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土直」或唐山過台灣的「直」?

周長楫在《閩南話的形成發展及在台灣的傳播》裏,認為台灣閩南話的「直」有 “①成直線或跟地面垂直的②(言行)無顧忌,(性格)直爽③一直”三義,他指出廈門話除了上述三義之外,上有兩個用法佮跟台灣話不同:“1.清楚,了結:一條代志 ~ 咯。2.民間一種簡易的棋”。

剛讀的時候,我的感覺是:周氏對台灣話的了解可能不夠深入,當然也可能因為缺乏正確或適當的參考材料所引起的;因為台灣也有:

(1)「這聲未直啊」、「代志撨直(tshau5-tit8)咯」等等的講法。
(2)台灣也有一種「行直的(giã5-tit8-e3)」與「龜殼的」(按,就是http://club.souther.cn/topic_69854的「西瓜棋」)等的「土棋」。



最近看到周氏的《閩南方言大詞典》上頭也收「行直」這個詞條:

“民間一種棋類遊戲,人們稱是閩南創造的一種「土圍棋」”。

如果周氏的講法是對的,那麼我以前的想法就有問題(按,我以前一直認為台灣的「行直」是從閩南傳過來的),因為台灣的「行直的」毋是「圍棋」的行法,同周氏所講的不一樣。

我想借由論壇的討論,來確認台灣的「行直的」是台灣人自己發明的「土直」,或是舊時的閩南人所帶來的,請不吝賜教。



「臺灣直」的下法及基本規則:

一、棋盤 ,大、中、小三個正方形相疊,小的正方形中央寫個「牛」字,大正方形四個邊的中點與四個角都畫一條直線,通過中正方形四邊的中點或四個角,畫到小正方形四個邊的中點及四個角。

四方形的四邊我定義為「橫線」,連結橫線中心點與連結四個角的線稱直線。


二、棋子點(下棋的位置),所有的棋子無論是囥子(khŋ3-li2,擺、放)、行子(giã5-li2,走),都得在棋盤上頭24個點。



三、行法

1.兩個人的遊戲,雙方各有12子,總共24子。

2.開始由先下的一方擺子,雙方一來一往,每次放一子;24顆子全擺完後才能行(走)子,雙方輪流每次一步(照線走到有空位的棋子點,不能用跳的)。

3.吃子(三之一):
「摃死(kɔŋ3-si3)」,擺子或行子時,將對方在直線中央的子,上下(有的角度看起來是左右)包圍,吃子時陣要先說愛先說「摃死」知會對方,即可將對方那只被包的棋子吃掉。

黑子擺到或走到白圈圈的位置,都可以將被包圍的紅子吃掉(拿起來)。

被摃死的一方可以在原位置補子(12顆子為擺完時,用擺子;已經擺完時,用走的)。


4.吃子(三之二):
「擔(tã1)」,一方在橫線的兩邊各有一子,對方若在中央擺子或行子時,在知會對方說「擔」之後,即可對方那兩顆被擔的棋子吃掉。

黑子擺到或走到白圈圈的位置,就可以將被擔的兩顆紅子吃掉。

被擔的一方同「摃死」一樣,可以在原位補子。


5.吃子(三之三):
「直」,任何一方於擺子或走子時,無論在直線或橫線有三子連線的情況,就可以說「直」知會對方,即可將對方再棋盤上的棋子,任選一顆吃掉(參看圖五),被吃的一方同樣可以在原位補子。


6.勝負:將對手12顆棋子吃完,或對方棄子投降就算贏了。


四、「行直的」也稱「塗礱棋(thoo5 lang5 ki5) 」,棋盤的中央寫個「牛」字是表示「牛在推拉塗礱」,下棋的人若可將棋佈局成「塗礱」,即有較大的勝算。


五、「塗礱挨」陣勢就是有兩組「直」,每走一步都可以有三子連線,喊「直」吃對方的棋子,圖六的黑子有兩組「塗礱挨」,紅色與藍色的箭頭表示每走一步,都能形成三子連線。(




「西瓜棋」,棋盤、擺放的位置與吃子跟台灣「龜殼棋」是一樣的,走法有些不同。有趣的是跟您說的一樣,「走五格才算一步,喊老鼠入牛角,对方也同样,走五格算一步喊景鼠咬鸡角!」(「景鼠」是不是您說的「tsui~2鼠」)。

雖然沒有詳細的下法,不過因為吃子的方法只有一種,即被圍的棋子沒有出口就算「死子」,肯定是「圍棋」的一種。




黑白棋


1, 對局者為二人。
2, 由黑子先下, 白子後下。
3, 8*8 棋盤。
4, 著棋點往八方掃瞄,如遇己方棋子,則著棋點與己方棋子間之對方棋子盡皆變為己有。
5, 限制:著棋點至少需吃對方一子。
6, 下棋者如沒有合規定的棋步可下時,便需棄權一次。在雙方均沒有棋步可下時,棋局便結束了。
7, 結束時以擁有的棋子多寡決勝負。




西瓜棋

棋盤規格為一個圓形西瓜,兩條直線交叉,然後在東南西北各劃一個半圓形,中間十字交叉處畫一個小圓形。雙方各執六子,猜拳決定先後,每子沿線走一步到達另一個相交的點(即圖中的紅點)。如連成一圈圍住對方一子,使其沒有任何一步可以走,就可將其吃掉,以被吃光的一方為輸家。





西瓜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ovepuppy99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