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或者出於誤解,認為說閩南話會影響普通話;或者出於偏見,認為閩南話是“老人家”的語言、低層次的語言;或者出於輕視,認為閩南話只是方言,學了也没什麼用處;或者出於“過分自信”,認為不學也一樣說得遛……有意無意,我們的孩子、年輕人在疏遠閩南話,疏遠以閩南話為載體的本土文藝樣式。這很讓人憂慮。

當一些本土年輕人輕鬆地轉過身,遠離閩閩南話、閩南文化時,一部分外地人却自覺不自覺向閩南話靠近。也許,他們是出於生存的需要,出於工作的現實考慮,出於融入厦門文化的渴求,或者,純粹出於一種興趣……


“外來和尚會念經”



外來人積極學習閩南話


厦門大學的許長安老師就接到過在厦門工作的外地人寫來的信件,希望聽他用閩南話講課,詢問他有關閩南語書籍的購買事宜。厦門大學中文系的林寶卿老師也收到相似的來信、來電,有的外地人自學閩南話遇到問題,會向她請教。一些學校、機構不失時機舉辦閩南話培訓班。林寶卿老師曾經參與學校10期閩南話培訓班,每一期收五十到八十個學生。這些學生白天工作,每星期抽出兩三個晚上從拼音入手,學習閩南話。用功學習的學生,閩南話甚至講得比本地人還好。



外來老師教閩南語歌謠


厦門市第二實小的劉瑛老師到北京參加國家级教師培訓。劉老師是湖北人,不會說閩南话,她積極參加培訓,找專家錄音、模擬發音,請專家糾正。學校開始把閩南歌謠引入音樂課堂的時候,高年級的同學覺得閩南語歌謠很土,不以為然。低年級的同學捂著嘴笑,說從没聽過這樣奇怪的音樂。通過請本地音樂家開講座,引進一些地方戲的折子戲等方式,同學們開始對閩南文化有所了解。課堂上,老師用同學們感興趣的方式授课,漸漸地,大家接受了用閩南話教授的歌謠。劉老師他們在教學當中對閩南歌謠進行整理、錄音、編排,有關南民間音樂的教材草樣已經出來了,有出版社願意出版。其他學校紛紛來“取經”。



外地人在閩南語歌曲中奪魁


日前,首屆中華閩南語歌賽落幕。馬來西亞女歌手丁俐芬獲金獎。丁俐芬今年剛滿20歲,是個混血兒,從小讀華語學校,現為福建音樂學院聲樂系二年級學生。雖然不會說閩南話,但是丁俐芬一字一句模仿唱片學閩南語歌曲,扎實的演唱功底甚至讓本土的閩南語歌手汗顏。




小孩子不會說



現象之一


雖然蔡先生、蔡太太都是本地人,但是他們的小孩卻一句閩南話也不會說。蔡先生振振有辭:說閩南話會影響普通話的發音,有孩子在場,我們都不說閩南話的。孩子的爺爺來家裡,講閩南話,孫子總是一臉茫然:爺爺,你說什麼啊,我聽不懂。老人家無可奈何。




現象之二


何先生是土生土長的廈門人,何太太是河北人,夫妻兩人交流的時候,自然以普通話為媒介。久而久之,他們的孩子只能聽一些閩南話,說簡單的幾個閩南詞語。孩子也不覺得有什麼遺憾,因為學校裡大家都說普通話。幾個同學還說,閩南話是鄉下人才說的話。




聲音:



林寶卿(廈門大學中文系教授) :現在的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很重視孩子的普通話教育和英語學習。對閩南話卻有意無意地忽略。在有些家長看來,閩南話沒什麼用處,可學可不學,孩子呢,因為學習負擔很重,也沒有精力去學習閩南話。另外,福建歷來是推普紅旗,特別是廈門特區推普工作在方言區中可說名列前茅,有人以為說閩南話會影響推普,其實推普跟講閩南話並不矛盾啊!



范壽春(閩南文化學術研究會副會長) :有些人對閩南話有誤解,認為閩南話土裡土氣,是沒知識的人、低層次的人、上了年紀的人講的話,這是不對的。需要改變看法。另外,我們的孩子不會說閩南話,很多時候是他們沒有學習的機會和氛圍。我到雙十中學去給學生講過六次課,都說閩南話,一開始,來了五十幾個小孩子,講到第三課的時候,來了兩百多人。這說明我們的孩子對閩南話是有興趣的。現在的小孩子不會說閩南話,大人要負很大責任。




調查:


去年10月,廈門大學中文系語言學專業研究生徐睿淵、侯小英在許長安教授的指導下,選取了廈門市高中、初中、小學和幼兒園的四個班級,做了《關於廈門市學生、幼兒說閩南話情況的調查》。調查發現:父母雙方都會說閩南話的,他們的孩子年齡越小的,會說閩南話的比例也越少。在幼兒園中,父母雙方都會閩南話而小孩只會聽不會說的現象尤其突出。幼兒園73人中,父母都會說閩南話的有53人,會說閩南話的小孩只有24個,還不到人數的一半。而且,父母有一方不會說閩南話的,幼兒園小朋友就既不會聽,也不會說。





會說的也不說



現象之一


廈門某院校。漳州老鄉來看小林,兩個人說的卻是普通話,舍友感到奇怪,問小林。小林說:我們的口音不一樣,說起來怪怪的,還不如用普通話省事。




現象之二


課間。兩個學生正用閩南話講看到的新鮮事,來自山東的小王走過來, 「你們說什麼啊,嘰裡呱啦的。」先前的兩個人笑笑,三人開始用普通話聊起天來。




聲音:



小陳(廈門人,大學生) :我記得小學時候,在學校,老師都不讓我們講閩南話。哪個同學講閩南話,或者講閩南式普通話,要扣分。有一次,老師問:作業做了嗎?我的同桌說:我有做。老師再問一次,我可憐的同桌還是沒反應過來,又重複了一遍:我有做,結果被老師罰抄兩遍作業。



小吳(廈門人,初中生) :我不愛說閩南話,雖然我會說。講閩南話時有一些詞用閩南話不知怎麼說,很生硬地用普通話「翻譯」,怪別扭的,常被人笑話。現在我跟家裡人還說一些閩南話,跟同學朋友基本上不講閩南話。



小盧(廈門人,大學生) :我經常碰到這樣的情況,跟對方說閩南話,他明明會說,卻不願意開口說,老用普通話回答你的閩南話,幾句話下來,我只好妥協了,改用普通話跟他「交談」。




調查:


《關於廈門市學生、幼兒說閩南話情況的調查》顯示:會說閩南話的學生當中,還是有較多中學生(特別是高中生)在家中和課下交流時使用閩南話,但是,課下不用閩南話交流的學生,幾乎佔了會說閩南話學生的一半; 小學生在學校基本不說閩南話; 幼兒園只有極少數孩子在學校說閩南話。




想說也說不好



現象之一


有人戲稱,廈門人個個會講閩南話,個個講不好閩南話。




現象之二


高中生小張是本土人,會說閩南話,可是除了跟父母說說閩南話,跟同學用閩南話聊天,從不花心思去學習閩南話。現在說一些閩南詞語都被普通話替代了,說起閩南話來成了「洋涇浜」。




現象之三


如今城市的年輕人沒有幾個能够講好閩南話的。根本沒法用閩南話念報紙或者做報告。




聲音:



陳斌(廈門電視臺「閩南通」節目製片人) :有人提意見:怎麼你們「閩南通」節目請的都是中老年嘉賓?這正是我們節目目前遇到的最大困難。採訪時,找不到閩南話講得好的年輕嘉賓。



琳雯(廈門電視臺「閩南通」節目主持人) :現在一般情況是:老年人能够流利順暢地講閩南話。中年人,好些已經不習慣用閩南話表達自己的想法。我們採訪他們,他們都不自在,說不擅長用閩南話講長篇大論。至於青年人,幾乎沒法用閩南話表達一個完整意思。




調查:


一直以來,我們不遺餘力推廣普通話,卻對閩南話、閩南文化的傳承有所忽略。地方語言帶來了文化的多樣性,帶來了更大的發展空間。這對一個城市是很重要的。倡導年輕人學好閩南話,營造一個輕鬆的環境是很重要的。現在能够系統地學習閩南話的氛圍不強,而且閩南話有文白讀、有多種音調,如果開始太講究,年輕人就學得太累了,容易放棄。其實,語言的本質就是一種工具,先讓他們發生興趣,培養合適的土壤,一步一步來,最終大家才能講好閩南話吧。







板主 :



嗯...無言...悲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ovepuppy99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