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首屆海峽百姓論壇舉行 專家共話兩岸姓氏是一家

2007年09月20日17:32 來源:新華社


以“兩岸同根,閩台一家”為主題的首屆海峽百姓論壇20日在福州舉行,吸引了兩岸和港澳及海外專家學者1000多人參加。兩岸姓氏研究專家表示,台灣絕大部分姓氏來自大陸,兩岸姓氏原本是一家。

  台灣省姓氏研究學會常務理事林瑤棋說,台灣現有1900多個姓,其中前一百個姓的人口佔台灣總人口的98.5%,他們絕大部分來自大陸,尤其是福建和廣東。 台灣學者、《台灣源流》主編許明鎮說,台灣前十大姓,陳、林、黃、張、李、王、吳、劉、蔡、楊,人口佔全台灣總人口的52.63%。這些姓氏都來自大陸。

  以台灣第一大姓陳姓來說,陳姓發跡於中原地區,在西晉末年中原動蕩之際,陳、林、黃、鄭四大姓率先遷入閩粵,加上唐初陳政、陳元光父子率五十八姓經江西進入福建,陳姓成為東南沿海的大族。明清兩代陳姓族人大量來台,成為台灣第一大姓。

  福建省社會科學院華僑研究所研究員黃英湖說:“台灣的姓氏是福建姓氏的延伸與發展,甚至可以說是福建姓氏的復制。”福建和台灣的十大姓中有9個是相同的,隻有鄭姓在台灣沒有進入前十名之列,而是換成蔡姓。這種情況又對應了閩南地區的一句民諺:“陳林李許蔡,天下佔一半”。大部分台灣同胞是閩南移民的后裔,蔡姓到台灣后進入十大姓之列也就不足為奇。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教授、姓氏專家王大良說,中國人的姓氏已有5000多年的歷史,一向有“行不更名,坐不改姓”之說。兩岸本為一家,台灣的姓氏與大陸尤其是福建有廣泛一致性,都流傳著“陳林半天下,黃鄭排滿街”的說法,而且大多數家譜中都寫著“先世居光州固始(今河南固始縣)”。

  王大良說,近30年來,台灣同胞的返鄉尋根活動漸成為一種社會現象。“最初在東南沿海地區,以后又逐漸深入到內地省份,進而帶動全國各地的尋根熱潮。”

  來自台灣的李姓人到河南鹿邑、甘肅隴西尋根,張姓人到河南濮陽、山西太原尋根,劉姓人到河南偃師、魯山、江蘇徐州、沛縣尋根,以及楊、郭、鄭、蔡、許等姓的台灣人到河南、陝西、山西、山東、四川、江蘇等地尋根等,都形成了一定的規模。

  據不完全統計,至今來大陸尋根謁祖的台灣姓氏已有100多個,涉及福建、廣東、河南、陝西、山西、山東等20多個省份的數百個市縣鄉鎮,幾乎囊括了大陸所有大姓。

  台灣省姓氏研究學會理事長林培聖說,三四百年來,大量的閩粵唐山人東渡台灣,開拓台灣,更說明了兩岸同胞血脈相連,今后應該加強合作,共同研究兩岸同胞的血緣歷史。

  為期一天的首屆海峽百姓論壇由福建省海外聯誼會、福建省中華文化學院、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會、台灣省姓氏研究學會主辦,兩岸姓氏研究專家就兩岸各姓氏的歷史淵源、主要支系及繁衍播遷情況、台灣各姓氏尋根謁祖及宗親聯誼的狀況等進行研討。

  論壇當天還舉行了閩台蕭氏、呂氏、許氏等族譜對接儀式,還舉辦閩台族譜展,向社會公開展示1000部姓氏族譜資料。(記者 許雪毅)







閩南與固始方言的聯繫


早些年,陳學文陪同國家台聯一廈門籍的女研究生在固始考察方言,他們去拜訪了一個農家。看家的小孩一見來客人,趕緊打開門朝田里一勞作的婦女叫道:“大大(記者注:讀去聲),家裡來客人了。”女研究生十分震驚,她問小孩:“大大是誰啊?”小孩告訴她“大大就是大大。”陳學文告訴她,大大是固始人對母親的叫法,父親則叫大(注:讀上聲)。這位研究生告訴他,在廈門以及泉州閩南一帶,有很多地方對母親、父親的稱呼,跟這是一模一樣!

  
固始地處中原,在經過歷史的淘洗之後,固始方言已經起了很大的變化,已經無法形成比較正宗的固始方言了。古老的固始方言在南遷的過程中,與閩南當地的語言交融,形成的閩南方言中保存了固始方言的特色,因此現在已經很難再找到同樣的語言了。但在閩南話裡,我們依然可以找到固始方言的印痕。

  
在見到老陳的第一面,老陳就一句:“哎呀,歡迎遠方來的人客啊。”在固始方言中,“客人”就叫“人客”,這與閩南語又是一個不謀而合。另外,管太陽叫“曰頭”、起床叫“起來”、丸子叫“圓子”,這些曰常的稱呼,在現今的閩南與固始,都成為兩地歷史交融源遠流長的明證。

  
陳集鄉的宣傳委員楊俠告訴記者,她接待過不少來自閩南的尋根者,閩南話說得太快了不好懂,但如果說得慢一些,她就沒問題。

  
其實,閩南與固始還有著共同的稻作生產方式,共有的風俗、語言和社會心理。比如在節俗、婚俗、葬俗方面都相差無幾。父母去世兒子要披麻出廳當“孝子”,行二次葬,背著骨殖罐到處找風水。尤在語言方面,本來固始屬北方官話區,但它沒有翹舌音zh、ch、sh,也沒有舌面音j、q、x,居然與閩語十五聲系統相一致。龍岩話屬閩南話的古老層,它與廈門話不同點之一就是只有前鼻音in沒有後鼻音ing,如冰、平、精、青廈門話讀後鼻音韻母,固始話則與龍岩話一樣讀前鼻音韻母。客家話受贛方言影響,聲調較少,往往上、去、入不分陰陽,這個特點也源於固始方言。至於詞彙影響則更為直接,如龍岩、永定一帶有地名叫西陂、新陂、高陂,還有稱“壩”如南洋壩、壩墟等。原來這些特殊詞彙源於固始,他們以“長藤結瓜”式即水渠串連著許多池塘的水利工程叫“陂”,蓄水灌溉堰叫“壩”。再比如:甲魚叫圓魚、開水叫滾水、天亮叫天光、天晴叫好天、槍叫銃、牌子叫字號、廚房叫灶下或灶間、地方叫所在、沒有叫毛得、太陽叫曰頭、跳蚤叫虼蚤、下雪叫落雪……

  
固始的節曰習俗也很多,中秋節是每年必不可少的一個。老陳介紹,以前當地人過中秋節,有錢人一般都是買月餅,沒錢的,則是自己做丸子吃。炒些芝麻用面和成丸子,用紅糖煮成湯沫。這種過法是固始的傳統特色,象徵團圓紅火。

  
泉州至今還保存著“冬至立冬煮丸子”、“七月初七包糖米果”的民間習俗。這與固始是否有一定的關聯?

  

中原固始方言

  
丸圓二礙六漏足菊杏恨間甘藥喲

  
從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固始方言保留的中原古音與閩南方言很接近,而其他地區方言就沒有這種特殊讀音。再從一些曰常用語中,我們也可以看出固始方言與閩南方言之間語音的淵源:國語固始方言閩南方言天亮天光天光老頭子老貨老貨阿太陽曰頭曰頭水開了水滾了水滾了妻子屋裡厝裡清晨早起早起趕快趁早趁早

  

閩南話是漢語的八大方言之一,主要分布在閩南和台灣,還有廣東潮汕、海南及東南亞的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海內外講閩南話人口達5000萬,成為世界60種主要語言之一。1977年,科學家把閩南話錄製在美國“旅行者二號”宇宙飛船的那張可保持10億年之久的鍍金唱片上,到廣袤無垠的星河尋覓外星知音。



固始方言全集


形容詞、副詞

俏巴-- 好,多指事物,用指人時,則指男孩、男青年:用指女青年或是玩笑場合打趣,或是背後指:不可用指老人,那樣有輕佻、不尊重之意,詞尾可以疊用,稱讚曰:“俏巴巴”,兩字也可以同時疊用,稱讚曰::俏俏巴巴”,用贊事、物時可以加助詞“的”還可連用副詞“很”。如“俏巴的”、“俏俏巴巴的”、很俏巴”等。
粗坦-- 舒服。
展勁-- 舒服、舒適。
利朗-- 指衣物乾淨,穿的得當;或指說話,辦事利索。
富態-- 對小孩胖的愛稱。
確(quo)-- 指人流氣,或指巧合。
交雜-- 指人流氣,下流。
格應(ge yin)--指討厭。
刁小(xiao)-- 稀奇的東西;也指人機靈。
毛手毛腳-- 指手腳好動,好摸東摸西的,做事不認真。
蒙情-- 借錢藉物歸還後,受人支持、幫助後,得人各種恩情後,再見面時,說的一句感謝話。
機靈透串-- 靈竅。
子來-- 做事細心,一步一步地往前幹。
燒包-- 諷刺語,指人好拿架子。
拿胡-- 指人不顧忌,能弄到家什。
羅扈(luo hu)-- 或用作開玩笑,說人有氣魄;或指場面弄得出眾。
格實(gie si)-- 結實
日濃(ri long)-- 臟
雜毛-- 脾氣不好。
正兒八經-- 正規其事。
主貴-- 珍貴
金貴-- 指東西稀少,有用
金貴彔彔的-- 指人小氣,東西捨不得拿出來。
高低-- 表示態度堅決
點然-- 一小點,很少。
點尕(ga)-- 一小點,很少。
丁尕尕(ga)-- 一點點
幹悶氣-- 憋一肚子氣,美辦法出。
怪好-- 很好
秋皮撮-- 沒本事(小氣、捨不得……)
巴巴的-- 故意的。
倘乎-- 倘若
倘乎子-- 表示小心的意思


動詞

鬥--(1)鬥爭;(2)奮鬥。或用指幹、幹事、做事、吃飯。不管鬥,不可以幹;鬥沒鬥,吃飯沒吃飯
現世(xian shi)-- 指好表現、炫耀自己。
浮上水(sei)-- 趨炎附勢
貓嘰-- 小聲嘀咕
叫喚-- 指大聲吆喝。
革拉(gie la)-- 攪拌、攪和。
扳了(ban la)-- 扔了
沒得(mei dai)-- 沒有。
接下角(juo)子-- 多嘴,不等人說完,就接著別人說話。
順蛋-- 討人好,奉承人。
打秧-- 媷秧
磨雲-- 串門子,或指閒聊。
翻嘴-- 指過話。
候(hou)子-- 等待。
毛估子-- 估計。
磨牙-- 指小孩子鬥嘴
欠人-- 逗引饞人
嬔(fan)蛋-- 指雞、鴨等下蛋。
沒(mei)得-- 沒有

名詞

娘(liang)-- 母親
老爹(die)-- 稱小叔。
老娘(liang)-- 指小嬸。
老乾(gan)爺-- 指岳父。
老乾(gan)娘-- 指岳母。
老憨子-- 小兒子。
日濃貨-- 指不講究衛生的人。
標槍溜溜棍-- 指說空話不辦實事的人。
大鍬把-- 藉指“掌線的”農田犁耙手。
當家的、老頭子、孩子爹、掌線的-- 妻子對丈夫的稱呼
老媽子、屋裡頭-- 丈夫對妻子的稱呼。“老媽子”稱呼較廣,老年婦女也自稱;也指稱別人妻子。
尖爪-- 小氣人,吝嗇人。
末子子-- 最小的孩子。
牯子-- 公水牛。
黃尖-- 公黃牛。
沙子-- 母水牛。
黃市-- 母黃牛。
牙豬-- 閹過的公豬。
角豬-- 未閹過的公豬,也叫種豬。
豚豬-- 閹過的母豬。
老母豬-- 未閹過的母豬。
癩呆猴子-- 癩蛤蟆。
貓猴子-- 嚇唬小孩的習慣用語,不特指什麼東西。
鬥筐-- 盛一鬥穀物的筐。
刮刀-- 插秧用的似鋤地勾頭刀。
撐桿子-- 雨傘。
油果子-- 油條。
大蒸糢-- 饅頭。
乾飯-- 大米飯,與稀飯(米粥)對稱。
舅子頭-- 妻兄弟,有貶意。
新郎倌-- 新郎
俺倆倌-- 我們二人。
連襟-- 指妻姐妹的丈夫。
背鍋子-- 駝背人。
大da(三聲)-- 稱父親
大da(四聲)-- 稱母親
媽頭子-- 指乳房
夾食頭子-- 指人小氣、吝嗇。
幹巴子-- 瘦子。
雞宿眼-- 近視眼,也指夜盲症。
銼把子-- 矮個子。
腮泡子(sai pao zi)-- 腮幫子
啥傢伙-- 指什麼東西,或用罵人,鄙視人;或用探問物件。
意思皮-- 指人臉厚,討厭人。
老鴣-- 烏鴉。
麻咋子-- 喜鵲。
火明蟲子-- 螢火蟲。
鱉鬍子-- 蝙蝠。
泥巴狗子-- 泥鰍。
狼把子-- 狼。
玉婁-- 玉米。
甜秫秫-- 甘蔗。
萵瓜-- 南瓜
車板菜-- 車前草。
轉(zuan)頭-- 宰殺後的豬牛羊舌頭。
鼻子-- 鼻子、鼻涕。
格巴(gie ba)-- 鍋巴
發翻子-- 指中暑。
靠椅-- 帶靠的椅子。
手巾頭子-- 手帕。
鎖耙(pa)子-- 鑰匙。
夜壺-- 尿壺。
茅茨-- 廁所
水坷塘-- 水坑
見天-- 每天
今個、明個、後個、大老後個-- 今天、明天、後天、大後天。
晚黑(wang hei)-- 晚上。
白果眼子天-- 多雲天氣,陰天。
打春-- 立春
夜黑裡-- 夜裡。
月姥姥-- 月亮。
裡頭、外頭(方位詞)-- 裡頭、外面。

弄啥子-- 幹什麼?
可的(ke di)-- 用作反問,是不是?
咋弄(za leng)-- 怎麼辦?
廣當(guang dang)-- 驚訝,相當啊呀,但有贊意。



詞組、短語

鬥把戲-- 開玩笑。
拉呱-- 敘閒話。
拉倒-- 算了,不得幹了,不再說了。
一陣-- 一塊兒。
一陣子-- 一段時間。
去球-- 算了,不幹了。
嘴確(quo)-- 嘴好說下流話。
翻眼皮子-- 指不聽老的話。
打圓胡-- 指調節糾紛。
二回頭-- 第二次。
白去(bai qu)-- 別去的走音。
做的(zou di)-- 就是的,用作對話肯定。
對(dei)-- 是的,用作對話認定。
幹了(gan le)-- 事情不好了,沒有什麼希望了。
趁早-- 趕快。
不得閒(bu dai xian)-- 沒有閒空。
不得勁(bu dai jin)-- 身體不舒服。
賣堆烘-- 耍賴。
意思皮-- 指人臉厚,討厭人。
兌水(dei sei)-- 指事先先說話交底,先商定過。
打脾寒,打老瘴-- 患 疾病。
打悠球-- 打鞦韆。
打平夥-- 湊錢聚餐。
改小溲-- 小便。
改大溲-- 大便。
拽人(zuai ren)-- 或指人在一定場合裡體面,或指人大模大樣。
咋長的-- 罵人,指不象人樣。
沒舅子事嘍-- 用作否定,別去幹某事,沒有必要去幹某事。
孬了-- 用吵嘴,指對方不敢了。
翻瞎話-- 說假話,撥弄是非。
人來賽-- 小孩在家裡來客人時逞臉,表現自己。
溝裡壕裡地想-- 前方百計地想,想盡一切辦法。
寒蛋-- 指人吝嗇
阿雜-- 指人比較爛,討厭
扎實-- 比較牛B的那種
裂了-- 指完蛋了
頭毛-- “頭髮”的意思。
放樹-- “伐樹”的意思。
趁早-- “趕快”的意思。
年把--“一年多”的意思
”奏的”意思”是”

(漢語音標)




福建人觀點:

實在夠暈...
這個關係也要攀...


要我看,閩語和固始話之間聯繫基本為零。也不知哪個人是始作俑者,我同樣能牽強附會的說閩語和西南官話、西北官話、北京話有聯繫



資料來源: 福建之聲






板主觀點 : 連中國福建人看了都會發笑的固始神話, 在台灣竟然甚為流傳, 從語言及風俗來比較, 要硬扯反而更顯異民族被漢化的遮羞情節.

可以觀察看看, 中國統戰大戲--"陳元光傳"怎生掰法, 順便看看台灣的八卦文化被搞得有多嚴重.





以下轉附中國廣西壯族語詞節錄:



壯語詞附後:



「蓋」為「kem」、「kiem」、「kiep」(粵語表示蓋蓋子亦為「kam2」)
gaemj

「屐」為「kiak」
gieg

「用手拿東西砸」為「bok」(粵語中亦有此詞,讀音相近,意思相同)
boek

「飼養動物」為「gung」
gueng

「用兩個手指相互移動把捏住得物體弄碎或弄成團」為「nun」
nenj

「屎或尿的專用量詞」為「duk」(粵語中有相同的詞,讀音和意思都相同)
doek

「爬(地面或非地面上)」為「ron」、「yon」
ronz

「趴下」為「bia」、「bou」(其中「bou」跟粵語中「mau1, 」可能同源)
maeu

「毛髮 起」為「so」
soh,roxnaeuz"daengj"

「用鹽醃製、腐蝕、刺激」為「yat」
ip

「提起來之後使勁往下砸」為「tsen」
deng

「搓」為「no」
nu

「燙傷」為「nat」(跟粵語中「naat3, 」同源)
nat

「扔、丟」為「vit」
vut(vwt)

「底部」為「duk」(粵語中亦有此詞,讀音相近,意思相同)
duk

「塞子」為「zuddi」
「用塞子塞」為「zud」
均為:zaet

蜘蛛,壯語叫做duzgyau 或lwggyau



以下為惠州客語與粵語及壯語的關聯比較:


「蟑螂」為「kittsat」、「wongtsat」(「kittsat」跟粵語「gaat3zaat2,  」相近,可能同源)

「這」為「li」、「liang」(「li」跟粵語「ni1,呢」應該同源)
ni31
「那」為「gang」、「goi」、「gai」、「uu」(「goi」、「gai」跟粵語「go2, 」應該同源)
un31
「提」為「dian」、「chaa」、「kan」
riu55
「蓋」為「kem」、「kiem」、「kiep」(粵語表示蓋蓋子亦為「kam2」)
gom33
「蝙福」為「pitpo」(某些地方),很多地方又稱「飛鼠裡」
fu11faau11
「鳥」為「bit-li」、「biddi」
rog
「圓形的斑」為「kiak」

「碰」為「ben」(表示一般的接觸)或「kok」(表示「碰傷」的「碰」)

「用刀斬」為「dok」、「zhok」(跟粵語「doek1」可能同源)
ram55 / fag
「液體噴出」為「biet」
biu35
「屐」為「kiak」

「追趕」為「diak」
neeb
「給」為「bei」「bun」「bin」(粵語表示擺開亦為「bei2」 )

「濺」為「bat」
sin11 / leeng55
「蟹」為「lawkai」

「蚯蚓」為「shon」
due11nden24
「掰開」為「mak」(粵語表示擺開亦為「maak3」 )
mba35/ seeg
「用網捕魚的動作、往下壓」為「ot」

「粘稠的液體或粘稠液體的流動」為「yei」

「把糊狀物甩出去」為「dat」

「重物掉下壓住」為「det」

「腋窩」為「lakkiak」
la55i35
「蔓延」為「chei」
laang33
「結冰,或液體變成固體」為「ken」
jeedt
「巢」為「dou」
rau11/ roong11
「窩(凹下)」為「nip」(跟粵語的某些方言中的「nip6」可能同源)
gom11
「理會」為「sot」

「用雙手搬」為「dot」

「旋轉」為「lit」
ban35
「轉動飛快」為「ni」

「長勢茂盛」為「bot」
bog
「用手拿東西砸」為「bok」(粵語中亦有此詞,讀音相近,意思相同)
dob
「糊墻」為「tong」
mya11
「飼養動物」為「gung」
ge24
「溫熱」為「bui」或「bi」
dom35
「欺騙」為「tsot」
lo55
「用兩個手指相互移動把捏住得物體弄碎或弄成團」為「nun」

「吃(貶義)」為「tsat」、「saa」、「shet」、「mat」

「吃或喝(中性)」為「ngat」(很多地方使用的「shid,食」應該是漢語來源)
gen24
「使...興奮」為「siaa」

「戲弄」為「siak」
xam11
「潑水」為「fu」
fed
「蛋」為「chun」(跟粵語的某些方言中的「ceon1」可能同源)
jai35
「藏」為「biang」
ge55
「屎或尿的專用量詞」為「duk」(粵語中有相同的詞,讀音和意思都相同)

「稍後、等一下」為「ang」、「ang-gedi」、「ang-getli」

「剛才」為「zhang」、「zhang-gedi」、「zhang-getli」

「兇狠地 」為「fang」

「爬(不在地面上,特別指壁上)」為「kiaa」
bin24
「爬(地面或非地面上)」為「ron」、「yon」
rean11
「跨過、兩條腿張得很開」為「kia」(表示蜘蛛的「lakia」可能跟這個詞有關)
haam55
「蜷縮、腿不好不能站起來」為「gia」

「趴下」為「bia」、「bou」(其中「bou」跟粵語中「mau1, 」可能同源)
bom
「雞等禽類尋找食物時用爪子在地上抓」為「ked」
laai35
「毛髮 起」為「so」

「用鹽醃製、腐蝕、刺激」為「yat」
ieem24
「溺水、泡茶」為「kuk」
xee33
「鐵銹」為「lu」
mai31
「髒亂、不講究衛生」為「wudut」(大概跟粵語中「核突」同源)

「什麼」為「mut-ngia」、「mak-gei/oi」、「nai/shei-gei」(其中「mut-ngia」跟粵語「mat1-je2,乜 」相近,可能同源)
ma11
「誰」為「nak」、「nan」(表示同樣意思的「nai-zhak」應該是漢語來源)
lae11
「提起來之後使勁往下砸」為「tsen」
dob
「蟻」為「ngei」(有的地方說「ni」,「ni」應該是漢語來源;「ngei」跟粵語「ngai2」應該同源,非漢語來源)
mod
「突然出現」為「but」

「搓」為「no」
lan11
「敏捷、小巧玲瓏」為「giaksiak」(跟表示「快」的「giak」有關)

「快」為「giak」
han
「驅趕、追逐」為「gyuk」
neeb
「關心、疼愛」為「tsiet」
jai
「踫撞」為「pong」
bung
「倚靠」為「pen」
ee24
「舉起」為「kiang」
io24
「用力塞、用力推」為「tsang」
用力塞odt、用力推nyan
「彈跳、躍起」為「fak」
xeedt
「燙傷」為「nat」(跟粵語中「naat3, 」同源)
ndadt
「跑、溜」為「lot」
deeu
「扔、丟」為「vit」
weed 這個最象
「背駝、腰不直」為「ken」、「kien」
gung
「粘」為「naa」
widt
「往下傾斜」為「ziang」

「用拳頭打」為「ziet」

「扇」為「pat」

「用油炸」為「fou」
xa
「破綻」為「siakshi」

「抱著衣服、挽起衣服的某一部分」為「luu」
yeed
「瓦甕」為「ang」

「舔」為「shoi」「sai」
ri
「宰殺」為「lot」
ga
「吹」為「pun」
bo
「對著小口吹」為「pang」
jiu
「底部」為「duk」(粵語中亦有此詞,讀音相近,意思相同)

「逢固定日期的集市」為「shi」「si」
jee
「彈起、彈力強勁」為「fang」

「(紡)織」為「qiak」
dam
「用拳頭打」為「ziet」「lui」

「鷹」為「ngaipo」
rom/ yeeu
「逃走」為「lot」
deeu
「捕蟲到房壁牆角或孔逢裡面用泥築巢的蜂」為「o-nili」

「蟾蜍」為「kenshu」

「看守」為「zhong」
dae
「塞子」為「zuddi」

「用塞子塞」為「zud」
odt
「身子半躺下施壓」為「an」

「雞用爪子抓地」為「ket」「kia」
laai
「蝌蚪」為「hapa'ngian」

「水蛭」為「fuki」
bing
「前後有足中間無足一躬一躬爬行的蟲爬行的動作」為「nan」(亦引申為用手指丈量)
hom
「皮垢」為「man」

「臭蟲」為「gonbi」

「番石榴」為「paddi」



「鳥」為「bit-li」、「biddi」

 壯語中“鴨子”是bit,山上的旱地為li,鴨子一般在水中,鳥在山上,客家話中的“鳥”可能指“山上的鴨子”

「蟹」為「lawkai」

 law可能和壯語中的lwg(子)有關。

「腋窩」為「lakkiak」

壯語中“腋窩”為laj ij.

「飼養動物」為「gung」

我們那裡說“餵養”為gw,“拼命地餵”為gueng.


「用兩個手指相互移動把捏住得物體弄碎或弄成團」為「nun」

壯:naenh

爬(地面或非地面上)」為「ron」、「yon」

壯:luenz


「趴下」為「bia」、「bou」(其中「bou」跟粵語中「mau1, 」可能同源)

壯:maeu “潛伏”


「雞等禽類尋找食物時用爪子在地上抓」為「ked」

壯:gved


「扔、丟」為「vit」

壯:vid


「吹」為「pun」

壯:poj


「用拳頭打」為「ziet」「lui」

壯:luix



(應為國際音標)



如果全面比較壯、瑤、布衣、黎、侗、傣、京、粵、客家、閩南等等等越地諸語應該可以發現更多相同相似的詞彙和語法底層。我甚至懷疑客家跟畬族本是同一個民族乃百越之後,是景仰漢人先進文化恥於提及本來身份從而篡改族譜佯稱中原正統漢人的假漢人。 



以上資料來源 : 僚人家園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ovepuppy99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