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近南的復國夢



王怡仁/90年9月19日



金庸筆下的俠士,雖然以俠骨柔情者居多,但也不乏以一身武功、滿腔理想,企圖闖出一番天地者。《鹿鼎記》中的第一大俠──陳近南,就是復國主義的熱情之士。


  陳近南並非金庸筆下唯一企圖復國者,《天龍八部》中的慕容復就一直努力興復大燕,但較之於慕容復那一套「以彼之道,還施彼身」屢屢製造武林糾紛,陳近南似乎切實多了。

  陳近南本名陳永華,原是鄭成功手下謀士,後來成為鄭軍軍師。陳近南比之慕容復,強在陳近南有軍隊實戰經驗:鄭成功由臺南鹿耳門攻臺,陳近南曾率兵衝鋒;之後鄭成功反攻大陸,陳近南也曾在鎮江大破清軍。大約是這些實戰經驗,使陳近南認為「反清復明」是可期的。

  陳近南的功業更在平臺之後:鄭成功治臺,陳近南屯田辦學、興利除弊,百姓尊之為「臺灣諸葛亮」。在中國大陸,陳近南則組織江浙閩三省未及退臺的鄭成功舊部成立「天地會」,進行反清復明的地下活動,以總舵主之尊,號令群雄。

  金庸以一種先聲奪人的氣勢塑造陳近南:「平生不識陳近南,就稱英雄也枉然。」但陳近南的復國夢卻顯然是失敗的,因為在他身上,我們只見到愚忠。「我這條命不是自己的了,早已賣給了國姓爺。人生於世,受恩圖報。當年國姓爺以國士待我,我須當以國士相報。」(頁1406)由是可知,陳近南的反清復明理念更像一種「家臣」為主賣命的愚忠。

  這就是為什麼陳近南的復國夢注定要失敗了。因為在愚忠下,陳近南並未注意到時局已經改變了,「揚州十日」、「嘉定三屠」的年代已經過去,此時的中國在康熙治理下,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百姓已安居樂業,再提反清復明,就由正義之師淪為製造社會不安的造反亂黨。陳近南的復國夢,說來並不是敗在鄭克塽這「扶不起的阿斗」身上,而是敗在時局的變遷。

  陳近南不是郭靖,郭靖抗元,為的是保全民族;而陳近南反清,不過是為鄭家賣命的愚忠而已。金庸也許要使陳近南成為「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諸葛亮型人物,那就讓陳近南的大義有別於一片虛偽之風,垂範於《鹿鼎記》書中吧!




資料來源 : 金庸茶館  http://jinyong.ylib.com.tw/works/v1.0/works/talk/t0221-2.htm








陳永華的故事


陳德聚堂


明永曆16年(1662),鄭成功趕走荷蘭人,收復台灣。從此後 20多年間,鄭氏政權以區區彈丸之地,對清廷造成極大的威脅。明鄭所以能發揮這樣巨大的力量,當時的「諮議參軍」陳永華扮演極為重要的角色。
 


陳永華,字復甫,福建同安人。原本是位儒生,明亡時,棄文從武,加入反清陣營。鄭成功父子對他都十分尊敬。鄭經並請他出任相當於宰相的「諮議參軍」職務,擔負起經營台灣的重責大任。


陳永華建設台灣,以「足民食」為起點。他親往各地,教軍屯田,儲備糧食;教民煮糖晒鹽,以利民生;教匠燒磚,改善民居。同時劃定行政區域,勵行里甲互保,使民眾安居樂業。衣食俱足後,又興建台灣首座孔廟,獎勵教化。同時規劃一套完整的教育制度來培育、拔擢人才。


明鄭以台灣這樣的小島,卻要養活數十萬軍民,財政負擔的沉重可想而知。在陳永華的策劃下,明鄭的船隊乘風破浪,不但與南洋、日本、歐洲各國進行活躍的海上貿易;同時更突破清廷海禁政策的封鎖,直接打通閩、浙、粵等地的通商管道。其外貿收入不僅使台灣自保有餘,並能伺機進軍大陸,反清復明。不料,永曆34年,鄭經軍事失利,從大陸撤退。陳永華因為「自慚護駕西征無效」,而鬱悶不樂,加上感染流行病,不久竟病逝。軍民聞訊,無不痛哭失聲。陳永華死後,葬在今台南縣柳營鄉,後來清朝把他的骸骨遷葬回泉州,現存的僅是空塚。此外,民眾為感念他的德澤,還設廟祭拜,就是今日府前路上的「永華宮」;「永華路」同樣也是為了紀念他而命名的。


至於其他傳說,最著名的應當屬「天地會」。據說陳永華曾化名為「陳近南」,以「玄天上帝」信仰為掩護,成立天地會這一祕密組織。該會以異姓結盟,拜天為父,拜地為母,尊化名為「萬雲龍」的鄭成功為龍頭大哥,從事反清復明的行動。日後並發展出各種不同的流派,成為讓清廷頭痛不已的秘密社會勢力。 




資料來源 : http://www.ylib.com/taiwan/tainan/city/middle/m14_a.htm







陳永華的淋滷曬鹽法

土法煉鋼-原始的鹽田開闢方式



台灣曬鹽歷史的開端起於陳永華將軍的淋滷曬鹽法,淋滷曬鹽法故名思意便是透過將海水不斷的淋在沙土上,再透過「入溜」反覆澆海水與踩踏鹽沙土,將濃度高的海水過濾提煉出來。然後在撥灑在瓦片拼湊成的結晶池上,曬出純白的鹽。此種方式在海邊的沙地上便可曬鹽,是台灣最早出現有結晶池的曬鹽法,所生產的鹽品質較海水直接熬煮佳,但產量較少。
(詳細曬鹽法請連結
淋滷曬鹽法)

 
淋滷曬鹽法乾隆年間(蔣元樞重修台郡建築圖說)洲南圖
圖片說明 淋滷曬鹽法乾隆年間(蔣元樞重修台郡建築圖說)洲南圖 (故宮博物院提供)


 

陳永華是誰?

  陳永華,福建同安人,是鄭成功的重要軍師,隨鄭來台屯墾。據傳他教導軍民燒磚製瓦、興建孔廟辦學、引海水曬鹽等,後人將他比喻為「台灣的諸葛孔明」。

   相傳西元1665年陳永華將軍引進台灣最早的淋滷曬鹽法,而瀨口鹽埕(今台南市南區鹽埕南方)成為台灣歷史記載本島最早的曬鹽田,大約同年代另有洲仔尾鹽埕(在今台南縣永康市洲仔尾、鹽行一帶),及打狗鹽埕區(在今高雄市鹽埕區)二處也有同樣的製鹽方式。

 
台南市永華宮供奉之陳永華金身的圖片
圖片說明台南市永華宮供奉之陳永華金身




資料來源 : 鹽田特攻隊 http://nanyingsalt.tnc.gov.tw/d-2.htm








陳永華文化祭 跨縣邀許添財


自由時報╱自由時報 2009-09-25 



〔記者洪瑞琴/台南報導〕台南縣官田慈聖宮主委陳俊銘、官田鄉農會總幹事林正容及官田村村長林茂春等人,昨日拜會市長許添財,特地邀請許市長10月4日參加「紀念明鄭永華諮議參軍祭典暨開台346周年文化觀光季」活動。

陳俊銘等一行人特致邀請函,外界好奇許添財可藉此「名正言順」公開露臉拉人氣;不過,他們表示,有鑑於南市延平郡王文化祭辦得相當成功,同時也帶動觀光及週邊商機,因此邀請許市長蒞臨指導。

許添財表示,陳永華參軍對於台灣經濟發展及文化建立,可說是立下歷史第一功,尤其鄭成功時代,南市及南縣本一體,猶如是城內城外,官田地名由來,也是因當時開墾而來。許添財也特別指示文化觀光處前往觀摩協助。

許添財並指出,以陳永華文化祭活動,更加證明台南縣市是不可分割,未來台南縣市合併,政府應思考如何將台南縣市歷史文化古蹟景點,由點而線全面發展,結合鄭成功及陳永華為主題規劃系列文化祭,非常有意義。




資料來源:自由電子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