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鄂溫克人.jpg

圖一.鄂溫克人

 

「犬曰覺羅、豕曰胡亞 」


連橫的《臺灣語典》有提到:「臺灣有特別之語,而與諸夏不同者,臺人謂畜生曰清生、犬曰覺羅、豕曰胡亞 (亞、助辭也),覺羅氏以東胡之族,入主中國,建號曰清,我延平郡王起而逐之,視如犬豕。」又云:「清生則畜生,鄭氏時語,今呼猙生。蓋自滿人猾夏...。」按「猙生」,音tsing1-senn1(sinn1);「清生」則音tshing1-senn1(sinn1),純屬挾怨假借之義。有語言學者考據,語源係來自江浙一帶吳語的「眾生」,「眾」除了"之仲切"的陰去聲,還有"諸仍切"的陰平聲,指稱「沒有人性的人為眾生」。


不過我們的重點是在「犬曰覺羅、豕曰胡亞 」。據說現在還有南部的人將狗狗稱做「覺羅」的,所謂的「覺羅」就是滿清帝國的皇姓「愛新覺羅」。豕,就是「豬」啦!小時候常聽我們的親朋好友罵1949年逃難來台的外省人是「外省豬」,連帶的中國人也叫「中國豬」。有趣的是在日治時代,不滿日本人的台灣人,私下罵日本人是「四腳(骹)仔」,就是「狗」的意思,日本走狗則稱為「三腳仔」。所以就奇怪,為何來自中國的外省人非要用「豬」來指稱呢?拜讀了連橫的《臺灣語典》跟《臺灣通史》,才知曉這是有所典故。


「豕曰胡亞 」,「亞」是詞尾小稱助詞,現在多寫成「仔」,字源來自粵語,台語音為a輕聲。亦即「胡亞 」,「胡仔 」也,音為oo5-a0。台灣人習慣將外省老兵稱為「老胡仔 lau7-oo5-a0」,但又有所隱誨,訛寫成「老芋仔 」。除了隱晦之外,由於台灣島的形狀,像番薯似的,所以台灣人常自比為「番薯仔囝 」,所以外來的外省族群就用「芋頭 」來做對稱。不過有識者,都指出這樣比喻並不恰當,因為台灣的芋頭是原生種,起碼在智人先民從印度遷徙來台灣就帶來了,反而番薯是原生於中南美洲,16世紀時再由西班牙人傳播至菲律賓,在傳播到台灣的。所以用番薯跟芋頭這樣的對稱,是不太恰當的,所以為了尊重史實,用「老胡仔 」是最為適當的。

 

蒙古人.jpg

圖二.蒙古人

 

「通古斯野豬皮」


中國的南方人跟北方人,不管在語言文化有所不同,長相體型也有明顯的差異,所以自古以來南北矛盾一直存在。北方人罵南方人是「南蠻、馬來猴子」,南方人則反譏北方人是「胡兒、通古斯野豬皮」。由於現代的中國現況,北方不管在經濟文都明顯落後於南方,所以較為貧窮落的北方人也不得不承認,北方人是給那些來自更北方的遊牧、游獵的胡人給混血混傻了。眾所周知,中國從劉漢帝國之後,五胡亂華以來,北方都是胡人的勢力範圍,漢人男的被屠殺,女的解解悶,血緣文化難免有被置換的景況,程度之輕重爾爾!像李唐帝國就是漢化的鮮卑人所建立的...,好啦半漢半鮮卑...。


通古斯,又稱為蒙古-通古斯民族或滿州-通古斯民族,是自古在亞洲南西伯利亞、蒙古大漠、東北大興安嶺地區的遊牧、遊獵民族,廣義的還包括古突厥人。在語言上是一個大語系,叫「阿爾泰語族」,語言特徵屬黏著語系,所以有語言學家也將、日本語、朝鮮語也列在這個語系。古代漢語發音的東胡,音近於通古斯(Tungus),因此通古斯有可能就是古代的東胡民族。通古斯的稱呼,據說起源古匈奴人。西方學者考證,通古斯一詞的來是操突厥語的西伯利亞雅庫特人對居住在蒙古大興安嶺地區鄂温克族的稱呼,意思是「豬」、「養豬的人」。所以講所謂的「通古斯野豬皮」,是有所根據的,並非單純的情緒性字眼。

 

澳洲土著.jpg

圖三.澳大利亞土著

 

「滿州官話,胡言胡語」


我們常聽人在講,哪個漢語支系是古漢語的。北方人笑南方人「南蠻鴃舌」,意思是南方人講話像鳥語似的,聽不懂。南方人則反譏「北方胡語」,意思是北方人講的根本不是漢語,現今中國的普通話又被稱為「胡普」或者「滿州官話」。因為語言學是需要專章討論,所以就不深究了。北方人為了維持這個普通話的「通語」地位,當然也有很多的反駁見解。比如古漢語有「平、上、去、入」四個聲調,現在的普通話,入聲已經消失,而南方的各漢語支系大多都還保留折入聲聲調,連原本被劃在北方官話範圍的「晉語(山西話)」,現在語言學者劃出獨立,就是因為還保留著入聲。北方胡語是因為五胡亂華、蒙古、滿州的兩次亡國,政治中心都在北方,尤其是北京地區。


唐代《河湟有感》:「一自蕭關起戰塵,河湟隔斷異鄉春。 漢兒盡作胡兒語,卻向城頭罵漢人。」


歷史上,中國北方長期受阿爾泰民族統治,所以北方話也就難免被阿爾泰化,從而丟失了大部分漢語方言所具備的特 征,還帶進來某些外族口音。比如大部分漢語分尖團音,普通話就不分;大部分漢語方言區分入聲和非入聲,普通話就不分;普通話的聲調有四聲:陰平、陽平、陰 上、陰去,而漢語的聲調分為八聲:陰平、陽平、陰上、陽上、陰去、陽去、陰入、陽入;普通話的輕聲,實際就是聲調丟失,這種現象是母語無聲調的蒙古人留下 的特徵;普通話中的兒化音非常多,也是其他方言所沒有的。現在普通話與漢語相去甚遠實際早就是漢語語言學的共識。這個不是新聞,常識而已。比如,現在普通 話只有平上去三聲四韻,實際上漢語為平上去入四聲八韻。還有,漢語無捲舌音,但有大量閉音節字,而普通話則有大量捲舌音,而無閉音節字。

 

北漢C.jpg

圖四.單倍群C3

 

單倍群C3


好了,上述都是許多人對北方官話的質疑,至於是不是客觀合理,這可得另文討論。不過最有科學性的,當然還是要借助「分子人類學」DNA的驗證。之前提過父系Y染色體單倍型O,分化成漢藏緬語族、苗瑤語族、壯傣(百越)語族、南亞(孟高棉)語族、南島語系,其實包括日本人、韓國人也都是以O單倍型的為主。那北方的蒙古、滿州...等等通古斯族的呢?這些北亞洲南緣的通斯族,因為自古與漢藏民族接壤,除了文化接觸外,這些遊牧民族還有劫掠的傳統習俗,尤其最主要的還是長期統治過整個東亞大陸過,所以當然也帶有或多或少的單倍型O,但是這些通古斯族體內的基因還是來自古亞洲的單倍型C。之前也提過,最早從非洲走到東亞的智人的單倍群C跟D被稱為「古亞洲人」。D的代表人群是印度洋的安達曼群的土著尼格利陀人,又稱矮黑人;C的代表人群是澳洲土著,有稱為澳棕人種,長顱、突頜、厚唇、寬鼻,鼻根低塌,毛髮濃密。


單倍群C在亞洲的分布極廣,甚至遠達到美洲。亞洲北部的遊牧遊獵民族--通古斯,竟然也是以單倍群C為主,所以除了「通古斯野豬皮」,又被謔稱為「北馬來」。像圖表裡,蒙古族人的光C3就超過了50%,東北的滿州系20%到60幾%,哈薩克更高達75%。這些北方胡族,可能都還有C的的支系C1、C2。圖表裡並列的還有中國北方所謂的各地漢族,其中遼寧漢族的C3超過20%,幾乎跟滿州、朝鮮相當了。有趣的是這些所謂北方漢族,少列了北京跟河北的漢族。滿清帝國的直隸本部,蒙古的大都,女真金國的中督大興府,契丹寮國的南院陪都,就算北京南北匯雜,但老本地人,C3可能不會比遼寧的低。也沒有列中國南方各地漢人,最南的就到安徽,南方漢族C3的比例都不高,列出來不具太大意義。


不論是從歷史文獻、歷史發生學、語言比較學、分子人類學....等等主客觀條件來看,所謂北方漢族,也就是講雖然從語言、風俗、血緣來看,還是保有一定單倍群O的漢藏語族特性,但實際上確實遭受到北方東胡各族相當程度的侵蝕。別忘了,這些阿爾泰語系通古斯民族,在未侵入漢藏地域前,已經或多或少就融合了單倍群O的成分,所以實際北方胡族對北方漢族的影響可能比圖表所顯示的要來得劇烈。


所以講南方是「馬來猴子」,這並非空穴來風,因為所謂的「馬來」本就是以單倍群O為主的血緣民族。講北方是「通古斯野豬皮」,更是有所本的。因此所謂「中國豬」、「支那豬」、「外省豬」、「老胡仔(老胡亞)」,這是有客觀根據的科學證明的,絕非單純情緒性的字眼。

 

 

文章:   版主試論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ovepuppy999 的頭像
    lovepuppy999

    河洛人----*海洋的子民*

    lovepuppy99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