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謝昌運


國立臺東大學語文教育學系碩士班研究生
g9300306@ ms93.nttu.edu.tw




摘要


綠島居民與臺灣本島居民日漸頻繁的接觸,使原本封閉的語言生態遭到衝擊,本文以社會語言學的方法,實際調查綠島居民的閩語使用情形,觀察方音變體在老、中、青、少四個不同年齡層的分佈,所得結果是越年輕的年齡層越沒有保存偏泉腔的特色,綠島方音正向臺灣優勢音靠攏,推測綠島方音近年加劇演變的原因是開始發展觀光業所致; 方音特色的流失卻不影響居民的地域認同,綠島居民仍然堅信自己是「綠島人」。


關鍵詞綠島、偏泉腔、方言、方言學、社會語言學、臺灣優勢音



1.前言

綠島是臺灣本島之外的一個離島,自古因為獨特的地理位置,島內居民與臺灣本島居民接觸較少,所以比較不會受到臺灣優勢音1的影響; 相較於對岸的臺東,綠島保存了較多泉腔方言的特色。

綠島方音是一種新泉州腔,最有特色的部分在於它的音韻系統,雖然央元音已經彫零,但整體音韻特色仍然接近泉州腔; 而對岸的臺東則屬於臺灣優勢音的一種,兩者的差別不小; 故本文的觀察重點在綠島偏泉腔方音的音韻系統,觀察綠島方音是否能繼續保持原有的特色,或者被臺灣本島的優勢音所同化。

過去因為封閉的地理位置與人文形勢,綠島居民語言的演變速度很緩慢; 但是現在綠島和臺東的接觸變得頻繁,必然對綠島方言產生某種程度的影響; 綠島居民的升學、或是親人遷居臺東都讓居民不可避免的和臺灣本島接觸,兩地日趨頻繁的交流,相信會使原有的語音差異情形有所改變。

近年來開放觀光的結果,吸引了來自臺灣各地的觀光客,以及遷入的外地人,綠島的語言生態面臨很大的衝擊,加上電視節目強大的傳播力影響,觀眾很容易被電視臺播送的語言同化,觀光客與電視加速居民喪失綠島的方言特色,轉而向優勢音靠攏。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即藉由社會語言學的調查方法,探討綠島方言共時的演變過程。本文的結構如下:前言之後,第二節介紹本文的研究方法; 第三節報告本文的調查結果; 第四節探討綠島方言近年來加劇演變的原因; 最後,討論綠島偏泉腔方音的流失與綠島居民認同的關係。




2.研究方法


1999年到2002年年間,元智大學、台中師範學院教授洪惟仁先生,與清華大學教授曹逢甫先生、王旭先生、中央研究院語言研究所研究員何大安先生共同進行一項國科會資助計畫「臺灣閩南語音韻演變趨向」,雖然該計畫已經結束,但是調查工作一直持續進行,本文即是該調查計畫的延續,因此調查方法多有承續。

本文採用洪惟仁(2003年) 《音變的動機與方向:漳泉競爭與臺灣普通腔的形成》的模式寫成,該文論證閩南語漳泉方言在臺灣競爭,與競爭後融合成一個新方言的過程和機制。除了用社會方言學的方法對形成中的「新臺灣話」作科學的描寫,還解釋了「新臺灣話」的形成動機。該文交代的地理方言學和社會語言學的調查方法,與對央元音韻類的漳泉競爭,和央元音位移的詳細論述為本文理論的依據,有關本研究原始問捲的設計,與方音演變的內部動力等理論基礎,詳參上文。



2.1確定方言現況


本研究的第一步是大略確定綠島方言的現況,這點前人已有清楚的調查結果,洪惟仁(1992年:123)提到:「綠島講的是廈門腔2,接近臺北市」; 另外、他在2003年年修正的〈臺灣語言方言分區圖〉 (洪惟仁2003年:253)也明確指出綠島是偏泉腔的閩南語區; 再參照龔煌城先生主持之「臺灣地區漢語方言調查研究計畫」的〈臺灣東部及屏東、澎湖部分閩南語方言調查研究報告〉 (洪惟仁1997a),發現綠島地區如陽平調變調念成低調,或央元音e的存在,皆是同安腔的特色,因此本研究的預設前提是綠島方音屬於同安腔,同安腔即是偏泉腔的一種; 故再選擇適用調查偏泉腔方言的問捲前往綠島進行田野調查,至於問捲如何選用則留待下節說明。



2.2問捲選用

問捲的選擇,本文採用洪惟仁(2003年:257)的〈臺灣閩南語社會方言調查問捲〉,但是因為原始問捲的調查範圍涵蓋太大,兼有泉漳等各方言的調查項,某些項目無法調查出偏泉腔方言的特色,對本研究來說是不必要的,因此舍去無法觀察出偏泉腔特色的部分,留下可以看出偏泉腔特色、和比較臺灣地區閩南方言演變情形的重點項目。

以下是挑選之後定案的〈綠島社會方言調查問捲〉綱要,共分聲母、元音、韻母、聲調等四個部份,分別說明如下:


2.2.1聲母

偏泉腔方言聲母的特色在於「入」字頭。「一般泉州腔的聲母『入』字頭相當於中古音的『日』母字。泉州腔本來念(j-) 3,但許多方言早就變成(l-),歸『柳』字頭了。」(洪惟仁2002a)偏泉腔的「入」字頭,很有可能是往(l-)的方向演變,而原本的(j-)正面臨嚴峻的挑戰,因此「入」字頭的發音情形為本研究聲母的首要調查目標。


2.2.2元音

元音的觀察重點在於∕o∕、∕ ∕、∕F∕之間的消長,例如「蚵仔」、「芋仔」的發音,兩者在早期應該是有分別的,前者念∕o∕、而後者念∕ ∕; 但現在臺灣有一部分的人念法沒有分別,都念成∕ ∕,另一部分的人則受到臺南腔的影響念成∕F∕。問捲的這一部份即是用來觀察綠島地區此三個元音的消長情形,看是否依然如早期的發音選擇分別,或者早已沒有分別,又或者受到臺南腔的影響,將元音擴大分別成為其他形式。


2.2.3韻母

「閩南語方言變異集中在韻母變數」(洪惟仁2003:57),因此調查的字母不少,詞項也比較多,這個部分佔整個問捲的比例也是最大的。

這裡調查的是泉漳音各字母(韻類)之間的對應關係,例如「居」字母、「恩」字母、「科」字母、「青」字母、「毛」字母、「關」字母、「熊」字母、「梅」字母、「刀」字母、「罵」字母等,這幾個字母都有明顯的泉漳對應關係4,可以看出泉漳音兩者競爭的過程和結果,也可以得知綠島方音的演變是否向臺灣優勢腔靠攏。

綜合以上各字母,可以整理出泉腔方言的韻母特色:1)央元音的存在,如高央元音∕ö∕、中央元音∕ 「∕、2)複元音的存在(洪惟仁1992年:76-77); 但現在臺灣地區的偏泉腔已經很少保有央元音的存在, ∕ö∕大部分被漳腔同化成∕i∕、部分被同安腔同化成∕u∕; ∕ 「∕似廈門腔舌位前移,已經變為∕e∕,央元音的消失是偏泉腔方言的明顯改變。

複元音的演變也很劇烈,大部分泉州腔的已經喪失了央元音,變成∕ue∕的型式5,或者被漳州腔同化,變成單元音∕e∕。


2.2.4聲調


偏泉腔方言聲調的特色(洪惟仁1992:76)有:


1.陽平變調和陰上、陽去變調相同,都讀低平調;

2.聲調有四階,陰上聲讀高平調;

3.聲調本變調組合計有八類;

4.入聲為中升調。

但這四個特色除了第一項還普遍見於各地的偏泉腔方言之外,其餘三項都只保存在中部延海一帶,甚至第二項只存在於白沙屯(洪惟仁1992:76),偏泉腔聲調的彫零,在此可見一斑; 因為臺灣地區的第二項和第三項特色已經嚴重失落,無法作為判斷泉腔方言的參考,故本問捲的調查重點在第一項和第四項特色。


2.3田野調查

有了前人文獻資料的提示,對綠島方言有概略的認知之後,欲調查綠島方言不可缺少的,就是獲得方言現狀的第一手資料,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到當地進行田野調查; 但田野調查不是盲目進行的,除了上述的前導調查之外,還有一些工作是必須在行前就決定、準備好的。


2.3.1設定發音人資格

為了達到社會語言學量化研究的目標,原計劃找尋24位發音人進行問捲調查,其中男女各12人,可用以調查性別因素對於語音演變的影響或差異; 每個性別再分成老、中、青、少四個年齡層,每個年齡層各三人,以觀察年齡因素所反應的語音演變情形,但是由於老年層的發音人比較能代表綠島方言早期的面貌,有助於方言的上溯,因此希望能多找至少一位以上的老年層發音人。

發音人的職業也是本研究要求的條件之一,社會語言學通常將職業分為白領與藍領兩種,代表非以勞力謀生和以勞力謀生兩種職業; 本研究的觀察對象是藍領階級,因為藍領階級比較不容易受標準語的影響,而能保有較多的方言特色。

綠島的藍領階級通常從事農漁業6; 但是綠島有一個特殊的經濟現象:居民的職業本來可能是漁民、農民、或家管,而因應觀光產業的發達,特別是綠島的旅遊旺季來臨時,他們可能在自己的家裡開起店面,經營一些小本生意,賺取遊客的觀光財; 不過這只能算是貼補家用,還不能算是主要的謀生職業。綠島開放觀光十年左右,店家的方音還不會完全被遊客同化,所以這一類的居民將是綠島方言加速演變的起點,其方音資料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因此並不將他們排除在調查對象之外。

本研究也要求發音人必須在綠島出生、家族世居綠島,並且沒有在島外長時間工作或生活,以確保所得語料能代表綠島方言; 但是由於綠島當地並沒有高中以上的學校,居民國中畢業後若要繼續升學就必須到對岸就讀,故當我們找尋少年層發音人時,不可避免會遇到在臺東讀高中的學生,但這不影響調查工作,因為人類的語言大多在兒童期即定型,也就是國中以前,加上就讀高中的同學外出的時間至多三年,期間每有假期還會回到綠島與家人同住,他們的語言還能保有成長期的形式,因此少年層的學生仍在我們的訪問之列。


2.3.2調查經過7

確定綠島方言的大略現況無誤之後,隨即出發前往綠島進行田野調查。協助本研究調查的受訪者,有一部分是透過關係人的介紹而接受訪問,另一部分則是在綠島街上隨機尋訪、或是到民宅區一一敲門所覓得之願意配合調查的當地人。

找到符合條件的發音人後,經過當事人的同意,我們用錄音機或MD將問捲訪問的情形紀錄下來,因為同學所受的專業記音訓練還不足,沒有辦法在第一時間將所聽到的語音正確轉換成音標形式,為了避免記音過程的訛誤,我們先將訪問過程錄下,待回到學校之後再做詳細的記音工作,若有聽不清楚的地方,也可反覆重播以求正確記音。

一份問捲的所需時間大約在三十分鐘到六十分鐘左右不等,通常越年輕的受訪者所需的時間越短; 而老年層的訪問比較費時,有的甚至要到九十幾分鐘才結束。因此也有不能在一段時間內順利完成的訪問,必須要等隔天再登門拜訪,才能繼續未完的調查訪問。

綠島居民大多願意和我們合作,接受我們的訪問,當然其中也有不願意合作、甚至不歡迎我們的,但畢竟是極少數,最後在三天的訪問行程中,順利的訪問了超過預計的人數,總計訪問了32人,男女各16人,超過預計人數三分之一。


2.4資料的量化與統計

田野調查所得的資料如果未經處裡,將是沒有意義的符號堆砌而已,原始的記音資料需經過整理、統計,才能看出意義。

但只有量化數據、資料統計是不够的,文字敘述可以逐字說明所要表達的意思,卻不如化為圖表來得直接有力; 透過圖表的呈現,可以直接表現方言變體在不同年齡層中的消長、或直接表示方言變體在各種不同條件下的分佈情形,方便看出方音的共時變異,並進一步推論音變的原因,以及方音演變的歷史。將田野調查所得資料繪成圖表是本研究的基本工作。

洪惟仁的問捲設計,將每一個調查項目所得以符號的形式編碼紀錄,不僅有助於資料的統計與量化,還可以提醒記音的同學該詞項應留心的重點,避免同學因為語音學的訓練不足而發生記音訛誤,增加記音的正確性。

用符號的形式編碼紀錄,方便事後的統計工作,本研究的統計採用清雲科技大學駱嘉鵬先生所設計的「閩南語演變趨勢調查系統」2003年版,這個程式的特色是能快速處理已編碼的輸入資料,直接畫出統計表方便檢閱,並且可以依照需要,輸入不同的條件或變項以檢驗,讓調查結果一目了然地呈現出來。




3.調查結果


本研究最重要的目的即探討綠島方言共時的演變過程,也就是利用所調查之「表面時間」的結果,探討綠島方音演變的歷史與未來,因此嚴格限制發音人的身分必須是:一、本地出生; 二、父母至少一人世居本地; 三、不能長期住在外地; 四、勞動階級。將大部分的社會因素控制整齊之後,本研究的自變項剩下「性別」與「年齡」兩項。


對本研究而言, 「性別」這一個變項無法有效歸納出綠島方音的演變過程,它看不出方音演變的時間差異、不能完全符合本研究的目的,在此重要性相對薄弱; 而「年齡」則是本研究用來觀察方音歷時演變的變項,其重要性也在社會語言學的研究中一再被指出8,因此本文對綠島方音的「性別」變項沒有作進一步的探討,以下的調查結果將以「年齡」變項為主體,探討各方言變體在不同年齡層的分佈。



3.1入字頭的演變

入字頭的調查結果如下表:

(1)入字頭的變體比例

總計老中青少
筆數百分比筆數百分比筆數百分比筆數百分比筆數百分比
l 274 96.14 78 97.5 81 94.19 60 95.24 55 98.21
j 8 2.81 2 2.5 2 2.33 3 4.76 1 1.79
g 3 1.05 0 0 3 3.49 0 0 0 0




泉州音的入字頭本應讀做∕j-∕; 但由上表可明顯看出綠島的∕j-∕幾乎被∕l-∕所取代, ∕j-∕只佔全部的百分之2.81而已, ∕l-∕卻高達百分之96.14,且∕l-∕在少年層的百分比是97.50,冠於其他各變體的分佈,推測未來幾十年, ∕l-∕還是最受綠島居民歡迎的變體。



3.2後中元音的分合

前述元音的觀察重點在於∕o∕、∕ ∕、∕F∕之間的消長,亦即觀察綠島居民念的「糕仔」和「糊仔」有沒有分別、「蚵仔」和「芋仔」有沒有分別,若有∕o∕和∕ ∕的分別則是舊形式,若有念∕F∕則是受臺南腔的影響。調查結果如下:


(2) 「糕」和「蚵」的變體比例

總計老中青少
筆數百分比筆數百分比筆數百分比筆數百分比筆數百分比
F2 3.17 0 0.00 1 5.56 0 0.00 1 7.69
o 7 11.11 3 16.67 4 22.22 0 0.00 0 0.00
51 80.16 12 63.89 13 72.22 14 100.00 12 92.31




「糕」和「蚵」的舊形式是∕o∕,新形式是∕ ∕,綠島居民大都接受了新形式,高達百分之80.16,而舊形式∕o∕雖然是第二受歡迎的音,但百分比只有11.11,並且年齡層集中在老、中,青、少兩層更完全沒有,故∕ ∕最受歡迎的局面會越來越穩定。


(3) 「糊」和「芋」的變體比例

總計老中青少
筆數百分比筆數百分比筆數百分比筆數百分比筆數百分比
60 93.75 17 94.44 15 83.33 14 100.00 14 100.00
o 4 6.25 1 5.56 3 16.67 0 0.00 0 0.00




「糊」和「芋」的舊形式是∕ ∕、新形式是∕o∕,綠島居民並無其他音變的變體,並且維持舊形式者居多,佔了百分之93.75。青年層和少年層∕ ∕的比例到達百分之百,預測未來幾十年「糊」和「芋」依然會維持舊形式∕ ∕。


(4)元音分別與否

總計老中青少
筆數百分比筆數百分比筆數百分比筆數百分比筆數百分比
分6 9.84 4 26.67 2 11.11 0 0.00 0 0.00
合53 86.89 11 73.33 16 88.89 14 100.00 12 85.71
臺南腔2 3.28 0 0.00 0 0.00 0 0.00 2 14.29



綠島居民的後中元音大多傾向沒有分別,比例達到百分之86.89; 剩下的比例∕ ∕、∕o∕對立有百分之9.84,臺南腔∕F∕、∕ ∕對立有百分之3.28,後者是同一個少年層發音人的變體,代表臺南腔對綠島的影響不大。




3.3韻母的演變


問捲此處原本是為了觀察韻母的演變而設計,包含許多不同的字母,藉此瞭解泉漳音在各韻母的變化情形。經過整理,從韻母中挑出韻核的部分做統計,韻核乃是韻母中響度(響亮程度)最大的音段,只要統計韻核的部分,就可以大略知道韻母演變的方向。以下是統計結果。



3.3.1央元音∕ö∕

(5)央元音∕ö∕變體的出現比例

總計老中青少
筆數百分比筆數百分比筆數百分比筆數百分比筆數百分比
泉音ö 1 0.22 1 0.83 0 0.00 0 0.00 0 0.00
同安u 50 11.01 11 8.68 13 9.77 11 10.68 16 15.69
漳音我403 88.77 110 90.50 116 90.23 92 89.32 86 84.31




泉腔方言原本的∕ö∕早已消失,表中僅出現唯一一筆資料,百分比是0.22不到百分之一,因此∕ö∕可以視作已經消失。剩下的變體由同安音與漳音競爭,漳音取得了百分之88.77的優勢,大多數的居民都使用漳州腔∕i∕,同安腔只有百分之11.01,遠遠不及漳州腔。再看下圖:




表中∕ö∕9已經呈現衰亡; 漳州腔∕i∕雖然略有下降,但卻是穩居龍頭的寶座。再觀同安腔∕u∕,雖然走勢略有上升,但卻無法對漳音構成威脅,即使未來漳腔比例繼續下降、同安腔比例持續上升,短時間內仍不會改變漳音領先的結果。



3.3.2央元音∕ «∕

央元音∕ «∕可以分成兩類,一類是泉州腔發∕ «∕的音,對應漳州腔發∕e∕的音,在此稱之為「科伽」類字母; 另一類是泉州腔發∕ 「∕的音,對應漳州腔發∕ue∕的音,在此稱之為「科檜」類字母,兩者的演變情形不同(洪惟仁2002b),以下分別討論。


(6) 「科伽」類字母的變體比例

總計---------老---------中----------青---------少
筆數百分比--筆數百分比--筆數百分比--筆數百分比--筆數百分比
泉音「1 0.55 0 0.00 1 1.92 0 0.00 0 0.00
漳音e 180 99.45 49 100.00 51 98.08 42 100.00 38 100.00




根據(洪惟仁1997a)調查,綠島的「科伽」類字母應該已沒有央元音∕ 「∕的存在,但是這裡卻還遺留一筆∕ 「∕的資料10,頗讓人訝異; 不過這只能算是反常而不能算是尋常的現象,不能因此斷定「科伽」類的∕ 「∕還穩定地存在於綠島,這筆資料所佔的百分比小於一,無法對整個「科伽」類的演變產生影響。


(7) 「科檜」類字母的變體比例

總計老中青少
筆數百分比筆數百分比筆數百分比筆數百分比筆數百分比
泉音「1 0.21 1 0.74 0 0.00 0 0.00 0 0.00
同安e 300 62.66 115 84.56 82 61.65 54 49.54 49 48.50

同安我3 0.52 1 0.74 2 1.13 0 0.00 0 0.00
漳音ue 175 36.61 19 13.97 50 37.22 55 50.46 52 51.50




「科檜」類的泉音∕ 「∕11只出現一筆資料,不能改變∕ 「∕幾乎消失的事實; 在此最受歡迎的變體是同安腔∕e∕,比例達到百分之62.66,第二受歡迎的是漳音的百分之36.61。同安腔目前是「科檜」類最受歡迎的變體,有別於其他向漳州靠攏的情形。但是請看下圖:




最受歡迎的同安腔∕e∕演變趨勢持續下降,到少年層已經輸給漳州腔了,反觀漳州腔∕ue∕後勁十足,雖然在老年層遠不及同安腔,但是使用比例持續上升,到少年層一躍而成最受歡迎的變體。依圖的走勢看來,綠島的「科檜」類變體最終還是漳腔變體的天下。


3.3.3複元音∕ «e∕

複元音∕ «e∕又可分成兩大類:一種是在泉州腔發作∕ «e∕,對應漳州腔發作∕e∕在此稱此類複元音為「雞稽」類字母變體; 另一種在泉州腔發作∕ue∕、即同安腔的型式,對應漳州腔依然發作∕e∕,在此稱為「杯稽」類字母變體。

臺灣地區泉州腔的複元音∕ «e∕大部分已經消失,本文將之分成「雞稽」類是為了敘述的方便; 「杯稽」類則因為本文的問捲只有「八」與「袂」(不會)兩個詞項,無法有效觀察出「杯稽」類的演變,因此複元音的部分只探討「雞稽」類字母的演變情形。


(8) 「雞稽」類變體的比例

總計老中青少
筆數百分比筆數百分比筆數百分比筆數百分比筆數百分比
同安ue 12 3.35 2 1.95 7 7.00 0 0.00 3 4.14
漳音e 346 96.65 101 98.05 93 93.00 83 100.00 70 95.86




綠島的複元音∕ «e∕已經完全消失,大部份變成漳州腔∕e∕,比例高達百分之96.65,少部份變成同安腔的形式∕ue∕,只佔百分之3.35。雖然同安腔在中年層上升到7個百分點,隨即在青年層下降到0,可見同安腔雖有人使用,但絲毫不影響漳州腔∕e∕最受歡迎的局面。這與臺灣泉音的「雞稽」類演變趨勢符合,臺灣老泉區12的「雞稽」類字母∕ue∕和∕e∕的百分比相差無幾,但觀察變體在年齡層的分佈(洪惟仁2003:141表(3)),明顯可以看到同安腔的∕ue∕漸漸沒落。

3.4聲調的演變

3.4.1陽平變調

(9)陽平變調的演變

總計老中青少
筆數百分比筆數百分比筆數百分比筆數百分比筆數百分比
泉腔8 28.57 3 37.50 3 37.50 2 33.33 0 0.00
漳腔13 44.64 3 37.50 4 43.75 3 50.00 3 50.00
新式8 26.79 2 25.00 2 18.75 1 16.67 3 50.00




表中的泉腔形式,代表陽平變調讀做低平調; 漳腔形式代表陽平變調讀做中平調; 新式表示陽平不論本調或變調都念做中平調。由表中可知漳州腔是比例最高的形式,可是只有百分之44.64,沒有超過一半,剩下的比例由泉腔形式和新形式平分,兩者差不到兩個百分點,可以知道雖然漳腔形式在此佔大多數,但並沒有到達獨尊的程度,另外兩種形式仍有威脅。再看下圖。




從表中可以看出,陽平變調的漳州形式不但最受歡迎,並且穩定、緩慢的成長; 而原本的泉州形式急速衰落,到少年層已經完全消失; 反觀新形勢在老中青三代雖然比例最低,但在少年層卻激增,甚至可與漳州腔分庭抗禮,據此推測綠島的陽平變調日後可能會演變成不論本調或變調都念做中平調的新形式。


3.4.2入聲的中升調

(10)入聲的中升調變體

總計-----------老----------中----------青-----------少
筆數百分比 -- 筆數百分比 -- 筆數百分比 -- 筆數百分比 -- 筆數百分比
升調 5 - 4.50 -- 0 - 0.00 -- 2 - 6.06-- 2 - 7.69-- 1 - 4.35
低調 1 - 0.90 -- 0 - 0.00 -- 1 - 3.03-- 0 - 0.00-- 0 - 0.00
中調 41-36.94 -- 7 - 24.14 --6 - 21.21--11 -46.16--15 - 65.22
高調 18 -16.22-- 8 - 27.59 --6 - 18.18--2 - 7.69 -- 2 - 8.70
高降 35 - 31.53--8 - 27.59 --13- 39.39--9 - 34.62--5 - 21.74
新高 11 - 9.91 --6 - 20.69 --4 - 12.12--1 - 3.85 -- 0 - 0.00



入聲的升調形式只佔了百分之4.50的比例,趨近消失,並且在年齡層的分佈也不穩定,可以肯定的是入聲的升調不受綠島居民歡迎,並且即將消失。最受歡迎的是中調,有百分之36.94的比例,第二是高降調,也有百分之31.53的比例,不過兩者的後勁差別頗大,請看下圖。


高降調HF的演變有先升後降的趨勢,中調M正好相反,先降後升,兩者的差距越來越大,到了少年層已經明顯看出差別,高降調HF正朝消失的方向演變; 中調M卻是一枝獨秀、扶搖直上; 推測綠島入聲的其他變體包含泉腔特色升調都會消失,未來中調將成為最主流的變體。




3.5與臺灣優勢音的比較


洪惟仁(2003年) 《音變的動機與方向:漳泉競爭與臺灣普通腔的形成》提到臺灣普通腔的特色:


〈入〉字頭的衰退;
央元音的崩潰;
複元音的崩潰;
陽平變調和陽去變調混同;


入聲中調化傾向;
本文的調查結果發現綠島方音也有以上各特徵,證實綠島方音也向臺灣優勢音演變中,而綠島的偏泉腔是屬於新式泉腔,例如複元音已經完全消失、「科伽」類的央元音剩下不到百分之一。與優勢音稍有不同的是「科檜」類變體,表面上綠島的「科檜」類是同安腔佔大多數,而優勢音是漳州腔; 但若觀察「科檜」類變體的年齡分佈圖,則可發現同安腔正在衰落,漳州腔卻是興起中,這表示未來「科檜」類依然是漳州音佔大多數, 「科檜」類演變方向依然是向優勢音靠攏。

綠島方音明顯向臺灣優勢音看齊,顯示綠島與臺灣的方言正朝整平方向演變13,日後綠島方音會越來越喪失原本的特色,而優勢音則繼續蔓延綠島。以其封閉的地形和歷史,綠島尚不能抵抗優勢音的同化,可以預測的是:大臺灣地區的閩南方言會更趨向一致性,而綠島方言則可能是各離島閩南方言演變的借鏡。



4.推測綠島方音近年加劇演變之因


「語言的變遷,有其內在的動力,也有外在的條件。」(何大安2001:163)臺灣閩南方言演變的內部因素洪惟仁(2001年、2002a、2002b、2003年)已有詳細的論述,此處僅就綠島方言演變的外部因素探討,推論是什麼原因加速綠島方言近年來的演變。

綠島方音的調查結果和W.Labov (1963年)的馬薩葡萄園島(Marth的葡萄園,馬薩諸塞,以下簡稱馬島)調查(徐大明、陶紅印、謝天蔚1997:132 - 135)正好相反。該島位於美國東北部大陸海岸線附近,人口大約6000人,地理環境和綠島相似, Labov發現馬島方音非旦沒有向美國東北地區靠攏,反而差異越來越分明。

馬島傳統的經濟結構與綠島相同:以漁業和農牧為主,二次大戰之後旅遊業逐漸發達起來,每年夏天湧入數萬民遊客到島上度假。大批遊客的湧入一方面影響傳統產業的發展,一方面抬高了當地的生活費用,引起了島上許多居民的反感,對遊客的反感反映在語言行為上,結果就是有意無意地誇張了島上居民和大陸居民的方言差異。

綠島鄉近十年來人口數大約在2000年到3000人,農漁為傳統產業, 1990年年二月交通部觀光局東部海岸風景特定區管理處,於綠島設立管理站,綠島的觀光工業正式開始發展。自此到綠島的旅客節節上升, 1993年年後每年六、七、八月份的入境旅客超過三萬人, 1998年年後更超過了十萬人。大批的旅客帶來綠島的商機卻也帶來不少問題,如生態的破壞、水電供應不足、機車酒客擾民等(李玉芬2002:139 - 147)。綠島的觀光業破壞居民的生活品質,物價也跟著上漲,島上居民可能不滿生活上受到影響; 但卻沒有反應在語言行為上。

這樣的結果不會是綠島開放觀光的時間不及馬島的關係,本文的表面時間顯示綠島的少年層也是傾向臺灣優勢音的發展,即使再過幾十年綠島方音依然是向臺灣優勢音靠攏,而不是背離臺灣優勢音。

兩地的地理背景相同、方言演變的情形卻是不同; 兩者的差異就在於居民對外來客敵視的程度,馬島居民非常敵視大陸來的觀光客,因此他們方音演變的形式是背離大陸; 綠島居民雖然同樣受到觀光客的困擾,卻沒有敵視的心理,也許他們原本非常討厭臺灣人,但是他們對臺灣卻是非常嚮往的(阮昌銳1999:96),甚至樂於接受觀光客帶來的利益,因此居民的語言在有意或是無意間受到觀光客的影響,快速向臺灣優勢音靠攏中。

觀察老年層的變體分佈,雖然綠島泉州腔的衰落在開放觀光前就已經開始,但不可否認的是開放觀光確實加速方音的演變,並且將演變的方向更加推向臺灣優勢腔,這點從央元音的「科檜」類變體就可以知道:原本綠島的老、中兩代演變為同安腔,不同於優勢音; 但到了青、少兩代卻演變為漳州腔,特別是少年層,因為綠島開始湧入遊客的時候正逢他們的兒童期(4-8歲),他們的方音表現也最接近優勢音。

當然,綠島方言的演變不會只是單一因素造成,開放觀光只是方言演變的原因之一; 但是綠島長時間在外在交通、政治、族群、衛生環境,和內在多姓移民組成、自給自足農漁生計的基礎上,形成了一個長達約百年的「空間閉塞社會」(李玉芬2002:99),如此封閉的語言生態,招架不住開放觀光後面對的衝擊是可以預見的。推測是綠島觀光業的發達,加劇方言向臺灣優勢音靠攏的趨勢。



5.結論


本文推測是因為開放觀光的關係,加速綠島的偏泉腔方音向臺灣優勢音靠攏; 相較於臺灣優勢音,綠島的偏泉腔方音是比較弱勢的方言; 「弱勢語言是『對內的』 ......可以鞏固家庭關係,維系社會關係,保存歷史關聯,為族群保留『族譜』一脈相承的感覺。」(水晶2001:171),方言就是民族的族譜,綠島的偏泉腔方音標幟著居民的遷移史,是證明綠島先民由小琉球移居到當地的充份證據,如今方音漸漸彫零,往後若要利用方音線索來追溯祖先源流,恐怕只能從書面資料著手了。



「一個社會中使用兩種語言變體, ......往往其中一種是標準方言14,另一種是地域方言。兩種變體的功能不同,分別有自己的服務領域。」(徐大明、陶紅印、謝天蔚1997:166)前者往往是用來與外界(指非綠島居民)溝通的,因為前者的工具性、獲利性較大; 後者則是用來與自己的社區或是家庭(指綠島居民)溝通的,因為後者的用途不是獲利性的:「弱勢語言存在的目的,在供族群表達身分認同。」(水晶2001:171)綠島方言是綠島當地生活與文化的承載體,是居民自我意識的發源處,也是綠島當地地方或族群的標誌。「有些不太重的地方口音可能會成為個人特徵的標誌而受到人們的鼓勵而不是壓抑」(Aitchison 1997:285)可惜綠島方音似乎還沒被當地人意識到是認同的標誌,不但沒有受到人們的鼓勵,使用者自己似乎也沒有應有的自信與堅持。


值得注意的是,綠島居民的方音漸漸被同化之時,他們的生活方式可能漸漸被同化; 但是他們對綠島的地域認同卻沒有消失,方音特色的流失似乎不代表居民喪失自己的地域認同,情感上他們明顯認同自己是綠島人, 「綠島人在綠島已經有二百年的歷史,以『綠島人』自居,只有在追溯祖先源流時,才承認自己原也是閩南人。」(阮昌銳1999年:96)他們對「臺灣人」的反感,堅定他們對綠島的地域認同,雖然他們都很嚮往臺灣的生活,並且樂於接受臺灣遊客帶來的利益,方音也隨著向臺灣靠攏,但不因為自己方音的失落而造成自我認同的消失,這個現象是否能繼續維持?或者能維持多久?將是日後研究的重點所在。



謝詞

本文寫作期間,承蒙洪惟仁老師提供許多寶貴的研究資料,並逐句檢閱,對本文的敘述與語氣等,多有指正,特此感謝老師對本文的關心,也感謝老師對作者的栽培。另外,感謝張學謙老師悉心對本文提出多項建議,讓本文得以完稿,作者感激不盡。



參考資料

Aitchison, Jean,徐家禎譯,《語言的變化:進步還是退化?》,1997,北京:語文出版社

Crystal, David,周蔚譯,《語言的死亡Language Death》,2001,台北:貓頭鷹出版社

Fromkin, Victoria、Rodman, Robert、Hyams, Nina,黃宣範譯,《語言學新引》,2003,台北:文鶴出版有限公司

何大安,《聲韻學中的觀念和方法》,2001,台中:大安出版社

李玉芬,《綠島的區位與人文生態的變遷》,2002,台北:五南文化發行

阮昌銳,《綠島的民俗》,1999,台北:台灣省立博物館

洪惟仁,《台灣方言之旅》,1992,台北:前衛出版社

洪惟仁,《台灣語言危機》,1995,台北:前衛出版社

洪惟仁,《台灣東部閩南語方言調查研究報告:東部及屏東、澎湖部份》,1997a,行政院國科會「台灣地區漢語方言調查研究計畫」報告

洪惟仁,《高雄縣閩南方言》,1997b,高雄:高雄縣政府

洪惟仁,〈台灣漢語共時方言學:歷史與展望〉,廈門大學‧第七屆國際閩方言研討會,2001

洪惟仁,〈變化中的汐止音:一個台灣社會方言的個案研究〉,成功大學中文系‧第二十屆全國聲韻學學術研討會論文,2002a

洪惟仁,〈台灣泉州腔央元音的崩潰與地理、社會階層的相關性〉,北京語言文化大學語言研究所‧首屆社會語言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2002b

洪惟仁,《音變的動機與方向:漳泉競爭與台灣普通腔的形成》(博士論文),2003,新竹,國立清華大學語言學研究所

徐大明、陶紅印、謝天蔚,《當代社會語言學》,1997,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曹逢甫,〈二十年來臺灣社會語言學的研究〉,《華文世界》86期p1-3,1997,台北:華文世界雜誌社

陳淑娟,《桃園大牛欄閩客接觸之語言變化與語言轉移》(博士論文),2002,新竹,國立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

黃宣範,《語言、社會與族群意識》,1995,台北:文鶴出版有限公司

趙安雄總編輯,《綠島鄉志》,1988,台東:綠島鄉公所

劉益昌主持,《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綠島史前文化調查研究報告》,1995,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謝國平,《語言學概論》,2000,台北:三民書局






資料來源 : http://iug.csie.dahan.edu.tw/giankiu/GTH/2004/LanguageRights/lunbun/3A04-chhiongun.ht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ovepuppy99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