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內容摘要:一個在粵西,一個在粵東。雷州文化和潮汕文化之相似之處卻多得令人吃驚,二者之間的矛盾也不容小覷。雷州和潮汕地區之間又有何淵源以及不同呢?筆者將從語言、風俗習慣以及發展方向來分析。

關鍵詞: 湛江地區、雷州市、潮汕地區、亞文化、語系、風俗習慣

大家對於潮汕地區並不陌生,然而,對於“雷州”這座小城鎮可能聞所未聞。隨著潮汕地區和湛江地區矛盾的升級,“雷州”這個名詞頓時升溫。同時,“雷州人”也因為潮汕人被套上了“野蠻”二字。雖然我在湛江市讀書,但是個土生土長的雷州人。一邊聽著與雷州話相近的潮汕語,一邊卻看著二者的爭執,實屬不忍和遺憾!




一、地理位置不同


雷州:

湛江市舊稱廣州灣,位於中國大陸最南端,是一個富有亞熱帶風光的海港城市,現轄雷州、廉江、吳川三市和徐聞、遂溪二縣,以及赤坎、霞山、坡頭、麻章四區,總面積1.24萬多平方公里,人口約713萬。

湛江地處北回歸線以南的低緯地帶,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四季常青,終年常綠,得天獨厚的熱帶植物,神奇的火山湖泊“湖光岩”,漫長的海岸線和眾多的島嶼,形成各具特色的海濱旅遊度假勝地,令遊人樂而忘返。雷州市作為湛江地區的一座小城鎮。原名“海康縣”, 1994年“海康縣”改名為“雷州市”。其黃土文化是湛江地區文化的核心。


潮汕地區:

海外潮人的根,在廣東潮汕地區(以現在廣東汕頭、潮州、揭陽三市為中心)。生活在這個地區的潮州人,是漢民族中具有獨特的文化面貌的一個支系。我們把潮州人所創造的文化名為"潮汕文化",並給它以如下界定:

潮汕文化是漢文化的一個地域性亞文化,它是在潮汕地區自然環境條件的影響下,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進程中逐漸形成的。

潮汕地處中國大陸的東南隅,廣東省的最東端,與福建省毗鄰,總面積10346平方公里。地形大勢,西北高而東南低,東北和西北多高山丘陵,綿延起伏,東南瀚海連天,形成一個內陸比較封閉,而有很長海岸線的地理小區域。這種地形地貌特徵對潮汕文化的形成起著相當大的作用。


對比:

潮汕地區在廣東省最東端,雷州在中國大陸最南端,同樣也是廣東省最南端了。從地理為之上看,二者似乎是關係不大。若說氣溫影響人的性格。雷州地處南端,雷州人應該是相對暴躁的,而潮汕人較之冷靜。然而,我卻不認同這種觀點。常說一個巴掌拍不響。若只是雷州人好鬥而潮汕人冷靜的話又怎麼會演變出如此激烈的矛盾?

我認為,雷州人的性格不僅僅是受氣溫的影響,更多的是受本地的黃土文化和傳統習俗影響。雷州雖然臨海,但是外來文化的衝擊不大。於是,雷州人更擅長於運用才智保護自己的文化。潮汕偏東近海,容易接受外來影響,在面對外來文化的衝擊下而且其本身的繁雜聚居歷史(後面會提到),地狹人稠、人口與資源和環境矛盾很大,激烈的競爭環境這些因素培養了潮汕人創造、開拓和冒險的精神,不少人外出到海外謀生,形成社會風氣。潮汕人傾向於抗衡。這也體現在潮汕人喜歡拉幫結派以及團結互助上。

這樣看來,雷州人就是內斂精明的保守的農民,而潮汕人則是外在精明的生意人。當潮汕人要了看重的自我文化的雷州人的便宜時,雷州人便運用自己的精明和善於攻擊的潮汕人抗衡了。




二、歷史文化不同


雷州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早在新石器時代,雷州先民創造雷州原始文化,英良、英樓出土的石斧石鑿,象徵青銅時期雷州古文化。春秋戰國,楚子熊揮筑石城,建楚闊樓,奠定了雷城為古代雷州半島甚至嶺南西部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歷史地位,百越五大銅鼓,中國四絕之首"雷州換鼓",印證了雷州南越文化的輝煌。秦朝漢代海上絲綢之路,從雷州開始了中外文化交流的先河。唐宗宋祖時,大量漢人南遷,謫官貶煥宦的流入,商賈騷人的湧進,中原文化在這片紅土地中扎根結果,使雷州文化不斷豐富和發展,獨放異彩。
  
此外,聞名遐邇的雷陽八景,飲譽海外的雷州陶瓷、珍珠,豐富多彩的民俗風情,技藝精湛的石雕木刻,別具一格的雷歌雷劇,奇異獨特的雷州方言,雷祖雷神,雷歌雷劇,攤舞等。筆者曾在2003針對雷州石狗文化進行調研,印證了“北有兵馬俑,南有活石狗”這句話。雷州文化成了炎黃文化的重要部分,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中的一塊瑰寶。

自秦以來,已有中原人民遷居潮汕地區的記載。秦始皇在統一百越的過程中,曾遷徙50萬中原人民到嶺南定居。西漢末年在反對王莽的鬥爭中,也有大量人口遷入。但是,中原人民大量移居潮汕,是從西晉永嘉之亂以後形成第一次高潮的。唐宋末年,又再次形成南遷的高潮。由於中原戰亂頻仍,當時山西、河南以及先期從北方輾轉到福建莆田、漳州、泉州一帶的人民,再向南遷徙到潮州地區。初時從福建遷來的稱為“福老”,從山西(因地處黃河河套以東,舊稱河東)和河南來的稱為“河老”,以示與潮州原有土著相區別。後來,土著逐漸被漢化,“河老”也沒有“福老”人數眾多,所以“福老”一詞逐漸變為潮汕人的汎稱。 “福老”人和“河老”人的入主潮汕,無疑促進了潮汕經濟、文化的發展。從時間上來說,客家人雖然從西晉永嘉年間從黃河流域南遷渡過長江,但至唐末、宋末才大批到達閩贛等地,然後再入粵東粵北。當時的“福老”人已入主潮州多時,佔有平川沃土、交通要衝,故客家人不得不在山區居住。

潮汕文化是一個動態的開放體系。它的形成過程,是本地原住民文化和移民文化經過多次互相影響,互相吸收而逐漸融合的過程。在自成體系之後,由於潮汕人的遷徙,潮汕文化向海外傳播,同時吸收其它文化的因素,不斷發展。


對比:

雷州文化是土生土長的華夏文化。在一個離國都遙遠的地方,資訊滯後,經濟落後。靠著祖輩的經驗和自身的奮鬥,雷州人的智慧是自己摸索出來的,也是緩慢的,有限的,落後的,難免帶著愚昧和野蠻。雷州人捍衛自身是物質的匱乏使然。而潮汕文化則是錯綜複雜相互抗衡的。

潮汕人和客家人的血肉之戰是歷史不能抹去的。大批的遷徙讓潮汕這片土地血流成河。客家人的退讓也是迫不得已的,是力量的結果。如此善於械鬥的潮汕人有著一種“爭”的精神。而雷州人有著一種“守”的概念,二者相遇,想不發生衝突都難。從表面看來,潮汕人是更具優勢。其實不然,雷州人的內斂不代表懦弱,可以這麼說,兩個都不是好欺負的。




三、語系


在文化特質中,語言是最具有區別性特徵的一種。雷州和潮州,海南,台灣還有現在的茂明的水東(據所知的),都是講閩南語,閩南人都是從福建移民出來的,現在每個閩南人最原始的主墳都在福建.一種語言代表一個族,漢族只是在劉邦當年統治中國時起的統稱,假如是楚霸王稱王,我們可能改叫做楚族都不奇怪。

雷州話和潮州話都屬於閩南語系。這麼看來,二者是有聯繫的。語系影響文化的形成,文化進而影響思想的構建。雷州人和潮汕人是同根的,可以說骨子裡流的血有著相似的基因。所以我覺得雖然二者平日有些許爭執,最終不會發生很大的衝突。潮汕人不會像對待客家人那樣對待雷州人。畢竟潮汕人是團結的,當他們意識到大家是一個族的又沒有土地之爭和經濟紛爭,衝突必然隨之減少。打個比方,兩夫妻雖然也有意見不合的時候,但是相互殘殺卻是很少見的。




四、傳統觀念和風俗習慣


雷州人的保守也隨著經濟的發展得到改善。外出打工居住開始成為“潮流”。潮汕人很早就意識到與世界接軌的道理。畢竟他們自身就是外來客。能夠很好地把握時機穩固自己的地位對於潮汕人來說是常識。

雷州人和潮汕人都有著強烈的傳繼香火的思想。家中的女人生了男孩後的地位大大提高,而生女孩後的地位則被貶低。這也是造成了兩個地方的人口壓力大的根源。這種“重男輕女”的思想根深蒂固,顯然與愚昧分不開。國家的計生政策應該考慮從風俗開始抓起。
  
潮汕人和雷州人的春節期間風俗也極其相像。購置新衣服,吃團圓飯,拜年,派紅包,大年初二回娘家。婚姻習俗中都有送禮和回禮。端午節也許多風俗活動,如早上取龍鬚水,插艾枝於門,上山採青,食粽球,製粽,賽龍舟活動。喪事也稱“白事”,雷州人和潮汕人都喜歡吹吹打打放鞭炮。送葬上山,一路上所放的鞭炮是拆開的,一粒粒地放。還有唱曲做戲,大家看得美滋滋。全村的人也毫不避忌,男女老少,都來大吃大喝幾天。

潮汕在傳統習俗和傳統思想上和雷州有著驚人的相似。這是否說明一個“根”的問題?雷州人究竟是本地人的後代還是受到和潮汕同一批外來遷徙者的影響?




五、發展方向


雷州目前的落後並非僅僅是經濟問題。經濟的落後導致文化的保護和弘揚不足。素質的低下和政治者的管理脫離不了干係。雷州目前的發展僅能在依靠農作物的同時推銷自己的旅遊景點。商機的缺失對於引入外商有一定的困難。雷州地中國大陸最南端,山高皇帝遠。要等到國家的大力扶持幾乎不大可能。人才流失很是嚴重,據調查,雷州學子在外求學的很多,清華北大名牌的也不少,但是沒有人願意回家鄉建設。在這麼一個後盾薄弱、動力不足的情況下,雷州將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尷尬。僅靠那麼一點農作物和所謂的文化遺產,根本解決不了整個雷州的國計民生問題。下崗率之高遠遠超出國家標準。黑幫壟斷市場搞得民不聊生、哀鴻遍野!領導者的有心無力或者同流合污僅僅是加深了悲哀的色彩而已。講到雷州的目前和前景,筆者未免一聲長嘆!

潮汕地區相對好很多。潮汕人的經商頭腦遠近聞名.有著“東方猶太人”之稱。他們的精明,他們的團結,他們的善鬥,他們的長遠眼光遠非雷州人可比。潮汕不會因為經濟的衝擊而有什麼後顧之憂,反而他們會抓住商機創造財富。就算有著良好的經濟環境,潮汕的發展仍然擺脫不了愚昧。他們思想中的保守意識嚴重影響經濟的快速發展。比如說,潮汕人“多子孫多福”的思想異常嚴重。筆者曾經和幾位潮汕同學交流,驚訝地發現身為21世紀的大學生居然有著如此傳統或者說是落後的思想!他們幾乎都非獨生,兄弟姐妹很多。生兒育女成了他們人生中重要的一方面。這將使得整個潮汕面臨著人口持續膨脹的壓力和資源緊缺的問題。當人類在一個資源緊缺空間不足的環境中生存就會越來越善鬥。這是一個科學的結論。而潮汕擺脫不了這一問題。




六、小結


筆者已經闡述了雷州文化和潮汕文化的一些異同。卑之無甚高論,希望能拋磚引玉,引發大家的思考。筆者一直堅持構建和諧社會,對於潮汕地區敵對湛江地區的現象痛恨無比,甚至覺得很無謂。但是必須引起重視,從根源解決,杜絕“同根相煎”的悲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ovepuppy999 的頭像
    lovepuppy999

    河洛人----*海洋的子民*

    lovepuppy99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