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長洲北帝廟
長洲是距離香港島西南約17公里,面積約2.3平方公里的一個小島。它由南、北兩個高約100米的小丘和中間狹長的沖積平原構成。由於土地貧瘠,島上一般只能種植雜糧。為維持生計,早期很多農民兼業捕魚。
北帝廟,又稱玉虛宮,建於1783年;戲棚前的人群,正在等待看飄色
十八世紀的乾隆年間,長洲有長足的商業發展,在1820年修的《新安縣志》中,長州島正式被記錄為新增的「墟」,島上的主要廟宇也多在這個時期建立,見下表:
表 一 : 長 洲 的 廟 宇
廟 宇 名 稱 建 立 時 間 ( 大 約 )
北 社 天 後 廟 乾 隆 32 年 ( 1767 )
大 石 口 天 後 廟 乾 隆 37 年 ( 1772 )
西 灣 天 後 廟 乾 隆 39 年 ( 1774 )
北 帝 廟 乾 隆 48 年 ( 1783 )
洪 聖 宮 嘉 慶 18 年 ( 1813 )
觀 音 廟 道光 27 年 ( 1847 )
南 天 後 廟 1960 ~ 80
關 帝 廟 1970 ~ 80
參考:蔡志祥 《香港長洲島的神廟、社區與族群關係》
儘管島上有許多廟宇,但是北帝(或稱玄天上帝)卻被長洲人視為島上的保護神。北帝的香火是1777年由惠州商人(海豐人注:此處惠州商人應為海陸豐人,海陸豐以前隸屬惠州府)從惠州(此處應為陸豐)玄武山北帝廟帶往長洲的,起初沒有建立廟宇,6年後,才由惠州歸善縣人林郁武發起建廟。
北帝廟曾三次重修,主事者皆為林郁武的後裔,管理北帝廟的其他成員亦常為惠州(海豐人注:多為海陸豐人)和潮州人。換句話說,北帝廟是以林家為中心的惠潮人所管理的。然而, 19世紀中期以後,由於廣府人的捐款日增,惠、潮府人與廣府人對北帝廟的爭論頻生。1903年,惠、潮府人為擴建廟宇,尋求廣府人的經濟支持,因而惠州、 潮州和廣府三族群達成協議,三者平分廟宇的控制權,三個族群分別負責每年三次獻給北帝的神功戲。自此,北帝不只是惠、潮人的保護神,更變成廣府人的保護神。這個變化,使得原是惠州人的廟宇,逐漸成為全島的祭祀中心;而一年一度以北帝廟為中心的太平清醮便成為全島人的最重要的社區節日。
包山。以前有「搶包山」活動,1978年發生了包山倒塌意外後,政府下令禁止「搶包山」,以後大會便以分派的形式將平安包發給島民
二 長洲太平清醮的起源
長洲太平清醮的起源,一般的說法是前朝中葉的瘟疫,正如長洲太平清醮(2004年)特刊所記載:「長洲建太平清醮,源起於清朝中葉,當時本洲厲疫為災, 死亡枕藉,洲民在驚惶之餘,群集北帝神前,祈求消災解難,得玄天上帝指示,延高僧設壇拜懺,超渡水陸孤鬼,奉神綏靖遊行街道,其禍乃戢,嗣後相沿演為一年 一度太平清醮。」(注4)可見,長洲居民要舉辦太平清醮,是為著對區內的孤魂野鬼作出超渡,以除瘟疫。
如參看蔡志祥在80年代的訪問,這場瘟疫很有可能就是發生在1890年代的鼠疫,地點在上環太平山街。他記錄:「我在八十年代時,聽到惠州籍耆老羅先生及 朱先生講述過一個不同的故事。據他們說,長洲的打醮開始於香港島的太平山街地區,當年在這個人口過份稠密的地區發生鼠疫,造成很多人死亡,此時有一位海陸 豐居民將在家中神廳奉祀的北帝神像拿到街上,祈求瘟疫停止,其他居民亦上香禱告。不久,疫病霍然清除,自此以後,居民每年以北帝為中心,在太平山街舉行打 醮,用以禳災解厄,超渡亡魂。然而,不久香港政府為了加強防火安全措施,禁止在該地區舉行打醮,所以他們便將每年一次的打醮移往海陸豐聚居的長洲北社街舉行。」如果這個傳說屬實,那麼發生瘟疫的時間不是在清中葉,而是清末;而發生瘟疫的地點不是在長洲,而是在太平山街。
打醮中的三大神像,左為鬼王,能鎮服搗亂的孤魂野鬼
長洲在甚麼時候開始太平清醮,已經無法確定,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就是長洲的太平清醮,的確曾與1890年代爆發的鼠疫牽上關係。長洲太平清醮特刊 (2004年)有如下的記錄:「約於一八九四年間出現一奇事,北帝威信因而大誇,是時長洲發生空前大瘟疫,居民惶恐不知所措,惟有日夕祈禱北帝鎮壓疫厲。 廟內忽有海陸豐籍人仕一名,如醉如癡,喃喃自語,自稱北帝化身,命各人速製肩輿一乘,須用利刀造座墊及踏腳板,升彼至瘟疫之區。眾依其言,立刻備辦停當。 只見該人赤足登座,於長洲巡行一日,始畢。後瘟瘋全消,該人仕遂不復見。」似乎長洲在當時也曾爆發鼠疫。
太平山街北帝神輿
三 儀式日程
許多人只是留意長洲太平清醮中的「會景巡遊」或「搶包山」等節目,其實這些只是眾多儀式的兩個部份。根據長洲太平清醮特刊,甲申年(2004)儀式的日程如下:
表 二 : 儀 式
日 期 時 間 項 目
農 歷 四 月 初 五 11:00-14:00 迎神
21:00 為各神明開光
農 歷 四 月 初 六 00:00 道 士 祈 福 , 總 理 宣 布 正 式 起 醮
及 全 島 洲 民 齋 戒
20:00 道 士 祈 福
農 歷 四 月 初 七 12:00 走 午 朝 祭 神
14:00-15:30 開 幕 儀 式 及 點 睛 儀 式
20:00 道 士 祈 福
20:30 潮 州 鑼 鼓 參 神
農 歷 四 月 初 八 10:30-12:00 功 夫 及 麒 麟 表 演
飄 色 , 彩 旗 及 醒 獅 巡 遊 大 匯 演
( 正 醮 * ) 14:00 超 渡 , 並 化 鬼 王
18:00-23:30
農 歷 四 月 初 九 00:00 搶包山,宣布齋戒完畢,拜北帝
00:30 化兩神像
09:00 派發平安飽
14:00 請各神回廟
參考:《玄天上帝長洲太平清醮包山節會景巡遊特刊》 2004年
在2000年以前,正醮的日期是由問杯決定,辦法是由初一起,為每一天問杯三次,那天首次獲得兩次「聖杯」(陰、陽),及一次「寶杯」(陰、陰),那天便 被定為正醮日期。而掉杯到第十五日仍未有「二聖一寶」出現,須從頭由初一起問杯,直到有結果為止。不過,在2000年,當時各位值理於北帝前虔誠問杯,定 於每年農曆四月初八為正醮日期。(參考:《玄天上帝長洲太平清醮包山節會景巡遊特刊》,2004年)
四 族群與節日關係
雖然長洲太平清醮已發展成一全島的節日,但惠州人(包括海陸豐人)和潮州人在這節日中是佔有主導的角色的。首先,作為打醮的行政組織「建醮值理會」,只有由惠州人(包括海陸豐人)和潮州 人組成的惠潮府的會員才有資格成為總理或副總理,小部份說廣府話的長洲地方領袖也是太平清醮的值理會成員,但是他們卻不能成為總理。
打醮期間,公演海陸豐大戲
潮州人雖可作建醮值理會的總理或副總理,但長洲太平清醮中所表現的族群文化,仍以惠州為主體。根據蔡志祥所做的訪問,在1962年的建醮值理會的總理為潮 州人,他違反了傳統,邀請了一群潮州喃嘸來主持儀式。該年6月,颱風溫黛吹襲長洲,造成多人死亡和無家可歸,居民責備總理,認為他所請來的潮州喃嘸所做的 開光儀式開罪了神靈。他們要求這位總理從東面海邊的山腳,以三跪九叩的方式前往北帝廟,以表示其悔過。據說,自此以後,無論是海陸豐人或潮州人任建醮值理 會的總理,他們皆不再聘請海陸豐族群以外的道士。
惠州府海陸豐師公仔主持放生儀式
海陸豐特色正一道法師,俗稱師公仔(西公仔)
海陸同鄉
海陸豐特色麒麟,也俗稱虎獅
資料來源 : http://www.cheungchaurc.com/chi/feature/Detail.asp?id=2&Page=1
走午朝
包山
穿包
神棚
- Apr 29 Tue 2008 00:38
香港 長洲太平清醮 佮 海陸豐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禁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