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郭弘斌
  編著



一七八六年(乾隆五十一年)十一月二十七日,林爽文在彰化舉起反清旗幟,其後莊大田在南部響應,革命抗清之事風起雲湧,北至艋舺竹塹,南抵鳳山,台灣全部投入抗清,在戰火之下,又戰敗受到大量屠殺,尤其是台灣中部平原農業開發的精華地區,受害更烈,人民財產、生命,遭受空前大摧殘。反清歷時首尾三年,武力革命時期計一年三個月,整個台灣全都抗清。滿清數度增兵台灣,更調動滿清國當時最精銳的部隊「四川屯番」及各省之精銳。將全國最傑出、最有權力的將領福康安及海蘭察派來台灣主持戰役,全清國最精銳的將官-百多名以勇稱的巴圖魯侍衛章京,來台大力血腥屠殺。在滿清據台二一三年中「林爽文大革命」、「朱一貴事件」及「戴潮春事件」是三件大型的農民起義抗清的革命事件。

台灣在滿清二百一十三年的統治史中,農民革命疊起。大型的革命就不下三、四十次。現有有史可稽的民變案件高達一百三十八件之多,當時的諺語「三年一小反,五年一大反」,其時應說成「日日皆反」。為何造成這種現象,「反清」的原因很多,若了解台灣歷史,就知道是「官逼民反」,「官激民變」。

從另一角度來看,這些革命事件,不管大小,結果常遭受到大規模無情的殺戮,尤其是在革命之後,滿清絕不放過一個。整個台灣遭受到摧殘,社會進停滯,人民生命不分良賤的大量死亡,經濟凋殘,農田荒廢以至大量破壞,典章文物大都焚於戰火,先民費盡心血的社會,卻因大屠殺造成這個歷史軌跡是如此令人心寒。





反清一三八事件的性質



以上一百三十八件反清、民變案件 ,依其性質畫分為三種。

第一種是台灣人(台灣本地人)以的反清事件,計有八十三件。 反清事件是以對清政府的卑劣行事而形成的反清,是政治因素居多,在投訴無門的情況下,以卵擊石不計後果,而訴之以武力解決。關於這種的反清起義事件,其形成之因有人稱是「台灣人原為鄭成功父子統治,降清後,滿清官吏的腐敗,不得不思念過去的好處,所以起而抗清。 這八十三案之中大部和鄭成功、陳永華所創立的洪門天地會地下組織有關,況且有一部分是由天地會發動並直接指揮的。

第二種是先住民(原住民)各族的抗官事件,十七件 反清事件是先住民(原住民)對外來統治者表現出如飛蛾撲火勇敢抗拒,令人可歌可泣的血淚事件。

第三種是是分類械鬥事件三十八件 是以族群間的武裝械鬥,這是受到滿清統治者以分化手段,將台灣人區分為閩、粵,再分為漳、泉,客(粵)使其相互砍殺,這樣的分化方法可使台灣人對滿清政府的不滿轉移方向。滿清官員又可逃脫反清的大逆案件,減少自己無能的管理。


因此,在滿清統治下的台灣歷史,就是一部可歌可泣的「殖民地人民抗外革命史」。這都是歷代勇敢的台灣人所共同劃下不可磨滅的痕跡。






反清的目標



1. 反清復明 滿清在施琅佔台後即下令全台男子必需薙?,就是放棄三千年漢人傳統的髮式,而改用落後民族的?型。在中國也曾為此極力反對並有不少人為此犧牲,但很快就屈服了。此事強加在台灣人開拓者的身上,台灣開拓者承繼了鄭氏所種下「滅清復明」的漢人想法,久久不為所曲。所以,對於新到的統治者乃以此反清的觀點而起來反抗革命,所以滿清據台後,產生了極多的反抗,為中國本土所沒有的,滿清也為此將台灣視為敵境。在一六九六年(康熙三五年),就發生吳球起義的事件。再經過五年,於一七○一年(康熙四○年)又見到劉卻的起義。


2. 反清並不復明 滿清在台灣的統治隨時間的經過,台灣本地人的反清復明思想也而漸漸消失。 代之而起的是因外來統治者將台灣視為敵境所定下的輪調制度、班兵制度下,因而產生的反抗。從台灣本地人看來,這是「外位人」對本地人的欺壓,而且這些「外位人」的統治者,隨著在台統治機構漸趨鞏固,他們對台灣的差別政策也愈加厲害,官員及爪牙也變本加厲的橫行霸道。這樣,「外來人」統治者所施展的虐政和苛求逐漸超過為人所能容忍的限度,因此,台灣本地人自然而然的爆發出出流血的革命鬥爭,這不懼強權勇敢的台灣人,不計自已的力量在一七二一年(康熙六○年),發出令滿清政府手忙腳亂的朱一貴全台灣大革命。朱一貴起義,僅七日而擴及台灣全島,建年號為「永和」,與清兵在各地展開戰鬥將近一年。


3. 自立王朝(本地人意識的抬頭) 乾隆.嘉慶年間即距離滿清據台後一百年,移居至台灣本地人人口增加,同時在「外位人」即唐山人統治者貪得無厭,對台灣居民實施暴政,毫無選擇台灣本地人不論自己的力量的薄弱,也勇敢地站出來反抗,所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事就發生在此時。只要有人舉起反抗的火炬,立即波及台灣全島,接而成為全面性的大暴動。其中,最大的台灣本地人武裝起義事件,是一七八六年(乾隆五十一年)的「林爽文大革命」。台灣本地人自立思想的興起,對滿清政府加以痛擊,引起滿清數度從本土調來中國最精銳的軍隊,而加以大肆屠殺。 如此,在大革命起義和大屠殺反復重演的過程中,被統治的台灣本地人乃以莫大的流血為代價,更加了解台灣本地人與唐山人的區分,及統治者與被統治者,所以自然而然產生本地人的共感和意識。 林爽文大革命起義後,所繼起的「反唐山」大革命,這是立即發展至全台灣的大規模武裝起義。林爽文與朱一貴革命相隔六十五年,復明的意識已經淡薄,林是為官府所迫而起兵,建年號「順天」,革命一年有餘,即發出了台灣獨立的先聲。


4. 經濟因素反清 以林爽文革命為界,後來的起義事件比較偏重於經濟性訴求。台灣開拓者(本地人)(佔大多數人的基層即農民)對於外來統治者(唐山人)的抗暴革命,除了政治壓迫之外,乃隨著時代的遷移,經濟剝削也逐漸成為其直接的導火線。例如,

甲、 林爽文大革命被鎮壓後,張丙於一八三二年領導飢民起來反抗貪官勾結奸商把米穀偷運出境的。
乙、 郭光侯起義事件於一八四三年因滿清政府把地賦從本色(穀納制)改為改折(折銀納殼制)時,從中國派來的貪官以譎詐的方式,向台灣本地人剝削無度,所以起來反抗。
丙、 施九緞於一八八八年(光緒十四年)因彰化知縣.李嘉棠藉口劉銘傳清丈土地,加以苛捐,人民不堪貪官的壓榨,由鹿港人施九緞領導,以武力千人圍城,要求燒燬丈單,與統領林朝棟率領的清軍戰於城外,被殺戮不少。 
在滿清的文件中有記述「戴潮春,起義三年,台地道鎮皆殉難,知縣洪疏琛亦積勞病故,爾時北至大甲,南至嘉義一縣,地方盜賊(本地人)蜂起,比較林爽文為烈。」 戴潮春之抗清就是以台灣中部為中心攻防達三年之久。鎮壓這些事件,滿清的駐台班兵部隊根本沒有戰鬥力,每次台灣革命必需從中國多次調來大批最精銳軍隊來鎮壓。



一七二一年的朱一貴起義、一七八六年的林爽文革命、一八六二年 的戴潮春之抗清,被稱為滿清統治下台灣的三大「革命案」。朱一貴起義,僅七日而擴及台灣全島,以反清復明為口號、建年號為「永和」,與清兵在各地展開戰鬥將近一年。林爽文革命曾建立獨立政權年號「順天」。戴潮春之抗清是以台灣中部為中心攻防達三年之久。滿清鎮壓這些革命起義事件,每次都必由中國本土調動最精銳部隊前來支援,方可消滅革命起義。


因此,在滿清統治下的歷史過程,不但是一部移民史及開拓史,這都是勇敢的台灣人在滿清據台二一三年中的「殖民地人民抗外革命史」。




一七二一年台灣民族英雄朱一貴大革命



朱一貴生於一六九○年(清康熙二十九年)即清統治台灣的第七年,少年時名「祖」,二十歲來台,來台之後他經常見到滿清政府的官員都是貪官污吏急徵暴虐,使得民怨沸騰。在如此環境中不得不變成反清份子,後移居內門鄉鴨母寮(今高雄縣內門鄉),是介於台灣、鳳山兩縣之間,地勢險阻。以養鴨為業,任俠好客,有「小孟嘗」、「鴨母王」之稱,與草莽群雄來往頻繁,每每宰鴨煮酒待客,痛談被滿清統治之恨,暗中結盟,伺機準備起義反清復明。

一七二○年(康熙五十九年),適遭大地震和兇荒一起襲來,人心惶惶,謠言四起,以為亂兆,社會動盪。滿清在台官員文恬武戲,地方官吏只知圖利,駐台之兵也腐化不堪。又在次年即一七二一年(康熙六十年)春,鳳山縣令出缺,台灣知府王珍為了私利,派遣其次子為鳳山知縣,並掌握實權。因派出的目的就是公然來污錢,運用官職的方便,進行大規模貪婪的私人利益。所以王珍及其子立即對轄下的廣大百姓嚴其苛徵重斂,他向百姓無休止攤派各種苛捐雜稅,怨聲四起。是年台灣地震,引起海水泛漲,民間謝神唱戲,王珍以「無故結拜」為理由,捕四十多人。又人民入山砍竹,王珍以「違禁」為理由,又抓二百多人。這些被官府所抓的人,若交了錢就放人,不交錢則打四十大板,並驅逐過海,攆回原籍。民間所擁有的耕牛、糖鋪,若要使用則必須交錢方許可營用。這種滿清官員的騷擾,台灣人民如何忍受,所以民怨四起。 一月台灣知府四處捕殺天地會結盟結會者,三月天地會幹部黃殿、吳外、翁飛虎、李勇等十六人在朱一貴家會商革命起義。


一七二一年(康熙六十年)四月十九日,眾人推朱為盟主,焚表結盟,樹立黃旗,製「大元帥朱」旗幟,又稱「中興大元帥」,正式發動革命,參加者愈來愈多,數小時之間,得一千餘人。時朱一貴年三十。是夜以民間無訓練、無組織的群眾,進攻岡山之塘汛 ,滿清兵逃走,繳獲鳥槍、藤牌十數件。馬上擴大攻擊,又攻占新園汛、南路營、諸羅山、埤頭汛、濱榔林汛、下淡水汛等營汛,奪取了武器。壯大革命聲勢。 此時南路各地,亦相繼響應,參加者都是被滿清政府所壓迫的基層人民,只起義數日即有二萬人參加,並對台灣府城進兵。

台灣本地人集體以武力反唐山抗清,殺滿清官員這種警報突然傳進台南府治,滿清官員不知所措。 台灣鎮總兵.歐陽凱應急下命遊擊.周應龍來援,其部下的把總.張文學被朱一貴打敗,都拋下武器而逃。

朱一貴一開始就獲得民眾的支持,勢如破竹趁機攻佔大湖。同時在下淡水溪檳榔林(內埔庄)的客家人杜君英,見到朱一貴的抗清,感到同樣身受滿清高壓統治,也立即響應朱一貴的革命並率同族數百人以武力行動。杜君英乃先攻破下淡水汛之後,與朱一貴會師,合攻周應龍於赤山,殺其千總,擒其把總,二十七日攻陷縣治鳳山,迫使守備馬定國自殺。

朱一貴率四萬大軍,其中含有杜君英等人,於三十日攻打台南府城。分巡台廈兵備道.梁文火宣,台灣知府.王珍,海防同知.王禮,台灣知縣.吳觀域,諸羅知縣.朱夔等住城的文武官員攜眷而由台江(安平港)駕舟先遁逃至澎湖,兵亦相率竄逃。南路參將.苗景龍敗走至萬丹,為朱一貴軍首領郭國正所殺。總兵.歐陽凱,安平水師副將.許雲,北路參將.羅萬倉,安平水師遊擊.游崇功等尚保有軍力,但也不知如何對抗這一群憤怒的台灣本地人。

五月一日朱一貴終於攻下府城,清軍的把總楊泰見大勢所趨,刺殺總兵.歐陽凱而投降朱一貴。清軍守備胡忠義、千總蔣子龍、把總林彥、石琳被擊斃。其他把總.千總.游擊.守備等被俘殺者甚多。朱一貴佔有台灣府城之後,立即開府庫,收貨幣,出示安民,禁止殺掠,更獲得民眾好感。同在五月一日,諸羅縣治亦被賴池.張岳所率領的革命義民軍攻陷,守城的北路參將.羅萬倉為革命義民軍所殺,如此這群為眾人所憤的貪官污吏,眾人毫不猶疑下手即殺。

如此,自朱一貴揭竿起義以來,僅過十三天(自四月十九日揭竿起義至五月一日共計十三天),全台灣島(台灣.鳳山.諸羅三縣)幾乎全部都落入起義革命軍手裡,其餘,只有留下北路淡水地區未經攻克而已。這就是全民起來抗暴的具體現象,由此可知滿清在台灣的統治是如何受到台灣人的怨恨,等到這一天,在台灣各地的人,不論是否有武器,拿起鋤頭、鐮刀、菜刀、竹桿,不計成果,就攻向滿清的官屬衙門。

五月初,朱一貴攻下府城(今台南),國號大明,年號「永和」,大家不約而同將那滿人的衣著即旗裝脫下、長辮剪斷,恢復明朝時的服裝及傳統漢人的髮式。於是朱一貴乃開赤崁樓,獲得鎗砲武器甚多,眾見台灣全島業已光復,進一步建立以「永和」為名的新朝代,承襲明朝的制度,並祭拜天地、列祖列宗及延平郡王鄭成功。同時大封諸將四十餘人﹔發布文告,號令天下。全體起義人士尊奉朱一貴為「中興王」,並封各地民軍領袖為平台國公、開台將軍、鎮國將軍、內閣科部、巡街御史等。朱一貴居於道署為「王府」。五月上旬又有數萬人投奔起義軍。到最高峰時,參加起義人數達三十萬人。

攻克府城不久,因朱一貴所定軍律甚嚴,每到一地,安民告示,嚴禁殺掠。此時杜君英要求封其兒子杜會三為王,但朱一貴不允,杜君英即懷恨,憤而率領其同族部屬,渡過虎尾溪,並駐紮貓兒干以觀望形勢。同時在下水莊粵籍客家的候觀德、李直三等人,忘了自己也是受盡滿清欺壓的台灣人。受了滿清人員的分化,為了小利轉向,竟聯絡各客家莊,甘自低首,忘了自已也是台灣的主人,立於作客的立場,忘了多年的屈辱,再度成為滿清的奴隸。以樹立「大清義民旗」的方法,向滿清搖尾乞憐。

另一方面在中國本土,閩浙總督.覺羅滿保接到台灣急變的警報,除了奏報清廷外,另一方面也親自兼程趕赴廈門,先派大約一千七百餘名士兵前往淡水援助。即派福建水師提督.施世驃(施琅之子)和南澳總鎮兵.藍廷珍率兵一萬二千人和兵船六百,趕赴台灣。

滿清從中國派來的施,藍二將先會師於澎湖,再於六月十日分二路進發澎湖,六月十六日黎明抵達鹿耳門。朱一貴派蘇天威防守,蘇天威見滿清援軍到來,以砲擊之,不幸砲台的彈藥庫被清軍擊中爆炸,蘇天威退守安平。雙方血戰七日,朱一貴部不敵只得退守台南府城。

朱一貴不顧敵勢兇猛,即日派翁飛虎.張阿山.顏子京.楊來等首領,帶兵八千再赴安平向清軍反攻。翌日,加派李勇.吳外.郭國正等增兵數萬,與清軍死戰於二輥身。清方水師提督.施世驃率兵由七鯤鯓打入府治的南郊,藍廷珍率五千水師自西港仔登陸。陳策率援淡水之兵,南下諸羅與滿清大軍會合。

六月二十一日,施世驃.藍廷珍分兵來攻府城,朱一貴親自率領革命義民軍出城應戰。可是,敵我火力懸殊,朱一貴及革命義民軍苦鬥終日 終於退出府城,退守大目降。同在此時,鳳山亦為清軍所佔。


當朱一貴及革命義民軍與中國派來的大軍大戰退守大目降時,藍廷珍以分化的技倆,用官職、銀兩、撫卹、祀典、免租稅、建忠義亭、及頒匾表揚等方式向台灣人民誘騙。很可惜駐紮虎尾溪北之杜君英居然上釣,自視為機會到了,向滿清表達自甘為奴。所以率部降清,並反襲朱一貴。同時召集下淡水溪的別派客家人侯觀德、李直三等人,同舉「大清義民」之旗,失去了台灣人的立場,甘願為台奸,並掩護清軍而從背面攻擊朱一貴軍。這就是中了滿清的以漢制漢的圈套,這也是分化政策的具體事實。 於是,朱一貴及其革命義民軍因此戰敗。

朱一貴敗走灣里溪,再轉於水溝尾(嘉義縣),而入民房索食。莊民楊石善暗通藍廷珍,以酒醉之,計縛朱一貴,黑夜以牛車載赴八掌溪,解至施世驃營旅。


藍廷珍見朱一貴長立不跪罵道 : 「朝廷深仁厚澤,待你不薄,為何造反?」

朱一貴回答:「我乃大明臣子,興義師光復國族,何能說是造反,你乃堂堂漢人,竟甘心為清帝走狗,才是真正的造反。」
於是藍廷珍令人敲朱一貴的足踝,以至不能站立。同時被捕的翁飛虎也展出台灣人的英雄本色,不屈不降寧可拋棄生命也不願為滿清走狗。


台灣民族英雄朱一貴與同志多數,遂被檻送於北京,受刑吏審訊,盡被磔死於異邦。

另一方面,向滿清示好的杜君英及其子杜會三,為了官銜降敵,又出兵攻打朱一貴的背後,立下了對滿清的巨大貢獻的走狗,自以為將可得官職,竊竊自喜,結果被騙往廈門,同被清吏解赴北京。父子二人同時被斬頭。如果早知如此何必當初叛朱一貴而降清,在歷史上被冠以台奸之名。

滿清再度重掌台灣的統治權,於是全面施展報復的殺戮,凡是參加武裝起義的諸先烈也先後就縛,其他尚波及無辜的民眾甚多。就是歸順滿清的杜君英、侯觀德、李直三之家鄉,雖然在後來全部背叛朱一貴並為滿清出力從背後攻殺朱一貴的部隊,但滿清官員得勢後只記得這些客家籍的人也是台灣反清人物,所以也歸入報復殺戮的對象。這就是杜君英等始料未及。


朱一貴起義被鎮壓之後,滿清學到一事即是分化台灣人就可防止再次的革命。如何全面性的分化台灣人,於是施世驃以客家人偏袒清軍為理由,奏准解除客家人來台限制,其實客家人業已大量來台。但錦上添花是藉以策動河洛人和客家人分裂相鬥,以資「分而治之」。泉州人、漳州人、福州人及客家人同樣地遭受滿清的壓制是禁止來台,客家人來台人數較少的根本理由是在福建客家人大都居於內陸,來台灣較不方便所以人數自然少。所以居於沿海的泉州、漳州、福州人成為台灣的主流。其中值得注意的是福州人並沒有遭受到滿清官員的分化所以福州人的後裔全部如同泉州人漳州人皆成為台灣的主人。 這次施世驃解除客家人來台限制其實際的意義是在鼓勵人數少的客家人多多來台,以客與主的區分,將造成一個不團結的台灣做下伏筆。


西元一七二二年(康熙六十一年)二月二十二日,朱一貴、李勇、吳外、陳印、張阿山等人,被五馬分屍裂骸而死,親屬一同罹難,朱享年卅二歲,鄉民傳聞他死後被封為「台南州城隍綏靖侯」,在台南市小南門城隍廟被祀為主神,內門朱一貴起義發源地「鴨母寮」,卻至一九九八年才正式落成奉祀。
全台唯一的「鴨母王祠」,經過二百七十六年正式落成,在內門鄉。



到了二十一世紀台灣高雄縣內門鄉長 龔文雄對朱一貴的讚頌詞如下:


他是羅漢門人的光榮.............

他有臨危不苟 勇往直前的民族氣慨

就像將軍山一般的雄偉高壯

二層行溪一樣的遠遠流長

 


滿清對朱一貴起義得所得到統治理念



1. 滿清政府看到台灣人有客家人與河洛人的區別,可以大加分化,如此滿清的統治將可輕鬆許多。

2. 滿清政府對從福建派來台灣的軍隊綠營軍,在朱一貴起義中並沒有加入台灣反清的行列。這件事加深了班兵制度及不攜眷的正確性,即是將派到台灣的官員、軍士任期短及將其家眷視為人質,這是上策。


滿清統治者對朱一貴革命起義結束後,問題處理不當有:

1. 對貪官污吏並無處置,造成下次及無數次人民抗清的因素。

2. 屠殺台灣人,造成唐山人與本地人的對立。

3. 只知高壓,不知疏導,成為下次革命的隱憂。

4. 對稅制、駐軍、政府官員的任期、不準攜眷、禁止海上貿易、禁止人民渡台的措施,乃不思悔改。




台灣民族英雄林爽文大革命(一七八六年)



滿清政府將台灣以統治敵境的心態來處理,所以自然而然以虐政和苛稅加於台灣本地人的身上。因此,台灣本地人也不得不成立組成各種的「會」,藉以保護自己。這些台灣本地人的「會」,有的是由幾個村莊結成一種互保互衛的攻守同盟組織較大,同時也有由個人組成或由幾宗族結合而成的神明會、爐主會等較小的組織。但是組織最健全、規模最大的就是「天地會」。這種會是鄭成功、陳永華所創立的洪門天地會所延續下來的,也就是百年前就有的抗清組織。滿清對任何有組織的結黨是絕對禁止的,所以天地會是以地下組織的方式組成抗拒貪婪成性的大小滿清官員。 

天地會的盟友遍佈全台灣。這個組織到了二十世紀初,也就是距鄭成功死後二百五十年,中華民國的創立者孫文就是運用天地會,對滿清革命而獲得成功的。在滿清統治台灣二百一十三年間的虐政與苛稅之下,台灣本地人社會中普遍存有「天地會」的組織,並且各設據點,盟友眾多。


林爽文之父林勤,在中國生活困苦,於一七七三年(乾隆三十八年)攜家眷渡過黑水溝來到台灣,定居在彰化縣大里杙莊,藍興堡(台中縣阿罩霧.今之霧峰),大里杙莊近高山地區。來台之後以耕田、趕車為業,努力生產,於是就有了積蓄。林爽文也曾任彰化縣捕,人緣佳結識各路英雄。當時,台灣經過勤墾經營和水利農業改革(請參閱p62八堡圳),人口增多,糧食豐富。一七七四年(乾隆三十九年)林爽文成為台灣天地會的北路領袖。

一七八六至一七八八(乾隆五十一年至五十三年),台灣爆發滿清據台時期規模最大、範圍最廣的農民革命起義事件,滿清多次由中國派遣軍隊來台,不能平息革命,最後集合全中國各省最精銳的部隊,傾全國之力來台。乾隆皇帝為此項軍事戰勝利,定位在其一生中的「十全武功」之一,為此自稱為「十全老人」,可見滿清為台灣民間的革命起義讓居在北京的政府傷透腦筋。 大革命義軍的領袖就是彰化縣大里杙莊的林爽文,他成為天地會盟主後發動革命,鳳山縣的天地會南路盟主莊大田也起來革命,南北相互相呼應,其聲勢極為浩大。


滿清據台時期因視台灣為異域、為敵境,其所派來的官吏個個貪得無厭無,政府腐敗,貪官橫行。當時台灣府是的官員有如下的形容:

「貪婪之吏,以宦為賈,舞弄文墨,剝民脂膏,三年報罷,滿載而歸」
既然官員以剝削台灣人民為業,以獲得金錢為榮,所以台灣知府孫景燧任意虧缺國庫,以公肥私。總兵柴大紀任職兩年,貪污所獲達,"金銀五、六萬兩"。

全體的台灣本地人眼見如此貪官,廣大人民自然而然對據台的滿清王朝的懷恨在心。自然自求多福,趨向天地會,其組織在台灣迅速擴大,入會人數不斷增加。許多困苦及不滿現實的民眾紛紛入會。天地會原本是延平郡王鄭成功所創,以反清復明為宗旨,從台灣散佈到中國長江以南,以致全國。 

在彰化之劉升、陳泮、王勳(王芬)、諸羅之楊光勳、黃鍾、張烈、淡水之王作、林小文,遠至鳳山,多人加入天地會,立盟約,有事相救援。這一群勇敢的台灣人聚集達萬人之多。當然滿清政府是一如往常,只顧括錢其他事不關已是不用知道的。 一七八三年(乾隆四十八年),有一位嚴撰(嚴煙)自福建平和來台灣,也來傳佈天地會教義,倡導「反清復明」,林爽文禮遇侍之。

一七八六年(五十一年)秋七月,台灣道李永福、知府孫景燧得知天地會的活動暴光,就密命所屬兵營前往緝捕。 石榴班汛把總陳和將天地會的黃鍾拘捕,並押解到諸羅。

同時天地會的楊光勳與其弟弟楊媽世不和,楊媽世自行設立「雷光會」,組織結黨以對抗。 攝縣事董啟埏原本應捉拿有組織的楊媽世及楊光勳。是滿清官吏卻逮捕楊光勳的父親楊文麟。威脅楊文麟交出其子楊光勳。此時滿清軍把總陳和又拘捕天地會的張烈。是夜滿清把總陳和將兩要犯夜宿於斗六 門,天地會認為機不可失將滿清把總陳和殺死,劫走天地會黨員。 總兵柴大紀接報自已的軍士被殺,要犯被劫,就與台灣道李永福等人整兵齊赴諸羅,認為諸羅全都是反清天地會人士,並放縱兵士當街隨便拘捕數十人以充數。

此時天地會為了掩飾,將革命黨人所組成的「天地會」改為「添弟會」以矯飾。並以楊光勳、楊媽世兄弟不睦為理由,歸罪於楊文麟一家,一如以往滿清官員士兵找到了對象就將楊文麟的財產全部洗劫一空。 此事從中國內地派來的按察使李永祺來臺勘審,也以歸罪於楊文麟一家定案而上奏。定獄。

在滿清政府下令解散天地會,到處搜捕該會會員,並借此機會,有理由向民間公然燒殺搶奪,中飽私囊,並也濫殺無辜。此時諸羅已成人間地獄。 天地會黨人林泮、林領等人不得不從諸羅(嘉義)移居至大里(台中縣)。十一月初旬,柴大紀北巡,至彰化。滿清理番同知長庚請柴大紀派兵駐守彰化,但是柴大紀不允而歸,知府孫景燧得知以捕捉天地會員有利可圖,於是派兵進駐彰化,命知縣俞峻和游擊耿肚文進駐大墩(今台中市)。大墩離大里杙僅七里,地約今日之台中市,當時清廷由知縣俞峻、副將赫生額、游擊耿世文等率兵三百進討駐此。先放火燒幾個村莊來恐嚇、威脅本地人無辜婦孺,號泣於道。。各地盟友接到警報,紛紛趕到大里杙,企圖籌謀反抗。

十一月二十五日,彰化知縣.俞峻,北路副將.赫生額,游擊.耿世文等滿清政府官員,見楊文麟之財產可以明目張膽洗劫,所以就發動捉捕天地會黨人,並率兵駐營大墩(大里杙之鄰村,今之台中市),肆意捕獲無辜百姓,並放火焚燒民房。因為這樣的貪官橫行,林爽文眼見盟友及一般居民的憤怒到極點,又天地會是以除貪抗清為目標。終在一七八六年(乾隆五十一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夜被迫率眾起來抗暴,即時攻入大墩,盡殺此地的文武官員。十一月二十九日旋攻陷彰化縣城,殺知府.孫景燧、理番同知長庚、攝縣事劉亭基、都司王宗武、署典史馮啟宗。及文武官員數十人,知縣俞峻,游擊耿世文等亦被殺之。竹塹的王作、王勳(王芬)即響應彰化方面的起義,率眾襲擊清軍,革命義民軍於十二月一日攻佔竹塹街。殺竹塹巡檢張芝馨。起兵僅五日就擴及至竹塹街,可見滿清在台的官員從南至北受到全台灣人的唾棄,林爽文登高一呼,全台響應,在此又可証明滿清一貫統治台灣的方法就如前述的以敵境、敵民的方式治台。


十二月,林爽文在彰化城內,被擁為「盟主」,改元「順天」,創建台灣農民革命政權的獨立王國。以駐竹塹的王作為征北大元帥,王勳(王芬) 為平海大將軍,劉懷清為知縣,劉士賢為北路海防同知。林爽文的台灣革命義軍發兵攻諸羅,十二月六日再攻破諸羅縣,殺攝縣事.董啟蜒,原署縣事.唐鎰,其他典史鍾燕超、左營游擊李中揚及台灣道幕友沈謙、沈七等貪官全部正法。 諸羅為台南府治的門戶,諸羅破則台南府治垂手可得。而是時各處響應,斗六門、南投、貓霧俱破,殺縣丞周大綸、陳聖傳、巡檢渠永湜。


林爽文派偏師王作為征北大元帥,經略當時未全開發的廣大淡水廳(今新竹以北)地帶。攻占淡水,滿清護淡水同知程峻自殺。平日欺壓百姓,當場臨危無法守城,在十二月十三日敗死在義民之手。
消息傳至南投.斗六各地人民也立刻加入反清行列。如此僅數日全台,除了台南府城及鹿港外,盡歸革命民軍之手。當時滿清的分化工作使鹿港的泉州系漢人,與大里的漳州系漢人不合有族群械鬥,對林爽文的起義竟然視為械鬥的延伸,失去了台灣人的立場,甘願繼續成為滿清的奴隸。


林爽文的革命義軍雖是農民子弟軍,沒有正規的軍事訓練與組織,但是以同是本地人的心境,所到之處,與地方百姓和睦相處,不像滿清軍隊藉機搶奪民間財物。林爽文並反復發布告示:

一. 反清是為剿除貪官污吏。凡貪官污吏,皆依法處死,沒收財產以供軍需和濟貧。
二. 對革命軍嚴令不許"妄殺一人,混取一物",犯者"按法究治,決不姑寬"。
三. 消除滿清的分化,申明無論閩粵民番,一視同仁,共同完成革命。


未幾而鳳山莊大田起義,莊大田為首在南部是天地會的首領,他也不甘人後立即有數千人參加反清。莊大田也平和縣人,於一七四二年(乾隆七年)渡台,種田為業。一七八七年(乾隆五十二年)正月,莊大田率南路起義軍攻打鳳山縣城。一如其他滿清軍南路營參將胡圖里只聽到義軍攻來,並不守城也不照顧同袍,立刻逃亡。鳳山縣滿清千總丁得秋、把總許得升等戰死。莊大田攻佔了鳳山後,捕獲知縣湯大紳於是公開在鳳山縣群眾之前,列數貪贓枉法之事後就地正法,全民歡呼。接著,南、北兩路義軍乘勝進兵台灣府城(今台南市)。這時的南北義軍,"號稱十萬",控制著除府城和鹿耳門外的西部廣大地區。


林爽文自率兵征伐,旬日之間,連破諸羅(嘉義)、斗六門、南投、貓霧梀等城鎮,席捲彰化、諸羅等大片地區,直迫台南府城。十二月十三日,莊大田起兵響應,破鳳山城,南北二軍,合圍府城。滿清方面的海防同知楊廷理兼府事,召募在台南府城的本地人,這群受分化後並以為「義勇」為名,替滿清政權修城柵。楊廷理並遣人員渡海向中國滿清告急。


滿清總兵柴大紀懼戰於鹽埕橋,以公文要游擊蔡攀龍率澎湖兵七百,駐桶盤棧;而林爽文之軍已據大穆降,距城二十里,循山行,可達南路。滿清楊廷理與守備王天植伐之。千總沈瑞先行,戰林爽文於大灣而死。楊廷理、王天植受圍危急,但棄城突圍而出。林爽文之軍隨後逐之,並且立即遂圍府治。當時清兵疲怠,全靠各城親滿清義民助陣,可惜府城竟不能入。
(上圖即為在鹿港的福臨宮,為尊崇天地會林爽文的平海大將軍王勳(王芬)所建立的廟宇。)


起義軍的迅猛發展,引起滿清政權的驚恐,立即在中國內地調派最強悍的兵將前往台灣鎮壓。福建總督常青聞台灣人民全面起義,急調水陸二支大軍赴泉州,常青為林爽文革命起義後由中國主導滿清政府征台的指揮領導者。在一七八七年(乾隆五十二年)正月,派出水師提督黃仕簡率金門、銅山之兵二千由台南地區的鹿耳門登陸台灣,陸路提督任承恩統提標長福、興化之兵二千至台灣中部的鹿港登陸,共計四千名福建兵馳援台灣清軍。
其他中國福建的海壇鎮總兵郝壯猷、副將徐鼎士也派兵來台。滿清水師提督黃仕簡命柴大紀取諸羅。而海壇總邱郝壯猷南出二十里即遭受阻止;頓兵五十日,不敢與革命軍接觸,最後到達鳳山時,才發現鳳山城已無革命軍守,所以招民復業,革命黨人也乘機混入鳳山城,當然滿清官員是根本不知道的。

三月初十日,林爽文的革命軍再攻入鳳山,鳳山光復。據守在鳳山的滿清福寧游擊延山、安平游擊鄭嵩、同知王雋均死,郝壯猷逃至台南府。任承恩逃至鹿港,距大里杙不遠,亦不敢進。滿清第一波派來台灣的勇將戰敗了。黃仕簡、任承恩被"革職拿問"。 

林爽文之起義時,在滿清對台的族群分化下,剛發生漳、泉人械鬥後,鹿港為泉州人聚集的都市,而林爽文卻是漳州人,滿清知此關連,急忙加以分化,泉州人一時不察,墜入滿清分化的殼中,所以對林爽文的為台灣人起義大事視為漳泉的族群械鬥。滿清兩提督,見再度分化台灣人成功而驅策泉州人。清廷為挽回軍事危局,乾隆皇帝親自下詔任命以常青為將軍前往台灣督師,李侍堯為閩浙總督。再度調集清軍,這是第二波從中國所調派的大軍,此次由廣東出兵四千、浙江出兵三千、駐防滿兵千人,以江南提督藍元枚赴軍,與福州將軍恆瑞均為參贊。誅郝壯猷,逮任承恩,以柴大紀代之(柴大紀本身也是個貪官)。

江南提督藍元枚至台督師,沒多久即死於鹿港,主帥未戰即死。於是閩浙總督常青親自肩負起主帥大任,披掛上陣來台,統兵萬人,一時清軍軍勢頗振。


二十四日,革命軍莊大田再來攻台南府治,滿清軍防禦不敵,退守中洲。次日,革命軍的陳靈光、謝檜掠東郊,逼草店尾;許尚、陳聘亦攻小北門,屯柴頭港:皆大田之黨也。林爽文之弟林永率所部千人至大目降(新化)。與莊大田會師。二十七日,自擊桶盤棧,以莊錫舍攻小南,謝檜攻大東,林永攻大北,許尚攻小北,四路合圍,號稱十萬。


常青將部隊分派任務,以游擊邱維揚、守備黃象新守柴頭港,守備曾紹龍守草店尾,守備王天植守小東,都司羅光照守小南,參將宋鼎守大北,參將左淵守小北,行文給蔡攀龍固守桶盤棧,而常青自佩弓矢至大東門督戰,受到分化後親滿清之義民萬人出城助滿清。自黎明至於日中,戰況極為劇烈。清軍敗退。莊大田引軍向東進軍,但在桶盤棧之蔡攀龍暗地尾隨莊大田之軍,被識破,中伏,清軍傷亡大半,蔡攀龍不能逃脫,坐騎亦受傷。常青在城上看到了,令參將特克什布馳救出攀龍,但滿清的把總余典、王澤高俱戰死,兵丁沒者百數十人。而莊大田之部將謝檜等又進迫小東門之下,縱火焚城上的觀敵樓,清將王天植將火撲滅。親滿清之義民饑不得食,退入城。城中人亦無糧,大家競爭走海口。


一七八七年(乾隆五二年)五月十二日,常青下命清軍開始總反攻,但各路清軍的戰況皆不利。諸羅被革命義民軍圍困日久,城中乏糧,幾乎瀕於危急。常青看林爽文及革命義民軍聲勢猶大,所以不敢出城作戰,而不得不厚起臉皮向清廷中央政府請求全國最精銳的援軍六萬人來台。這是第三波由中國派遣全國最精銳的部隊來台。


六月二十四日,清軍以魏大斌率兵千五百援諸羅,至鹿仔草而敗。又以參將特克什布、游擊藍玉田、副將蔡攀龍等三次往援諸羅,皆被抗清義民軍所截斷,損兵大半,才得入城。諸羅卻被圍愈密,無可得食,掘樹根、煮豆粕以充饑。
常青所部在府城、諸羅同義軍交戰,還是不能挽救敗局,最后縮守府城,對革命軍毫無辦法。滿清皇帝下詔解常青、及恆瑞之職。不得以之下重新任命,以協辦大學士陝甘總督福康安領侍衛內大臣參贊海蘭察代之。並飭柴大紀捍民出城,再圖進取。

八月,廣東副都督傅清額、江寧將軍永慶各以援軍至。常青仍頓兵府城,恆瑞及總兵普吉保兩路援兵各五、六千,亦不敢進,反張皇事勢。詔解常青、恆瑞之任,以協辦大學士陝甘總督福康安領侍衛內大臣參贊海蘭察代之,這是滿清政府三度更換主帥。並下令柴大紀領軍民出城抗敵。但是柴大紀又是不服從命令。對諸羅受到分化的台灣本地人,幫滿清政府抵抗林爽文的革命軍,乾隆皇帝下旨嘉獎,改諸羅為嘉義。這就是嘉義地名的由來。

十月,再次調集全中國最精銳的軍隊來台灣作戰,更改主將為陝甘總督福康安並給予平台大將軍的封號,十月二十九日,統侍衛巴圖魯一百二十餘員,湘軍 (湖南兵)二千,黔兵(貴州兵)二千,粵西軍(廣西兵)三千,川軍 (四川屯練兵)二千,共有九千大兵,乘戰船數百艘,於十月二十九日登陸鹿港。鎮壓台灣人的革命運動。

林爽文聞報,派遣部隊抵抗清援軍。十一月初四日,林爽文軍與福安康軍大戰於八卦山。索倫佐領阿木勒塔先登,林爽文軍敗走,林爽文的第一重鎮彰化又失陷。福康安南下,遇戰於崙仔頂。海蘭察率侍衛巴圖魯分兵為五,以義民千餘為左右翼;再戰於牛稠山。初六日,滿清援軍入嘉義城。初七日,福康安至。初九日,林爽文再率眾數萬,再攻嘉義西北隅,海蘭察出戰,彼此死傷甚多。林爽文退守斗六門。福康安命海蘭察、普爾普、鄂輝等自十四甲而北,自與恆瑞策其後,大戰於興化店。護軍統領舒亮亦受策自鹿港而進,伐中寮,破大肚溪而南,以通海口之路。十八日,攻斗六門。林爽文據壘守,決水以阻。別屯所部於大埔林及中林大埔尾,復東屯菴古坑以為援。福康安分軍進。在隘口地方林爽文設下竹釘,防止追兵。林爽文再回到大里杙,築土城高壘,列巨砲內設木柵兩層沿溪置卡,以拒清軍。

十一月二十四日,福康安至丁臺莊。林爽文乘夜攻,列炬如白晝。雙方射出萬發弓箭,互有死傷。二十五日,康安分諸將,自西南、西北兩路進,併力搏戰。林爽文不敵,帶妻、子等走集集。清軍入莊,四處亂殺,屠殺林素、林成、林快、江近、許三江、劉懷清二百餘人,獲大小百六十餘尊器械糧食無算。

十二月初五日,清軍至集集。林爽文築壘溪磡,斷木塞道,列營山上。福康安遣普爾普繞山行,海蘭察亦率侍衛涉溪進,四川練兵攀援而上。這是台灣中部高山地形,清將海蘭察率侍衛巴圖魯分兵為五,侍衛是滿清最精銳的特種部隊,特別由四川的山地(二千公尺以上的高原)調集而來,大都為藏人,又稱之為「四川屯番」,此部隊是福康安、海蘭察渡台最精銳的勁旅。 滿清請出這支特種部隊也需供應給特殊的糧食,如牛隻與麥餅,因平時口食以牛羊肉麥為生,不慣米食,台灣四面環海所產的海鮮為此巴圖魯兵所不習慣。這次滿清備有習於高山的四川屯番,此番有能力高山作戰。又以義民千餘為左右翼;再戰於牛稠山;林爽文敗。次日,福康安至。


林爽文走小半天,匿將妻子等藏於番社。社丁杜敷縛其父林勸、弟林壘、母曾氏、妻黃氏以獻。清軍復逐之,林爽文竄埔裏社山中。福康安分汛諸軍,檄歸化土番入山搜索。
當此之時,清廷已在台灣派調十多萬軍隊。而林爽文及莊大田部雖號稱數萬,實在僅一、二萬人,實力不足以抗拒當時最精銳的大將重兵,且轉戰經年,糧援皆絕


一七八八弗(乾隆五十三年)春正月初四日,福康安統師而南,駐灣裹溪。南路的莊大田得知大勢已去,於是放棄鳳山,走入琅喬據尖山之險而繼續抗戰。二十四日得不幸鳳山亦失守。莊大田走琅喬。地極險,乃駐軍柴城。
二月初五日,福康安以侍衛烏什哈達(四川番屯)自海進,海蘭察、鄂輝自山行,而自統師至風港,越菁穿林,深入三十里。莊大田悉眾以拒。三軍會攻,自辰至午,這群勇敢的台灣人在全中國最精銳的武力攻擊下,不屈而陣亡有二千餘人,遂被擒,及弟大、母黃氏等四十餘人。莊大田至郡,病亟,磔之。而林爽文、嚴撰、劉升等皆檻致北京,餘斬於市。二月十七日,福康安至郡,海蘭察、普爾普班師歸。

滿清對其官員將領善後處理是,將大將柴大紀、黃仕簡、任承恩處死,其他如李永祺、李永福被議。改派蔡攀龍為水師提督,梁朝桂為陸路提督,普吉保為台灣鎮總兵,知府楊廷理署台灣兵備道,徐夢麟署知府。命福州將軍魁倫渡臺,協辦善後事宜。


北路的王作已在一七八七年年底,為滿清淡水同知幕僚壽同春所誘殺。竹塹亦被清軍攻佔。清軍進入大里,殺害義民和無辜百姓二百餘人,放火燒村,大里成一片廢墟。林爽文率部敗走集集,再逃至小半天。清軍繞山抄擊,搜山而俘林爽文。
林爽文於一七八八年(乾隆五十三年)三月初十從容就義,時年僅三十二歲。林爽文起義,前后經歷一年零三個月,參加人數達數十萬,它不僅是台灣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農民起義,而且是清代歷史上一次較大的農民起義。參加起義者,將?爭矛頭直指封建官府。


 

林爽文台灣的喬治華盛頓


這次農民起義十分成功,義旗一舉,萬萬人皆從之,台灣全島進入獨立政權時期,它很像一七七六年(兩者僅相差十年)英國殖民美洲大陸,美國的喬治華盛頓不願受到殖民統治,就起來反抗。但是當時美洲隔著一個大西洋,英軍增兵不易,不像只隔著一個台灣海峽。加上國際上支援美國獨立,法國亦出兵與強大的英軍、發生了戰爭。一七七九年六月,西班牙為了從英國手中奪回直布羅陀及在北美洲的殖民地佛羅里達,也對英國作戰。荷蘭也商業利益受到英國的侵襲參加法國和西班牙方面對英作戰。美國利用了歐洲列強與英國的矛盾,造成了有利於自己的獨立。


台灣林爽文革命不能成功的主要理由

一.滿清政府屢次增兵台灣

二.台灣海峽不及大西洋的寬廣。

三.林爽文沒有取得國際上的奧援,而美國得到歐洲各國的支援。

四.林爽文有後顧之憂,即有受到分化的滿清義民,專打自己人。


林爽文可以說是台灣的喬治華盛頓,只是沒有成功。但兩者共同之處

一.反抗殖有統治者,不願意為奴隸。

二.建立獨立國家。

三.同屬十八世紀,兩者相差僅十年


林爽文革命事件對滿清造成極大的驚嚇,以致乾隆皇帝在他晚年自稱為十全老人時,所列出的十全武功,即有一項是派兵來台動武。







資料來源 :  台灣人台灣史  http://www.taiwanus.net/history/3/14.ht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ovepuppy999 的頭像
    lovepuppy999

    河洛人----*海洋的子民*

    lovepuppy99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