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大學是由著名愛國華僑領袖陳嘉庚先生於1921年創建的,是中國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華僑創辦的大學,也是我國唯一地處經濟特區的 國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點建設的高水平大學。現任校長為朱崇實教授,黨委書記為朱之文。


85年來,學校秉承「自強不息,止於至善」的校訓,積累了豐富的辦學經驗,形成了鮮明的辦學特色,成為一所學科門類齊全、師資力量雄厚、居國內一流、在國際上有廣泛影響的綜合性大學。建校迄今,已先後為國家培養了14萬多名本科生和研究生,在廈大學習、工作過的兩院院士達50多人


學校設有研究生院和21個學院(含55個系),擁有14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7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31個專業可招收培養博士研究生,217個專業可招收培養碩士研究生,79個專業可招收本科生;擁有13個國家級重點學科,12個博士後流動站,5個國家基礎科學人才培養基地,8個學科項目列入國家「九五」「211工程」建設,11個學科項目列入國家「十五」「211工程」建設,11個創新平台和基地被列為國家「985工程」二期建設。


學校擁有一支高水平的師資隊伍,有專任教師2282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329人;兩院院士18人(含雙聘院士8人),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7人,博士生導師458人,列入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8人,列入教育部「新(跨)世紀優秀人才培養計劃」56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20人,「長江學者」特聘教授11人、講座教授9人;有2個國家創新研究群體、1個教育部創新團隊。


學校現有在校學生35000餘人,其中本科生20195人,碩士生12213人,博士生2023人,外國留學生及港、澳、台學生1000餘人。2005年,學校以全優的成績通過教育部組織的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


學校設有80多個研究機構,其中國家重點實驗室2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4個、教育部文科重點研究基地5個。2005年,科技部、教育部正式批准廈門大學設立國家大學科技園。2006年,2項科研成果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2004-2006年在Nature和Science上發表4篇論文。廈門大學人文社會學科研究實力雄厚,台灣研究、南洋研究、經濟研究、會計研究等成果居國內高校前列。


學校已與美、英等國家和港澳台地區的100多所高校建立了校際合作關係。2004年與美國華盛頓大學等7所高校簽訂了「全球七校聯盟」合作協議,2005年,聯盟高校擴大為8所。在對台交流方面,學校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和難以替代的人文優勢,已成為台灣研究的重鎮和兩岸學術交流的重要高校。


學校佔地7868畝(524.5公頃),校園環繞廈門灣,依山傍海,成為國內公認的最美麗的大學校園之一。校舍建築面積135萬平方米,圖書館藏書411萬冊。校園高速信息網絡建設的規模、水平居全國高校前列,並成為CERNET2的主接點之一。


目前,廈門大學正昂首闊步朝著「世界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的奮鬥目標邁進。

(以上數據截至2007年3月31日)






校園環境


廈門大學嘉庚樓主樓與二號三號樓廈門大學校園包括校本部和漳州校區。

本部位於廈門島南端,背山面海,佔地近2500畝,校園中心是芙蓉湖。本部保存有大量的嘉庚先生風格的建築,具有中西合壁的特徵,現已列入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漳州校區位於漳州龍海,佔地2568畝左右,與本部一海之隔,其建築風格與本部一脈相承。另有海韻校區、集美校區3000畝正在建設中。

校舍建築面積118萬平方米,圖書館藏書310萬冊,儀器設備總值5億元。



學生與教師


廈門大學學生宿舍樓廈門大學在校學生33000餘人,其中本科生18989人,碩士生10591人,博士生1810人,外國留學生及港、澳、台學生1200餘人。另有海外函授生6000多人。

迄今為止,已先後為國家培養了14萬多名本科生和研究生,在廈大學習、工作過的兩院院士達50多人。

學校現有教職工4600餘人,其中專任教師1897人,兩院院士17人(中國科學院院士8人,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雙聘院士8人),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7人,博士生導師337人。

現有13個國家重點學科(政治經濟學、財政學、金融學、統計學、會計學、高等教育學、國際法學、專門史、物理化學、分析化學、海洋化學、海洋生物學、動物學),5個國家基礎科學人才培養基地。有2個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專業實驗室、3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5個國家文科重點研究基地。其中8個學科項目列入國家「九五」「211工程」建設,11個學科項目列入國家「十五」「211工程」建設。



在廈門大學工作過的知名教授:


魯迅,林語堂,顧頡剛,薩本棟,王亞南,盧嘉錫,田昭武,蔡啟瑞,鄧子基,葛家澍。




文化傳統


廈門大學的校訓

廈門大學校園一景1921年,陳嘉庚先生創辦廈門大學時即把"自強不息,止於至善"定為校訓。"自強不息"引自《周易‧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止於至善"語出《禮記‧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嘉庚先生選定的校訓體現了中國儒家文化的精髓。



廈門大學的校歌

作曲:趙元任 作詞:鄭貞文


自強!自強!學海何洋洋!誰歟操鑰必其藏? 鷺江深且長,致吾知於無央。 吁嗟乎,南方之強!吁嗟乎,南方之強! 自強!自強!人生何茫茫!誰歟普渡駕慈航? 鷺江深且長,充吾愛於無疆。 吁嗟乎,南方之強!吁嗟乎,南方之強!




廈門大學內遷長汀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新任校長薩本棟立即帶領師生遷往鼓浪嶼。但他知道,鼓浪嶼也不能久留。經與福建省主席陳儀協商,決定內遷長汀辦學。1937年12月20日起,廈大停課,24日開始遷移。1938年1月開學。長汀時期,辦學條件極為艱苦,但成就巨大。學生從最初的196人增加到1945年的1044人,學系從9個發展到15個,其中,廈大工科畢業生共400多人,產生了院士15人,美國工程院院士1人,大學校長5人。 1946年6月1日上午,當廈大最後一批人員返廈時,長汀人民送來一塊匾額,上書「南方之強」四個大字,對廈大在長汀所經歷的崢嶸歲月給予最高的讚美。



校友回饋母校的傳統

廈門大學在其發展史上的每一個時期都有校友扶持的足跡,廈大的發展凝聚了海內外校友的心血,這在國內高教界是眾所周知。廈大的早期建築多是陳嘉庚、李光前等愛國華僑捐資興建的。這種善舉在廈大形成一種風尚。2001年,由愛國華僑和廈大校友捐資興建的嘉庚樓群及嘉庚廣場落成。目前在廈大有12種獎學金由校友提供基金。每年4月6日校慶,各地校友會均集會慶祝。





軼聞掌故


魯迅、林語堂的廈大時光

20世紀20年代中期是陳嘉庚事業的顛峰時期,校長林文慶也想在廈大一展抱負。恰逢中國北方政局動盪,奉系軍閥入關,厲行恐怖政治,教員欠薪嚴重,於是在廈大高薪吸引力之下,北京許多名教授南遷。先是林語堂於1926年5月到廈大,9月就任廈大文科主任,繼而,林請來了魯迅、 《北京晨報》副刊主編孫伏園、研究中國古史權威學者顧頡剛、中西交通史權威學者張星烺、國學大師沈兼士、羅常培等,使小小的私立廈門大學一時朝氣蓬勃,頗有北大南遷之景象。儘管魯迅當時與林語堂私交甚好,但魯迅本人對廈門和廈大是頗多微詞的(參閱《兩地書》)。魯迅對校長林文慶的舊派作風不滿,對理科主任劉樹杞掌握財權,仗勢催肥理科、擠壓文科、剋扣文科經費的行為尤其不滿。劉對魯迅多方刁難,違背了出版魯迅學術著作的諾言,還三次要他移住所,最後一次派他住在理科大廈的地窖,魯迅氣得「目瞪口呆,鬍鬚盡翹起來 」。當時魯迅有請辭之意,學生即發起驅劉運動,於是學校提前放假。在單調的廈門這樣寂寞地呆著,魯迅想到一句話形容廈大:「硬將一排洋房,擺在荒島的海邊上。」魯迅還是能悶中取樂的。他說當時博學樓正好住單身,而兼愛樓住的是「有夫人者」,「頗可笑」。1927年1月,魯迅受不了廈大複雜的人際關係,投奔廣州中山大學就任文科主任,與夫人許廣平會合,結束了廈大的單身生活。之後不久林語堂也被排擠,離開了廈大。1926年秋季的廈大,本、預科學生共330人,教師卻有75人,平均每位教師只教4.4個學生,有的專業課選修的學生僅一兩人。一個人佔一個教授,而當時每個教授薪水少則三百元。魯迅在《兩地書》中提到:「這裡的動物學系,全班只有一人,天天和教員對坐而聽講。」


福建省第一個中共黨支部誕生在廈大

1926年2月,中共廈門大學第一個黨支部在囊螢樓111室(羅揚才的宿舍)成立,羅揚才任支部書記。該黨支部也是中共福建省第一個黨支部,比朱毛紅軍到達福建還早。羅揚才也是福建省第一個革命烈士。羅是廣東大埔縣人。這間宿舍已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陳景潤的遭際

陳景潤高中未畢業即以同等學歷考入廈門大學(1949年)。曾報名參加軍幹校未獲准。當時廈大學習條件好,同班只4名學生,倒有4位教授和1個助教。1953年畢業,去北京當中學教師。但陳口齒不清,北京四中校長不讓他上講臺,只能批改作業。後來乾脆令其「停職回鄉養病」。陳在家鄉閩侯困扃不堪,被迫擺煙攤當了小販。走到這地步,陳的故事和今日北大畢業賣肉的陸某幾乎一樣,但後續發展卻大不一樣。這事傳到廈大校長王亞南那裡,引起驚動。1954年,王亞南將陳景潤調回廈門大學數學系當資料員。陳景潤是華羅庚的《堆壘質數論》和《數論導引》第一批忠實的讀者。陳景潤的第一篇論文是關於華林問題,被送往華羅庚處,被華看中,王亞南立刻放人,結果陳景潤在1957年再次調到北京,在中國科學院數學所工作,終成一代大家。



流行音樂名家的廈大緣分

1987年,北京女高中生王靖雯考入廈大生物系,但報到前一天,她的父親叫她不要上大學了,直接去香港。於是廈大錯失一位傑出校友,流行音樂樂壇卻多了一個天後,這就是後來的王菲。


1990年,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學生高曉松到廈門「體驗生活」,住在廈大學生宿舍樓的樓梯口,混跡於校園的「校中村」東邊社(現已拆除)。高很快被廈大女生征服,和一位新聞系廣告專業的女生戀愛。生活在廈大當時濃烈的臺灣流行音樂氛圍中,高的作曲水準有了很大提高。在廈門,高曉松寫出了《同桌的你》、《冬季校園》等傳世名作,終成90年代校園歌曲的領軍人物。廈大使清華校友中少了一個優秀工程師,卻多了一個重量級音樂人。



廈大中文系和中國文學的關係

上世紀四十年代末,文學大師林庚先生還在廈門大學中文系任教時,寫了《中國文學史》,朱自清先生作序。後來,根據這本書增編的《中國文學簡史》,作為高校教材流傳至今. 賀知章名詩《詠柳》,是因為林庚的挖掘,在課堂上傳於學生,而後選入小學課本,最終家喻戶曉的。



知名校友

陳景潤,數學家
謝希德,物理學家,原復旦大學校長
曾呈奎,海洋生物學家,中國海洋科學的主要開拓者之一
傅衣凌,著名經濟史學家。
鄧從豪,物理化學家,原山東大學校長
張高麗,中共山東省委書記,原深圳市委書記
吳亮平,理論家,革命家
盧嘉錫,原中國科學院院長,全國人大副委員長
張克輝,台盟中央主席,全國政協副主席
黃克立,香港社會活動家,實業家
何宜慈,臺灣新竹科技園創辦人
北村,當代著名先鋒派作家
邱曉華,原國家統計局局長





板主 :


根據知名台語學者洪維仁教授个描述,扑電話去廈門大學,電話彼方是用最親切个廈門話回應講---"廈門大學,汝好!"


這點予台灣人有夠欣羨个,啥物時陣,台灣人才會出頭天咧...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ovepuppy99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