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07年08月14日


如今普通話達標將是公務員考試的一道門檻,政府部門也要求以普通話為工作語言。但閩南話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在目前關於方言地位的爭論中,閩南話不抑反揚。隨著央視、福建省和廈門、泉州地方台的閩南語頻道 播放 的開播,“閩南話時間”越來越多,話語也越來越有生命力了。


木梁說:“閩商是世界華商中勢力最強大的一支。”而在世界閩商中,唱主角的是閩南籍閩商,特別是泉州籍閩商。
  

近期,湖南衛視、重慶衛視等地方電視台競相推出了方言節目,這些節目儘管在當地深得民心,但最近國家廣電總局就方言氾濫發出了通知,給地方方言節目的生存敲響了警鐘。但閩南話,在“鐘聲”中不抑反揚,越發顯現出強勢地位。

  


廣播聽不懂,換個台吧。 ( 記者劉鶴翔 閩南語時間 )

  
自1952年成立泉州市人民廣播站(泉州廣播電視二台的前身)以來,泉州的閩南語廣播已經有50多年的歷史。作為一位資深的閩南語播音員,蔣東煌的聲音已經被海內外的泉州人所熟悉。泉州廣電局的一位工作人員說:“台裡年輕一代的閩南語播音員常常要向老蔣請教。”

  
據蔣東煌介紹,目前,泉州所有縣市區的電視台、廣播台都有開設閩南語新聞節目。至於泉州廣播電視中心,3套、4套的電台節目,也都有閩南語時段。電視台的《泉州講古》、《泉州美食》以及廣播電台交通頻道的《歡喜就好》,在閩南語人群中都很受歡迎。

  

“泉州腔”閩南語作為廣播電視語言在今年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9月29日上午9時,泉州市廣播電視中心第一專業閩南語播放 FM105.9“刺桐之聲”廣播開播。“刺桐之聲”不僅可在泉州各縣區收聽到,在廈漳莆也能收聽。蔣東煌說,泉州廣播電視中心目前還在向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申請開辦專業的閩南語電視頻道,蔣對這一申請被接受表示樂觀。


“泉州腔”閩南語獲得了大發展,“廈門腔”閩南語則更是有了顯赫地位:央視四套的閩南語新聞,福州的海峽衛視,以及早已有之的中央廣播電台的閩南語節目,都是以“廈門腔”閩南語播出的。從中央到地方,“閩南語時間”越來越多了。

  


誰是“正宗”

  
閩南語支系甚多,除了閩南的廈漳泉三市,溫州、潮汕及江西一些地方的方言都在閩南語的範疇內。在各支系中,“泉州腔”閩南語人口最為龐大。資料顯示,台灣有1/3的人口是泉州人後裔,加上港澳和東南亞的泉州籍人士則多達2000萬。

  
但令人意外的是,海峽衛視、央視、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的閩南語節目講的都是“廈門腔”。對此,蔣東煌不無遺憾。“廈門腔”一開始就獲得了學術上的優勢,據稱,幾位編纂《閩南語詞典》的學者、教授都是廈門籍。

  
儘管不能從地方講到中央,“泉州腔”閩南語也需要做進一步的整理工作。蔣東煌說:“可能是杞人憂天,但我認為泉州閩南語也存在一個規範的問題。”做了多年播音員,蔣東煌對語音特別敏感,他察覺到,現在閩南語已經在發生變異。隨意發音,普通話詞組的不恰當插入等已經在使閩南語有些不夠地道了。

  
尤其值得關注的是,閩南語作為母語的地位在最新的一代泉州人中出現了動搖。許多泉州孩子,在幼兒園裡講普通話,在家裡也講普通話,泉州話反而不大會講了。

  


強勢語言閩南語

  
在廣東電視台,大部分的電視節目都被譯成粵語。福建開播的海峽衛視也有譯製中心做類似的努力,閩南人以後將會看到或聽到越來越多的閩南語版的電視劇、電影、評書、話劇等。

  
泉州人民廣播台的閩南語頻道的節目內容,具有強烈的地域文化色彩,在開播的第一天裡,就傳出了長時間的南音節目。在中國音樂史上,泉州南音素有“民族音樂之根”的雅號。同時,南音也是眾多海外泉州人的鄉愁之音,很多華僑回到泉州,聽到南音都有莫名的感動。在戲曲中,閩南話也有雅俗之分,比如泉州傳統的梨園戲,唱的是雅音,而以善於塑造丑角的高甲戲唱的就是俗音。蔣東煌說:“泉州台的《泉州講古》等節目火爆就表明,閩南語節目很有群眾基礎。閩南語節目不僅僅是新聞,還包括豐富的傳統文化產品。”

  

事實上,閩南話的語言學價值早已得到了認可,作為世界上特別古老的語言,它已被學術界稱為“語言的活化石”。而隨著當代閩南語區域的經濟、文化的蓬勃發展,閩南語也顯示出越來越強的生命力。有專家指出,粵語在全國的流傳首先是由於香港和廣東優越的經濟地位決定的。香港流行文化向內地的輸入,更是強化了粵語在中國方言中的強勢地位。


(廈門大學南洋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李國) 來源:閩南週末





閩南語早期的代表


泉州方言(即泉州話)分布在今天的鯉城、豐澤、洛江、晉江、南安、石獅、惠安、安溪、永春、德化和金門等11個縣(市、區),其使用人口達640多萬人。泉州方言是閩南語的一個分支。
  

閩南語是一種超地區、超省界的漢語分支。它主要通行於閩南地區、粵東的潮汕地區和台灣的大部分地區,海南省和廣東的雷州半島一些地區以及浙江、江西、廣西、江蘇和福建的中部及東北部地區,也有講閩南語的。千餘年來,閩南、潮汕一帶有不少人出洋謀生而相繼向外移居。人語相隨,今天的東南亞諸國,有相當一部分華僑和華裔仍然以閩南語作為他們的交際工具。
  

閩南語分布這麼廣,究其“正宗”,應是福建的泉州、漳州和廈門地區,而泉州方言則是早期閩南語的代表。這是由泉州在閩南地區的政治、經濟與文化地位所決定的。眾所週知,泉州是閩南開發最早、同時也是福建開發較早的地區。早在唐代,它的經濟已經十分繁榮,泉州位居當時其他五個州府(福州、建寧、延平、汀州和漳州)之首。



宋元以來,泉州刺桐港海外交通貿易達到鼎盛時期,與埃及的亞歷山大港齊名,成為海上絲綢緞之路起點。泉州因此而成為閩南地區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泉州的主導地位使泉州方言具有權威性,不斷地影響著漳州和閩南各地的方言土語。


以泉州音為標準音的梨園戲這一閩南最古老的劇種和南音這一著名的古老曲藝,從誕生起到20世紀的今天,都沒有因為閩南標準音的轉換而受到影響,泉州人黃謙編寫于清嘉慶年間的韻書《彙(lui7)音妙悟》(此書主要用于閩南語先發音後查字,有五十韻母,十五切音,八個聲調,有音有字的有簡單解釋,有音無字的打圈)一直被當作閩南各地韻書的藍本。由此可見,泉州音在歷史上的影響之大。
  


廈門話正好是泉漳之間的一個土語,正所謂有“半漳半泉廈門腔”。鴉片戰爭之後,隸屬於泉州府同安縣的廈門被開闢為五個通商口岸之一,從而逐漸成為閩南對外貿易和進出海外的中心。廈門話也因此逐漸擴大影響;廈門音終於取代泉州音,成為閩南話的代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ovepuppy99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