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宋江陣,係自衛武力轉變而來,明鄭時期傳入台灣的宋江陣,為台灣民間迎神賽會不可或缺的大型陣頭,更是結合兵陣與宗教之民藝結晶,相傳起源於水滸傳梁山泊108條好漢之一的雲龍公孫勝所創,結合36天罡與72地煞而成的武陣,因陣法厲害每敗官,而威名遠播。
  
鄭成功軍師陳永華為便於治理台灣,寓政於教,特將地方武力與民間信仰結合,大力推廣宋江陣,平時鄉勇練陣法,強健體魄,戰時可動員保衛家鄉,因緣際會的保存了這個現今台灣獨有的藝陣。
  
演出時,陣勢多樣性的變化固然是一大特色,而其兵器演武,更是大家注目的焦點。隨著不鏽鋼之普遍被利用,以傳統鍛造方式打造的全套兵器,現已極其罕見目前全台有五十餘團宋江陣使用郭先生打造之兵器,而郭先生亦為全台碩果僅存之宋江陣兵器鍛造工藝師。




宋江陣的起源
  

宋江陣傳說起源於宋代,由民眾裝扮成將軍、皂隸、牙官或其他不同身份的官兵,各提著刀槍、棍棒等兵器,配合當時的戲曲表演。目的在於演習武藝,以鍛練身體;另一方面也是休閒活動,自娛娛人。宋江陣的陣式或者說是陣仗,隨著時間的更替,從老一輩的口中說法是這樣的:
  
一、相傳有人把水滸傳的故事附會上去,說是宋朝的俠盜宋江為操練部眾,設計了一種以陣式為主,個人為輔的武藝,由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組成    的陣式,以便攻城。
  
二、另一種說法說它是少林武學的一支,屬於實拳一派,與少林的單套拳、獅陣、劍獅同時留傳下來。  
  
三、有人認為臺灣的宋江陣,是明末鄭成功操練部隊,保衛海疆,所發明的一套教練術;水滸傳中赫赫有名的宋江,一直深深影響了中國民間對革命義    士的尊崇與景仰。明鄭時期,當反清復明大業積極展開時,這些來自福建水域的綠林豪傑,心目中的英雄便是梁山泊的好漢,於是他們以中國拳術為基礎,打著替天行道,忠義雙全的口號,形成宋江陣的雛形。




宋江陣的組成
  

原始的宋江陣相傳由一百零八人組成,以喻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然而今日真正的宋江陣組成卻沒有一百零八人的隊伍。這是因為宋江陣師傅認為一百零八人為不祥之陣,可能因為梁山一百零八條好漢皆死於非命,名間相信死於非命者終成厲鬼,它們反叛朝廷,無法接受敕封,遂成為陽間作祟的幽魂,若硬組成,必有傷亡,又台灣光復,社會型態改變,鄉間青年紛紛負笈在外求學、謀生,宋江陣的演練就顯得困難,別說一百零八人的大陣組合不易,就是七十二人的陣仗有不易組成,因此一般民間以三十六人組成的最為普遍。
  
隨著時空的變遷,宋江陣所持的兵器,也有明顯的改變,不如過去的一百零八種兵器那樣完整了,陣中容有相同的兵器數把,台灣現有的宋江陣兵器有頭旗(烈火旗)、雙斧、杈、月牙鏟、鉤、雲南斬馬刀、奇眉棍、雙刀、關刀、盾牌與短刀、鐵棍、傘…等。
  
宋江陣中兵團的特色,與鄭成功寓兵於農的訓練有關,從這些兵器便可看出,如雨傘既能防雨又兼攻防效果;月牙鏟、杈是民間用來叉草用的;齊眉棍能用來防衛來襲之動物,或驅趕家禽;刀、斧是農家普遍使用的工具,從不少兵器來自生活中隨手可得的器材來看,宋江陣演出,簡直就是生活的縮影。






宋江陣的歷史典故


宋江陣創於何時,成立於何地,正史上並沒有記載。

  
因此民間有一傳說,當「水滸傳」中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所轉世的一百零八條英雄好漢,打著「替天行道、忠義雙全」的口號齊聚梁山泊,並以「宋江」為首,而宋江陣便是當時所創用來攻城的武陣,當時陣勢的組成有手持令旗的人在中心指揮,又用鳴鑼打鼓助長聲勢,並指揮隊員進退及隊伍形成,因而演變至今天的宋江陣。 
  
  
另外,亦有傳說明朝抗倭名將戚繼光,精通拳術,槍棍造詣也深,在他訓練的軍隊中,士兵必須通過武術考試以決定等級升降,因此即使是伙伕兵,如果肯努力練習武藝,通過考試即可升格為戰鬥兵;反之,戰鬥兵如果學藝不精,也會被降格為伙伕兵。經過如此訓練的軍隊,不但武藝高強且紀律嚴明,令倭寇聞風喪膽,號稱「戚家軍」。 
  
  
水滸傳的誕生,經戚繼光以鴛鴦陣練兵,到了明末清初,福建沿海漳州、泉州一帶居民仍普遍流傳練武強身的風氣,但清廷害怕這股力量轉為反清復明勢力而有所顧忌,因此下令禁止民間聚眾練武,為保存此技藝不得不改換面目,以歲時節目娛神,舞龍殺獅以為娛樂,實際上則暗中練武,臺灣因多漳、泉移民,宋江陣因此傳入臺灣。

  
演變至此,宋江陣成為農閒時練拳健身、保衛鄉里之用,迎神賽會時還可以出陣護神、驅邪保平安,團結鄉里,彰顯武功(資料來源:高雄縣政府提供)。







「高雄內門宋江陣暨觀音佛祖聖誕平安遶境」簡介


2008-03-11



內門古稱「羅漢門」,清朝康熙年間,就有先民到此開墾。早年平埔族曾徙居於此,稱為Rouhan,漢譯為「羅漢」,由於是清代台灣府治東側屏障門戶,乃有「羅漢門」的舊稱。 

  
來到內門,這個台灣藝陣密度第一、藝陣文化發展最為蓬勃的地方,因為地質惡劣,人稱「惡地」,早期艱困生存環境下,為捍衛家園、與環境搏鬥,發展出一個個不同特色的民俗藝陣,這些藝陣興起,道出俠客之鄉其來有自。

  

「古有梁山泊,今有羅漢門」,內門這個傳奇之地,民間功夫高手聚匯處所,在台灣傳統民俗文化裡,佔上一席地位。 

  
每年農曆二月觀音佛祖聖誕,內門紫竹寺擲筊,在獲得觀音佛祖應允後,內門鄉即連續三年,舉行觀音佛祖聖誕平安遶境活動。 

  
遶境對內門人來說,比過年還重要,各文武陣頭紛紛在農曆年前後擲筊設館,異鄉的遊子也如候鳥般歸隊練陣,以求在佛祖面前有更好的表現,祈求年年平安。

  

內門遶境活動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信徒每天徒步走三、四十公里的路,沿途分別設置「敬桌」,集中當地住戶供品,集體參拜佛祖,普施十方眾生與好兄弟。

  
遶境行列由一對爐主燈與頭旗做前導,後面跟隨各文武陣頭,並有虔誠的婦女象徵「掃妖淨境」狀的手持掃帚隨行,表示對佛祖的敬意,希望得到佛祖的庇祐。 

  

接著是神轎班,第一頂神轎開路神,由三百年前隨觀音佛祖一起來台的鴨母寮土地公擔任,第二頂神轎是吳公真仙、龍潭媽祖與妙莊王公等三位神明;第三頂神轎,則是觀音佛祖(大媽、二媽、三媽)。   
 
  
居民會在遶境隊伍行經路線上設置茶點站,供參與遶境陣頭成員及信徒取用。

  

鄉民認為,自己供應的食品越多人捧場,就會越發,所以會有免費招待還拜託賞光的罕見習俗,而食品也是花樣百出,十分豐盛。這種「搶顧客」的熱情,常讓初次造訪的遊客嚇一跳,卻也充分表現出內門淳厚的人情味。(資料提供 高雄縣政府)






資料來源 : 高雄內門宋江陣活動  http://who-ha.travel-web.com.tw/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ovepuppy99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