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武烈




文字和語言


在資訊與國際間的大量交流下,從文字和語言的小小差別,我們可以發現各國的文化的確不同。由英、美、澳、紐的英文發音,我們可以分別這個洋人來自何方;聽到「水準」與「水平」的講法,就知道是從哪一岸來的人。知道什麼蕃薯﹙漢族﹚,什麼是芋仔﹙胡仔﹚。了解文字和語言的微妙,從其研究的結果,可以追溯各當時文化交流的實情,並對歷史學家多少有所助益。


唐宋是中國文明鼎盛的時期之一,我們循著各種資料,似乎能夠
解開當時中印文化相融情形。


因此,我們從梵語與河洛語、台語的發音,可以明白現在的國語,並不是那一次文明所用的語言。河圖、洛書是《易經》數術的符號,台語又稱為“河洛話”,河洛話是否指的就是河圖、洛書流行地區的古語,我們還不能確定。中原人士在五胡亂華時,南遷到福建、廣東一帶,混合了當地土音,成為流行於福建地區的閩南語,或流行於廣東地區的廣東話,這是可以確定的。尤其唐宋兩朝,北方流行的是混雜的胡語,中國南方才是漢人河洛文化的根據地。

所以我們可以從許多台語與梵語發音的近似,證明台語是唐代的通用語言,並探討台語這種多變化的八音語言。


最常看到的幾個例子:「我去香港買的香,聞起來很香。」、「或許許先生允許的話」,相同的字,在台語發的音就不一樣;如松江路與昇降路的不同。又如台語描述打人的動作,顯然比國語清礎許多。


南北朝以後,經過大量的胡漢通婚,很難說誰是純種的漢人,偏偏統治者都以傳襲漢文化自居。自從金朝在北京建國以後,一直到滿清末年,由於數百年科舉的需要,可能滿洲官話就是流行在中國北方的通用語言。當國民政府「轉進」台灣以後,卻強力推行滿洲話——北京話教育話,限制母語的傳播,也讓我們以為只有四音半的「國語」,就是漢人說的話。特別是電視上台語連續劇的「鄉土化」,通常故意編得很低俗,讓人民鄙視母語,以為能說國語就顯得高尚些。


從電視連續劇中,我們可看到許許多多與史實不符的情形。比如,編演周代、漢代、三國時期以前的故事,場景裡應該席地而坐,當時習慣是不坐椅子的﹔禪宗二祖是被暗殺才斷臂的,而不是為了「求法」才「斷臂」的﹔宋朝濟公的時代,中國和尚還未開始點戒疤。古裝戲的外場,出現水泥路或柏油路面,都已經是讓觀眾搖頭的笑話……。可是,在如今傳播迅速的年代,卻也容易讓不嚴謹的故事掩蓋了史實,讓人以為本來就是如此。 


爬寫字桌的人,常會隨著眼前既有的常識作判斷,這是一般人的習慣。但是陷於無知的錯誤,往往造成不可收拾的局面。我們靜心想也知道,滿人建立的清朝,當然會以滿文作為傳位詔書的主文,才另在左右並列漢文與蒙文。那麼電影製「騙」家說,雍正帝派人到皇宮太和殿﹙應該是滿帝起居的乾清宮﹚,將藏在「大中至正」匾後的詔書中漢文「傳位十四王子」改為「傳位于四王子」的傳說,一定是假的。因為,改了漢字,改得了並列的滿字與蒙字嗎﹖所以對於漢字的讀音,會以為目前傳播的音聲,就是古音,那就見怪不怪了。



在台語開始抬頭的初期,我們會聽到空服小姐說:「各位旅客!『阮』已經降落松山機場。」而不是「『濫』已經降落松山機場。」因為四音半的滿洲話發音,「我們」就像英文uncle 一樣,含糊的包括了所有,分不出說話者的對象。譬如:「『濫』老師」與「『阮』老師」用法就不同了。各位「阿公!阿嬤!」和「公嬤」是不同的;車要「倒駛」,或要「倒屎」也要分清場合來說;「行李」和「牲禮」也容易造成誤會。產婆能幹嗎?有猴莫?舅舅與舅仔,……台語音的一轉,意思就差了很多。


還有,千百年來,很多大師盲從主張「咒語五不翻」,只要虔誠唸,音唸錯了也會感應的,一廂情願以為經典上的咒語,利用北京話來唸就對。尤其台灣的顯教法師就常舉說﹕康藏的老太婆把「六字大明咒」最後一字「吽」看成「牛」字唸,累積數十年的功夫,居然在晚上會放光。後來,碰到一位密宗行者告訴她,要唸「吽」才對,卻不放光了……。其實,從梵文學來,藏文的「 吽」字,康藏的老太婆再怎樣看也不會看成漢字的「牛」字。把故事編得這麼離譜,除了掩飾對梵語的無知外,不知還有什麼目的﹖





梵音與河洛話、台語語音的接近音



梵語是拼音文字之母,後來發展成拉丁語系,再成為目前流行的英、法等拼音文字。據說唐朝曾經有意把梵語作為第二語言,而遣唐史吉備真備又利用「阿、伊、宇、江、於」等的中文偏旁創造了日本正楷“片假名”字母。後來空海大師是學了梵語的拼音,利用中文字體「安、伊、宇、衣、於」等的中文草體創“平假名”字母,日語仍保留很多唐音,如「宇」字的讀音,就是台語的唸法。


從古代梵音中譯的文字來看,許多與河洛話的發音很接近,如舍﹙sa﹚的發音,就是台語宿舍的“舍”音。反而以現代流行的「普通化」和「國語」﹙Mandarin﹚的「滿大人說的話」發音就有差別,以下是佛經對當時的梵語所作的漢譯,有些漢字請試用台語唸唸看:


梵文近似發音:母音可依羅馬拼音發音,其上若加有橫線時,要發長音。e、o 也是要發長音。字母下加一點者,如m、h 發音仍是m、h。r 念成ri 但本文均已標成ri 了。v接近烏音或英文之w。c 之發音如機或七,n 上加一點唸如sing 之ng 或n 亦可。dh、th、bh 唸成d、t、b,h 可以不發音。


天竺的人物:瑪印達﹙Mahinda﹚僧伽米塔﹙Sangha Mitta﹚丘就卻﹙Kujula Kadphises﹚、胡為色迦﹙Huviska﹚巽迦﹙Sunga﹚巴丹闍梨﹙Patanjali﹚「帝日王」鳩摩羅‧笈多 ﹙KumaraGupta﹚頻婆沙羅王﹙Binbisara,毘婆羅王﹚


天竺國與西域等之地名:天竺(Thindu)印度(Indu,Hindu)憍薩羅﹙Kosala﹚喬薩羅國之迦毘羅婆蘇都﹙Kapilavastu﹚迦毘羅衛城(Capila vastu)迦濕彌羅(Kasmira)薩迦﹙Saka﹚那爛陀﹙Nalanda﹚勃律﹙Bolor﹚富樓沙﹙Purushapura﹚僧伽尸(Sankisa,Sankasya 拘尸那迦城(Kushinagara,庫希納迦拉、拘尸那揭羅,古末羅國Malla 的一個小城鎮)龜茲(Kucha,古稱屈支、丘茲,即今庫車,其閩南話發音均相同)之那﹙Cina,秦﹚越南(Vietnam)柬埔塞﹙Cambodia﹚


弘法的和尚:迦攝﹙葉﹚摩騰﹙Kasyapamatanga﹚、竺法蘭﹙Dharmarakcha﹚竺法蘭(Dharma-ratna)僧伽羅剎﹙Samgharaksa﹚釋利防﹙Sramana﹚摩咥里制吒﹙Matrceta﹚支婁迦讖﹙Lokaraksa﹚竺大力﹙Mahabala﹚康僧凱﹙Sanghapala﹚聖提婆﹙Aryadeva﹚無羅叉﹙Mokchala﹚訶梨跋摩﹙Harivarman﹚帛尸梨密多羅﹙Srimitrala﹚得叉始羅﹙Takshashila﹚鳩摩羅什﹙Kumarajiva﹚卑摩羅叉﹙Vimalaksa﹚佛陀耶舍﹙Buddjayasas﹚卡良耶舍﹙Kalayasas﹚求那拔陀羅﹙Gunavardara﹚曇摩密多﹙Dharmamitra﹚菩提達摩﹙Bodhidharma﹚菩提流支﹙Bodhirutchi﹚陳那﹙Djina﹚佛陀波利﹙Buddhapali﹚實叉難陀﹙Sikshananda﹚提婆波羅﹙Devapavla﹚


印度的種族:雅利安人(Aryan)婆羅門﹙Brahmana,祭司﹚剎帝利﹙Ksatriya﹚首陀羅﹙Sudra﹚旃陀羅﹙Candala,屠者﹚


佛教的人名稱號:南無﹙Namah﹚大日如來﹙Vairocanah,毘盧遮那﹚阿門佛﹙Akshobya﹚阿彌陀佛﹙Amitabhah Buddha,沒有類似歐米陀福Omidafu 的梵語﹚釋迦牟尼﹙Sakyamuni﹚菩薩﹙Bodhisattva﹚阿羅漢﹙Arhat﹚阿那含果﹙Anagamin,不還﹚阿闍黎﹙Acarya﹚沙門﹙Sramana﹚比丘﹙bhiksu﹚和尚﹙親教師Upadhyaya,鄔波馱耶,和社——和上——和尚﹚優婆塞﹙upasaka﹚阿難尊者﹙Ananda﹚舍利子﹙Sariputra﹚須菩提﹙Subhute﹚准陀(Cunda,或譯須陀)施主﹙Danapati,陀那缽底、檀那、檀越﹚;佛陀Buddha 與浮圖Budo;觀世音與觀自在,觀音菩薩﹙應為觀自在菩薩Avalokitesvara,非是“應聲”菩薩;
Avalokita 阿縛廬枳多義為“觀,”svara 義為“聲音”,而isvara 伊濕伐羅義為“自在”,a 和I 連音讀成e﹚阿修羅﹙Asura﹚嗚闍何羅女﹙Ojohari 奪精鬼女,佛經裡面唯一以O 為開頭發音的名稱﹚


佛教道場名稱:阿蘭若處﹙Arinya﹚蘭若﹙Arannya,阿蘭若之略稱﹚迦蘭陀(Karanda)佳拓鬥提舍僧伽藍﹙Caturdesa-samgharamag,錯稱為招提寺﹚雀離浮圖﹙cakri stupa﹚毘訶羅﹙Vihara﹚遊行處、僧團﹙samgha,僧伽﹚、塔婆(梵 Stupa)舍利羅﹙sarira﹚僧伽羅磨(Sangharamag )僧伽藍的簡稱為伽藍、菩提曼荼羅﹙Bodhimandala﹚天竺嘎摩羅寺(Vikramasila,維訖羅摩尸羅寺)


佛教的經典:涅槃經﹙nirvana﹚阿毘達磨 abhidharma 大毘婆沙論﹚《維摩詰經》﹙Vimalakirtinirdesa﹚楞嚴經﹙Suramgama samadhi Sutra﹚楞伽經﹙The LankavataraSutra﹚阿含經﹙Agama Sutra﹚修多羅﹙ Sutra﹚


密咒的發音:嗡者禮主禮準提娑婆訶﹙om cale cule cunde svaha﹚


漢化的梵語:剎那﹙Ksana﹚胡說八道﹙胡人說的八正道﹚個中三昧﹙samadhi﹚無名火、解脫、本尊、九品、因緣、力士、有情、四大皆空﹙指地水火風,不是酒色財氣﹚、娑婆世界……


韓國佛寺:神興寺﹙Sinheungsa﹚、繼祖庵﹙Gejoem﹚、修德寺﹙Sudeoksa﹚、甲寺﹙Kapsa﹚、無量寺﹙Muryangsa﹚、金山寺﹙Keumsansa﹚、慶州﹙Kyeongju﹚佛國寺﹙Bulkuksa﹚、無影塔﹙Muyeongtap﹚、黃岳山﹙Whangaksan﹚、麻谷寺﹙Magoksa﹚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ovepuppy99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