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端午節翌日:<大埔元洲仔恭祝大王爺寶誕>。這個傳統鶴佬賀誕活動,誕期長達半月,很有漁民社區特色,是大埔區內水陸居民一年一度的盛事呢!


大埔元洲仔雖已移平,連接陸地,亦再無艇戶棚屋,但已遷居高樓大廈的元洲仔漁民,至今仍秉承傳統,薪火相傳。


每年端午節翌日,即農曆五月初六 的大王爺誕,居民除了回到元洲仔的大王爺廟酬神慶祝之外,並在大埔天后宮前的<風水廣場>,搭棚賀誕。


神功戲方面,除了粵劇外,亦有潮劇地方戲曲的白字戲;粵劇由本港的<鴻運粵劇團>落鄉班擔綱演出,除了傳統<神功戲>的開鑼排場戲<七彩六國大封相>及<賀壽仙姬大送子>之外,劇目還包括小提琴喜歡的武場戲<三闖白龍關>,以及文場戲<雙仙拜月亭>。



至於白字劇團,由於本港難求,今年就特別禮聘汕尾市的"惠海陸明星白字劇團"來港表演,可惜小提琴聽不懂這地方語言,未能好好欣賞,不過花旦戲服和造手,都是地方戲曲嘛,還是一樣好看!


除了戲棚,亦有祭棚,供祭祀祈福之用,祭品亦很有特色:由於是端午節翌日,當然少不了應節的粽子;因為是潮汕背景,還有些廣東人較少用來祭神,但卻是潮洲人最喜歡的鵝鴨與滷水墨魚。



大王爺誕會場,並設道教的乩壇作扶乩之用,小提琴當天看到一名中學生下跪,誠心問事,由身穿道袍的女子負責扶乩,在沙上劃字。道姑一邊扶乩,一邊口中諗諗有詞:什麼可入<中大>,想是指神靈諭學生能考入中文大學吧!什麼才學有期,該是指最終能學有所成吧!



除了神功戲之外,大王爺誕還有抽花炮儀式,以及鶴佬婦女傳統風俗的<陸上扒龍舟>等。而賀誕活動高潮是舞獅巡遊,不過一般不在正誕當日舉行。隊伍由大元村出發,穿過大埔新市鎮的街道,走回風水廣場的賀誕現場,很是熱鬧,醒獅除了一般的龍獅外,還有鶴佬麒麟、客家麒麟、金獅、和貔貅。



近年大家常說集體回憶,保護文物;其實,要保護的又何止文物建築呢!小提琴認為,傳統風俗與人文文化,也應列入保護之列。





延伸閱讀:


陸上扒龍舟:俗稱扒龍船或陸上扒舟,演變為龍船舞。


香港漁民主要有蜑家和鶴佬人,蜑家有說是嶺南古越族的後裔,而鶴佬主要來自廣東海豐、陸豐一帶。昔日漁民以船為家,婚嫁時,男家的女性親屬會划船,送新郎前往女家迎親,喻意吉祥。


上岸生活後,划船方式迎親的習俗仍保留,不過由海上改為陸上,而所划的亦非真船,婦女只是隨節奏揮動船槳,有如陸上扒舟,氣氛一樣熱鬧。


現在除了迎親之外,大埔太和等漁民社區,在神誕和打醮等喜慶日子,亦會上演陸上扒龍舟,以添歡樂氣氛;有些更演變為龍船舞,在鑼聲或旗幟的指揮下,集體表演。http://www.takungpao.com.hk/news/08/05/28/XY-911499.htm


有興趣看看龍船舞,星期日或假期,可往大埔海濱公園的水陸墟:http://slmtp.ntascs.or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ovepuppy99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