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台灣推進全球歌劇版圖-兩廳院台語歌劇黑鬚馬偕11月推出



編劇邱(前排左起)、兩廳院藝術總監劉瓊淑、兩廳院董事長陳郁秀、導演漢伯斯、作曲家金希文及指揮簡文彬等,合作推出台語歌劇《黑鬚馬偕》。(兩廳院/提供)








記者趙靜瑜/台北報導



百分之九十的台語,加上百分之十的英語,構成了兩廳院今年的旗艦計畫台語歌劇《黑鬚馬偕》。這齣超過兩千萬元製作的歌劇,音樂由金希文創作,旅法的德國導演漢伯斯(Lukas Hemleb)主導,並由簡文彬指揮國家交響樂團首演。兩廳院設定此劇為「將台灣推進全球的歌劇版圖」,成果如何,11月就可分曉。


以一個在台灣的傳教士「馬偕的故事」做為旗艦題材,兩廳院董事長陳郁秀說,這是之前她在文建會時委託創作的作品,五年來一直沒機會推出,現在時間上剛好契合。金希文則說,站在基督徒的角度,馬偕的精神非常令他感佩。擔任編劇的國家交響樂團執行長邱?則表示,馬偕的傳記很多,她希望劇情呈現的是傳記裡看不見的馬偕。


歌劇一開場以馬偕晚年回憶開始,長達三小時,共分三幕七景,金希文說,因為定版劇本跟他想像的「現代劇本」很不一樣,所以有些新作曲的手法不會用上,開端與結尾的主題曲都相當動聽,劇中還有詮釋馬偕及其夫人感情的劇情,也十分感人。邱?則說,她鋪陳的是馬偕為什麼會愛上台灣,及他與牧童學台語的過程,雖然這些都只能用想像力創造,但希望可以讓觀眾感受到馬偕對台灣的愛。


導演漢伯斯表示,很高興有機會可以參與這趟冒險,他希望呈現的不只是馬偕的歷史,更期待以此人物做為台灣這個年輕國家的發展面向。現在最難克服的就是台語咬字要如何融入西方美聲唱法的問題,擔任指導的朱蕙心做足功課,準備仔細確認每一個歌手的唱法與細節。


該歌劇將於11月27日在台北國家劇院首演,屆時將會邀請全球策展人來台欣賞,看是否有海外推出的機會。兩廳院表示,淡水鎮已決定把11月設定成「馬偕月」,讓大家知道這樣一位偉大的慈善家與教育家曾在淡水定居。






新聞來源 : 自由時報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8/new/jun/17/today-art1.htm







兩廳院製作全球第一部以台、英語演唱的大型歌劇 「福爾摩沙信簡--黑鬚馬偕」十一月二十七日至三十日將在國家戲劇院世界首演,希望能將台灣推進全球的歌劇版圖。



兩廳院 台英語歌劇: 黑鬚馬偕 11月首演


【中央社╱台北十六日電】 2008.06.17



兩廳院董事長陳郁秀今天宣布,鉅資打造、動員歐美亞上百位歌劇名角及製作群的「福爾摩沙信簡--黑鬚馬偕」,為全球第一部以台、英語演唱的大型歌劇,十一月二十七日至三十日將在國家戲劇院世界首演,希望能將台灣推進全球的歌劇版圖。


「黑鬚馬偕」籌備時間五年,文建會委託活躍國際樂壇的台灣作曲家金希文及編劇邱瑗共同創作,並邀請在法國聲譽卓著的德籍歌劇導演漢伯斯 (LukasHemleb)、國家交響樂團首席客座指揮簡文彬帶領國家交響樂團及台北愛樂合唱團,將馬偕傳奇故事以歌劇形式呈現。


「黑鬚馬偕」長度近三小時,共三幕七景,男中音Thomas Meglioranza詮釋馬偕,女高音陳美玲飾演馬偕之妻張聰明,兩廳院也特地邀請歌仔戲名角廖瓊枝、唐美雲指導台語唱腔。


馬偕 (George Leslie Mackay)人稱「偕牧師」、「黑鬚番」,這位留著濃密黑鬍的加拿大青年,在上帝牽引下,1872抵達淡水後,足跡遍及大半個台灣,在台設立教會六十間,施洗信徒達三千餘人,總共拔了兩萬一千顆牙齒,治癒多人瘧疾,且保留台灣珍貴的人文地理紀錄,他在1901年去世,埋骨在淡水。


邱瑗說,在「黑鬚馬偕」中,她將馬偕故事聚焦四大部分,包括馬偕來台緣起、融入台灣社會的過程、融入過程的衝突、馬偕對台灣的影響。


幫歌劇取名「黑鬚馬偕」的漢伯斯表示,馬偕愛上台灣的過程,也是發現台灣的過程,馬偕的事蹟不只是自我追尋的故事,更具有時代意義,反映台灣歷史軌跡,而「黑鬚馬偕」能以台語演唱,別具意義。


兩廳院除製作「黑鬚馬偕」,七月起也企劃系列活動,例如以馬偕最有特色的「黑鬍鬚」為主題,舉辦裝扮創意秀、網路「我的俏鬍子」活動、跟隨偕足跡等,並策劃相關展覽及系列講座、研習會,多面向吸引民眾重新認識馬偕及其「寧願燒盡、不願鏽壞」的奮鬥精神。







福爾摩沙信簡---黑鬚馬偕


2008/11/27 ~ 2008/11/27



一個人需要多大的勇氣,才能踏上未知的旅程?

一個人需要多堅定的信仰,才能面對魔鬼的試煉?

一個人需要多深厚的愛,才能毫無保留地燃燒殆盡?


萬眾屏息期待、耗時五年時間籌備

活躍於國際的台灣作曲家金希文譜曲、邱瑗及施如芳行文填詞

動員歐美亞上百位傑出歌劇名角及製作群

齊力打造全球第一部以台/英語演唱大型歌劇《福爾摩沙信簡---黑鬚馬偕》

如實刻畫台灣人不可忘懷的宣教英雄-馬偕牧師不朽傳記



馬偕,一位留著濃密黑鬍子、誓言「不在基督之名被稱過的地方傳福音」的加拿大青年,在上帝牽引下,1872年3月9日抵達淡水。他以淡水為家,與放牛牧童學習閩南語,娶台灣女子張聰明為妻,走進平埔族村落,深入熟番地界,創立北台灣基督教長老教會,興建淡水馬偕醫館,成立牛津學堂以及台灣第一間女子學校淡水女學堂。他帶領門徒爬到觀音山的頂端高唱詩篇,感受上帝在自然萬物界中的信息;在面對中法戰爭提供給外國人先行逃命機會時,選擇留下和台灣人民生死與共;他的足跡遍及大半個台灣島嶼,總共拔了兩萬一千顆牙齒,治癒了無數人的瘧疾症狀,留下了當時珍貴的人文地理紀錄。一百三十六年後的今天,他對台灣的影響仍舊顯著而深遠。

2002年,文建會委託活躍於國際樂壇的台灣作曲家金希文及編劇邱瑗創作以台灣在地故事為背景的歌劇.而影響台灣至深的馬偕牧師事跡,正是一段溫暖人心、展現大愛的動人題材。2008年兩廳院為了將台灣優秀藝術創作推向國際舞台,特別投入鉅資,邀請在法國聲譽卓著的德籍歌劇導演漢伯斯(Lukas Hemleb)、國家交響樂團首席客座指揮簡文彬帶領國家交響樂團,以及歐美亞三地頂尖歌劇人才,跨國製作全球第一部以台/英語演唱的三幕歌劇《福爾摩沙信簡---黑鬚馬偕》。在悠揚的樂聲,動人的情節,及堅強的陣容下,期望將台灣推進全球的歌劇版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ovepuppy99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