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元燈節(siong7 guan5 ting1 ciat4):民間習稱為「正月十五」,這是新春期間最令人賞心悅目的節目,「上元」是三界公–天公官、地官、水官三神中天官的誕辰,新春拜拜是祈「天官賜福」,到了十月十五日再做「謝平安」感謝三界公的庇佑。


「燈節」是源自佛教、道教的觀點祈福而來,由於這一個節慶沒有過年那樣繁複的俗套,人們正好有一份閒情來玩樂,因此元宵節的民俗休閒活動非常豐富;又因時逢一年之始,做一些民間俗信的活,非關迷信祇是好玩罷了,如:



迎鼓仔燈(ngia5 koo2 a2 ting1):元宵夜裡大人小人手一枝鼓仔燈,點上蠟燭大街小巷行走,花燈各種造型都有,琳瑯滿目不亞於現代,由於做了「腰鼓」形狀特別多,故稱為「鼓仔燈」。



燈猜(ting1 chai1):早期一般寺廟都會舉辦文虎徵紙稱為「燈猜」,即現代的「燈謎晚會」。謎題雅俗共賞 如:「祖孫」猜《四書》一句,謎底為「父父子子」、「和尚摸頭自想」猜《四書》一句,謎底為「吾豈匏瓜也哉」,相當文雅又幽默;亦有很俚俗者,如小弟娶阿兄的婦(婦,台語俗作某)」猜晾曬工具之一,謎底為「竹篙杈(台語音與「得哥妻」諧音)」。



鑽燈腳(lng3 ting1 kha1):夫妻同遊賞燈,特意在燈下穿行,稱為「鑽燈腳」,俗諺有云:「鑽燈腳,生卵胞(男性性徵)」,人們咸信鑽過燈下會生男兒,詩人勝詩描述說:「燈市煌煌一道開,遊人多處玉成堆;就中無數嬌痴女,為祝添丁逐遠來。」(陳朝龍「竹塹竹枝詞」)偷芼聰、跳菜股:這是屬於年輕一輩的遊戲,元宵節夜晚年輕的同儕們偕到菜哺裡去嬉戲,故而俗諺有云:「偷芼(摘取)蔥嫁好翁」、「跳菜股(跳過菜畦)娶好婦」在澎湖則有「佬估娶好姥(妻)」,因當地家屋牆壁、圍垣 多採「佬估石」為建材;另有「拔竹籬生囝兒」之諺,意謂偷拔了人家籬笆的竹片,可生男兒;不過竹籬芭的主人,可是被得不勝其煩,就反制在籬笆上橫加了一條繩索,謂「牽籬經拔了予爾眛生(我加上經線,你拔了就連女兒也生不出來)」。



放蜂炮:台南縣水鎮,早期曾經發生瘟疫,當地人於於元宵節夜晚迎請關帝爺出巡並沿隱途放爆竹,歷經百餘年,相沿成習變成了爆竹平射飛竄,宛若群蜂出巢,即為聞名遐邇的「鹽水蜂炮」。



放天燈:台北縣平溪鄉十分村,舊時曾經鬧過盜匪打家劫舍,村人走避山上,盜匪退原後,留守之人即以閩南流傳過來之天燈升空通知訊息,是日恰值元宵節,嗣後每年均放天燈紀念稱為「平安燈」。



迎寒單爺:以四人合力抬一「輦轎」,轎上坐一人遊行市街,任商家燃放成串之爆竹攻擊,以博取賞金,名曰「炸寒單爺」亦稱為「造佛」或「燒佛」,商鋪俗信爆竹放得越多,這一年將生意興隆大發利市。裝扮寒單爺及抬「輦轎」之人均為「羅漢腳仔(流浪漢)」。清人陳朝龍有詩描述說:「燒佛鳴鉦事更奇,赤身禁冷耐支持;火神到處畫,一路嫌人放炮遲。」



弄土地公:與迎寒單爺異曲同工,是以兩人一前一後共抬「輦轎」上坐土地公在街上遊行,坊間商家放爆竹若迎,抬「輦轎」者就在商家門前,趨進又倒退如此反覆幾趟,俟商家致紅包後再離去;民間俗信土地公在門前停留,將帶來財富。



擲炮城:客家地區元宵節夜晚,於寺廟廣場立一支二層樓高竹竿,上懸掛一方形鐵箱 ,四週各開一洞口,內置一串小爆竹稱為「炮城」,擲者由下往上拋擲點燃之爆竹,命中則引發「炮城」內小爆竹小爆炸,民間咸個命中者當年將大發。



乞龜:元宵節各寺廟均有「紅龜粿」,供信眾向神明「扑貝」(台語音,意為擲筊)乞求,言明來年加倍還願,如若未獲神明「允諾」,則再許願增加還「龜」數額,如此遞增直到神渡「允諾」為止。民間俗信食用乞來之「紅龜粿」,將去霉運招來吉祥。



關椅仔姑:台語「關」,是指陰陽間的關卡,是進入陰間,人與鬼神聯絡之意,其法是以一隻椅子代表一三姑的小女孩,當問卜者發問時,由抬椅者憑搖晃的椅子姑作答,關椅仔姑時要唸詞:「三歲姑,四歲姐,阮兜有檳榔心,也有番薯藤,好食不分恁,分阮三姑較親;親落親,親豆藤,豆藤白波波,一條路仔通奈何,行到奈何橋,腳也搖、手也搖。」



聽香:元宵夜於寺廟向神明燃香祈告自身之疑難,然後往外行執,暗中聽他人談話,再回寺廟「拔貝」(台語音,意為擲筊)請示神明,卜測疑事之休咎,以上兩者可視為占卜行為,對於疑難之載並無法解決,祇不過是趁著佳節好玩罷了。






資料來源 : 民俗思想起 http://www.boe.ylc.edu.tw/~ylc04/mu/T07/festival/lantern_festival.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ovepuppy99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