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05/3/29)



台 灣 早 期 的 移 民 , 以 漳 、 泉 兩 地 為 主 。 兩 地 移 民 掃 墓 的 日 期 各 自 不 同 。 漳 州 人 多 在 三 月 三 日 ( 俗 稱 三 日 節 ) 上 墳 , 泉 州 人 則 在 清 明 節 掃 墓 。 關 於 這 個 日 子 的 岐 異 , 有 一 種 說 法 是 : 漳 、 泉 人 常 因 清 明 節 買 菜 引 發 糾 紛 , 彼 此 械 鬥 。 所 以 由 官 府 出 面 調 停 後 , 規 定 漳 州 人 在 三 日 節 、 泉 州 人 在 清 明 節 掃 墓 。 連 橫 的 《 台 灣 通 史 》 ( 一 九 一 八 ) 卷 二 三 記 載 : 


三 月 初 三 日 , 古 曰 上 巳 。 漳 人 謂 之 三 日 節 , 祀 祖 祭 墓 。 而 泉 人 以 清 明 祭 墓 謂 之 嘗 墓 ; 嘗 , 春 祭 也 。 祭 以 餑 餅 , 治 牲 醴 , 掛 紙 錢 , 歸 乃 食 之 。 餑 餅 以 麵 為 衣 , 內 裹 蔬 菜 , 炸 油 者 謂 之 春 餅 。 嘗 墓 之 禮 , 富 貴 家 歲 一 行 之 , 常 人 則 兩 、 三 年 一 行 。 婦 孺 歸 時 , 各 插 榕 枝 於 髻 , 以 祓 不 祥 。 


所 謂 「 掃 墓 」 , 只 是 一 種 籠 統 的 講 法 。 在 台 灣 , 掃 墓 的 方 式 , 很 清 楚 的 分 為 「 掛 紙 」 及 「 培 墓 」 。 


「 掛 紙 」 又 叫 「 壓 紙 」 , 就 是 替 祖 先 修 理 房 子 的 意 思 。 所 用 的 「 墓 紙 」 呈 長 方 形 , 顏 色 有 黃 、 白 及 五 色 等 三 種 。 掛 紙 之 前 , 先 鏟 除 墓 上 叢 生 的 樹 枝 野 草 , 再 將 墓 紙 兩 三 張 一 疊 折 作 波 紋 狀 , 用 小 石 塊 分 別 壓 在 墓 頭 、 墓 碑 及 墓 旁 的 「 后 土 」 ( 土 地 神 ) 上 。 也 有 些 地 區 不 拘 數 量 及 方 位 , 直 接 的 將 墓 紙 按 入 墓 土 之 中 。 如 果 說 , 墳 墓 是 祖 先 死 後 居 住 的 場 所 , 那 麼 掛 紙 就 象 徵 子 孫 一 年 一 度 為 他 們 的 居 處 所 添 的 新 瓦 。 同 時 , 掛 紙 也 具 有 識 別 的 作 用 。 到 了 清 明 節 , 凡 是 墓 頭 有 墓 紙 的 , 就 表 示 這 座 墳 有 子 孫 來 祭 掃 。 反 之 , 就 是 無 人 祭 拜 的 孤 墳 。 「 掛 紙 」 後 , 還 要 準 備 簡 單 的 供 品 來 祭 墓 , 燒 紙 錢 , 這 樣 才 算 完 成 了 「 掛 紙 」 的 儀 式 。 


「 培 墓 」 則 是 較 隆 重 的 祭 墓 儀 式 。 通 常 新 墓 要 連 續 培 墓 三 年 , 而 過 去 一 年 中 有 娶 媳 婦 或 生 男 丁 的 家 庭 也 要 培 墓 。 培 墓 時 要 準 備 三 牲 ( 祭 后 土 ) 、 五 牲 及 菜 碗 ( 祭 墓 ) 。 這 些 祭 品 通 常 包 括 豬 頭 、 雞 、 魚 、 豬 肉 、 魷 魚 等 牲 禮 或 麵 龜 ( 表 長 壽 ) 、 米 糕 ( 高 昇 ) 、 鼠 麴 粿 、 土 豆 ( 吃 老 老 ) 、 發 粿 ( 發 財 ) 、 丁 仔 粿 ( 添 丁 ) 、 菜 頭 ( 好 彩 頭 ) 、 韭 菜 ( 長 久 ) 、 蛋 等 等 。 此 外 , 還 得 準 備 各 種 紙 錢 、 燭 炮 、 以 及 「 子 孫 燈 」 。 子 孫 燈 , 俗 名 又 叫 「 香 仔 燈 」 , 直 徑 約 為 四 寸 , 所 以 也 叫 「 四 寸 仔 」 。 燈 上 以 朱 筆 寫 上 「 子 孫 興 旺 、 添 丁 進 財 」 , 或 「 財 丁 兩 旺 、 富 貴 雙 全 」 。 培 墓 的 人 家 一 定 要 準 備 一 對 子 孫 燈 , 在 墓 前 點 燃 , 然 後 帶 回 家 , 象 徵 子 孫 興 旺 。 


培 墓 之 後 要 剝 鴨 蛋 殼 丟 在 墳 上 , 象 徵 新 陳 代 謝 , 生 生 不 息 。 然 後 焚 化 紙 錢 、 點 燃 鞭 炮 。 在 早 期 的 農 業 社 會 , 只 要 一 聽 到 墓 地 傳 來 的 鞭 炮 聲 , 就 有 許 多 的 兒 童 會 圍 攏 過 來 , 等 候 掃 墓 的 人 家 分 贈 墓 粿 。 墓 主 就 會 將 祭 畢 的 紅 龜 粿 、 麵 粿 等 分 給 他 們 , 若 墓 粿 不 夠 分 發 時 , 就 以 硬 幣 來 代 替 。 這 種 習 俗 , 叫 做 「 揖 墓 粿 」 。 揖 墓 粿 的 寓 意 是 請 往 在 墓 地 附 近 的 兒 童 , 幫 忙 看 管 墳 墓 , 不 要 隨 意 踐 踏 墓 園 。 在 豐 衣 足 食 的 現 代 , 揖 墓 粿 的 習 俗 已 漸 漸 絕 跡 了 。 


台 灣 地 區 的 客 家 人 , 掃 墓 的 日 期 由 正 月 十 六 日 起 , 一 直 延 續 到 清 明 節 。 其 中 又 以 正 月 十 六 日 掃 墓 的 人 為 最 多 。 這 是 因 為 早 期 的 客 家 移 民 來 台 較 晚 , 較 富 庶 的 地 點 都 已 有 人 居 住 , 貧 瘠 的 丘 陵 地 又 欠 缺 發 展 , 所 以 客 家 的 子 弟 大 多 要 出 外 謀 生 。 舊 時 的 交 通 不 發 達 , 往 來 不 便 。 所 以 趁 年 假 返 鄉 之 時 , 順 便 祭 掃 , 掃 完 墓 , 就 各 自 回 到 工 作 崗 位 去 為 生 活 奮 鬥 了 。 


客 家 人 稱 新 墳 的 第 一 次 掃 墓 為 「 開 青 」 。 通 常 是 在 正 月 裡 挑 個 好 日 子 。 開 青 的 祭 品 包 括 艾 粄 、 紅 粄 、 發 粄 、 牲 儀 、 金 香 燭 炮 等 。 在 安 葬 後 的 第 一 年 過 年 及 五 月 節 時 , 也 要 提 前 一 、 二 天 上 墳 祭 拜 , 稱 為 「 分 年 節 」 。 過 年 時 用 的 祭 品 是 芹 、 蒜 各 一 束 , 五 月 節 時 用 的 是 空 心 菜 、 韭 菜 各 一 束 。 近 年 來 , 由 於 生 活 型 態 的 改 變 , 過 年 時 的 「 分 年 節 」 , 已 有 和 正 月 掃 墓 合 併 的 驅 勢 。 


至 於 清 明 節 時 的 特 殊 節 食 , 要 以 鼠 麴 粿 最 為 普 遍 。 這 是 一 種 加 入 鼠 麴 草 的 粿 , 顏 色 碧 綠 , 又 有 鼠 麴 草 的 清 香 。 客 家 人 則 製 伯 「 艾 粄 」 , 作 法 是 將 艾 草 的 嫩 葉 採 回 , 洗 淨 後 加 入 滾 水 中 燙 煮 , 然 後 放 在 篩 子 裡 一 邊 搓 揉 、 一 邊 沖 洗 , 直 至 苦 澀 去 除 為 止 。 搓 洗 好 了 的 艾 葉 放 在 鍋 中 烤 乾 水 份 , 要 用 時 便 取 來 切 細 , 加 入 生 粄 中 搓 揉 均 勻 即 可 。 
有 些 地 方 也 在 清 明 製 作 春 捲 , 春 捲 也 稱 「 潤 餅 」 。 據 說 潤 餅 的 來 源 , 是 在 太 平 天 國 的 時 期 。 當 時 捻 匪 作 亂 , 一 直 蔓 延 到 閩 南 , 尤 其 是 漳 、 泉 一 帶 , 由 於 兵 荒 馬 亂 , 沒 有 時 間 準 備 祭 品 , 便 有 人 想 出 一 個 辦 法 , 把 所 有 的 食 物 捲 進 麵 皮 中 , 以 此 來 祭 墓 。 





其 實 潤 餅 的 歷 史 並 不 僅 止 於 此 。 早 在 唐 朝 , 就 有 在 立 春 吃 春 捲 的 習 俗 。 社 甫 ( 七 一 二 ─ ─ 七 七 ○ ) 就 有 句 詩 道 : 「 春 日 春 盤 細 生 菜 」 。 《 四 時 寶 鏡 》 中 也 說 : 「 立 春 日 , 食 蘆 菔 、 春 餅 、 生 菜 , 號 春 盤 」 。 春 餅 傳 至 閩 南 , 一 變 而 成 為 青 明 節 的 應 節 食 品 。 


潤 餅 以 極 薄 的 麵 餅 為 皮 , 餡 料 以 春 天 出 產 的 青 菜 為 主 , 如 豆 芽 菜 、 韭 黃 、 芹 菜 、 芫 荽 、 荀 絲 、 紅 蘿 蔔 等 , 再 加 上 豆 干 、 肉 絲 、 魷 魚 、 蛋 皮 等 , 一 律 細 切 成 絲 , 灑 上 花 生 粉 、 糖 粉 、 海 苔 酥 , 捲 成 筒 狀 即 可 食 用 。 由 於 蔬 菜 中 含 的 水 份 較 多 , 包 好 後 一 定 要 馬 上 吃 掉 , 否 則 水 份 滲 透 出 來 , 麵 皮 會 洷 而 破 。 所 以 吃 潤 餅 時 , 最 好 是 自 己 動 手 , 既 可 以 挑 選 自 己 喜 歡 的 餡 料 , 又 可 以 享 受 親 自 動 手 的 樂 趣 。 


近 年 來 , 在 政 府 的 輔 導 下 , 規 劃 完 善 的 公 墓 取 代 了 傳 統 的 墓 地 。 由 於 公 墓 雇 有 專 人 整 理 環 境 , 整 齊 的 景 觀 和 以 往 雜 草 叢 生 的 墓 地 不 可 同 日 而 語 。 不 過 , 中 國 人 慎 終 追 遠 的 精 神 並 未 就 此 式 微 。 每 到 清 明 , 各 地 的 墓 園 都 還 是 會 湧 進 大 批 掃 墓 的 人 潮 。 藉 著 清 明 掃 墓 , 傳 統 的 孝 道 得 以 代 代 相 傳 , 綿 延 不 絕 。
 




資料來源 : 台灣商會聯合資訊網   http://www.tcoc.com.tw/







談天說地講台灣 :
清明掃墓
 


明華

 


台灣的清明節是從前一年冬至開始算起的第105天,台灣的漳州籍
人清明節則是在農曆三月初三。台灣清明節習俗和閩南差不多,台灣客家人祭祖掃墓的時間是從元宵節過後便開始,日期由每家自定,一直到清明為止。

 

       
台灣民眾的掃墓習俗,一般可分為兩種:一種是一般祭掃,儀式及祭祀
的東西比較簡單,大都只供一些米糕、粿類和糕餅;二是修整祖墓,祭禮相當隆重,供祭的祭禮一般包括各種祭禮品十二種蔬菜及粿類、糕餅等。


掃墓時一定要在墳墓的四週獻置“墓紙”(用五色紙剪成長方形)
每張紙壓上小石頭,還得放一沓在墓碑上。這個儀式俗稱“挂紙”,是獻給祖先的錢。如果是培墓即修整祖墓,全家人要圍在墳墓四週吃紅蛋,蛋殼就撒在墓地上,含有新陳代謝、生生不息的吉祥意思。




資料來源 : 中央廣播電台 http://www.vft.com.tw/radio2/Minnan/Minnan_DispatchContent.aspx?DispatchId=25752&ProgId=602&LangId=2








淺談閩南的清明節吃潤餅


2009/03/29 


清明節吃潤餅,是閩南的傳統習俗。潤餅屬於「家宴」,是台灣閩南人家族、全家大小團聚時,包裹分享的食物。雖然是潤餅,不過,台灣南北吃法不同。台灣北部的潤餅源自廈門口味,潤餅的內餡大概六種食材,濕、熱是特色;南部的潤餅食材則是乾料,源自於泉州。

 

 


第二屆春天潤餅文化節,在林語堂故居舉行,潤餅文化節策展人韓良露說:世界各地都有吃春、咬春的風俗,義大利托斯卡尼的人會在春天會一鍋蔬菜來調理身體;而古代中國,則有春天擺春盤祭神的傳統,後來就演變成吃春捲,以及閩南人吃潤餅的習俗。

 

 


韓良露說:台灣南部,多在清明節時吃潤餅,因為清明節又稱寒食節,只能吃冷食,潤餅便採用十餘種乾料包裹,承襲了泉州傳統吃法;而北部則是使用五、六種熱的濕料包裹成潤餅,並搭配許多小吃,從尾牙開始吃到清明,承襲廈門潤餅的吃法。




資料來源 :  珂玼的部落格  http://blog.udn.com/csi357/2796001









板主 :



不管佇台中抑是台南,每年的清明培墓(pue7-bong7),阮的習慣,會佇新曆4月初5的進前幾日,選一工上適合的時間,一透早去培墓。



除了準備牲禮佮水果等等的祭品之外,擱會僎(chuan5準備)一包用水煮熟,裹(ko7)過紅花米的紅卵。等祭拜臵差不多的時陣,會將紅卵剝殼搵(un3)鹽食掉,然後將卵殼用予碎,ia7(灑)佇墓的頂頭四周圍。



掛紙的時陣,因為驚風吹走去,所以會用石頭仔共墓紙壓著(tiau5)咧。



當然佇祭拜進前,會將祖墓的雜草挽除掉。





培墓的活動結束了後,眾人愛擱轉去臵有設祖先牌位的厝裡,拜神祭祖。



當然愛準備祭品來祭拜。祭拜了後,差不多中晝時了,一般阮的風俗,就是將祭品的菜,用由菜市仔買來的潤餅皮,軋(kau3)做
"潤餅軋(lun7-piann2-kau3)"來食用。



"潤餅軋"一般的菜色,主要的是,豆菜、芹菜炒豆干、卵so3(炒蛋皮切成長條)、醃腸切對半、土豆麩(thoo5-tau7-hu1花生粉)...等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ovepuppy99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