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長光裏”是一處杜撰的地名,潮人謂喋喋不休像北方人侃大山為“長光”。作者安排了幾名官僚、政客、豪紳和一群小市民共住長光里弄,終日為市井瑣事爭議不休。他們都是作者藉以諷刺社會的人物,諸如雄保太爺、腰龜叔公、爐底炭店財主、翹嘴陸、鹹藻初、獨目盛等,沒一個有好聽的名字。全書所描繪的事件有選里長、遊藝、加稅、招親以及食教、奉佛兩次宗教活動,寫得離奇古怪,妙趣橫生。既是當時潮州市井生活的萬花筒,也是一幅舊中國社會的縮影。

  
《長光裏》的人物形象塑造都是漫畫式的,故事情節也缺乏有機聯繫。小說的主要成就是大量運用了潮州方言俗語、諺語、歇後語。這些方言俗語,許多至今還是有生命力的群眾口頭語言,一些隨著時代、風俗的改變漸漸變得陌生不好懂,卻有幸保留在《長光裏》書面上。有人統計,《長光裏》一書所使用的方言超過500條。現在潮汕地區學人、民俗研究者還在孜孜不倦地考釋潮州方言,《長光裏》無疑是一處有待發掘的文化寶藏。

  
民間的口語樸實無畢,聲音真實,最接近生活的本相,展示出一種人文的原生態。因為不加修飾,往往顯得自然、鮮活,舉《長光裏》一段描寫舞臺上演出的文字為例:“今晚大家都在稱讚臺上的全武行,老丁舊技暗裏在癢癢的,忍耐不住,大叫一聲,放下鼻梁的‘仙街頭目鏡’,要求主人腰龜叔公,在裏公所前面的‘明朝灰埕’四週,點幾盞‘公益燈’,他不慌不忙撥出一枝‘鳳陽厚刀’,‘勻才勻才’的打出七十二路刀法,然後拖支‘營盤傢夥’,‘落涂打四面’,最末又徒手演演他老步‘白馬翻肚’。”在一節短短的文章中,引了三個潮州歇後語:“仙街頭目鏡”———在人合目(各取所適)、“明朝灰埕”———“斑斑”(因年久失修,凹陷破裂)、“營盤傢夥”———擺架勢。(軍營中的刀槍只擺設,不使用)三個方言俗語:“勻才勻才”———形容人的行為沉著,不慌不忙。“落涂打四面”———形容人的橫蠻,無理取鬧。“白馬翻肚”———形容像孩子般在地面打滾。“鳳陽厚刀”則暗用潮城小食攤典故:當時太平路辜厝巷頭,毗鄰有兩間店。鳳陽店主著名小吃筍;另一間店主厚刀,著名春餅,各負盛名,互爭生意。

  
由於《長光裏》是一部諷刺小說,作者對其筆下的人物和事件都是極盡嬉笑怒罵之能事,在口語的運用上處處顯示辛辣、尖刻的風格。比如形容做過幾任團紳的雄保太爺“張讒張害”、“穿豬掠貓”、“食蛇配虎血”、“粗糠夾出油”,只用幾個生動的方言口語,便把雄保太爺猙獰面目暴露無遺。其他如稱爐底炭財主的店招為“而(亂)字號”,流涎秦穿的長衫“溫(蘸)醋可吞”,蹺嘴陸赴宴先將免本錢的橄欖“堵肚”(勉強充饑)再“大聲迫喉”(大叫大喊)發表演說,都是用口語表現作者對其筆下人物的貶抑。

  
《長光裏》小說我以為是受到清代張南莊方言小說《何典》的影響。《何典》故事的鋪開是在鬼世界展示人間眾生相,寫得光怪陸離,筆墨恣肆完全得力於口語的運用。《長光裏》直接用一群靈魂被扭曲的小人物在社會底層的各項活動,他們爾虞我詐,人亦如鬼,落了個“龜散”(惡貫滿盈,終於失敗)的結局。也因為大量使用本地方言俗語,使小說針砭時弊的力量達到了極致。






資料來源:潮州日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ovepuppy99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