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間畢加索漳浦剪紙藝術大師林桃走完百歲人生


來源:漳州新聞網

 

林桃,女, 1905年年10月出生,漢族,漳浦縣白沙村人,是聞名中外的民間剪紙藝術家。2003年年9月26日,省文聯、漳浦縣人民政府聯合在漳浦縣舉辦「林桃百歲壽辰慶典」活動,全國各地80多名專家、學者和剪紙藝人聞訊趕來慶賀。




林桃在剪紙創作



肚兜花---林桃作



養狗---林桃作





3月8日上午9時,全國年紀最大、從藝時間最長的民間剪紙藝術家,擁有「中國民間畢加索」、「中國沿海地區民間剪紙天才傳承者」、「剪壇巔峰」等眾多美譽的林桃,因身體器官衰竭在其家中逝世,享年106歲。


林桃,女, 1905年年10月出生,漢族,漳浦縣白沙村人,是聞名中外的民間剪紙藝術家。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央美術學院確認她為「中國沿海地區民間剪紙天才傳承者代表」。《中國民間美術全集・剪紙卷》在「概論」中,評價她「代表著中國民間剪紙藝術創作的最高境界」。紐約國際東西方藝術家協會譽其為「中國民間畢加索」。2009年年,她被中國文聯授予「中國文聯新中國文藝工作60週年榮譽稱號」。她悲歡離合的一生,是勤勞智慧、善良堅強的中國勞動人民百載滄桑、自強不息的縮影。



童年不幸自學成才


出生於漳浦縣舊鎮苑上村的林桃,不到三個月便被送到白沙的一陳姓人家當童養媳。貧困的家庭讓她倍感生活的艱辛,她裹著一對小腳,卻得每天撿柴拾草,紡紗織布,根本沒機會受正規的藝術訓練。


漳浦素有「剪紙之鄉」,在濃郁的剪紙藝術之風的熏陶下, 9歲的林桃開始學習刺繡。16歲時,她本該有一次機會參加傳統的剪紙手藝培訓--「坐花姆」(按漳浦白沙的風俗,少女出嫁前要跟村裡最好的花姆學剪紙、刺繡等女紅手藝),卻因為花姆對童養媳的歧視讓林桃失去學習的機會。好強的林桃堅持自學剪紙。聰明好學的她以傳統民間藝術為基礎,吸收前人的刺繡藝術造型技法,吸收床花、桌花以及屋脊花等民間造型藝術等方面的營養,通過對傳統民間藝術圖式中的題材、紋樣、藝術構成以及各種表現形式的學習,她提煉了他人和前輩剪法光芒的部分,融入到自己的創作思維結構中,最終建立了自己的審美觀念,很快便初露鋒芒,從此一發不可收拾。



歷經滄桑終成「花姆」


林桃的婚姻生活很不如意。她20歲成婚,第二年生下一個兒子。可是,她的丈夫因感情問題疏遠了她。就在兒子近八個月的時候,丈夫與父親鬧翻後借機離家出走,遠赴南洋,杳無音信。更不幸的是,林桃在遭受丈夫離棄婚姻失敗之後,八歲兒子又不幸夭折。40歲那年,林桃過繼了夫家一個3歲親姪子,母子相依為命。為了養家糊口,她白天撿柴拾草做傭工,為人舂米、挑水、織布、紡棉花,晚上在燈下剪紙刺繡。解放後,她加入船業合作社,以織網縫帆為業。幾十年來,村裡人請林老幫忙裁剪花樣衣樣,幫忙繡制小虎帽肩罩圍兜,請她當嫁女娶親做「四月日」(嬰兒出生四個月慶典)的「籽果姆」(禮儀顧問),她都是有求必應,有忙必幫,她用手中的繡剪、彩紙、繡線、銀針闡釋「花姆」這個詞彙。她一生不知為人們做過多少「嫁衣」。林桃剪下的藝術形象,不管是神話傳說、民俗風情,還是飛禽走獸,都憑自己個人的主觀想像,隨意取舍、誇張變形,有時會把不同時間和空間的事物放在同一時間和空間內進行表現,使剪紙所表現的主題出乎意料的集中和富於典型化,有時大膽運用各種原始抽象紋理進行裝飾,表現出濃烈的原始趣味和稚拙美感,與現代藝術的抽象荒誕有異麴同工之妙。她以簡潔變化的線條為主構成鏤空寫意形象,純樸笨拙,粗獷奔放,簡練明朗,獨具一格,只寥寥數刀,便形具神在,宛若天成。她的作品在構圖方法上,在南方民間剪紙藝術乃至於全國民間剪紙作者隊伍中,是不多見的。



大器晚成剪壇巔峰


1999年年7月,漳浦縣舉辦「首屆漳浦民間剪紙藝術節」。當時, 95歲高齡的林桃老太太首次踏出白沙村,來到漳浦縣城。她的到來引起了轟動,成為盛會主角。她當場獻藝,表演她那神奇的剪紙手藝,只見她靈巧地轉動手中的小剪刀,一會兒功夫,一幅《出海捉蝦》的剪紙一氣呵成,讓來自全國各地,數百位剪紙藝術專家學者嘆為觀止。只見她神情專注,運剪如筆,一會兒功夫,一張張誇張稚拙、大膽豪放的剪紙脫手而出,眾人不禁拍案叫绝......從此,林桃受到學術界、媒體的廣泛關注。


2003年年9月26日,省文聯、漳浦縣人民政府聯合在漳浦縣舉辦「林桃百歲壽辰慶典」活動,全國各地80多名專家、學者和剪紙藝人聞訊趕來慶賀。在百歲壽辰慶典儀式上,東西方藝術家協會民俗藝術委員會、南京民俗藝術研究中心向林桃授予「中國民間畢加索」銅匾; 省文聯、省民間藝術家協會向林桃授予「剪壇巔峰」銅匾; 市文聯向林桃授予「譽滿神州」銅匾; 漳浦縣委、縣政府向林桃授予「百歲花姆」銅匾......


最近,林桃的剪紙藝術作品被收入大型文獻《中國民間美術全集・剪紙卷》,該書在「概論」中對林桃剪紙藝術給予高度評價:「有出奇的想像能力,而且對剪紙的形式美有一種天生的感覺和把握能力......代表著中國民間剪紙藝術創作的最高境界」。


如今,在林桃等一批剪紙大師的影響下,漳浦剪紙藝術逐漸形成寫實派和古拙寫意派兩個不同的藝術風格,藝術新秀如雨後春筍般地湧現出來,形成老、中、青、少4個梯隊,風格、流派爭奇斗艷,異彩紛呈。目前,漳浦擁有剪紙藝術骨幹100多人,有10人躋身中國民間剪紙研究會和中國剪紙學會會員。



張文藝邱耀斌陳建新文/圖







百度百科:漳浦剪紙



福建漳浦剪紙藝術源遠流長,唐宋以來非常活躍,據《漳浦縣志》記載:「元夕自初十放燈至十六夜,乃已神祠家廟,或用鰲山運傀儡,張燈燭,剪採為花,備極工巧」。今分佈在漳州市漳浦縣沿海一帶。


漳浦剪紙最初只是作為刺繡的底樣,隨著民間民俗活動的盛行和受北方貼「窗花」等中原文化的影響,漳浦剪紙開始應用於各種結婚、祭拜活動,剪各種豬腳花、餅花、花貼於禮品、祭品上,寄托美好的心願。明清以後,剪紙也逐漸脫離刺繡成為一種獨特的民間藝術。漳浦剪紙以其獨特的藝術風格、濃烈的原始趣味和稚拙美感,在中國民間藝術中佔有一定位置。漳浦剪紙有著多元的創作風格,陳金、黃素在繼承漳浦剪紙的基礎上,借鑒傳統刺繡表現手法,創造了「排剪」技法,形成漳浦剪紙構圖豐富勻稱,線條繁複細膩的寫實特色; 林桃、陳匏來立足本土,注重主觀想像,開創了漳浦剪紙藝術構圖奇巧、古拙抽象的寫意風氣; 陳秋日、高少蘋、張崢嶸、歐陽艷君等剪紙藝人,吸納大江南北各種藝術流派的營養,與時俱進、自成一格。特別是林桃,被藝術界稱為「中國民間畢加索」


漳浦剪紙以構圖豐滿勻稱、對稱平衡、線條連貫簡練、連接自然、細膩雅致著稱,在表現手法上,以陽剪為主、陰剪為輔,陽剪和陰剪互為補充,密切配合,使整個畫面主次分明,錯落有致,富有層次感。在色彩上以單色為主,在對比色中求協調,具有強烈的工藝裝飾效果。「排剪」技法的運用,則充分體現了漳浦剪紙纖巧細膩的特點,那種細而又細,成組成排,反復出現的線條,對表現羽毛、花瓣等事物絲絲入扣。在用紙上採用了一些不易變質、褪色的剪紙材料。


漳浦剪紙學術價值有以下幾點: 1、是千百年來漳浦人民創造並享受的文化,是民眾的智慧創造並形成了自身特有的藝術風格和特色,保護和發揚是我們的責任。 2、它見證了漳浦民間習俗演化的進程,對瞭解漳浦民俗、閩南民俗進而陶冶民情民風具有積極的意義。 3、漳浦剪紙已被世界認可,並在對外文化交流中發揮作用和產生影響,具有一定的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






資料來源 : 百度閩南語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ovepuppy99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