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大台北地區古老的廟宇,如艋舺龍山寺、大龍峒保安宮、芝山巖惠濟宮、新莊慈佑宮、武聖廟、霞海城隍廟等等,都曾經見證過台灣開發史上慘烈的分類械鬥。因躲避戰亂遷廟的板橋接雲寺,因和解而分靈的板橋慈惠宮(注一),道光年間因閩粵械鬥,粵人遷移至中壢以南之後,失去信徒的新莊廣福宮,咸豐9年芝山巖之役的同歸所等,莫不與分類械鬥的歷史息息相關。


今天的慈諴宮前身就是士林媽祖廟,於清嘉慶元年(1796年)業主何錦堂獻地所建的廟,當時稱為天后宮。咸豐九年(1859年),發生漳、泉械鬥,芝蘭街被焚毀,天后宮亦付之一炬。舊街慘遭焚毀後,縉紳潘永清力主遷地另建新街,得到大多數街民的贊同,於是選擇在下樹林處建設新街,即今日的士林新街。同時在街區中央規劃為廟址,即現今慈諴宮所在地,也就在著名的士林夜市旁邊。


走訪這些古廟,除了心懷虔誠之心,欣賞其藝術、建築之美外,鑑古知今可更加了解其過往的歷史脈絡。不過,更令我好奇的是當年發生死傷慘烈的漳泉械鬥,最後雙方是如何和解,如何撫平其傷口的這段動人的歷史。



早期大陸移民來台,通常先來的人都是佔領港邊、河邊平坦肥沃的地方,晚到的人只好向內陸丘陵發展。一般來說,閩籍人士比粵籍人士來得多且早,而閩籍中泉州人又比漳州人來得多,所以以地利來說,泉州人坐海口、開店鋪;漳州人就佔領平原、收佃租。


晚到的客家人為了爭土地和水源,也因為信仰、語言和習俗的差方,只好向內陸丘陵發展。為了爭土地和水源,也因為信仰、語言和習俗的差異,經常有械鬥事件發生。


即使是同樣來自福建漳、泉兩地的移民,也沒有辦法避免。泉州人多的地方,漳州人不去;漳州人多的地方,泉州人不愛,兩方人馬儘量保持距離,避免越界,以免橫生事端。


漳泉兩地移民,也因生存競爭激烈,長久以來為了爭奪土地、水利資源,衝突不斷,彼此之間的心結愈加擴大,時常發生摩擦,大打出手。



當時在民間流行一個傳說,早期台北盆地因無任何高樓大廈,晚上在泉州人所建的艋舺龍山寺,可以遠遠看到現在中和市石壁湖山慈雲岩裡的燈火,泉州人認為這樣會破壞風水,屢次將慈雲岩破壞,漳州人不服輸,也多次重建廟宇,後來為了佛寺安全,才由板橋林家的林國芳將神像迎接到板橋供奉。另外,當時每到初一、十五,芝山巖惠濟宮一點燈,台北艋舺泉州人的聚落就會失火。由於頻頻失火,泉州人便在艋舺的龍山寺前挖一個大水塘以做為鎮懾之用,但似乎沒有效,因此漳泉兩籍人士結怨日深。


到了清咸豐3年,大台北地區陸續出現大規模的漳泉械鬥事件,雙方常常一言不和,就要拼個你死我活。清廷官方無心也無力調停,因此漳泉長期械鬥持續了六年之久。清咸豐九年(西元1859年),大台北地區大械鬥再度爆發,咸豐九年七月,以艋舺之泉州人為首滬尾黃龍安(黃阿蘭)率艋舺、新莊、坪頂、和尚洲、港仔墘、溪洲、加蚋仔各街莊泉人豪勇三千餘人攻漳州人大本營枋橋林本源家族。械鬥之日,枋寮街(中和)發生大火,以致港仔嘴(板橋埔墘)、瓦窯(今中,永和交界處)及加蚋仔(今台北西園,東園)等莊,均付之一炬。其後,枋橋之漳人聚眾反攻泉人,械鬥禍及芝蘭(今士林)二堡,房屋被毀,村裡成為廢墟,戰事之慘烈及犧牲人數之最。



清咸豐九年(西元1859年),林維讓、林維源兄弟是板橋漳州人的領袖,看到死去的親友或是傷重的鄉親們,心中十分悲痛,如果漳州人與泉州人的仇恨,一直不能化解,不僅死者無法安息,活著的人也都要無時活在械鬥的恐懼中。因此他們與泉州人的領袖之一-莊正共同設立「大觀義學」,免費提供地方人士或小孩子們讀書,甚至還供給生活費,讓到義學讀書的人無後顧之憂,專心向學。希望藉由教育的力量,化解雙方對彼此認識上的誤差,又提供互相往來的機會,在書社裡,以詩文會友,促進地方人士的和諧。林維讓又將其妹妹許配與莊正。


往後數十年,大台北地區再也沒有出現大規模的漳泉械鬥,即使偶有誤會,也比較容易化解。不像以前,常常因一言不和,就要拼個你死我活。


在加上清光緒乙未年(1895年)清庭割台給日本後,台灣社會逐漸走向近代化、殖民化與法治化,也進而凝聚出新的「台灣人」意識,過去以原鄉情結為中心的「分類械鬥」問題,乃自然而然地消失殆跡。



今天的漳州人、泉州人早已是一家親了,在台灣河洛人的後裔,幾乎可以說非泉即漳,漳泉一詞已經成為早期閩南來台移民的通稱。


漳泉心結逐漸化解之明顯例子,可由關渡宮媽祖廟和士林慈諴宮的交流看出。於1859年舊街毀於嚴重的泉漳械鬥的慈諴宮,在仕紳潘永清的提倡下,以慈諴宮為中心重建新街於現址。此後慈諴宮是士林街人士在大亂後凝結的重心,新街的設計也以其為中心,且特別重視防衛。相傳早期士林地方流行病疫,因傳說以泉州人佔多數的北投地區的媽祖廟關渡宮,關渡二媽對於農作收成不好,或是蟲害,甚至是驅逐邪煞、治病等,都極為靈驗。在士林雖有慈諴宮媽祖的庇蔭,但地方人士仍迎請關渡媽祖遶境運莊,之後果真疾病泯除,自此士林迎關渡二媽的活動,也就成了地方年例慶典之一。關渡宮媽祖廟和士林慈諴宮的交流,無疑象徵漳泉心結自此逐漸化解。








台灣俗語



咸豐三 說到今(tann1)



艋舺移民漸多,同安人為主的下郊與三邑人的頂郊,由於爭奪艋舺碼頭,加上宗教信仰不同,時常發生衝突。1853年,三邑人終於與同安人發生了俗稱「頂下郊拼」的分類械鬥。


頂下郊拼影響層面甚廣,除了造成人員傷亡、同安人所居村里付之一炬外,也間接促成大稻埕與大龍峒的開發,台北從此流傳「咸豐三,說到今」,代表雙方結仇難解









板主 :



早時台灣漳,泉鬥 kah4真厲害,所以有一個真趣味个笑詼事(chio3 khue1 tai7):


有一遍廟咧鬧熱,漳州人嘛 chuan5(準備)牲禮來廟裡拜拜,看著泉州人已經擺好咧拜矣,就故意大聲講 :喔!全豬全羊,真腥臊(chenn1 chau1)...(全泉同音,暗罵泉人是豬羊)


泉州人當然聽會出來意思,所以嘛大聲講 :將豬徙過去,將羊徙過來...(將漳同音,也回罵漳人是豬是羊)




可見當年个漳,泉人互相个心結有偌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ovepuppy99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