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轉自福建之聲


今時今曰,無論是在家或者在街頭又或者在學校,懶音錯音現象都撲口撲面而來。這種懶音錯音現象,依據城市鄉村年齡大小所在地經濟情況當地背景而有所不同.由以廈門最為嚴重,現在的青少年,有近乎百分百都講或多或是少的懶音的。能講標準閩南語的人,聽到這些懶音都會覺得不舒服。因為這些帶有懶音錯音的閩南語,已經偏離了正宗的閩南語,而最大的問題是,很多人意識不到自己講的是懶音錯音,而且這種懶音錯音現象正影響越來越多的人,包括很多廈門以及附近的青少年。到底什麼是懶音,導致懶音錯音的原因又是什麼呢?以下會細細分析。



閩南語包括了聲母、韻母和音調三個元素.



聲母


1、g,b聲母的省略或易母

當今青少年中閩南話g聲母的省略或易母是很普遍的,如我gua讀ua,(一些閩南新一代不懂母語書寫轉而用普通話注音或漢語拼音將我字寫做哇,wa就對於閩南話懶音現象可見一斑)懷疑huai gi讀huai-i,這和普通話的滲入有關,另外有些疑母字讀為明母,這頗爲奇怪,如廈門話英語ing gu讀為ing bu.牛gu讀為bu,遇gu讀為bu.音樂im gak讀為im bak,銀行讀做文行.石獅有個文行燈飾,閩南話讀作bun hang ting siak,我還聼過有人說文行和銀行發音一樣!如果説是受韻尾的影響讀成im ngak還言之有理.雙唇化?我遇着汝上音樂課一句,本應讀作goa gu tioh li siong im gak kho.現在年輕一代也只會讀成oa bu tioh li siong im bak kho..


2、疑母讀來母

另外還有一個疑母讀來母的特例,閩南方言能干一字(敖+力gau)在懶音中既可讀au也可讀lau.有些明母字也讀成零聲母如晚會buan hue讀作uan hue.有趣的是懶音中最嚴重的三個母音b l g,恰恰是閩南語三字的聲母.


聲母懶音現象比較難總結,可以知道閩南話不僅有懶音而且有錯音,比香港粵語單單懶音還要嚴重.香港粵語不太可能受普通話影響,那麽出現懶音錯音是一種語言的必然嗎?




韻母

1、鼻音m與鼻音-n相混

鼻音m與鼻音-n不分.如字典的典tian讀為tiam羡慕的羡讀為siam.


2、-k變成-t

在以k收音的細音i,都會變成以t爲促音尾


3、鼻化韻的丟失

閩南話中的鼻化韻是其一大特色,鼻化韻具有明顯的辨意效果,如影不等于也,園不等于姨,碗不等于倚.懶音中這些字都可以划等於號了,由於疑聲母丟失,導致我=碗=倚.由於發鼻化韻需要嘴與鼻共同發音,比較費力氣.


4,介音i的不確定性

恐怖kiong poo讀成孔怖kong poo,懶音也真夠恐怖的.這也是普通話的影響和年輕人對母語不熟悉的結果,另外法此類音嘴型也不太利索。


時下青年說話不太愛張嘴巴,舌頭似乎不必多動,一切聲音都好象隱藏在口中待發。聽起來,哦哦碎語,讓人有一種不太清晰不太爽利的感覺。一般人管這種發音特色叫懶音,不無道理.




聲調



聲調變化雖不算懶音現象,但也順帶提一下發展的趨勢。


1、泉州閩南語說明:一般地說,今天的泉州話,有七個調,即:陰平、陰上、去聲("陰去" 與 "陽去" 同調)陰入、陽平、陽上、陽入。不過,由於"陰平" 與 "陽上"的調型相同、調值極度接近,所以,年輕人已把"陰平" 和 "陽上"相混,變成六調。如,蜘 = 痔、詩 = 是、刀 = 道、非 = 倍、交 = 厚、龜 = 舅、京 = 件、冬 = 動 等等。轄區内的晋江、石獅的"陽上",有的歸"陰平",有的歸"去聲";惠安、南安的"陽上",大多歸"去聲",最终"陽上"勢必消失(語出:《福建省情資料新聞系统》)


2、入聲陰陽不太明朗.



懶音現象究竟會繼續蔓延下去還是被人正視呢?或者會成爲曰後的正音呢.究其原因,不排除有預言發展的必然,當下有可能成爲繼宋之後中國有一次方言的大變革.普通話的滲入;母語自卑感,缺乏母語的教育,媒體中母語的地位不高,==的漠視.現在做定論恐怕為時尚早,不過我們會始終如一地努力遏制懶音的蔓延與發展。不過當下是要發展母語教育,不然閩南話會被普通話所吞噬






案 : 類似懶音現象台灣也有, 如我- gua -> ua , "g"掉落變成普遍現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ovepuppy99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