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五府千歲,「千歲」即「王爺」之尊稱,五府千歲是台灣傳統信仰中,非常普遍的神祇,亦作「五王」。在台灣,王爺信仰,主要分部於西台灣與南台灣,愈往北則愈少,恐是與先民的遷徙有關。



王爺由來與各地的王爺


王爺信仰來源,一般說法有幾種系統:瘟神系統、英靈系統、鄭成功祖孫系統等。

據劉枝萬教授的研究,王爺信仰的由來,可追朔到唐朝或更早。最早的王爺,可達三百六十多位,大部分與瘟神有關,即:王爺乃管理、傳播瘟疫的神明。

瘟神系統:王爺既是上天所派(代天巡狩),管、傳瘟疫之神,故早期,民間不敢久留其於鄉里,常會以「王船」形式,把王爺送到外地,或者焚燒送其回天庭,後期,逐漸變成掃蕩瘟疫的大神,如:五年千歲。

英靈系統:另外,王爺信仰也有其他的來源:如受人尊敬的英靈信仰:如有些廟宇供奉的謝府千歲(東晉名臣謝安)、苻王爺(前秦君主苻堅)。

鄭成功祖孫系統:指台灣清領時期之初,民間為避免被清政府查緝的的鄭成功、鄭經、鄭克臧祖孫信仰:如有些廟宇供奉的「朱王爺」(鄭成功被明朝賜姓「朱」),「開山王」(「山」暗指台灣)。



王爺信仰簡述


據民國四十九年所作的調查分析,全臺封廟所供奉之主神共有 二百四十七種之多,其中具有廿座以上的寺廟者有廿九種,超過一百座以上的有九種神明,最多的是王爺,共有七百一十七座,足見王爺信仰的普遍。

在臺灣及福建有許多的「王爺廟」,這些廟裏的王爺照例會冠上一個姓,稱為「某府王爺」或「某府千歲」,俗說共有三百六十王爺,共一百三十二姓。假使三個王爺或五個王爺合祀在一 起,則稱為「三府王爺」、「五府千歲」等。供奉王爺的廟亦稱「 代天府」,王爺出巡則稱為「代天巡狩」。一般王爺的造型大都非常威嚴,但都是以明朝的裝束出現,有的錦袍玉帶,有的則是頂盔貫甲。臺南南鯤鯓的代天府即是具有歷史的王爺廟,內祀朱、吳、李、池、范等五府王爺和一位將軍。

舊時王爺的「三年一蘸」祭祀是非常豐富隆重,有瘟疫時亦要請王爺來鎮壓。福建並有「王船」的習俗,將王爺神像連同祭物糧食載在一艘特製的船中,任其飄流,這種船上面旌旗招展,桅帆俱備,也很威武,假如某個村落有王船飄到,該村便要迎神建廟,據說南鯤鯓廟的王爺,便是這樣飄來的。

而乩童降神,往往亦稱有某王爺附身,乩童所奉的神像又與廟裏的不同,祂只有一個小型的王爺頭像,下面連著一枚大鐵針,乩童作法時有時會把它從左頰穿到右頰,或是以釘槌猛擊背部。

基本上,這是一種來歷非常撲朔迷離而難以查考的神,據連雅堂在《臺灣通史‧宗教志》裏的解釋,這是假託以奉祀鄭成功的, 所謂「時已歸清,語多避忌,故閃爍其辭,而以王爺稱。」所謂「雍乾之際,芟夷民志,大獄頻興,火烈水深,何敢稍存故國之念?」於是老百姓就聰明地採用了這種方式追祀鄭成功。

查民間對這種王爺的傳說,果然是十分「閃爍」,如說王爺為明末時之三百六十名進士,因不願仕清而自盡,玉帝特別敕封為王;或說王爺為唐明皇時三百六十名進士,因明皇要試張天師法術而誤傷,故賜封為王 ;或說王爺為秦始皇焚書坑儒時的儒者,各地因而尊為王爺;又有 說王爺係唐時之五名進士,途中見水井中有疫毒,自行投身井中, 救人性命,因而昇天為神。



五府千歲


五府千歲,為五位王爺的統稱。在台灣,有許多種王爺的組合,最普遍的說法是指「李、池、吳、朱、范」五位千歲,其中有名的廟宇為:台南縣北門鄉南鯤鯓代天府、麻豆代天府。高雄縣大寮鄉之南雄代天府則是頗具規模的新興廟宇,規模不下於台南縣諸廟者。

其他,不是此五姓之王爺,如:台南西港慶安宮代天巡狩十二瘟王是曾文溪流域重要的王爺信仰。而屏東東港東隆宮之溫府千歲之信仰,可說是東港溪流域最盛大的王爺信仰,上述兩者的王船祭典皆號稱為台灣最盛大。

雲林縣褒忠鄉之「五年千歲」,則是依照年份輪值為主神的廟宇。

高雄市左營元帝廟的朱府千歲,則是另一種信仰的形式。




資料來源 : 維基百科






五府千歲生平記載



大王李府千歲:諱大亮,涇陽人也。生於隋唐之季,兼資文武,與池公夢彪、吳公孝寬、朱公叔裕、范公承業,結為生死之交。素以忠義相切磋。唐高祖入關自歸投效,為國為民,屢建功勳。昇化之後,玉皇上帝膺封顯秩,敕「代天巡狩」。下人間,坐擁王船,巡狩四方,掃蕩妖氛,趕災禦患,護國佑民,四海尊崇,歷朝褒祀,共尊為五府千歲之稱。



二王池府千歲:諱夢彪,陳留人。生於隋唐之季,文質仁心,迴異常倫,唐高祖入關後,職司知府,愛民若命,在任時,有瘟疫神奉玉旨化為士人,到其轄區,入府衙與池公談話,甚然投機,後成為知己。有一日在酒筵中,已將要瘟疫該管區真情吐露,池公心上十分恐懼,向瘟疫神問曰:「要用何等方法施毒」?瘟疫神自囊中取出一包瘟疫藥粉曰:「余明日決定將此藥粉散佈各部落井中」。池公曰:「可將此藥借看否」?瘟疫神曰:「既成知己,取看無妨」,池公執在手中將藥解開,全部向口中傾入,一時毒性發作,滿面黑斑,兩眼突出。全城之民,感公愛民,自作犧牲,悲哀萬分。昇化後,玉旨敕封為「代天巡狩」★亦有另一種傳聞,池王爺乃唐末福建省漳州府池州縣馬厝巷人,位居王爺爵位,某天接到聖旨,密派其驅除某庄堡之盜匪,方法是以毒藥散怖於轄內人口食用之河井.水源等地,以毒殺該境所有生靈。池王靜思:「該在堡數萬生靈,良莠不齊,茲以玉石俱焚,於心何忍。」遂將本當散佈之毒藥,悉數加以掩埋與自食,即捨生救人來消弭此案。事後此一忠烈事蹟,傳遍各庄堡。聞知者皆感動流淚,其後全境之盜賊匪徒,皆能改過自新,並發起建廟,繪圖刻像,以奉祀池王。
 


三王吳府千歲:諱孝寬,江蘇吳縣人,生於隋唐之季。公在齠齡時,與范公承業,交為莫逆之友,聯聲同氣,文業武功,均為人所敬仰。公高中進士後,出任知府,有年天子嘉其英雋,特召回京,高擢吏部尚書之職。素以忠誠報國,屢建奇勳,麟閣題名。昇化後,玉皇上帝膺封公為「代天巡狩」坐擁王船,出巡四海,以受人間崇祀。(吳王是唯一沒留鬍子的王爺唷!)
 


四王朱府千歲:諱叔裕,嘉興人,生於隋唐之季。經文緯武,才學出眾,唐高祖時,官拜吏部天官,匡國安民,屢樹功勳,昇化後,玉旨敕封為「代天巡狩」。



五王范府千歲:諱承業,江蘇吳縣人,生於隋唐之季。公在丁年時,博通經義,兼資武略,智勇超倫。唐高祖即位時,曾它七篇文章,高中進士,官拜知府後,升刑部大司寇。素以丹心報國,愛民如命,治績顯著,名聞四海,朝庭甚為器重。昇化後,玉皇上帝膺封顯秩,敕「代天巡狩」,以鑑視人間善惡。




資料來源 : 鎮安代天宮 http://nefertiti.myweb.hinet.net/






五年千歲


五年千歲之發祥史略係,商殷年帶民族英雄即張、徐、侯、耿、吳、何、薛、封、趙、譚、盧、羅等十二位神將(老君弟子康續步下十二巨人)因輔周伐紂有功於國家社稷,立譽於世上造福社會大眾,故生而為英沒後成靈,至漢代道教張天師倡行道法時「五年千歲」則顯現靈異奇蹟相傳 (神) 受玉皇上帝嚇命為代天巡狩十二天王 (大巡) 主宰民間善惡,驅蘊除魔讓災植福司命..........


張、徐、侯、耿、吳、何、薛、封、趙、譚、盧、羅等十二位神將



這兩種是不一樣的


五府千歲是有五種姓氏的王爺為名


五年千歲是因王爺每五年輪值一次為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ovepuppy99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