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橋牌 台式香腸第一品牌
這是黑橋牌1957年在台南市沙卡里巴開設的第一家門市,一串串搶眼的生鮮台式香腸,吸引了許多觀光客搶購。(圖:黑橋牌提供)
記者楊雅民/專題報導
在台灣,有個香腸品牌,每逢中秋節和農曆春節期間,店舖年年擠滿大排長龍搶購的人潮,搶購人潮從50年前創立至今,「沒有一年中斷過」。
這個成功創下長達50年的「排隊傳奇」的香腸品牌,正是家喻戶曉的「黑橋牌」香腸。
至今,黑橋牌每年賣出的香腸多達上億根,年銷售量和品牌知名度更穩坐台灣香腸市場第一品牌的寶座,若加上肉乾、肉鬆等豬肉加工品,黑橋牌食品每年用掉的豬肉超過500萬公斤。
黑橋牌食品創辦人是現年75歲的黑橋牌食品董事長陳文輝,四歲時父親就過世的他,幼年適逢戰亂,生活動盪、艱苦,從13歲就開始當囝仔工,到餐廳跑堂,到漁市場殺魚、搬貨打零工,幫忙維持家計。
16歲時因緣際會,進入台南知名肉脯店當學徒,跟著從廈門遷台的老闆,學了一身肉品加工的功夫,18歲就決定獨當一面,在台南運河旁俗稱「烏橋仔」的地方當起小肉販,銷售臘腸、肉鬆等肉品。
當兵時,陳文輝竟然抽中「金馬獎」,被遠派到當時還是戰地的前線金門服役,幸運地在1958年金門「八二三砲戰」爆發前一年,自金門退伍,逃過一劫。
1957年自軍中退伍後隔天,母親的朋友要找她跟會,陳文輝聽到之後跟母親說要標第一會,收了第一會約2,000元之後,他買了輛腳踏車,回到烏橋仔設立簡單的肉品加工廠。
初期以生產肉鬆批發起家,生產設備簡陋,得用灶把豬肉煮熟,再一一炒碎,製成肉鬆後再載到菜市場販售,卻因為當時消費者買肉鬆還是習慣配飯吃,不喜歡零吃,使得肉鬆的銷售遲遲無法拓展。
而且,豬肉供應商後來又要求陳文輝採購豬肉時得一次購買一整隻豬,不可秤斤論兩地只採購他所要的後腿肉等部位,可是若買下整隻豬,生產肉乾、肉脯所剩下的豬肉該如何利用,令他傷透腦筋。
陳文輝觀察,早期由於台灣冰箱不普及,市售的香腸清一色是乾乾瘦瘦的臘腸,怎麼吃就是少了那麼一點新鮮甘甜的滋味,他和太太林註研究之後,嘗試改良傳統乾鹹的臘腸。
將乾瘦的臘腸改以每天新鮮現宰的豬肉灌製,改良成現在消費者所熟悉的圓滾滾的,嚐起來偏甜、多汁的生鮮「台式香腸」,成為台式香腸的發明人,沒想到改良的台式香腸竟一炮而紅。
由於當時陳文輝的肉品加工廠並沒有取名掛招牌,消費者只好以「烏橋仔邊的香腸」口耳相傳,漸漸地打響名氣,1963年陳文輝決定在台南市海安路開設第一家門市,銷售香腸、肉鬆、肉乾等多項產品。
為順應民意,他並以烏橋仔發想,將品牌名稱取名「黑橋牌」,英文名稱則取為「BLACK BRIDGE」,企業標誌上也刻畫了黑橋的圖像,結果,黑橋牌三個字竟自此在台灣大紅40餘年。
黑橋牌食品第二代陳春利表示,黑橋牌30年前年營業額只有約一億元,今年預估年營業額可望破10億元,持續坐穩台式香腸市場龍頭地位。
資料來源:自由電子報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7/new/may/27/today-stock1.htm
黑橋牌廣告-人情味的橋
- Oct 01 Thu 2009 23:43
黑橋牌香腸廣告(美珍香肉乾-劉謙益篇)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禁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