一段唱道:「欲知發生啥代誌,請看桃花泣血記。」這不但為該部電影做宣傳,也開啟了台語流行歌第一次潮流,讓「影戲(電影)流行歌」成為主流。








台北市府:定義不同


〔記者陳璟民╱台北報導〕「桃花泣血記」即使不是台灣第一首流行歌,也是第一首「流行的歌」!


展出「歌我台北」的台北探索館,科長郭義復昨天表示,從錄製的年代來看,早在一九三二年「桃花泣血記」錄製前兩年就有台語歌曲創作,但從流傳度來看,「桃花泣血記」仍是當時第一首最廣為傳唱的歌曲,不僅是一九三四年歌曲博覽會中的主打歌,更是當時台北榮座等聽歌場所最紅的歌曲。


郭義復指出,一九三二年間,中國的默片電影「桃花泣血記」在上海製作後,到台灣宣傳播映,王雪峰、詹天馬創作同名台語歌曲在大稻埕地區僱用樂隊沿街演奏,且為了行銷而錄音,由古倫美亞唱片公司發行七十八轉「蟲膠」唱片。


他表示,「桃花泣血記」一曲後來隨著影片巡迴台灣各地播放,也因此讓許多人耳熟能詳,且能隨之哼唱,台北探索館在籌備「歌我台北」特展期間研究考證,並請台灣歌謠史專家莊永明審查,以此定義該曲為「台灣第一首流行歌曲」。


坊間對於桃花泣血記在台語歌曲中的定義主張不同,郭義復認為,可能是觀察切入角度差異所致,館方不希望因此擴大論戰。








「烏貓行進曲是第一首」


〔記者林相美╱台北報導〕台語歌曲專家李坤城表示,據他理解,台灣第一首台語歌曲是由台北藝旦秋蟾所演唱的「烏貓行進曲」,歌曲描述新時代女性心目中所思所想,以及台灣當時的文化現象。


李坤城說,「烏貓行進曲」是飛鷹唱片於一九二九年所發行,當時台灣發行了一系列以行進曲為主的台語歌,例如「大稻埕行進曲」、「台北行進曲」等。


至於「桃花泣血記」一曲,李坤城解釋,這首歌是於一九三二年所發行,當時是搭配上海默片的宣傳歌曲,由於銷售超過兩萬張,堪稱台灣第一張暢銷的台語唱片,因此才會造成許多老一輩人的誤解,以為「桃花泣血記」是第一首台語歌。






資料來源 : 自由新聞網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4/new/aug/23/today-life2.ht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ovepuppy99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